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子在35歲那年的冬天生下的女兒,她給這個小寶貝取名冬靈子,意思是冬天的小精靈。冬靈子生下來后就被“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原因只是怕幼小的她因天寒而感冒。冬天過去了,冬靈子長到四個月大才第一次出門,葉子把她放在童車里推著,在小區(qū)的花園里曬太陽。遇見熟人想看看冬靈子,剛拉開童車的紗簾,立即聽到孩子大聲的哭鬧。開始葉子也沒有太在意,以為小寶貝都有怕生的過程,等她長大就好了。葉子的父母非常疼愛這個外孫女,現(xiàn)在還經(jīng)常抱她。別人的小孩一歲多時可以行走了,冬靈子一歲半時卻只會站不會走,讓她試著走就大哭,遇到這種情況,外公外婆每次都會把她抱起來。
目前冬靈子已經(jīng)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仍然非常怕羞,葉子和丈夫有意識地帶冬靈子去接觸陌生人,可是孩子雖然能面對生人,但卻不愿意離開家人獨自和別人相處。因此在送幼兒園的問題上遇到了麻煩——孩子太害羞,不好意思在陌生人面前吃東西、喝水,不肯和陌生人說話。
葉子狠狠心,把女兒帶進房間關起門來“強化訓練”,結果收效甚微。葉子帶女兒參加親子活動,有小朋友拿走冬靈子手中的玩具,她便去拿另一個玩,當所有玩具都被故意奪走后,她便站在原地看著葉子,眼巴巴地向媽媽求助。葉子故意叫她去搶回來,催促幾次冬靈子才鼓起勇氣去做這個動作。但她很快就敗下陣來,膽怯地哭起來。
為了保護女兒,葉子下意識地教育女兒“正當防衛(wèi)”,甚至“鼓勵”她向父親出拳。雖然這樣,冬靈子在遇到小朋友搶玩具時,仍然不肯向小朋友索要。即使見到小朋友友好地來拉她的手也慌忙藏起來,低著頭走開。
葉子為女兒表現(xiàn)出的怕羞、膽小很煩惱。誰來幫她讀懂女兒的小心思呢?
專家評析
幼兒在面對新情境和陌生人時,往往會顯得靦腆、容易受驚、膽怯、猶豫或過分沉默,這就是一般所謂的害羞。從心理學方面而言,它屬于我們人類的一種自衛(wèi)策略。因此,害羞在幼兒行為中是極為普遍存在的一種問題。但是,如果一個幼兒的害羞行為與生活不相協(xié)調,就會造成社會接觸障礙,失去與他人建立聯(lián)系的可能,漸漸地不敢再奢望認識朋友,變得孤獨與痛苦。幼兒無法表達出真正的自我想法,過于害羞對其人格發(fā)展及學業(yè)非常不利?!?/span>
A身心因素
有些孩子從出生以后,就顯得比別的同齡小孩子害羞一些,這類幼兒在小時候就表現(xiàn)出很容易恐懼而且被抑制,這可能與遺傳有關。但有學者認為這是一種間接的、非決定性的因素。也有的幼兒因為身體方面有殘障或缺陷,造成害羞。例如外表明顯與眾不同,或器官功能上有障礙(如聽覺、視覺等等),通常會使這類小孩變得敏感和容易害羞。另外,幼兒若缺乏安全感,必然會失去自信。因此參與社交活動(比如到別人家做客),對他們而言,都是相當恐怖的事,結果導致自己被同齡小伙伴孤立。更由于對社交活動害怕,失去練習社交技巧的機會,形成惡性循環(huán),使他們越來越缺乏來自家長的表揚和鼓勵,變得更加害羞。
B家庭因素
過度處罰容易造成孩子害羞。尤其是在別人面前進行訓斥與羞辱,讓孩子為犯錯誤而羞愧難當?shù)淖龇〞⒂變捍驌舻煤π?、不敢見人。家長的偏見也會造成幼兒害羞,因為家長的偏見是在告訴孩子,即使是他們的親人也會站在對立的立場對他們做負面評價,結果使孩子誤認為整個生活的規(guī)則就是一個由別人來評價他們的好壞的過程,因而變得更敏感、甚至恐懼評判他們的人。如果父母本身就很害羞、沉默,子女也會有害羞和沉默的傾向,尤其是在遺傳或體質方面已經(jīng)有害羞傾向,而又生活在充滿害羞氣氛的環(huán)境中時,更容易使小孩變得很害羞。父母本身在社交方面缺乏正面引導,在無形中又剝奪和限制了小孩與別人接觸的機會,其結果是加劇了孩子的害羞。孩子大膽、自主、開朗、活潑個性的形成,與其幼年時期對外界環(huán)境的信任度、安全感與適應性的高低有直接的聯(lián)系。上例中葉子的女兒在嬰兒時期表現(xiàn)出害怕接觸外人時,家長就應該有意識地讓孩子接觸陌生人。這是一種在父母陪同下的“一回生兩回熟”鍛煉,而非孩子真正的獨立面對陌生情況。因為這種接觸還是被動交往,所以孩子“雖能面對生人,但卻不愿意離開父母獨自和別人相處?!?/span>
當孩子學走路時,從“抱”到“走”的過程,表面只是行為上的變遷,但這是從依賴到獨立的一種心理上的過渡。一旦處理不當,便會引發(fā)孩子安全感與信任度的低落。當葉子的女兒“只會站不會走”的時候,其實是孩子對于自己的能力產(chǎn)生了心理上的懷疑,這時候,需要的是從“爬”到“走”的一種感覺統(tǒng)一支配與心理的雙重緩和,需要的是大人的鼓勵與攙扶,但是葉子采取的“把女兒帶進房間關起門”的強硬態(tài)度和方式,使原本膽小的孩子,更加缺乏對外界環(huán)境的安全感,反而導致孩子喪失了心理上的支撐。這種膽怯、退讓、無助、觀望、被動的情緒,被帶到幼兒時期的同伴交往中,只能更加使孩子害羞。父母極端、草率地進行“防衛(wèi)訓練”,完全誤導了孩子了解外界的視角。友好的握手從而被內化為猜疑與敵意,于是,釀成了孩子戒備、敵對、無安全感與信任感種種不良心理。在這種情況下,造成孩子用“封閉、防御”來面對外在的一切,容易形成性格特別內向、不善交際甚至患上社交恐懼癥。如果不及時疏導,長大后容易把自己封閉在一個小天地里,造成獨來獨往、孤僻苦悶、固執(zhí)偏激的性格。
“一個怯懦的孩子背后,必定有一個暴烈的家長。”所以家庭環(huán)境以及家長自身的修養(yǎng)、態(tài)度和方式對孩子健康人格的發(fā)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長對孩子嚴愛適度、有要求、有疼愛才能使孩子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形成自尊、自信的性格以及自立、自控等積極情感。當孩子不能達到父母預期的要求時,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反思自己的做法是否恰當,并適當?shù)亟档蛯⒆拥囊?,家長應該以一顆平常心來陪伴孩子快樂地度過成長中的每一天。
小編插話
害羞這種行為,西方有些哲學家、藝術家把它視為一種美德;而在我們國家傳統(tǒng)的觀念中流傳沉默是金、禍從口出等觀念,因此一般人不把害羞視為問題,甚至相反地以為這是一種良好行為,害羞常被家長當作好孩子的表現(xiàn),因此比起其它方面的幼兒心理行為問題,它很容易被家長忽略。所以提醒家長,如果孩子過于害羞,影響了他的正常生活,就一定要請教心理專家并積極幫助孩子糾正。
相鄰博客
- 為什么孩子崇拜奧特曼 [2007-08-16 10:20:00]
- 讀懂孩子青春期(陳一筠訪談) [2007-08-16 10:33:00]
- 《觀念一變,孩子就變》(2)(陳建翔) [2007-08-21 21:13:00]
- 《觀念一變,孩子就變》(3)(陳建翔) [2007-08-21 21:1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