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為我們沒有學過系統(tǒng)的教育理論,所以我們是蹩腳的教育者。對孩子的愛勝過愛自己,但不當?shù)膼鄯炊?/span>"礙"了他們的健康成長。
第一個誤區(qū)情感沖擊理智。家庭教育它是充滿情感的理性行為,如果情感沖淡理智,甚至失去理智,必然發(fā)生違背規(guī)律的非教育行為,或者說是反教育行為,不可能受到良好地教育效果;
第二個誤區(qū),家庭教育中隨意性太大,計劃性太差。好多家長教育孩子,想怎么說就怎么說,順口就批評了,順口就要求了,而且平常對孩子的教育沒有什么計劃行為;
第三個誤區(qū)是口頭說教多,多渠道滲透教育少,口頭說教多,實際上言教多,多渠道滲透教育少,就是境教、身教滲透教育少。你要注意這幾個方面,看你有沒有誤區(qū);
第四個誤區(qū),家庭教育中成人化要求多,忽視孩子特點。在家庭教育當中,成人化要求多,好多要求大人都做不到,但要求孩子做到;
第五個誤區(qū),家庭教育中長輩教育不一致的現(xiàn)象明顯。不一致的表現(xiàn)父母教育不一致,父母與祖輩教育不一致,為什么不一致,原因是個人經(jīng)歷素養(yǎng)不同,教育思想觀念不一致,教育方式方法不一致,就起矛盾了;
第六誤區(qū),家庭教育當中勞動教育太薄弱,過去我們常講,勞動創(chuàng)造人類,勞動是立身之本,勞動創(chuàng)造世界,我們可以想一想,我們現(xiàn)在孩子勞動狀況如何,愿意不愿意勞動,會不會勞動。
第七個誤區(qū),家庭教育中忽視心理健康教育。我看了很多的數(shù)據(jù)都說,中小學生當中,有15%到20%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這個心理不健康不一定造成心理疾病,但是他心理不健康會影響孩子的方方面面,我們有時候家長往往把心理問題,是非問題,道德問題混為一談,其實不是一回事兒。這是第八個誤區(qū),家庭教育中四重四輕的現(xiàn)象。大家看四重四輕指的是什么,重智育,輕德育;重知識,輕能力;重文憑,輕素質(zhì);重成才,輕成人。這一個人按照現(xiàn)在社會要求來講,應(yīng)該是人格,加知識,加能力,加健康等于貢獻,加財富,那么人格是打頭的,這是素質(zhì)的核心,人格不良什么都談不上,這是我講的走出家教誤區(qū),感謝大家的支持。
?。ㄈ模?/span>
有誤區(qū)就是說沒按規(guī)律辦事。這個家長肯定都聽過這么一句話了,叫做按規(guī)律辦事,事半功倍,違背規(guī)律,事倍功半,要是違背規(guī)律的話,就必然要受到規(guī)律的懲罰。那么我們家庭教育當中如果能夠按家庭教育規(guī)律去做的話成功率就高,凡是出現(xiàn)不成功的問題,肯定是出現(xiàn)了違背規(guī)律的現(xiàn)象。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先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就是一個家長她違背規(guī)律了。這位家長是高中畢業(yè)的一個女同志,四十多歲,她的孩子剛上高一,她說我這個兒子現(xiàn)在上高一,好多問題他問我,我解答不了,你看怎么辦?我說為什么都要你來解答呢?她說,我這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了一種習慣,就是有問題找媽媽。我說,你怎么給他指導的?她說,在孩子小的時候,我聽有的同志講這么一句話,叫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她一想,我要給孩子當老師,那我就得教她功課,所以從上小學一年級,他有什么功課不會了,他一叫我,我就告訴他,這怎么做,他上初中的時候,我就輔導不了,那怎么辦呢?我就到教材門市部買了全套的初中教材,還買了教參,一有工夫我就在家里頭備課,什么課都備,就為了晚上等孩子有問題的時候找媽媽,好當這個老師,這個孩子有問題了,不會做什么了,就叫媽媽,這個媽媽很辛苦,就給他講這個怎么辦,就這樣過了9年,這孩子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就是有問題找媽媽,這媽媽很辛苦,她見到我的時候,我一看白頭發(fā)一大堆,很蒼老,肯定是為這個孩子累的,現(xiàn)在考上一個三類的高中,孩子有問題還找媽媽,他9年的習慣養(yǎng)成的。那么再問她問題的時候,這媽媽真是解答不了,她不可能把高中的課備了,當問到第三遍的時候,媽媽就跟這兒子說,兒子媽媽告訴你,現(xiàn)在媽媽實在不行了,那么這兒子就跟媽媽說,媽媽,你不行了,我也完蛋了。那么她給我講了以后,我都替家長非常地惋惜,非常地遺憾,她這9年,辛辛苦苦當這第一任老師,實際上她沒當好。
那么我在全國17個城市演講的時候,我就講,我們學校的老師,比如說中學老師,都是上過師范院校的,中文系的教語文,物理系的教物理,英語系的教英語,學過教學法,學過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現(xiàn)在不斷地在搞教學研究,那你說我們這老師是不是都能夠一下子當好老師,也當不好,要有很長的適應(yīng)過程,他要不鉆研的話,他就很長時間當不好老師。一個家長他沒學過這個專業(yè),她怎么可能當這個第一任老師,所以我在給家長講課的時候,我很少用這句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是這句話不對,是這句話怎么理解,父母是孩子的老師,我想主要不是教他具體知識的老師,應(yīng)該是做人的老師,人格的老師,能力的老師,健康的老師,那么我講這個意思是什么呢?就是有些家長他走入誤區(qū)了。
那么下面我就講今天的內(nèi)容,首先我講幾段家教名言。首先一句名言是宋慶齡的,她說過這么一句話,“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边@個很容易理解,就是你一舉手,一投足,說一句話對孩子的影響是很深的,有的要影響他一輩子,那么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父母的言行就要非常地謹慎,我們經(jīng)常說要謹言慎行。魯迅有一句家教名言:“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蠻做,便大礙于孩子的發(fā)展。”就是孩子的世界主要指孩子的心靈世界,心里世界,孩子的生活世界,跟成人不一樣,截然不同,有的到了高中也是如此,倘不先行理解,如果你不先理解孩子,一味蠻做,一味蠻做就是一味蠻干,按照自己的意思去教育孩子,便大礙于孩子的發(fā)達,那肯定就非常妨礙孩子的發(fā)展,這是魯迅的一段話,這就告訴我們,我們要理解孩子,這方面的例子也是很多的。
那么我曾經(jīng)在海淀區(qū)訪問一些小孩,有一個小男孩非常有意思,初一的,我說你家長教育不教育你,他拉長聲說,他說教育,當然教育,顯然他就有點反感,我說,你母親怎么教育你?他跟我說,他說甭提了,我特可憐我母親,這是原話,我說你父親呢,他說我恨他,我說,你給我說說,為什么可憐你父親?他說,我媽每天上班很累,回家以后做飯家務(wù)事也都是她做,就在這么忙的情況下,每天得騰出三、四十分鐘數(shù)落我,批評我,他說,說的那話還沒什么水平,還沒我說的水平高呢。他說,你說我這媽多可憐。我說,你為什么恨你父親?他說,我父親您看都快到21世紀了,這是前幾年了,他說,他不民主,居高臨下,他怎么說,我就怎么做,我要反駁他,他就想揍,我還得逃跑,你說這樣的父親可恨不可恨,我就追問他,我說那你怎么辦,他說了三個字,我聽了以后,我很受沖擊了,他說了三個字,他說強忍著,這孩子也真不容易,一個天天嘮叨,一個竟犯橫,這孩子還能強忍著。
那么下面我要講家教的誤區(qū),我給歸納成八個誤區(qū),我講的時候,我想有的家長可能有一個誤區(qū),有兩個誤區(qū),等我講完了,每次有的家長找我說,你說那些誤區(qū),我差不多都有。那么今天大家聽一聽看看你有一個誤區(qū),兩個誤區(qū),如果有不符合規(guī)律的,我們要走出誤區(qū),才能把孩子教育得更好。
第一個誤區(qū)情感沖擊理智。這家庭教育,它是充滿情感的理性行為,大家注意了,它是理性行為,是充滿情感,沒情感不行,但是它是理性行為,教育都是理性行為,如果情感沖淡理智,甚至失去理智,必然發(fā)生違背規(guī)律的非教育行為,或者說是反教育行為,不可能受到良好地教育效果。剛才我舉的那兩個例子,一個是從孩子小時候就給當?shù)谝蝗卫蠋?,還有父親、母親一個天天嘮叨,一個竟跟孩子橫,實際上都是都是非教育行為,都是反教育行為,結(jié)果收到的效果當然不好。那么情感沖擊理智的現(xiàn)象在家庭當中可以說非常普遍,家長急了以后什么都可能說,罵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這個實際上就是不理智的。
講一個小的故事,有一個小學的孩子兩口子帶他去買東西,逛商店,春節(jié)期間,那么孩子想買的一個東西,說要這個玩具,這個錢比較多,這父母說不買,咱們今天沒帶那么多錢,還買別的,結(jié)果這個孩子就坐在地下,搓著腳又哭又鬧,甚至還要躺下,很多人就圍上來,七嘴八舌說你看大春節(jié)的,這么一個東西不給孩子買,讓他鬧哭什么呢?這兩口子一聽別人一說吧,就不好意思,掏錢買了,這孩子抱著這個東西高高興興走了,你說,是對,是錯,這就是情感沖擊理智。下回再有這種情況,這孩子還會這樣,有三回下來,這孩子就能找到怎么戰(zhàn)勝爸爸媽媽的法寶?,F(xiàn)在好多孩子出現(xiàn)一個不良的習慣,出現(xiàn)不良的要求,隨便跟家長撒賴,常常是從小家長打敗仗,一次、兩次、三次以后,他摸著你的脾氣了,你再找專家,專家一問你,肯定是這么回事。
另外有兩口子也是這種情況,帶著孩子去到商店,這孩子看了一個東西要買,家長說不買,今天咱們沒有決定要買這個,要買別的東西,這個孩子也坐地下了,圍上了很多人,也是七嘴八舌,但是這兩口子就沒像那兩口子似的,這個媽媽跟父親就研究了一下,由媽媽出面,就對這孩子說,兒子,你就在這兒坐著,我跟你爸爸回家了,扭頭就走,那么這孩子也不哭了,也不鬧了,爬起來就追,兩口子就快走,這孩子就快追,快追上的時候,兩口子又走快點,一直走到家里,進胡同到家了,到家以后把電視打開,沏上茶,兩口子在那兒說話,不理他,大概二十多分鐘,這媽媽說話了,說兒子你呀,坐下,跟你商量點事兒,以后爸爸、媽媽還帶你出去逛街,但是有一條,就是有時候沒準備錢,或者說你要買的東西,告訴你,我們這回不買什么原因,你看怎么辦,這小孩當場表態(tài),只要爸爸、媽媽說不買,就不買了,一次解決問題。故事很簡單,同樣發(fā)生在三口之家,你從這里思考一下,我們能悟出什么道理。
這是第二個誤區(qū),家庭教育中隨意性太大,計劃性太差。好多家長教育孩子,想怎么說就怎么說,順口就批評了,順口就要求了,而且平常對孩子的教育沒有什么計劃行為。在這兒我先講一個故事,咱們北京市的。有一個家長他在孩子出生之前,他就學了很多有關(guān)養(yǎng)育和教育孩子的科學知識,然后孩子出生以后,他就按照這去做,然后他不斷地做記錄,寫這孩子的成長日記,不斷地糾正自己那些不科學的東西,按照科學的教育理念去培養(yǎng)這孩子。
下面有一個內(nèi)容就是沒有計劃,一項就是不按家庭規(guī)律辦事,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不少家長都是這樣。老師說了,你最近數(shù)學不好,你數(shù)學給我加點勁行不行,完全是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另外就是想怎么說孩子就怎么說,不考慮可接受性,這個問題很多家長就從來沒有考慮過,我教育孩子的話,他是否能接受。其實教育的語言怎么說出來,孩子愿意不愿意接受,這里是有學問的,不能想怎么說,就怎么說。還有一種現(xiàn)象,盲目報班。從孩子小時候,老是給他報這班,報那個班,好像參加了這個班以后,孩子就一定是智力發(fā)展,學習就好,其實也不一定。這里面有一個因素,就像我這里邊講的,有的家長是從自己的需要出發(fā),就是我想這孩子應(yīng)該怎么樣,自己有一個需要,并沒有考慮孩子的需要,沒有考慮孩子的正當需要。
下邊我關(guān)于這個問題,我有一點建議:
第一個依據(jù):自己孩子的個性特點及優(yōu)缺點,一個孩子一個樣。你家這個孩子他有什么特點,他的優(yōu)點是什么,缺點是什么,正是你制定家庭教育計劃的一個依據(jù);第二個依據(jù):同齡孩子的年齡特點,就這么大的孩子,他有什么特點。你比如說,我們現(xiàn)在都是初二的家長,初二孩子就有初二的特點,正處在青春初期,這時候年齡的特點很明顯,容易受別人的心理暗示。你看全國統(tǒng)計,離家出走,離校出走最多的是初中的,其中最多的是初一后半學期和初二的,為什么呀,因為有人分析了,這個年齡特點叫第二次心里斷乳期,這就是這個年齡特點。
北京曾經(jīng)發(fā)生過這么一件事兒,有一個學校初二的幾個孩子離家出走,到了河北的一個什么地方,沒錢了,沒錢了以后,派出所就把他們送回來了,送回來我們看北京新聞報,家長去接。后來學校就討論這孩子為什么走,是處分不處分,報上也討論,什么原因,那時候我們都寫了文章,那很多人說你不要走了,家長著急,學校著急等等,非常有意思居然有人寫信,打電話給這幾個人說,下回再走的時候,告訴我一聲,跟你們一塊兒走,這就是這年齡段的孩子他有這特點,高中也不一定如此,小的還不敢。后來就談有的孩子為什么愛出走,就問,他說都是那些唱歌唱的,說這里的生活很無奈,外邊的世界很精彩,何不瀟灑走一回,這就走了,這是年齡特點,你像我這年齡,你讓我走,我還得考慮我去不去呢,你給我買飛機票,我還考慮我去不去呢,這個年齡就不行,他容易受這種心理暗示,因為他正處在心理斷乳期,很容易的,所以你除了考慮自己孩子特點,你還得考慮同齡孩子的特點,這就得學習,你得讀點這方面書,初中的孩子有什么心理,這有叫初中生的心理學,你拿一本書看看,你就會明白很多。
第三個誤區(qū)是口頭說教多,多渠道滲透教育少,口頭說教多,實際上言教多,多渠道滲透教育少就是境教、身教滲透教育少。言教當然就是說了,你對孩子進行口頭教育的時候,你要注意這幾個方面,看你有沒有誤區(qū):首先是表揚激勵為主,批評為輔,不批評是不行的,但是為主的應(yīng)該是表揚激勵。
那么我覺得有些家長在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了,到了初中的時候,他反過來了,以批評為主,表揚沒有了。我曾經(jīng)拿著錄音機搞過這樣的調(diào)查,從小學開始,我調(diào)查過四千多戶問卷調(diào)查,還有實際調(diào)查。比如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我拿著錄音機找十個孩子,我說,最近兩天家長表揚沒有,十個全舉手,我說,批評沒有,一兩個;到三四年級的時候,這兩天家長表揚沒有,就可能少一兩個,七八個,八九個,批評沒有,就增加了三四個;到初二,我說,最近兩天家長表揚沒有,有的就一個舉手的,多數(shù)都沒有舉手的,批評沒有,全舉手。實際上就出現(xiàn)了一個什么誤區(qū),隨著孩子年齡升高,表揚越來越少,甚至沒有,批評越來越多,直至狂轟亂炸。所以我這兒講了表揚激勵為主,批評為輔。
身教,我給總結(jié)了20個字,首先是四字一短語,“積極向上”,這個不用說了,但是是不是每個家長都能做到這個,因為他影響孩子精神面貌;第二個是“勤奮刻苦”,就是家長是不是能做到勤奮刻苦,這包括什么呢?平常比較勤勞。我有個調(diào)查,我們的孩子并不認為家長都是勤勞的,我在朝陽區(qū)調(diào)查一千多孩子,多數(shù)孩子認為母親勤勞,但是也有百分之十幾的孩子認為他媽也懶,75%的孩子認為他爸爸勤勞,25%認為他爸爸特懶,這個對孩子沒有好影響。第三句話,“求知善思”,如果家長不求知,不善思,那么這孩子他就不求知,不善思,你老是要求他如何,他就想你怎么不如何如何,你要求他讀書,他就想,你怎么不讀;“文明友善”,這是講的我們文明行為,處理人際關(guān)系,還有“民主樂觀”,家里頭要講民主,講樂觀,我為什么講最后一條,現(xiàn)在下崗的比較多。我曾經(jīng)收到一篇文章,是一個學校教導主任寫的,這文章的題目叫做《學校中的下崗情節(jié)》,因為家長下崗嘛,孩子們反映出來了,有的孩子由于父母下崗,孩子出現(xiàn)了種種變化,有的就看不起家長,有的就自卑,有的就已經(jīng)抬不起頭來了,干部都要辭職,那么這跟家長是不是樂觀有關(guān)系,是不是積極向上有關(guān)系,所以大家要考慮,家長提供孩子精神力量是非常重要的。
王寶祥: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基礎(chǔ)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家庭教育研究會常務(wù)理事,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
相鄰博客
- 給孩子的愛勝過教孩子知識(推薦) [2008-02-18 14:50:00]
- 孩子叛逆,家長要先自?。ㄎ渲炯t) [2008-02-18 19:28:00]
- 可憐天下父母心-家教誤區(qū)(下) (王寶祥) [2008-02-25 22:03:00]
- 愛與自由(3)(品質(zhì)智力) [2008-03-05 23:2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