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zhjtjyw.com/imgs/16/0b/160b44209e58fdca00e9b4b3371386cb.jpg)
9月8日15:00,新浪少兒頻道特別邀請著名作家、上海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梅子涵先生,北師大兒童文學博士、一直從事兒童閱讀運動的專家王林先生做客新浪嘉賓聊天室,聊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以及閱讀。
以下為本次聊天實錄:
大家好!
主持人:各位網(wǎng)友大家好,今天我們邀請的嘉賓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先生,還有一位專門研究兒童文學的專家王林先生。最近少兒頻道推薦了一本書叫《特別的女生薩哈啦》,其中梅子涵老師寫了序《秘密行程里的綠蔭》。梅子涵老師一直有一個觀點,兒童書籍不僅給兒童閱讀的,其實也是給成人看的。請梅子涵老師談一下您的這個觀點?
梅子涵:王林你發(fā)現(xiàn)了嗎?其實我現(xiàn)在如果說介紹我是一個兒童文學作家好像不夠的,我現(xiàn)在還是一個蠻著名的兒童文學閱讀的推進者,我覺得這個身份讓我現(xiàn)在有更大的成就坐在這邊談這個問題。
我們以前都是說兒童文學專門為兒童寫的,所以我們的思維就停留在孩子要讀兒童文學,兒童要讀兒童文學。我們的思維停留在這上面。而這幾年,隨著我自己認識的推進,尤其覺得兒童文學成年人也要去閱讀它,要去熟悉它。所以我現(xiàn)在經常對很多成年人,比如小學老師、中學老師,包括很多父母,我最近跟他們說,你們要讀兒童文學,而你們讀兒童文學的目的是什么呢?不是說因為你有一個女兒或有一個兒子,或者你天天有一個孩子必須要面對,小學教室的一些孩子,你為了要把書帶給他們而去閱讀兒童文學、熟悉兒童文學,我覺得閱讀它的意義不僅僅停留在這里,成年人要閱讀兒童文學不是出于這樣一種功利的目的,因為我要給兒童買書所以我要讀一讀,不止是這樣子。我想兒童文學這個東西,雖然它出現(xiàn)的時候目的是為了兒童,可是文學作品一旦寫出來,實際上是面對所有人的。成年人閱讀它的話,可以以你的生命履歷、經驗積累種種從你的角度和位置,可以從兒童文學當中讀到你作為一個成年人的需要、享受、感動和適應。這個東西直接在撫摸著你作為一個成年人,是一種稱之為精神的東西,你的心靈的東西,成年人可以從兒童文學當中得到撫摸,得到安慰,不完全只是我讀這個東西為了有一個過渡,辯別什么好的用來給兒童,我想不僅僅是這個意義。
還有另外一個意義就是,成年人要讀兒童文學,要熟悉兒童文學,為什么?是因為兒童的閱讀、孩子在童年時候的閱讀,很大程度上是需要成年人給安排的。什么是好的書?什么是值得童年去讀的書?需要告知的,需要引薦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成年人其實他是兒童閱讀的第一讀者,尤其對低幼兒童來講,比如學前兒童他不認識字,一本書的挑選、購買完全是大人的事情,父母的事情,你是第一讀者,如果你對兒童文學沒有認識,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兒童文學,不可能把一個很好的,很有價值的兒童文學帶給不認得字的,只能夠聽你去說故事的孩子,你是第一讀者,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兒童文學也是成年文學,需要去接觸,需要去閱讀,需要去認識。所以我說這幾年來,我經常要跟成年人說,你們要去讀讀兒童文學。
像這本書,《特別的女生薩哈啦》美國的一本小說,我寫的序,這本書我覺得小孩子可以讀,兒童可以讀,小學生可以讀,中學生可以讀,薩哈啦的母親是多么好的母親,對童年的了解是多么透徹的母親。還有老師,書名叫《特別的女生薩哈啦》,其實這本書你還不如說是特別老師波迪,他寫的是一個很特別的老師,我讀到這本書的時候,讀到這個老師的時候,我就覺得一種喜悅,不是震驚,是喜悅,我能欣賞到這樣一個智慧的老師,好智慧。
王林:智慧而且有愛心。
梅子涵:這老師還不是屬于天上神話的人物,他就是從外面走到教室里來,他給我的感覺就是你要去摸,那是在我們生活當中摸不到的,可是他又在我們生活里面屬于這樣一個人,我說他不是天上的,他是教室里的,這樣一個老師,我們特別喜悅。這個老師多有智慧,他做老師面對這些學生,學生當中有些人,有的像薩哈拉這樣是一個父親走掉的女孩,單親家庭,她有她的苦惱,她有她的想念,這種苦惱和想念,因為沒有父親所帶來的心理上的一些問題。里面還有一個男孩德里,那個男孩他是一個孤兒,那種沒有父親、母親孤兒的那種生活中的那種地位,他的孤獨,就使得他在我們看來簡直就是有點變態(tài),他可以不斷大發(fā)脾氣,踢椅子,罵人。
王林:而且打老師。
梅子涵:然后從來不會說一句你想聽到的那種話,沒有溫柔的,沒有正常語言的這樣一種。這個老師波迪就碰到了,就在他面對這樣一個所謂很特殊的學生過程當中,一個特殊的老師形象讓我們欣賞到了。波迪真的是蠻有趣、蠻好玩的老師。第一天,你說一個新的老師要來了,我想全世界的學生都會有這個等待,這個老師是怎么樣的?要去猜,我在序言里面寫到我以前第一篇兒童小說也是這樣開頭,五年級的學生換老師了,當這個老師沒有進教室的時候,班上同學都在那猜是一個什么樣的老師,好看嗎什么都要猜,全世界學生大概都是這樣,現(xiàn)在這個老師進來了,波迪進來了,進來的情節(jié)很好玩,進來以后,背著個包,拿著一個臺燈,上來以后先把臺燈往講臺上一放,然后拿出一束鮮花,然后在臺上忙忙碌碌,很真實的忙忙碌碌,不管下面,說你們有誰幫我打點水來,拿著瓶子,學生說老師我去打水,然后他把鮮花很認真插在花瓶里在講臺另外一角,一個臺燈,一個鮮花,他自己帶來的。
這樣出場出的很奇怪的老師,你讀到這個故事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臺燈和鮮花非常有意味,讀到這里發(fā)現(xiàn)老師的職業(yè)是多么讓人尊敬、敬仰,你想去當,一個老師當成這樣,有魅力,有趣味的,你想當。你覺得小學老師也好,中學老師也好,這種職業(yè)真是應該每天向他獻花的職業(yè)。沒有人向他獻花的,即便是美國沒有人獻花,我波迪知道這個職業(yè)和花在一起,我自己獻給我自己,我第一天上來的時候把鮮花帶到我講臺上來,我自己帶給我自己,你看我這個職業(yè),就是一盞臺燈。不是像我們講的,教師的職業(yè)是一個蠟燭,點燃自己,照亮別人,我不是很同意這種說法,為什么點燃自己?把自己點燃、耗盡、燒光,照亮別人,人家是另外一種說法,臺燈,照亮他,也照亮學生。最后整個故事讀完以后你發(fā)現(xiàn)整個的班級,他所有的學生的確是被這個臺燈,被這個老師所照亮。
王林:也被這個花的美所震撼。
梅子涵:特別女生后來變成一個非常正常的女孩子,而且她的聰明、智慧、寫作才能都在很多學生之上。簡直就是說有點歇斯底里的男孩子,你說她什么樣的?說幫助她,也不是我們所講的幫助。我牽著你的手,摸著你,孩子,不是這樣的,也不是像我們這種訓斥你的,也不是,不是那樣的,那種老師簡直是一個完人,你絕對不敢大聲說話。而這個老師是非常真實的老師,他有他的智慧,他有他的方法,他知道怎樣面對這種學生,他不認為這種學生是什么特殊的,和別人不同的,我們專門為他開一個教室,專門進行輔導,不是這樣,他認為所有的人都是一樣。
學校里面會給他們安排專門老師,當成特別學生,每天進行輔導,他把這些學生,所謂有問題的學生他認為都是一樣的,只不過是各有各的惰性,各有各的促進而已,這其實也是表明了他自身對于自己的那種信心,他自己對自己的信心,所以你說他是幫助嗎?他也不是幫助,你說他是引導嗎?他也不像引導,對那個男孩子,當然這里要看故事,我們不能在這邊講,后來這個男孩子就漸漸地,漸漸地轉變了,盡管最后不像我們通常的文學作品當中簡單的變成一個所謂好孩子、聽話的孩子,沒有,我們看到未來還有一個路,這孩子未來還有一個路,我們看到這個路,甚至還有一點艱難、艱辛,但是我們看到他終于是變了,變的有笑容,有感情了,說話的時候也會有一些溫柔的語調了,變得愿意回答問題了,故事寫到這里沒有把這個小孩寫到怎么完美,可是我們看到這個特殊的老師已經讓他的學生向著另外一個我們希望的方向走,這樣的老師, 我覺得用幫助、指引什么的我覺得都不太合適,可是這個老師是那么的有魅力,那么好玩,德里發(fā)脾氣歇斯底里,踢椅子,這個老師就踢桌子,你踢椅子,你還以為我這個老師是很沒有用的嗎?他能夠一下站在桌子上面,波迪就是這樣的老師。
所以關于童年,這本書講得很好,實際上講了一個道理,一個孩子不管你是雙親,家庭很完美的,或者單親的,或者是父母都沒有的孤兒,一個人如果小的時候,你如果不面對人群,不面對太陽,你老是喜歡面對著一個角落站在那邊,不管你是單親家庭,還是家里面完好無缺,或者是孤兒,你都可能成為孤兒。而波迪老師,他的智慧,就在于他能夠讓所有站在角落里面的、面對著那個角落的小小的這一塊地方,在那邊暗暗地、憂傷著的,沉浸在自己內心的角落里的這樣一個孩子,都能夠轉過身來,朝著人群,于是笑容就漸漸出現(xiàn)了,于是陽光就照在了她的身上。
我們以這本書為例,這樣的兒童文學不僅僅是孩子一個讀讀就夠了的,小學老師必讀書,如果說教師節(jié)的時候,像中國教師節(jié),一人發(fā)一本書,師范生讀讀這個書,比很多我們開設的課,怎么當老師的,包括心理學的那些課程,它所說明的都要更生動、更清楚,它是屬于這樣一本書。像這本書在我看來就是一本兒童文學里面一本杰作。
王林:這樣一本書,我想回到剛才主持人提到的問題,其實成人來讀,語文老師或者小學老師來讀,其實是有點窺見童年秘密,或者增長自己在教育學方面的知識。這是一本能夠讓我們悟到愛和責任的這樣一本書,其實我也跟很多年輕女性、媽媽們們介紹,你剛才說的,你給孩子推薦 什么樣的作品是優(yōu)秀的作品,什么樣的故事是好的故事,值得給孩子講的故事,這個標準需要建立起來,而且對你自己而言我也覺得它是最好的化妝品和美容品,真正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
梅子涵:成年人讀兒童文學作品,可以讓成年人非常深刻的體會兒童文學。他在描繪成年的生動更超過那些專門寫童年的學術,童年秘密來說畢竟是一種很臨床的,是一種科學研究的,不生動,關于童年生理畢竟是臨床式的,也不生動,可很多兒童文學是更生動揭示童年,成年人一切和童年有關的成年人,和兒童工作有關的童年人都讀兒童文學,只讀兒童心理學是不夠的,兒童文學會更生動地把童年秘密揭示給你,讓你看見。
王林:實際上成人來閱讀兒童文學,有一個目的,在現(xiàn)代社會當中,培養(yǎng)豐富敏感的心靈。
梅子涵:我們都知道很多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它們里面所表現(xiàn)的東西,往往和一般意義上的文學不一樣。比如說兒童文學更接近于詩人,兒童文學里面的想象力更加豐富,兒童文學看生活的時候,表現(xiàn)生活的時候往往更善良、溫暖。同樣表現(xiàn)苦難,一般文學可能很血腥,拿一把刺刀,遍地都是血。兒童文學不是這樣,兒童文學里的戰(zhàn)爭、苦難不是這樣寫的,兒童文學不是無視苦難,不是無視死亡,不是無視戰(zhàn)爭的,它不無視,可是它有它的角度,讓你知道苦難,知道戰(zhàn)爭,可是你不怕它。兒童文學里面很多寫死亡的,你寫了以后覺得死亡是生命過程到后來的一個結果,你只要是生命都會碰到的,作為一個完整的東西,沒有說當它落幕的時候你悲哀、恐懼,像一個戲一樣,當紅顏色大幕落下來的時候就哭,沒有理由,這跟戲一樣。按道理你有沒有很平靜、微笑對待自己的結束,道理上講應該是這樣,兒童文學這些問題都解決了,兒童文學寫的東西很多,你屬于讀兒童文學多的人,我相信我們現(xiàn)在童年總的覺得,中國孩子的童年,兒童文學的面是比較少的、欠缺,或者說嚴重欠缺,在有的地區(qū)似乎于零,什么是兒童文學這樣的東西很多人不認識,很多人認為童年讀的書是兒童文學,還有很多孩子,包括城市里的,你童年讀過什么兒童文學:趣味數(shù)學。這種回答都是表明我們閱讀饋缺了,很多沒有閱讀,影響童年,影響長大,影響整個中國人的素質。
一個很少閱讀童話的民族,他的審美,整個民族的一種詩意的狀態(tài),造房子,設計橋梁都會有問題。不是說我們搞兒童文學的人夸大童話作用。我自己這樣認為,兒童文學在西方誕生以后,兒童文學是一種非常的豐富和繁榮的。童話對整個歐美整個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一代代人審美我覺得都是有一種作用。兒童文學從普遍的愛,一直從小到大讀過很多兒童文學的人,他的心肯定更接近于善良,以前你讀的東西肯定這方面更多,一個經常在讀很善良那種書的人,很溫暖的那種書的人,怎么可能很兇狠呢?你一直在讀著肆意洋溢故事的人,怎么可能會無趣、冷冰冰呢?我有時候會這樣說,如果你能夠理解我的意思你會同意,如果我們孩子小的時候都讀過很多童話、優(yōu)美的童話,讀過很多有趣好玩童話書長大的孩子,我不相信說讀了這種作品長大的人,長大以后會到處吐痰、穿著睡褲走上街頭很難,不可能的。童話給你一種詩意,給你一種自己和他人,自己和世界怎么相處,把這樣一種都給了你,慢慢見證了你從小的閱讀,它讓你整個的精神,見證在這個里面,變成你的一個部分。就是像惠特曼寫的詩,你最初讀到什么是東西,你最初看到的東西,看到的東西就會變成你的東西。他非常了不起,美國十九世紀偉大詩人,這個書寫童年成長道理,一個孩子每天長大,最初看到是什么東西,這個東西就會變成他后來一種。你從童年的時候從來不看優(yōu)美、有趣童話和小的時候讀著童話長大孩子,后來生命里很多東西都是不一樣的。從小看著亂哄哄的茅草和小的時候經??吹矫利惖幕ㄊ且粯拥膯??一個是豐富的、溫柔的,而一個可能是很野蠻的、很荒漠的,不一樣。書籍的意義其實也就在這里。
王林:我想到我們目前的一些家長,他們按這個意思來說,在教育觀念上有些偏差,其實每個父母還是希望自己孩子能夠比較優(yōu)秀、比較杰出的,但在觀念上,他們一方面就覺得奧數(shù)很重要,知識很重要,外語很重要,我的孩子以后不當作家,為什么一定讓他讀那么多書?或者讀這樣兒童文學的書?這個觀念上有一些偏差。
網(wǎng)友:在孩子的童年當中,好的文學作品的閱讀能帶給他什么?長大成人后又會帶給他什么?
梅子涵:文學這個東西帶給你的東西不是直接的東西,不是像學數(shù)學,3+5=8,直接的東西,如果3+5=7,在腦子里打上了,這個錯了。閱讀這個東西不是每天直接給你東西,在閱讀過程當中整個人,整個的心情,那種感覺,是這個東西,文學作品里面那種氣息,那種善良的感情,那種美好故事本身,那種細節(jié)本身,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總結出來的,可是他隨著你的長大!隨著你一個人慢慢成型,從一個孩子變成成年人,你會發(fā)現(xiàn),你說他在哪里,他知道你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他在你的性格里,他在你的舉止里,在談吐當中,在你的詞語里面,在你的一個女孩子寫信的句子里面,你說一個閱讀的人,也是一點沒有什么,看也看得見,比如說一個經常閱讀的人,讀兒童文學的孩子,喜歡閱讀的人,他長大以后文字的表達毫無疑問是比那些不閱讀的人,缺少閱讀的人來得優(yōu)秀、準確、生動、打動人,那么到最后說我求職了,有著比較豐富閱讀的人和一個沒有什么閱讀的人,只知道數(shù)理化,兩個人會一樣嗎?不會一樣。
王林:哪一個更能打動人。
梅子涵:是。有很多閱讀的孩子,青年,他的自薦信要寫的比另外一個打動人??墒俏覀儸F(xiàn)在很多大人看不到這一點,急功近利,學奧數(shù),幾個人能成為數(shù)學家?我女兒以前學過奧數(shù),送她去學,她坐在里面,我們出了錢以后,她坐在里面,最后把錢全部浪費掉了,她的思維的長處,她的興趣不在這里,她不但沒有成為什么數(shù)學家,后來數(shù)學也根本不是她的強項,她學不好數(shù)學,她的長處在另外地方,很多孩子都會碰到,你以為出了錢讓他進入奧數(shù)課堂你覺得放心,你一點不覺得荒唐你覺得讓他看這樣的書,兒童文學的書,我們推薦他的好書覺得這沒有意義,當你這樣決定的時候你也不覺得荒唐,可是這種種荒唐都在后來全部表現(xiàn)出來。
王林:表現(xiàn)在孩子成長的結果當中。
梅子涵:成年人當他認識到自己荒唐的時候,荒唐已經沒有辦法改變。同時我想到另外一本書,也是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的,《一個孩子成長當中要做的101件事》,也是我寫的序,一個孩子從小孩變成一個我們作期盼的一個優(yōu)秀的大人,一個優(yōu)秀的人,首先是一個優(yōu)秀的人,我們現(xiàn)在有的時候不說優(yōu)秀的人,合格的人,首先說是一個杰出的專家,這不對的。神經兮兮心理不健康的專家,整個社會上都是那種,你說怎么辦?心理不健康,首先是一個很優(yōu)秀的人,比較的完美、合格的人,同時又是一個很有專長的一個人,這是比較理想的,你知道嗎?一個這樣的人,在他童年的時候不是做三件、五件事情,每天上學,晚上回來做功課,準備明天考試,全部弄完以后彈鋼琴,禮拜六學奧數(shù),禮拜天補數(shù)學,不夠的,要做多少件事情,要做101件事情才會慢慢優(yōu)秀起來。101件事情是什么事情?整個一本書,我那個書當時幾天前那個書到我手里的時候,讓我看一看,從美國引進的時候讀一讀,覺得好的話就寫一個序,一讀吃驚,我說這個書早就應該到我手里面讓我寫序,我作為父親,早幾年我就做合格了,做的更智慧了,可是我做的很多不智慧的事情,當然這個不智慧別人也都有,只不過我老實講出來,很多人不講而已,我當時說早點多好,可是孩子長大了,但是我覺得還是很好,因為還有很多孩子會誕生,會成長,他們如果讀到,那是他們的幸運。
以前101件事情,既是指孩子本身做,也是指成年人要做,這樣一個角度。周末的時候吃過了晚飯,美好的夜晚,爸爸媽媽說,你這個禮拜考試過了,考過數(shù)學,把你的考卷給我們欣賞欣賞,不是我們故意刺激,明明知道他考了75分,刺激他,兒子把卷子拿過來,這我的考卷,75分,我們想想看,你以后肯定比我好,比我智慧,我當時看到75分的話生氣,考什么東西75分,拿起來一扔,一個風箏就飛起來,一個童年的風箏就這樣殘忍的被你飛了??墒沁@本書里面說這股風真棒,好棒,我的寶貝,以后這個孩子上個禮拜只考了71分,一個星期增加了4分,很棒的,這是孩子的努力,孩子的勞動,然后父母就趕忙找一個相框,把75分卷子放在相框,把結婚照的相框拿出來,結婚照放一放,把75分考卷放上去,客廳找一個最醒目的地方掛起來。
于是我們就可以想一想,下一張卷子可能就是80分,85分、90分、95分,甚至于可能一個數(shù)學天才,一個未來的數(shù)學科學院院士就可能誕生了,這就是鼓勵的力量,不是說童年要鼓勵,所有人都要鼓勵,而你把它扔的飛起來以后,75分就變65分,變55分,就是這樣一個道理,充滿著哲學,可這種東西我們以前沒有看到。
王林:或者人沒有教。
梅子涵:當我給一些家長講這些東西的時候他還在笑,這是思維的問題,75分為什么不能欣賞?我打一個比方,你只有一個100分,100塊錢才放到皮夾子里?給你75塊錢你也不是也很珍貴嗎?65塊不是錢嗎?5塊錢不是錢?為什么75分不珍惜孩子的勞動。我們很多成年人說一周的勞動你以為給你打個分數(shù)到75分,很多人其實55分、60分,一個禮拜這樣過去了,很多成年人搞的像真的,教孩子,你上課,一句話不能講的,所有的成年人都會忘記,小的時候他一直講話,把學生手冊拿出來看看,做小動作,哪個人不做小動作,這也牽扯到另外話題,上課做小動作好嗎?隨便發(fā)言好嗎?其實都不是問題,一進課堂變成木頭人,這是另外問題,我剛才講我們怎么看,怎么對待,包括《一個孩子成長當中要做的101件事》這樣的書都告訴我,我們即便是說,我們不是從一種純粹角度講,我們即便講一點比較孤立的東西,你要讓孩子優(yōu)秀,從這個角度來講你也讀一點兒童文學,讀一點《一個孩子成長當中要做的101件事》這樣的書可能幫助你。
主持人:剛才梅老師也介紹一些經典東西,比如閱讀方面肯定要有選擇,國外經典您能不能推薦一部分,從書籍選擇上,哪一部分書比較好的?
梅子涵:兒童文學的書很多,盡管歷史不承認,可是杰作不斷的,很多,有學前兒童看的書,主要是童話書的品種,現(xiàn)在我們都在倡導,有圖的,有文字那種書我們國內都有很多,我這里告訴成年人,你要改變思維,你不要說這么好的書,童年一定要讀這樣的書,童年很多童話書在閱讀是正常的,你千萬不要讓童年整天閱讀唐詩,唐詩非常好的,但是童年只讀唐詩是不正常的,童年只讀唐詩童年會消失掉的,童年最好的書就是童話書,從西方開始誕生,現(xiàn)在已經進入到中國,我們要改變一種思維,你不要認為這些童話主怎么字那么少?不合算,我花二十塊錢買一本書怎么字那么少?以為字多才合算,這是很陳腐的閱讀觀念,你沒有站在童年的立場上。
主持人:基本上西方過來比較多,中國古代一些童話的閱讀,比較適合孩子的書,有沒有?
梅子涵:中國古代沒有什么童話。
主持人:現(xiàn)在父母會給小孩背千字文、三字經。
梅子涵:不是說不能讀,但是童年不能以那樣為主,如果你一定要說童年以那個為主,是非常陳腐的一種東西,是要被拋棄的東西,這個意思不是說那些東西不好,千萬不要搞錯了,那個東西不屬于童年的。人類發(fā)現(xiàn)童年,童年和成年人不一樣,而是說童年要有童年東西給他,你非要說把一個大人衣服拿給小孩,當然也是可以的,有什么不可以?也可以穿,穿著也可以走出去,那不是童年,你穿著不活潑、不可愛兒童拿那個東西也在背,我和很多家長覺得一個小孩剛剛開始說話就會背唐詩,覺得好自豪,覺得自己的孩子將來就出息了,這是個思維很陳腐,也很奇怪,你要認識童年,很多關于童年事情一定要在科學認識童年基礎上才能夠進行,才不會發(fā)生很多滑稽。在中國幾乎可以說有一點層出不窮的感覺,這兩年,不停在那邊出,不停在那邊出這種書,這是專門為童年寫的,是成年人當中非常優(yōu)秀兒童文學作家專門為童年人寫的東西,不要因為成年人無知,專門為你寫的東西,獻給童年人,童年還在那邊讀著唐詩,和爺爺輩、曾祖父輩,沒有兒童文學一樣,這很好玩的。
成年人有成年人的社會,為什么知道兒童文學?知道兒童文學以后就會幫助他,長大以后到了小學的時候有小學生適合讀的兒童文學,到了中學的時候,兒童文學其實一直可以延伸到中學,兒童文學里面有一些青少年文學,一直可以延伸到高中去讀,不要一個小學生或者初中生把成年人一些成年人的文學經典作為主要的書給他們,你說一個給小學生的或者給初中生的一個書,全都是成年人的文字經典,兒童文學經典沒有的,這個書本身就有問題,而這個問題原因就在看書單的人是成年人,兒童文學他不知道。
王林:沒有閱讀體驗。
梅子涵:他缺少那種知識,他明明應該屬于童年的卻被冷落在那里,把長大以后該去讀的東西提早統(tǒng)統(tǒng)給他們,于是人類好不容易發(fā)現(xiàn)的童年,童年這個概念稱為是人類進入現(xiàn)代以后,一個最重大發(fā)現(xiàn)之一,發(fā)現(xiàn)了童年,這個最偉大的發(fā)現(xiàn)出來以后沒有為我們中國人所知道,這個是很遺憾的。
主持人:所以童年其實應該是最富有想象力,應該是展開想象力特別蓬勃的一個時候,但是只有在那些童話,兒童文學的閱讀當中才能獲得,會比經典誦讀這樣的事情更讓孩子擁有想象力。
梅子涵:童年喜歡一種趣味,那為什么童年喜歡游戲?游戲有趣。讓一個童年人坐在那發(fā)呆他是沒趣的,讓小孩早晨醒來坐那喝功夫茶有趣嗎?沒有趣的。兒童文學為什么兒童喜歡?好玩、有趣,有趣是前提,我們可以斷言,沒有一個孩子喜歡坐那邊一動不動聽一個不好玩的東西,可以做到底的,而那是很多年前的時候說,一般62年的時候在泰晤士河上面三個女孩子喜歡聽卡魯爾先生講《艾麗斯漫游奇記》,為什么喜歡聽?好玩,不好玩三個女孩子喜歡聽他講嗎?卡魯爾你沒有讓我講故事,我現(xiàn)在要把故事講的吸引你們,于是他把故事拼命的講得好玩,吸引她們。一個真正吸引孩子的故事,它會吸引成年人,這是卡魯爾世界的一種東西,一個能夠吸引孩子的故事,甚至于能夠吸引一個當女王的人,所以女王很喜歡這個書。格里厄姆,每天講故事給他的兒子聽,兒子后來聽到讓他們到海邊度假,兒子不去,因為那故事有趣,有趣也有道理,所以兒子喜歡,度假不去度,為什么?我聽你故事。一個有趣的故事多有吸引力,獨家很有吸引力,有趣的故事比那個還有吸引力,他不去,然后
他的爸爸答應他,你去,我要給你講的故事,我每天會提前寫完寄到那里,孩子去了,后來這個故事出了書了。而一個小的兒子喜歡的一個故事,后來格里厄姆出書以后收到很多信,最重要一封信誰寫的嗎?當年的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寫的,一個兒子喜歡的不想去度假的一個故事,美國總統(tǒng)也喜歡,所以羅斯福寫了一封信,謝謝你,為我們寫了這么一個有趣的故事,我一口氣讀了三遍,老羅斯福不是沒有事情做的人,繁忙的白宮生活不是沒有事情做的。
所以說好的兒童文學一定要有趣,我們成年人千萬不要看到這個孩子讀這個書,讀了哈哈笑起來以后,很多成年人很奇怪的,一看到孩子笑起來以后他會恐懼的,他覺得這本書肯定有問題,孩子在傻笑,很多成年人喜歡孩子皺著眉頭深思才放心,覺得這個小孩將來優(yōu)秀,這是不對的,你應該當孩子讀這個書笑起來的時候,你要覺得這可能是一本好書,事實上人類發(fā)展到今天,可以被稱為優(yōu)秀兒童作品的大部分作品,首先是非常好玩,然后有很深的一些人生的意味,一種生命的思維,一種很溫暖的愛的感情在這里面,好玩的表面,很深層的含義是在一起的,那是最好的。
王林:我的生活當中和小學語文老師有大量的接觸,比如說舉個給他們的例子,一個是《魯賓遜漂流記》,《藍色海豚島》,你比較一下這兩個,哪個孩子會比較喜歡,如果你去讀《藍色海豚島》它是六十年安徒生講的作品,可以看一下他是怎么樣貼近孩子說話的,同樣是一個荒島的歷險小說,這是我們成人,包括老師、父母們,所有的兒童文學方面閱讀經驗其實往往決定孩子閱讀品質。
主持人:比如父母去選擇的話,他就會去選擇他知道的那一本,他覺得這個是經典。
王林:他就知道我以前讀過《魯賓遜漂流記》,所以我可能買這本。
主持人:梅老師本身您是一個作家,現(xiàn)在孩子看書,有了閱讀經驗,一些的家長常常說希望小孩寫作文寫的好,然后對于孩子而言不是這樣,他在閱讀之后私下來會有表達或者給自己講故事的一個愿望,即使是寫日記這種表達,也不是給老師看的那種,您覺得該該不該鼓勵他這樣做,或者這種方式甚至有可能成為一個創(chuàng)作者的比較好的機會。
梅子涵:這個問題,這本書里面講了,這個里面女孩子薩哈啦就是這樣,她覺得她媽媽好偉大,這個女孩子一出來的時候就很不滿意他們學校的校長,有一個保險柜,學生檔案在里面,記錄這個學生作業(yè)沒有交,考試不及格,都記這個,每次看見校長放那很恐怖,也很恨,他想那是什么,我的檔案,記錄著我的什么,可是他難道記錄了,我看到很多書,他記錄了嗎?沒有記錄,他知道不知道我跟媽媽到書店里面去,看到一本好的書,我喜歡的書,媽媽就說買下來,然后拿出很大的錢,付掉了,她覺得她媽媽好偉大,她需要的書媽媽就幫她買,很大一張鈔票買,校長知道嗎?所以她讀了很多書,她就很自然的會想寫,寫自己的故事。她的媽媽,當學校認為她的女兒是特別的學生,有很多問題的時候,她的媽媽帶有抗議的對學校說,你知道嗎?我的女兒會寫作的,你告訴他,告訴他們你會寫作的,這個愿望從哪里來?是因為她讀了很到書她才寫作,寫什么?寫日記。
這個故事后來,女孩子寫的作文很棒,真棒,一般作家寫不出來??墒撬_始寫的東西很簡單,在小紙頭上寫,“爸爸,我想你,好想你”寫的這個東西不能交上去,她自己心里面,把她藏在公共圖書館某一個地方,她說我寫的所有作品都是放在公共圖書館里面的,將來終有一天人們會在那個落滿灰塵的里面看到一本我的作品,她寫后放在那里,她想當作家的理想、愿望,無意中讓老師得到,這個導師他沒有說教這個學生你怎么寫作,開頭他沒有,他教她的什么?你想當一個作家,很好,你一定能當作家,只是你要天天制作,要寫,他教學生就是這個,看這個女生老是不交日記,這個老師不批評她,老師只是用各種各樣方法提醒他,想當作家不要忘記要天天寫,一次一次,一次一次,最后這個女孩子寫成那樣。
我想我們現(xiàn)在小孩,很多家長都非常關心,我那個小孩作文寫不好,我們經常會碰到的提問,怎么讓我孩子作文寫得好呢?讀什么書,那些作文必讀有用嗎?我總是告訴他,我說我不想說那樣的書絕對沒有用,但是我想說讀那樣的書,怎么寫作那樣的書,你的孩子要想寫好作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你要想讓你的孩子學會文字表達,學會寫作文,我說寫作文在小學的時候,中學的時候也許是一個課程安排,你是有點逼迫,可是對于人生來講,寫作文,很好的文字表達,是你必須的,那么這個必須的具備,這個漂亮的文字的具備,那種非常的與眾不同的那種文字表達的具備,這主要是來自于你豐富的閱讀,所以你說即便是從這個角度說,孩子怎么能夠把文章寫的好看一點,好漂亮一點,讓人感動,我還是跟你說,多讀讀兒童文學作品,多讀讀文學作品。于是說怎么做一個開心、比較優(yōu)秀,性格比較明朗的,精神比較昂揚的,骨子里面有詩意這樣一個人,多讀讀兒童文學,怎么把自己文字表達,把自己筆下的語言能夠寫得很漂亮,我人就要對你說,多讀讀兒童文學。我們好像把兒童文學講的非常的偉大,但是兒童文學真的非常偉大。
主持人:我覺得閱讀和孩子可能要表達的一個愿望,會更加促進他關照自己的內心,這個很重要,他會多多的思考一些東西,他會閱讀,然后再反過來回到自己,然后再回去,等他寫出來的時候就屬于內心的東西就像溪水一樣流淌出去。
梅子涵:我們現(xiàn)在很多孩子為什么作文當中沒有童年語言,不好玩,寫不出屬于童年自己心情。而很多中學生寫的東西無病呻吟,一個牙齒疼的感覺可以寫到很厲害,那么多的無端的猶豫怎么會來的。我們曾經說我們童年有一些苦惱,學業(yè)有一些過于沉重,可能會導致一些猶豫,可是你知道嗎?應該有的境界,應該能夠用你的書寫來擺脫你生活里面遇到那種猶豫,這是一種更高境界,你只是把那種所謂猶豫,所謂成功寫出來,那只不過是反映出來而已,更高的境界不在這里,這都和我們孩子童年缺少幽默感、賦予想象力,很優(yōu)秀的兒童閱讀,影響到他的寫作。
主持人:時間快到了,我這里還有最后一個問題,我看到剛才梅先生推薦《一個孩子成長當中要做的101件事》,我看到您寫的序言,說到“我是一個兒童文學作家,每天都在與童年相逢,可是我知道自已并沒有懂了童年是什么”,我知道您創(chuàng)作了很多兒童文學作品,剛才我們也在講童話、兒童閱讀,您怎么會說不懂童年是什么?
梅子涵:我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也是比較謙虛,也是有點反省,我不能說我寫兒童文學,我也是屬于寫出一些不錯的作品的人,你說完全不懂童年不可能,我那個話是因為我作為一個父親,我和女兒相處的時候我怎么對待她的童年,我覺得我有些事沒有做好,做得不智慧,我從這個角度來講。你看序言,我講到我自己作為父親一些體會,我從那個角度說,我說我其實不太懂童年。
主持人:所以說現(xiàn)在對于家長來說,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新的發(fā)光體,都需要重新去發(fā)現(xiàn),從那里可以發(fā)現(xiàn)到我們的童年,也有一些是屬于他自已的童年需要我們去發(fā)現(xiàn),用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
今天謝謝梅子涵老師,謝謝王林老師到我們嘉賓聊天室做客,希望以后有機會再到我們這里來,各位網(wǎng)友再見。
相鄰博客
- 為什么孩子崇拜奧特曼 [2007-08-16 10:20:00]
- 讀懂孩子青春期(陳一筠訪談) [2007-08-16 10:33:00]
- 兒童作家梅子涵推薦的低幼讀物 (讀物) [2007-08-16 10:53:00]
- 孩子眼睛里的世界(感悟) [2007-08-16 11:02: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