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 各位新浪的網(wǎng)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陳一筠教授來與大家一起探討家庭教育中如何處理孩子青春期出現(xiàn)的情緒、情感的問題。陳教授您好。
陳一筠 : 您好。
主持人 : 首先允許我介紹一下陳教授的簡歷,陳一筠教授1964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1978年考入社會科學院,被公派到加拿大阿爾達大學 留學,1987年再次被派往北美,作為中國教育領(lǐng)域?qū)<仪巴迳即壖又荽髮W,90年代,陳教授再次到美國哈佛大學、羅杰斯大學和歐洲的哥本哈根大學等訪問和講學。陳教授思想豐富,提出很多獨到的見解,并且熱心公益活動,將青少年成長作為重要任務。2002年創(chuàng)建“青蘋果”雜志、家長學校、熱線還有少男少女門診等等。下面我們提問開始。
一說到青春期問題,家長就會想到孩子的早戀問題,家長最關(guān)心是早戀與孩子學習是否有影響?
陳一筠 : 我覺得很多家長和老師都在討論早戀問題,首先我說兩個故事給大家聽,大家對早戀這種擔憂,有的家長可能是按成年人這種思維方式,看見男女在一起,又沒有結(jié)婚,又有戀的傾向,其實這是一種對孩子不是很準確的暗示。我曾經(jīng)在宣武區(qū)的家長學校里面講課,其中有這么兩個家長,我想我們網(wǎng)友可以評價一下這個家長提的這個問題。
有一個家長說陳老師我那個兒子長得特別的漂亮、瀟灑,可是最近發(fā)現(xiàn)他跟一個丑女孩在街上溜馬路把我氣瘋了,我說這礙你什么事?他說這不是早戀嗎?我說你跟兒子談了嗎?他說談了,他說我們班都有大姐姐、小妹妹,就我傻冒,他說你干嘛管我?我說你這個家長,他有一個大姐姐比他大四歲這個女孩,跟他聊聊天沒有什么問題,后來這個家長說那不行,那聊著聊著就會出問題。我說那么你的兒子如果跟一個美女孩在街上走,媽媽就說如果他跟美女孩在街上走那我就同意了,我說你同意什么?同意孩子早戀?
所以有時候家長他們恨不得自己的兒子跟哪個女孩在一塊就是未來的兒媳婦,他們用這樣一種眼光看待孩子,暗示孩子,弄得有的孩子搞不清楚到底是戀不戀了,有的青春期逆反心理很強,你不戀嗎?我戀給你看,真的戀起來。家長對孩子的擔憂有的時候不切合實際,這個家長舉的這樣一個例子,大街上男孩、女孩在一塊多了,都是戀嗎?
還有一個爸爸說我兒子情人節(jié)那天買了20多張情人卡一個一個寄出去了,這么點小孩13歲有多少情人?這是說孩子早戀。我說哪天你帶你孩子來我們聊聊天,結(jié)果這個孩子非常勇敢來了,來了以后孩子一見面就說,我這個老爸太封建了,過情人節(jié)那天我們班同學都買了很多情人卡,我喜歡上面的畫,喜歡上面寫的字,我送給老師、表姐,還有同班要好的同學,陳老師你看這個卡上寫的不是關(guān)于戀愛的事,都是祝福啊。
大家想一想像這兩個家長情況是不是屬于很大的誤解?其實家長擔心是孩子交往異性朋友,我倒覺得現(xiàn)在獨生孩子如果他到了青春期,他還不懂得跟異性交往,不愿意交往,或者是反感,那倒是不太正常了,你說是不是?
主持人 : 現(xiàn)在還是有一個溝通的問題,現(xiàn)在父母與子女的溝通,也是大家都比較關(guān)注的一個問題,您能不能告訴我們家長怎樣能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呢?
陳一筠 : 我覺得現(xiàn)在不是溝通的問題,是家長所得到的信息和孩子的信息不同步,家長的觀念跟孩子的觀念截然不同。這樣的話溝通起來就很困難了,我想在這跟網(wǎng)友們,特別是我們網(wǎng)友當中的家長朋友和老師,我們應該了解一下,少男少女的交往,我們?nèi)绻麤]有一個好的正確的觀念,你就很難跟孩子溝通了。
其實今天的獨生子女跟異性同學的交往是特別的有意義的,這種交往我覺得絕大多數(shù)不存在戀愛的這種性質(zhì)。首先是孩子找個玩伴,因為我們獨生子女都比較寂寞,在兒童期家長都知道,父母哄著孩子玩,買玩具跟他玩,帶他上馬路、商店。但是青春期孩子他不跟家長玩了,他一定找同齡人,這些孩子在同齡人當中找到玩伴,而同齡異性特別好玩,因為男人來自金星,女人來自火星,異性相吸,同性相斥,大家知道兩個磁場在一起一定會有吸引力。
所以說由于有這種磁場的作用,孩子們在玩的娛樂活動當中跟異性玩得特別感興趣,就特別的開心,我們成年人都知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是不是?所以說這樣一個自然狀態(tài)下,青春期就是性發(fā)育成熟期,性發(fā)育是體內(nèi)的荷爾蒙啟動,它是一種化學的元素,不同化學元素從此在男孩和女孩的體內(nèi),是不同的磁場,就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比如我們唱歌、跳舞、逛馬路、上公園、上飯館都是男男女女在一起,大家覺得非常和諧,不要以為男孩和女孩上公園、玩一玩就是早戀。如果家長把這個思想放棄了,跟孩子多溝通,這個同學是男孩還是女孩?如果是男孩你會反對,你就特別強化孩子這種男女孩子不能在一塊玩的意識。
有時候孩子沒有意識到我跟張三、李四好,因為是他體內(nèi)荷爾蒙自然吸引力,他沒有強調(diào)我一定要找個女孩玩或者一定找個男孩玩,反而是家長老師問是男的還是女的,強化了男女在一起說不清的問題,不是那種事,是那種事他也說不清了。家長的觀念對孩子娛樂性的交往,另外孩子在一塊玩,在一塊交往還有助于解脫一些心理的煩惱。
大家知道青春期特別容易有煩惱,身體正常不正常都會煩惱,還有他的父母關(guān)系不和,他也煩惱,功課壓力大也煩惱,等等這些煩惱跟誰在一塊最能解脫煩惱?當然跟同性同齡人也會解脫,但是跟異性在一起更能解脫煩惱,因為異性是帶著磁場走向你的心扉安慰你。很多少男少女交往在家長看來是早戀,在我看來是一種心理救護,正因為有這樣少男少女之間交往,從自然的心理上滿足他需求之后,他才能夠正確的去生活、學習。為什么異性的磁場治療呢,我們都用過核磁共振,就是磁療。
主持人 : 現(xiàn)在出現(xiàn)大家比較關(guān)心的新的早戀形式,就是網(wǎng)戀,讓一些家長特別頭疼。網(wǎng)戀比現(xiàn)實中的早戀更難處理,陳教授您看怎么對待這個問題?
陳一筠 : 在這方面仍然存在家長跟孩子溝通的問題,平常家長如果跟孩子有很好的關(guān)系,就孩子上網(wǎng)的遇到一些現(xiàn)象可以跟孩子多多的交談,在這種交談當中,自然就把那種網(wǎng)上認識一些陌生人的這樣的一些不確切、不真實的信息的可能性家長就給孩子排除掉的。
但是我看要說孩子網(wǎng)戀看多大孩子,如果15-18歲,在網(wǎng)上沒有真正交異性朋友之前,他在網(wǎng)上練習一下也不錯,特別是有些內(nèi)向、靦腆孩子,我們把早戀改成早練,自然是練習不要那么緊張了。我覺得有些孩子不善于言辭,不善于交往,特別是在異性面前特別緊張、特別尷尬情況下,在網(wǎng)上先跟異性交往沒有什么害處。但是提醒孩子在網(wǎng)上認識異性朋友聊聊天可以,彼此增進學習,看談的內(nèi)容你就應該判別得出來對方跟你聊天的企圖是什么,如果有特別知心的朋友,不能夠隨便的去見面,見面的時候一定如果說小一點的孩子,一定有跟朋友,好朋友,知心朋友一起去見面,或者在告訴家長情況的情況下去見面,萬一出現(xiàn)意外家長好知道你的發(fā)生了什么情況。
但是我建議青少年朋友,在網(wǎng)上認識的異性又不是一個城市的,特別是這種情況下,要去見面,或者是就算同一個城市非常的不了解,而且約會的時間、地點都有些奇怪的話,你應該警惕了。在這方面我覺得青少年謹防的。
主持人 : 現(xiàn)在青少年他們的自制力和辨別能力都很差,如果孩子辨別力不強,上網(wǎng)是很危險的,很容易受騙?,F(xiàn)在跟網(wǎng)絡(luò)聯(lián)系在一起的時候,我們還擔心一個問題,現(xiàn)在好多孩子他們都沉迷于網(wǎng)絡(luò)上面的游戲,我們家長怎么樣引導孩子呢?
陳一筠 : 作為父母來說,還是應該平常跟孩子有溝通的良好的習慣,而且一家人在業(yè)余的時間去安排一些父母刻意的設(shè)計和安排一些有助于孩子身心成長的閱讀、聽音樂,比如家人集體外出的活動,盡量減少孩子利用業(yè)余的時間泡在網(wǎng)上的時間。
如果說家長平常跟孩子有良好的溝通,孩子在網(wǎng)上做什么,一般來說應該跟家長取得一個聯(lián)系,而且家長也應該約法三章跟孩子規(guī)定一些規(guī)則,比如上網(wǎng)的時間不能超過多少時間,上網(wǎng)的范圍盡量的讓孩子能夠告訴家長,我覺得這個取決于家長平常跟孩子的關(guān)系。
主持人 : 我覺得現(xiàn)在很多孩子存在著一個問題,不僅僅是和家長的一個溝通,他們在學校里也遇到很多問題,比如在學校里跟老師,跟同學這個溝通孩子怎么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呢?
陳一筠 : 我覺得這個溝通是一種人際交往的智慧,還是需要有練習的,如果你的孩子平常沒有跟家長之間練習溝通的習慣,他跟別的人溝通也是有問題的。
另外如果說他一開始被說成早戀,被壓抑住,不許跟他跟異性交往,一旦在哪一個時候,哪一個年級碰到特別令他感動的朋友,他一頭就會陷進去。所以我覺得還是要鼓勵孩子多在大庭廣眾之下,光天化日之下來跟異性同學交往,這就涉及到學校除了學習以外,要有意安排一些有男女孩共同參加活動,讓他們有理直氣壯的力量跟社會公開的接觸,互相都在眼皮子底下,不會出什么圈。家長也應該適當?shù)墓膭?,現(xiàn)在都是一個孩子,只有一個性別,沒有什么異性,到青春期體內(nèi)荷爾蒙的作用一定會被異性吸引。家長應該鼓勵家長建立友情,友情是不說專一、天長地久的話的。
家長如果根本不允許孩子跟異性同學交往,孩子沒有機會跟異性交往,一旦交往就會出問題。還有的孩子不敢告訴父母或者老師自己跟異性朋友交往,老師會干涉,或者家長禁止,就逼著孩子轉(zhuǎn)入地下,所有的壞事丑事都在地下發(fā)生。家長跟孩子平常的溝通,他們聊天,家長的態(tài)度,有什么方法,那就是平常你要關(guān)注到孩子,比如我們家長說過來過來孩子,我跟你說說你跟那個同學打電話怎么回事,不要采取一個追問式的打破沙鍋問到底,或者是監(jiān)察式、審判式談話,要很自然。比如我們在電視節(jié)目上看到少男少女或者青年男女交往,跟孩子聊一聊平常你們班同學男女關(guān)系怎么樣,而且聊天機會要選擇在娛樂、輕松環(huán)境里面談,而不要說很緊張,孩子本來考試,沒有考好,正好在吃飯的時候非要跟孩子談這些問題,最好不選擇孩子在吃飯的時候談,最好媽媽跟女兒,我們一塊兒收起衣服來,或者我們摘扁豆,一邊手里干著活,一邊聽聽孩子說學校里面的事,這樣有一個共同的話題,讓孩子不覺得你是在追蹤他個人,你是在談一個普遍的現(xiàn)象的時候,談別人現(xiàn)象的時候順便問到他態(tài)度的時候,你看得出來孩子在這方面有什么信息給你,就算談話進行不下去,你們手頭還有活干,也不會很尷尬。
現(xiàn)在有些家長,因為平常有了問題,開了家長會憋了一肚子氣,老師反映不好的情況下把孩子糾過來談,這種方法不好。找一個恰當?shù)?、輕松的氣氛,或者兩個人一塊干一樣活的情況,不要把這個變成對孩子的審查、審判,是一種交流,這里要求父母跟孩子保持一個平等的關(guān)系,好像朋友一樣。我想每一個孩子都愿意跟朋友談話,不愿意跟父母,為什么?因為父母都是居高臨下,就需要父母改變一下權(quán)威和態(tài)度,就是要大于加等于這樣一個態(tài)度。大于你畢竟是一個孩子的家長,你是家長不是說你有權(quán)威,而是說你關(guān)心他,讓孩子體會到你是在關(guān)心他,是在理解他這樣一種成年人。
然后等于就是做朋友平等,你就要把話筒給孩子一部分,讓他說,傾聽,你傾聽,有些父母就特別不善于傾聽孩子,傾聽孩子說出一句什么話把馬上反駁?;蛘吣闳绻f的話里面有不恰當?shù)牡胤?,孩子對你提出批評意見的時候你也要接受這個批評,甚至我們有些父母委屈了孩子,或者有些話說得錯了,家長也要勇于跟孩子說對不起這方面我還不太明白,或者我剛才記錯了,你要大膽的承認錯,這有是向孩子展示說每一個人都可能說錯話,只要認錯就是一種追求真理的表現(xiàn),孩子今后他就會學習這方面的品質(zhì)。
總的說來,家長跟孩子溝通主要是態(tài)度的問題。至于說溝通的內(nèi)容有的時候像因特網(wǎng)這個東西,家長大多數(shù)沒有孩子上的時間多,或者沒有他知道的信息多,你還不能夠說你說的內(nèi)容就絕對的正確,或者說你就有資格給孩子進行這方面的這種教導,所以要平等一些,這就是我們中國家長很難做到的民主和平等。
其實我自己在國外學習過,我經(jīng)常聽到這些家長說對不起,很抱歉這樣的話,我開始因為八十年代初,家長跟孩子怎么還有對不起?很抱歉呢?就說明我們這種文化,就是一種家長權(quán)威的文化,是一種不民主、不平等的文化??墒乾F(xiàn)在孩子們看電視、電影,看很多國外的東西,他覺得外面青少年跟家長不是這樣一個服從和權(quán)威的關(guān)系,他也就想對家長權(quán)威式的口吻或者姿態(tài)表示反感。所以我覺得還是方法,還是態(tài)度。然后尋找機會,還不是說溝通和內(nèi)容,溝通和內(nèi)容,要看你是哪方面的信息不清楚,你要善于用技巧讓孩子把他知道的事情告訴你,或者他困惑的問題告訴你。
主持人 : 剛才陳教授講到家長和孩子的溝通問題,但是有時候孩子犯的錯誤,家長也不得不擺出一個批評的姿態(tài)來對孩子進行一些教育。有時候孩子就會產(chǎn)生一些逆反的心理,怎么樣批評孩子給他解決真正的問題?
陳一筠 : 我覺得批評孩子是沒有錯的,家長不能不批評,你做錯了事你還不能鼓勵和表揚。但是問題在于哪里?在于問題我們家長平常不跟孩子做任何的交流、溝通,不做任何的積極鼓勵、贊揚都沒有,一開口跟孩子交流就是批評,這讓孩子很反感。我們家長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他犯了錯誤批評他,鼓勵和批評之間很平衡,孩子好接受。你一開始批評孩子會失去自尊,他覺得我在媽媽面前沒有面子,在家長面前我太失敗了,我總是不好。所以有些孩子就會破罐子破摔。另外有些孩子就會去尋找那些能贊揚,能夠夸獎他的人,大家知道能贊揚,能夸獎他的人有的是真話,有的是假話,所以那些人在網(wǎng)上網(wǎng)友之間都不是批評,都是說好,看到你寫的東西真好,看到你幻想真好。
其實網(wǎng)上的迷戀也來自一部分缺少自尊,缺少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鼓勵、表揚,這樣的孩子更容易在網(wǎng)上沉迷,因為他是彌補他自尊心的損害,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所以我覺得好像有教育學家這樣說,一個缺少鼓勵和贊揚的孩子,就好像植物缺少陽光、雨露,他會枯萎的。我們孩子最吝嗇就是對孩子贊揚、鼓勵,最不吝嗇就是批評。當然家長對孩子批評也是對的,但是批評也要擺事實、講道理。有的家長不是去說事實怎樣,為什么你錯,錯在哪,老是用那種非常傷害孩子的話,這輩子我看透了你,除了上網(wǎng)之外你還有什么出息,或者你這么不要臉,這么點小孩怎么樣了。這類下結(jié)論,戴帽子,這不叫批評,這叫指責和打擊孩子的自尊心。還有孩子沒有倒垃圾,你跟你總是不聽話,總是不倒垃圾,難道孩子一輩子都沒倒過垃圾?不要說總是,這次就說這次的事。批評要注意,不算老帳,不要把過去的事翻出來說一遍,過去的事就過去了。
另外不去傷孩子的面子,批評完了也不要說媽媽批評完了一段,爸爸再說一段,不要。一個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的缺點批評完了就行了,不要爸爸回來再說一遍,這種方法都讓孩子逆反。因為現(xiàn)在三口之家,如果爸爸媽媽都站在一個戰(zhàn)線上孩子覺得孤立無援。反而說在某些事情上其中有一個家長要做一個中間調(diào)和的角色。
主持人 : 現(xiàn)在大家都知道青春期的這些孩子,都比較有創(chuàng)造性,比較有激情。但是可能這些孩子做出的事情在大人的眼里,感覺很荒唐,很沖動,家長對孩子的這種行為,要怎樣一個態(tài)度來對待呢?
陳一筠 : 怎么說呢,孩子到了青春期,是一個什么時期,在兒童期的時候,他不能去創(chuàng)造什么,他那時候智慧還不夠,他就聽從媽媽、爸爸隨便怎么說到就怎么做,往東就往東,往西就往西。但是孩子要獨立,一定要做一些比較有風險的事情,或者家長覺得很荒唐的事情,但是他必須要走向這么一個過程,他才能走向獨立。這時候家長既不能站在前面擋住他們,又不能在后面拖著他們,要護航,看他們主意,讓他們試一試行不行,但是不能超越什么樣一個極端,不能道德一個他到一個階段。
比如小孩走路,他不完全會走,他一定要甩掉父母,走著走著就摔跟頭,大家覺得孩子不要牽著走,自己走多荒唐,但是孩子通過這個過程學會走路的。青春期的孩子也是通過從不獨立變成獨立的一個成年人,這個過程一定要有。家長要管不是孩子創(chuàng)造力不會這樣一個要求,而是說他在什么問題上,用成年人的經(jīng)驗告訴他,告訴他做過分了,這個不行。
比如孩子要試試我一定要去喝點酒,爸爸喝酒,爸爸抽煙,我嘗嘗抽煙怎么樣,像這類事情家長就要管,就要告訴他抽煙是有害的,盡管爸爸抽,對家里人都不好。除此這一類不該有的,有害健康的,或者有害于別人或者家庭的行為不能嘗試之外,我覺得其它的能夠開發(fā)孩子創(chuàng)造力的事情,家長應該嘗試。
我前兩天去深圳一個家長來找我,她有一個13歲的女孩,那個女孩非常喜歡音樂,她想學音樂,但是媽媽說一定說你學外語,業(yè)余的時間全部要孩子學外語,孩子非常的痛苦,她就說我就喜歡唱歌、聽碟,嗓音也很好,媽媽就不許。在音樂方面也許這個孩子比較有創(chuàng)造力,就算她成不了音樂家,13歲開始,她也是一個很健康、活潑,將來對文藝很愛好的孩子,媽媽為什么要扼殺她這種創(chuàng)造力呢?而一定要強迫她說父母覺得學外語將來可以出國什么,像這類事情發(fā)生在家長和孩子之間矛盾里面很普遍的。
主持人 : 現(xiàn)在有些孩子特別自私,家長怎么從道德方面來教育孩子?因為前一段時間我們?nèi)ベF州,巡回報告會到貴州就有很多家長提出這個問題,比如哪發(fā)水了,家長說我們捐點錢,孩子就會說為什么我們自己還不夠花呢,就這樣。
陳一筠 : 怎么說呢,孩子沒有天生自私的,孩子的自私,尤其是獨生子女,我覺得我們很多父母,我這次特別告訴那些剛剛生孩子的父母,父母把孩子寶貝起來,什么都不要他做,什么都讓他,什么都給他一個人吃,一盤菜孩子很喜歡吃,家長恨不得什么都推在他面前你就吃吧,這種方法把孩子教育出來,他怎么不自私?如果我們看到青春期孩子自私是家長教育方法的反映,是家長教育內(nèi)容的反映,應該反省家長本身。
當然獨生子女他沒有兄弟姐妹可以牽掛,平常家長沒有給他牽掛機會,他確實就顯得比較自私。另外我覺得社會對孩子的影響也是,比如對錢,對物質(zhì)的貪欲,這些東西我們在成年人看到很多,所以確實對孩子有些影響。我覺得要讓孩子改掉這個毛病,或者不要學到自私的方面,我覺得從小還是讓孩子跟許多小朋友,同齡人有分享的機會,你比如你家里獨生子女,沒有上幼兒園,能不能在周末把他同齡小朋友請來,買一個蘋果,家長示范他把一個蘋果切成好幾塊,分給那些小朋友,讓孩子知道什么都不是自己獨占的。家長還要讓孩子力所能及的做一些家務,總給他這樣機會他就懂得自己生活著跟家長在一起,或者跟小朋友在一起,不僅是我一個人,還有其他的人,他就有這種分擔、分享鍛煉機會。
一個孩子如果完全沒有這些機會,他真的就是很自私的,因為他覺得周圍的人向他表示的一切的行動都說明大家是為他活著的,那他怎么就會大公無私呢?
主持人 : 現(xiàn)在還出現(xiàn)一種特別奇怪的現(xiàn)象,好多家長害怕孩子,孩子一發(fā)脾氣家長很無措了,您怎樣看待這種情況?
陳一筠 : 這是一個極端,家長小的時候?qū)⒆臃浅春莸募议L,等到孩子長大一點,到了青春期個比你大,力氣比你大,他反過來對你兇狠的時候家長走到另外一個極端,怕孩子,怎么說呢,欺軟怕硬,孩子小的時候是軟弱的,弱勢群體,家長對他非常強。等他到非常強勢群體的時候,你非常害怕他了,這是家長心態(tài)一個習慣。
如果說家長平常也能和顏悅色對待孩子,孩子不會這么還很,如果家長教會孩子講事實擺道理,而自己這是這樣,孩子不會兇,是這樣一個過程培養(yǎng)。如果到了兇的家長沒有辦法招架的情況下,或者是動手的程度,我覺得這個孩子確實是很麻煩了。
如果是到這種情況下,家長真的要注意,因為我們媒體上報道過,有的孩子打家長,毆打也有,甚至傷害的,甚至致命的都有,這是個別的,不過家長要注意到平常孩子的習慣是怎么養(yǎng)成的。
主持人 : 咱們中國傳統(tǒng)教育棒打出孝子,西方教育都是講民主。咱們怎么看待中西方教育的比較問題?
陳一筠 : 我覺得打孩子在西方的法律上是犯法的,如果說小則一兩歲孩子,比如做錯點事,為了讓他記住拍拍屁股兩下,這個可以接受,因為小孩子你跟他講太多道理他不懂。但是一旦孩子智力發(fā)展到像十歲以上,青春期到來的時候,他智慧增加了,他有一定理解能力這個時候不能打了,講道理了,君子動口不動手,所以我認為對青春期孩子來說打是絕對要禁止的。
這個不是說西方和東方的問題,這是尊重孩子,因為我們法律上規(guī)定,10歲的孩子就有行為能力了,10歲的孩子,比如說有好多事情他就可以做選擇了,比如父母要離婚,我們法律規(guī)定10歲孩子可以自己表態(tài)解決跟誰,這就有一個年齡界限。但是小孩子兩三歲,一兩歲,打也不是像有些父母,為了發(fā)泄自己內(nèi)心憤怒去打孩子,而是你想到為了孩子好,你絕對不會兇狠把孩子打傷,或者打成什么樣,你一定要給他什么樣的動作,什么樣屁股一巴掌,他就會記住了呢?是這樣子,要愛護孩子的角度,就不會。
但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有些父母,他們暴力對待孩子,虐待孩子,我們也有家庭暴力,父母對孩子的暴力,現(xiàn)在我們談的很多是丈夫打妻子,很少去談父母打孩子,為什么不去談?就是因為中國人覺得打孩子,打是疼罵是愛,其實這是不對的。很多家長他們動不動就打孩子,實際上你分析孩子做了這么大錯值得他打一頓嗎?往往這個時候父母心里有火,或者是在外邊受了什么委屈,或者是不公平的事情,或者夫妻兩個吵了架,這個火沒有地方泄,就泄在孩子身上,這種打讓孩子覺得非常委屈,沒做什么錯,當然有一個導火索,孩子說了什么話或者做了什么小事情。這種情況父母特別要問自己,這個時候想把巴掌打到孩子身上去,到底是我心里的火還是孩子的錯真值得我去打?應該問內(nèi)心。而且我們發(fā)現(xiàn)少數(shù)父母心理上不是很健康,他的猶豫、憤怒、恐懼這些現(xiàn)象都會表現(xiàn)在他對孩子的一種粗暴,這個就是我覺得有些家長如果有這方面的問題,應該去請教心理專家,因為打孩子不是心理治療的方法。
主持人 : 剛才說到家長暴力問題,很多都關(guān)心一下孩子的家庭的成長環(huán)境,因為我們也有一個朋友他是經(jīng)常在社會上有一些喝酒、聊天這種,然后帶著孩子,結(jié)果孩子現(xiàn)在很小,七八歲看著很油滑、世故,您怎樣看待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成長問題?
陳一筠 : 我覺得現(xiàn)在的確是這樣,我認為首先對父母的言教,身教,身教勝于言教,如果父母本身不讀書,他讓孩子好好學習,到了青春期孩子他們智慧增長了,他們判別是非、好壞能力增強了,他們就會說你怎么不讀書?讀書如果是快樂的事你怎么不讀書?像有些家長自己喝酒,自己抽煙,而且把這些孩子帶到這些場合,豈不是耳濡目染教孩子走這樣的路,一定要反對。
我建議首先家長一定要禁止這樣不良嗜好,如果養(yǎng)成了,盡量讓孩子不接觸這種環(huán)境,也是應該有這方面的教育,如果說是爸爸抽煙,我就聽到過有的兒子說,經(jīng)常偷爸爸的煙抽,媽媽發(fā)現(xiàn)以后不是打一頓就是罵一頓,他就說為什么爸爸可以抽,我不可以抽?媽媽就說了,你爸爸是大人,那就是說他長大一點就可以抽了,那媽媽就不知道告訴孩子抽煙是非常不好的習慣,你爸爸養(yǎng)成了,要一點一點來改,你還沒有養(yǎng)成不要去養(yǎng)成,主要從關(guān)心孩子角度跟他談,而不是找一些不成為理由的理由,孩子到了青春期不像兒童一樣,他判別你這個說話,這么說我是不服的,所以說我覺得教育青春期孩子,真的是一種要父母的水平。我覺得現(xiàn)在很多父母因為沒有訓練,因為他們青春期的時候環(huán)境非常簡單,沒有受過這方面教育,輪到他們成為青春期孩子父母的時候他們很無奈,他們采取很多方法,很多方法是不可取的,這個就要父母受一些教育。因為現(xiàn)在每一種職業(yè)都有文憑,都有持證上崗,我們?yōu)榱俗隽俗o士,從幼兒園讀到小學、中學,??茖W校,然后大學。
父母現(xiàn)在有什么學校?我聽說父母現(xiàn)在在做杰出母親的評選,隨著這個各個地方應該開母親學校,開家長學校,來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研究不同年齡段的專家,來告訴父母這一段的孩子的發(fā)展有什么特點,所以應該注意怎么保護他,怎么樣幫他成長,怎么樣讓他獨立,而不要讓他摔更多的跟頭,每一階段家長都有功課來學習。現(xiàn)在我們?yōu)樽约旱氖聵I(yè)學了很多功課,為做家長這個職業(yè)還真沒學什么工作。事業(yè)是一陣子,做到60歲就退休了,可是家長你做到60歲都做不下來了,因為你還得繼續(xù)關(guān)照孩子,還得關(guān)照你的孫子,確實有家長學校的訓練。
網(wǎng)友:我的兒子上了二年級,平時很淘氣,他在學??偸亲分粋€女孩子玩,那個女孩子家長找到老師,老師對這個家長說,要注意男女關(guān)系。我想問一下,怎么和兒子進行溝通?
陳一筠 : 首先老師這種說法是不對的,一個小男孩追著小女孩玩,我們剛才說到了男女來自不同世界,同性相吸,異性有吸引力,有好奇感,我們看過家家都是男孩跟女孩過,而不是女孩跟女孩過,自然來說男孩跟女孩在一塊也是非常和諧的圖畫。他追著女孩玩并不意味著男女關(guān)系問題,這是一種好奇心,或者自然兩性磁場的游戲,如果從小這樣,長大一些男孩、女孩接觸不是很尷尬,老師給家長的提醒是不對的,沒有什么奇怪的事情。
網(wǎng)友:我是一個家長,我的孩子對于自己的老師很有好感。我的女兒上高一,這個對她影響非常大,應該怎樣幫助她?
陳一筠 : 我不知道這個家長是不是跟孩子有過推心置腹的交流,其實這就是在青春期出現(xiàn)的師生戀情結(jié)的一種表現(xiàn)。我們有一個雜志叫《青蘋果》,是內(nèi)部刊物,你們可以打電話或者上網(wǎng)看,上面我們談到關(guān)于師生情結(jié)。
因為高一的女孩,我相信這個女孩她平常是沒有什么男孩子跟她接近的,但是她長到了高一這樣一個青春期,我猜想是15、16歲的年紀,她可能有強烈的陰性磁場,就需要有一個陽性磁場來跟她平和,來滋養(yǎng)她,這個時候她沒有要好的男同學,或者她的父母不是跟她很親近,于是她把她班里面男老師當做她的偶像,在她的腦子里編織故事,也許那個老師什么都不知道。假如老師根本不知道,我覺得家長應該跟孩子交流,這樣一種想法,要了解清楚是不是跟老師之間有過交流,如果交流過,影響通過老師消除這個情結(jié),如果沒有交流過這個女孩跟父母多做溝通,特別是父親,因為這個時候孩子腦子里面是在建立青春偶像,而且她需要有一個異性磁場滋養(yǎng)的。因此父母應該多跟孩子多有一些交流、溝通,另外應該鼓勵這個女孩多跟同齡異性同學交往,不要把這種眷戀的情結(jié)指向她的不現(xiàn)實的一個師生之間。
網(wǎng)友:我在大街上看到我的孩子和一個男孩子摟摟抱抱的時候,特別難過,但是當我跟孩子提到這個時候,孩子拿離家出走來威脅我,我感到特別無奈,怎么來處理?
陳一筠 : 怎么說呢,這些問題都是平常家長可能跟孩子沒有什么聊天、談話的這種情況,突然看見了。其實你平常如果注意觀察孩子,就會知道孩子有沒有異性朋友,異性朋友跟他的關(guān)系發(fā)展是怎么樣一個發(fā)展,如果說你平常跟他說這就是很多的友情的建立,孩子就不要走到那一步路上去,就算是家長發(fā)現(xiàn)了,平常不了解你的孩子突然發(fā)現(xiàn)你的孩子在街上跟一個男孩子摟摟抱抱這不說明孩子犯多大的錯,家長不要說孩子,今天我在街上看見你跟一個孩子摟摟抱抱,這個孩子會很沒面子,跟孩子探討,現(xiàn)在中學生在大街上有肌膚親近的行為,家長說肌膚親近本身是表達愛的方式,表達愛的方式大多數(shù)人絕大多數(shù)情況,按照一個公共道德,應該在隱私環(huán)境里面表達,不是在公眾場合去展覽的。像爸爸媽媽親密從來不在孩子面前展示,就要告訴孩子遵守一個公共道德,告訴他自己的感覺不要傷害公眾的情緒。
第二這種親近,也未必是什么愛,因為它只是一種肌膚饑渴一種滿足,要跟孩子討論這些問題,如果孩子到了跟異性摟摟抱抱的年紀,肯定也不小的年紀了,怎么樣在保護孩子自尊情況下跟孩子討論,只能這樣。而不要直接面對孩子說,我今天看到你這種行為怎么樣,整個來討論社會普遍現(xiàn)象,孩子做這種事情絕不是一個人單獨創(chuàng)造,很多中學生做這個。我們在少男少女課堂上講關(guān)于擁抱和接吻它是不是表示著愛?應不應該在大庭廣眾之下,公共場所里發(fā)生,個人的滿足是不是不能夠傷害公眾的情緒為道德呢?個人的感覺,不要只顧個人感覺,我們現(xiàn)在大街上一些男男女女真的只顧自己感覺好,不找別人的感覺,這個我從道德上也確實是不道德的行為,我個人認為是這樣。
網(wǎng)友:我的孩子剛剛上一年級,一個女生說兒子是她老公,而且還親我兒子的臉,我怎么處理這件事?
陳一筠 : 我覺得淡化處理,不要當回事,因為這種孩子小朋友模仿電視劇里,經(jīng)常有擁抱、接吻之類的,說什么老公,說實話他都不知道老公是什么意思,他就是模仿行為,不去強化它,悄然轉(zhuǎn)移話題就可以了。
網(wǎng)友:孩子性別教育從什么時候開始比較合適?因為聽說法國人從五歲左右開始性別教育,方法是拿來那種解剖圖告訴孩子各個部位的功能,孩子對性別區(qū)別沒有好奇心了,您認為從什么時候開始?
陳一筠 : 我認為從生下來就應該開始,生下來要給孩子,有的媽媽給孩子穿那種,你是男孩,喜歡給穿女孩的衣服,或者是女孩穿男孩的衣服,這都不是性別教育,孩子生下來父母要給孩子穿他適合性別的衣服,買那種玩具,其實這就是一個性別教育。再大一點孩子就會問,這個小姐姐怎么蹲著撒尿,我為什么不是,這個時候媽媽就要回答他,可能買點圖給他看,為什么小姐姐這么蹲著撒尿,為什么你不是,你是男孩,區(qū)別是什么,另外對著鏡子指著他身體上的器官給他看,不要到五歲,五歲都已經(jīng)晚。到三歲孩子會問,媽媽我從哪里來的,你跟他說生命是怎么樣來的,同時告訴他為什么生下來你是男孩,是女孩怎么樣。我覺得其實性別的教育應該是自然隨著孩子的降生就開始了,當然不同的年齡講的深度是不一樣的。
主持人 : 現(xiàn)在大家對一個話題都比較敏感,很多孩子都提前有了性行為,比如性行為跟道德有什么樣的關(guān)系?
陳一筠 : 當然是有關(guān)系的,我覺得更多的我們還是從健康的角度來跟孩子談,我們在對待孩子的性行為上,青春期我們講了三道放火墻這樣概念,我不知道在座網(wǎng)友能不能接受。第一道我覺得我們社會還是要從道德角度來告訴孩子,在未成年之前,不能發(fā)生性的關(guān)系,不能發(fā)生生殖器官接觸行為,就要講為什么,我覺得首先是健康,你發(fā)生了后果,男女生殖器官接觸,第一個可能產(chǎn)生懷孕打胎的后果。男孩如果為了滿足欲望,就造成女孩懷孕打胎身體的傷害,至少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
另外我覺得道德就是一種責任,我們在教孩子,為自己和為對方負責任,因此我們不贊成18歲以前未成年人發(fā)生性關(guān)系。還有性關(guān)系可能造成心理上傷害,因為兩個人當時說我愛你,可是發(fā)生生理上滿足之后這種愛是不存在的,很快分手?,F(xiàn)在我們看很多少男少女走在街上,就算有了那種事,但是之后兩個人能不能走下去?不能走,這樣就會造成心理上的傷害。再加上愛滋病的流傳,你也有一個危險,你一開始不控制自己,18歲以前發(fā)生性關(guān)系這樣對象可能根本不是你將來要結(jié)婚的伴侶,你將來要談戀愛,發(fā)生關(guān)系的伴侶的關(guān)系的可能是另外一個人,甚至說中間會有很多的人,如果你好多的人只要跟你說你就跟他發(fā)生性關(guān)系,你這一輩子就有多個性伴侶,更給愛滋病的傳播帶來危險。
所以我們要嚴格的,毫不含糊的,理直氣壯的告訴孩子,禁止反對不贊成18歲以前的性關(guān)系,作為道德也好,作為健康的標準也好,作為一種社會的規(guī)范也好,應該向孩子傳達。
其次第二道放火墻,就是要把安全的知識告訴孩子。那么告訴的時候,我們是在講生命的孕育和誕生的時候,講爸爸媽媽生了一個孩子不能再生第二個怎么辦?我是這樣講成年人的時候把這個信息遞給孩子。另外我覺得有些父母要關(guān)注到,如果你的女兒有一個月、兩個月沒有來月經(jīng),你其實應該在我們的青春期性健康學校課程里面,或者家長給她知識里面就要告訴她,如果之間你規(guī)律來月經(jīng)有那么一兩個月,或者一個月不來月經(jīng)應該看一看有什么異常,避免打胎等這樣的悲劇。
網(wǎng)友:我是一個高中生,即將面臨高考,在未來擇校選擇上和父母發(fā)生一些沖突,現(xiàn)在很苦惱,我想根據(jù)自己的興趣來選擇,但是可能不是很順家長的心愿,怎么樣處理這個問題?
陳一筠 : 已經(jīng)上高中的孩子,父母還是要尊重孩子的選擇,這個不能把父母的意志強加給孩子,如果父母希望孩子選擇什么樣的學校,也一定要把這個道理給孩子講清楚,讓孩子能夠接受的情況下填報這樣的志愿,如果完全是家長強制的,希望去的學校沒有去,將來他上學之后他會不安心的。
主持人 : 由于時間關(guān)系,我們今天節(jié)目就到此結(jié)束。通過陳教授的這一系列的回答,我們覺得家庭教育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tǒng)的一個基礎(chǔ)工程,需要我們社會、學校和家長等多方面共同的努力,希望以后大家能攜起手里共同關(guān)注孩子的成長,再一次感謝真教授熱心的回答,讓我們受益匪淺,也感謝網(wǎng)友的參與。再見。
陳一筠 : 謝謝主持人,謝謝各位網(wǎng)友參與,希望我們以后更多機會在新浪網(wǎng)上探討未成年人成長和怎么做家長這類問題,今后我們婦聯(lián)所做的活動,我想對社會家長的教育會有一定的推動,其實現(xiàn)在的家庭教育,家教家教還是重點要教育家長,孩子在學校里面當然也接受教育,回到家里面來,只有有一個合格的家長,才能夠談得上怎么去教育孩子,如果家長本身是一個素質(zhì)不合格的話,他很難實施教育者件事情。
相鄰博客
- 讀懂“含羞草”的小心思 [2007-08-16 10:12:00]
- 為什么孩子崇拜奧特曼 [2007-08-16 10:20:00]
- 實錄:著名作家梅子涵新浪聊兒童閱讀(訪談) [2007-08-16 10:48:00]
- 兒童作家梅子涵推薦的低幼讀物 (讀物) [2007-08-16 10:53: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