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上晚自習期間,見一個男生和他同桌一個倒水一個接水喝,這個男生還邊吃東西邊看課外書,我讓男生站在講桌旁邊,想讓他反思一下,課后再說,當我轉(zhuǎn)到他位子旁邊時,他同桌把課外書塞到桌子里面,我讓他拿出來,他不拿,我說了四五遍他都不動,然后就韁到那了,沒辦法我只好讓班干部將他的桌子搬出教室,這時他死活不讓搬,最后我只好讓班長叫班主任,班長說一會就到,結(jié)果直到下課也沒到,這件事該怎么辦呢?"
"班里有這樣一個學生:男,13歲,初一.學業(yè)表現(xiàn):不寫作業(yè):理由老師留的作業(yè)多.聽課的時候,不認真聽講,還找機會給同學說話.課間:瘋狂追逐.總是踏著鈴聲最后一響進教室.不會和同學,老師相處:喜歡打鬧,但是占了便宜成,別人惹了他,他張口就罵,抬手就打.已經(jīng)多次和同學打起來.給他做工作的時候,他竟然說,別人對我印象好有什么用?能當飯吃還是能當水喝?老師前面走,他在后面裝樣子打老師,逗的同學哈哈大笑.對他父母也不夠尊重,當他父親來看他,班主任給他說:你看,你父親這么遠來看你.他竟然回答說:他自己要來,我又沒讓他來.他母親說著說著哭起來,他竟然表現(xiàn)非常的不耐煩,轉(zhuǎn)身就要走。"
心理學理論認為,分析人們的行為時,必須揭示其行為動機。只有這樣,才能判斷其行為的出發(fā)點,才能預見期行為重復出現(xiàn)的可能性,才能做出鼓勵或禁止的信號,從而對其行為的控制。
我們嘗試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分析常見的幾種學生行為的動機。
1、散漫
"散漫"是什么?是停留在最低層次的生理需要,追求各部分的器官隨心所欲。如上課隨便說話,是為了滿足傾訴的需要,滿足表達自己意愿的需要 ;上課玩東西是為了滿足隨時娛樂需要;上課吃東西喝水是為了滿足饑和渴的需要。從心理需要講都是合理的,它們的不合理之處是違反集體生活的基本原則:滿足自己需要的同時,不能干擾影響別人學習知識的正常需要。
形成原因是家庭教育的過度放任。
非疾病原因的四肢無力,懶言少語。非學習失敗造成的灰心喪氣,而表現(xiàn)的學習懶惰。也守規(guī)矩,但一點苦也受不了。走路嫌累,作業(yè)嫌多,上課嫌長,動腦嫌煩。這是追求四肢的生理休閑,也是用懶惰滿足生理的休閑需要,也是合理的。他的不合理是不符合知識學習的需要,不符合家長、老師的的期望。
形成原因與散漫相反,是家長過度呵護,替代的過多,喪失了對困難的承受能力。童話作家張?zhí)煲?,《大林和小林》中的大林,就是典型的懶惰型。不僅飯來張口,衣來張手,連吃飯都是仆從搬動下巴替他咀嚼。
沉湎于某種娛樂游戲,如迷戀網(wǎng)絡游戲。也是停留在生理感官的滿足。 這種類型的學生,既不是家長無人管教,也不是家長過多的替代,而是家長過度地滿足。要什么給什么,想玩什么給買什么,或者大大方方地給錢,隨便消費,使學生在娛樂中得到極大的滿足。
散漫的,懶惰的,玩物喪志的學生大多數(shù)沒上進心。原因是心理需要僅僅停留在最底層的生理的個人需要滿足,對周圍的人包括自己的父母,老師和同學,缺乏關(guān)愛之心,缺乏回報之意,就是缺乏需要層次論的第三個層次的愛與歸屬需要;同時,不關(guān)住周圍人對自己行為表現(xiàn)的評價,也就是缺乏需要層次論的第四個層次的尊嚴層次的需要。所以,周圍的人愛說什么就說什么,沒皮沒臉。
所以循規(guī)蹈矩老實聽話,不是懂得了什么道理,而是懼怕違背權(quán)威會帶來的痛苦,謹小慎微,膽小怕事。老實聽話是停留在追求安全需要的層次上。是負責的家庭教育使孩子完成了順從權(quán)威的他律階段,但沒有上升到用道德原則自律的階段。
?。怠⒑唵未直?br /> 而簡單粗暴的學生,不論是頂撞老師,還是和同學打架,都是被動性質(zhì)的。就是有人首先傷害了他,如老師的冤枉或粗暴批評,同學的有意欺負,他不會用說理的方式去解決,只會用發(fā)脾氣蠻橫,再急了動手打架。就是說他們的簡單粗暴是維護自身安全的反映。就是說他們也是停留在自身安全的需要層次上。
由于頭腦簡單,多數(shù)學習成績不高。往往是誰也不待見的嫌棄兒。
6、混橫霸道
動不動拳腳相加,用恐嚇手段,威脅同學,讓學生臣服于自己。
形成原因是因為家庭不完整或者家長懦弱,任其發(fā)展 ,體驗過混橫霸道能夠維護自身的安全;有的是家長支持鼓勵的結(jié)果,賞識孩子這樣做,認為這樣做可以不吃虧。通過征服同學,從同學的懼怕中得到了尊嚴需要的滿足。形成處事原則的思維定勢。他們是安全需要的另一種表現(xiàn)。
老實聽話的學生最容易受到老師的青睞,他們的遵從老師的教導和皮格馬利翁效應最容易使他們成為班里的好學生。其中如果學習落后,原因可能是:智力發(fā)展滯后或教師的教學缺陷。
這一類學生往往被當成好學生,其實他們的變數(shù)極大,極不穩(wěn)定。當老師對學生控制能力強的時候,聽從老師教導。當品德良好學生成為班級世紀學生核心的時候,是班級好學生的主流力量。一旦散漫的學生、逆反抗拒心理的學生,善于投機的學生成了氣候,則有一部分便會分化,隨波逐流。
簡單粗暴的學生混橫霸道的學生一般不受老師的待見,往往也得不到關(guān)愛。在班里遭受排斥。不是孤獨兒就是大家的嫌棄兒。得不到輿論的積極期望,學習成績往往是中差等生。
7、品德良好
品德良好的學生已經(jīng)從聽從家長的他律階段,過渡到用道德的處世原則進行自律的階段。精神的尊嚴需要十分強烈,十分注重周圍人的評價。懂得與他人交往中顧及他人,適當約束自己的個人需要,在交往中用良好品德獲得他人的尊重信賴。 待人寬容,和睦,熱心助人,不求回報,用勤奮刻苦的學習效果獲得周圍人的賞識。他們是按照社會提倡的途徑來滿足自己的尊嚴需要。品德良好的一般學習比較好,當然也有中等生,也可能有落后生。除了本身的智利原因之外,往往有客觀的外在原因。只要有人幫助,一般會很快進步。
?。?、投機取巧
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解釋,就是尊嚴需要十分強烈,又不能實事求是勤勤懇懇的學生。既追求尊嚴需要的滿足,希望學習成績優(yōu)秀,讓大家看得起的,讓老師器重,有面子。又想追求最大限度的生理需要滿足,偷懶少寫作業(yè),盡情的玩樂,所以,不是踏踏實實勤奮刻苦學習,而是投機取巧,弄虛作假,用虛假的業(yè)績包裝,騙取大家青睞的尊嚴需要滿足。
這一種學生有兩類,一般的投機取巧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成績會很差,也有一部分高智力的學生,成績優(yōu)良(不排除有隱蔽作弊行為),表面遵守紀律,往往被老師和同學確定為"好學生"。
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正常的尊嚴需是依靠良好的做人品德,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來獲得老師和多數(shù)同學的賞識尊重。在市場經(jīng)濟的商業(yè)大潮中,消費商品廣告的過度宣傳,使得一部分富裕家庭的學生追求傾向發(fā)生畸變,追求時尚消費,追求享樂休閑,就是說他們的尊嚴價值追求不是社會提倡品德和能力,而是商品廣告宣傳的虛榮奢侈。
紈绔子弟很少成才,這是被歷史反復證明了的,所以,很少有學習成績良好的。
?。保?、挑戰(zhàn)抗拒
因為散漫,因為成績不良,長期遭受家庭或?qū)W校不合理的懲罰。最初的逆反心理不過是維護自己的安全的心理反映,逐步發(fā)展到用挑戰(zhàn)秩序的成功來滿足尊嚴的需要,尊嚴的價值觀就發(fā)生了畸變。形成:
一旦學生與老師對立,學習成績就好不了了。因為傳授知識的主體是教師,對立情緒會排斥教師傳遞的一切信息,包括知識信息。
品德良好的,虛榮奢侈的,挑戰(zhàn)逆反的三類學生都十分重視尊嚴需要的追求,但是滿足尊嚴需要的方式不同。品德良好的學生遵從的是社會認可的尊嚴標準;虛榮奢侈的學生遵從的是商品廣告的尊嚴標準;挑戰(zhàn)逆反的學生遵從的是反社會人格的道德標準。
投機取巧的學生,由于待人處事的虛假,延伸到做事的虛假,形不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除了智商極高,極其聰明的學生,多數(shù)學習成績不高。
品德良好的學生一般的學習成績比較好,有的學習比較落后,原因和老實聽話學生相同,智力發(fā)展滯后或教師的教學缺陷。
這樣分類就能理解學生行為表現(xiàn)的心理原因。
教師通過多種途徑不但分析學生屬于哪一種類型,還應該了解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往來。這就為下一階段調(diào)控友伴群的興衰,樹立品德良好學生核心做好了充分準備。
來源:http://blog.zzedu.net.cn/user1/xyezdj2007/archives/2007/54949.html
相鄰博客
- 安全感對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影響 [2007-08-18 10:42:00]
- 糖炒栗子與家庭教育 [2007-08-18 11:30:00]
- 了解孩子成長規(guī)律系列 [2007-12-14 14:00:00]
- 論文參考系列 [2007-12-14 14:03: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