讓我們回到昨天那個農(nóng)業(yè)社會,看看農(nóng)夫是怎么教他的兒子做農(nóng)活的。農(nóng)夫知道一旦自己有了什么事,家庭的生存就依賴于兒子的良好判斷。農(nóng)夫在某一時刻會認(rèn)識到他要停止對兒子的指導(dǎo)——“該割草了”,他會問兒子“如果讓你來決定今天割不割草,你會關(guān)注什么?你會想些什么?”,他會傾聽兒子的反應(yīng)——“我想我們今天應(yīng)該割草,爸爸?!痹诼牭絻鹤拥姆磻?yīng)后,他會進(jìn)行一步地檢驗:“好的,山那邊的雷聲說明了什么呢?”
“嘿,我沒有看天,我只顧觀察草了,爸爸。”
“好的,如果我們把草都割了,但是雷聲之后下了一場大雨會怎么樣?”
“那所有的草料就會壞掉。”
通過這種嘗試-錯誤-嘗試-正確的學(xué)徒方式,父親不斷地對兒子提出挑戰(zhàn),從而提高兒子的判斷能力。同時,兒子這個學(xué)徒最終要通過自己的決定和行動來檢驗自己的判斷,父親會先給他一些小事讓他自己去決定,如買什么樣的東西、做什么樣的家具,最后把家務(wù)全交給自己的兒子。孩子們只有在有機會冒著犯錯誤的危險的獨自做事時,才能體會自己的認(rèn)識水平和判斷能力,只有在能跟更成熟的人交流和合作時才能有更好的發(fā)展自己的認(rèn)識和判斷能力的機會。
同樣,今天的家長也應(yīng)該創(chuàng)造機會,象師傅帶徒弟式的跟孩子交流和合作,并讓孩子體驗自己行動的后果。
2 尊重孩子的決定
最近,史蒂夫在一家鞋店看到這樣一個場面。在鞋店里,一位母親對兒子說:“你可以自己挑一雙新鞋子?!边@個男孩馬上挑出了一雙昂貴的牛仔靴。這位母親說:“我想的可不是這個”,然后她非常煩惱地走過去挑出了兩雙正在大減價的網(wǎng)球鞋,乒地把鞋仍在孩子面前,說“從這兩雙中挑一雙吧?!?/strong>
史蒂夫10歲的兒子正跟父親在一起,他悄悄地對父親說:“爹爹,他哪一雙也不會要。”家里的柜子里裝滿了類似的東西,這些東西都是家長出于實用或經(jīng)濟(jì)的目的給孩子買的,但是孩子們可能碰都不去碰它們。
其實,這位母親可以這樣說:“我給你15美元讓你買鞋。你可以在這商店里買一雙這個價錢以內(nèi)的鞋。你也可以在三個月以后有筆了,然后買一雙貴鞋?!边@樣,母親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替孩子看一看,既尊重了孩子的需要,同時也滿足了家庭的經(jīng)濟(jì)生活要求。
在史蒂夫離開鞋店的時候,他聽到另外一位母親對自己的孩子說:“你來決定咱們到那兒去吃午飯?!焙⒆舆x擇了一家快餐店。這位母親馬上退了出來,對孩子說:“親愛的,另一家餐館有很好的色拉。”孩子堅持說:“但是我想上這兒?!?/strong>
“你知道我喜歡在午餐時吃色拉?!蹦赣H說。母親又把授予孩子的決定權(quán)奪了過來。這樣的事情會讓孩子明白,自己最好別進(jìn)行什么判斷、做什么決定,因為一切最終還是家長說了算。
3 讓孩子體驗自己選擇的后果
只有當(dāng)家長允許孩子犯錯誤、體驗自己決定的不良后果時,家長才能幫助孩子發(fā)展自己的判斷能力。史蒂夫和他的妻子在他們愛時髦的女兒金碧身上更進(jìn)一步體驗到了這一論斷的正確性。
在新學(xué)期快開學(xué)時,史蒂夫夫婦讓金碧買自己上學(xué)穿的衣服。金碧跑到商店里挑了又挑,看了又看,決定用所有的錢買一套正宗的拉爾夫.勞倫牌套裝,而不是買幾套可以換洗的便宜衣服。史蒂夫夫婦非常認(rèn)真地問女兒金碧是否理解她的這一決定的后果:“親愛的,你考慮了今后你每天要穿進(jìn)、穿出的衣服了嗎?”
“是的,我考慮好了。這是真正適合我的,對我真正重要的衣服。這正是我想要的?!?/strong>
史蒂夫夫婦隨后又問:“你知道下一筆讓你買衣服的錢是什么時間給你嗎?”她肯定地回答是在12月份,她也知道現(xiàn)在9月剛剛開始。當(dāng)這一切都弄清楚后,金碧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她買了那套拉爾夫.勞倫正牌貨。
在開學(xué)后的一個星期,金碧的拉爾夫.勞倫套裝已經(jīng)被穿得發(fā)黏要粘在身上了,她的朋友們最后甚至開始問她洗不洗衣服。這種困境激發(fā)了金碧很大的創(chuàng)造性,她找出媽媽不穿的幾件大號套裙,剪掉長的部分,用縫紉機機縫上帶子和墊肩,安上鈕扣,做了幾件自己能穿的套裝,用它們湊合到了12月份。在她拿到了她的下一筆校裝添置費時,金碧變得謹(jǐn)慎多了,她買了幾套可以換洗的衣服,從而避免了原來的尷尬。
史蒂夫夫婦可以有很多機會來避免女兒的尷尬,他們可以不讓女兒買昂貴的拉爾夫.勞倫,他們也可以在女兒買了拉爾夫.勞倫后,在給她買幾套別的換洗衣服,他們這樣做的確可以避免女爾的尷尬,但是也剝奪了女兒很重要的學(xué)習(xí)和證實自己的機會。在允許女兒按照自己的選擇進(jìn)行行動的情況下,充其量只是給金碧帶來了不方便和尷尬,但是女兒變得更有信心、更明智了。在她再到商店選校服時,她表現(xiàn)出了更好的判斷力,也更理解自己行動的后果,她會問自己:“我要考慮哪些因素?”并且她也知道了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她。
家長經(jīng)常擔(dān)心孩子的不正確決定會讓孩子對自己失去信心,變得自卑。其實,實事正好相反,當(dāng)孩子認(rèn)識到自己的決定會對自己的生活產(chǎn)生影響時(無論影響好壞),他們體驗到了自己的能量和自己的重要性,從而變得更為自信,因為他們自己改變著自己的生活。隨著不斷的練習(xí),他們會變得越來越有能力,也越來越自信。
4 鼓勵孩子思考“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
判斷需要兩個過程,分析過程和決定過程,分析是決定的基礎(chǔ),對問題的正確分析是成功的一半。在分析一個情景時,“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三個問題構(gòu)成了分析的基本框架。在孩子進(jìn)行判斷時,他們?nèi)狈Ψ治龅哪芰?,他們不清楚?yīng)該從那些方向考慮,在這時,家長需要給孩子提供適當(dāng)?shù)膸椭?/strong>
史蒂夫的兒子邁克有一天晚上來到史蒂夫跟前說:“爸爸,我聽媽媽說,你要離開家?guī)讉€星期。我想,在你出差之前咱們到娛樂園去玩玩,作為你出差前的慶祝好嗎?”
“兒子,這聽起來很不錯?!笔返俜蛘f,他決定讓兒子承擔(dān)一些責(zé)任,所以接著說:“我得先知道一些事才能決定去不去。首先,我要知道我們到公園玩這一趟要花多少錢。你能否造一個我們需要花錢的清單呢?這樣我就可以估計我們每個人的花費,算出這一趟的總體費用?!?/strong>
他們估算了汽油費、門票費和食物等,大約要花40美元。
“我要做的第二件事是看看我們手頭的錢,然后排一排我們目前事情的先后順序,”史蒂夫說。然后史蒂夫做了一個本月的家庭預(yù)算,計算這個月中家庭生活可能要花的每一毛錢,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本月只有30美元贏余。
在這種情況下,史蒂夫并沒有做出什么決定,他只是對兒子說:“兒子,你知道我們出去玩的可能花費,也知道我們這個月手頭能用的錢,你何不站在我的角度上想一想呢?我們還能出去頑嗎?”
邁克看看單子,說:“爸爸,我真的沒想到會是這樣。我們?nèi)保保懊涝!?/strong>
“我也這樣看,”史蒂夫說?!拔艺娴南M虑闀兴煌?,但偏偏就是這樣。”
當(dāng)天晚上邁克又來到了史蒂夫跟前,手里拿著12美元。
史蒂夫說:“這是怎么回事?”
“我賣了我的棒球卡片,”邁克說?!艾F(xiàn)在我們可以去公園了,還多了買兩個熱狗的錢。”
相鄰博客
- 中國家庭教育十大敗筆 [2007-08-12 10:29:00]
- “我不知道”的安全性(王文忠) [2007-08-13 11:00:00]
- 家長該和孩子講道理嗎? [2007-08-13 20:58:00]
- 表現(xiàn)的壓力(王文忠) [2007-08-13 21:29: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