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者系列出自《玩得好學(xué)得好》一書。全文內(nèi)容:(1)-( 6 )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边@位頗具男子漢氣概的、玩皮的男孩子偏偏遇到一位能制服他的智慧母親。小男孩好勝心強,喜歡玩各種游戲。母親利用他爭強好勝、好為人師的心理特點,用獨特的智慧和高超的技巧,設(shè)計了各種富有情趣的游戲,讓孩子不知不覺“上當”。在開心快樂、生動活潑、幽默詼諧的較量中,戰(zhàn)勝了孩子的各種“惡習(xí)”,糾正了孩子不良的生活習(xí)慣。
——醉梅(練麗丹)
01、柜子的嘴巴‘閉’上了
很多時候,兒子做事情總喜歡留尾巴——拿衣服后,衣柜抽屜敞開著;翻書后,書柜門打開著;蠟筆顏料用過后,蓋子與本體遠遠分離;無論是走進還是走出,家門總會在他的身后大大地敞著……
說過多次后,兒子依舊屢教不改,有時還振振有辭地反駁我的教育:“敞開就敞開!可以隨手拿隨手放!就是方便!”
我沒和他生氣更沒幫他整理,只叫他和我玩一個游戲:
“你把嘴巴張開,沒我的指令你千萬不能要閉上,一閉上就輸了,知道嗎?”
因為有“游戲”這個幌子做掩護,兒子無奈地接受了這個令人難受的游戲規(guī)則。
15秒過去了,兒子不耐煩地朝我看,我沒理睬他。24秒時,兒子終于忍不住叫了起來:“媽媽!好了沒有?!你叫我張嘴巴張到什么時候?!”
我樂了:“你這話好象在哪里聽過呢?對了!是你的書柜和衣服柜子!它們現(xiàn)在正這么說你呢!不信?你去看看!”
一會,兒子不好意思地走出來:“衣柜和書柜的嘴巴,全部都‘閉’上了。”
媽媽心得:
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缺乏,很多時候和他生氣講大道理根本沒作用,只有讓他切身體會到錯誤的本性,才能使他意識到他自己的過失。這個做法能使孩子快速而直接了解到他的難受和事情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這個暗示是對孩子不良行為作了含而不露的批評。
02、看誰刷牙慢
兒子早上刷牙速度倒是很快,三下五除二就做完刷牙“作業(yè)”了。
性急的兒子總是潦潦草草地應(yīng)付了事。
看著兒子黃黃的門牙,我不得不用競賽來抓質(zhì)量:“我們來比賽,看看誰刷牙刷得慢!刷得干凈!誰慢就誰贏!”
兒子一聽,樂了起來,表示急著要馬上進入比賽狀態(tài)。
于是有兩顆腦袋在洗漱間晃動著。
“刷牙其實很簡單,但要認真多刷幾次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你看,這樣刷……”我一邊刷牙一邊示范。
為了得到這莫須有的“桂冠”,兒子真的對自己的牙齒清理工作謹慎起來。
玩比賽游戲很適合好勝心強的孩子。動作慢了,比快;動作快了,比慢。為了讓孩子養(yǎng)成細致認真的習(xí)慣,可以和他玩比賽做事慢的游戲,目的是糾正孩子的做事馬虎不細心的壞毛病。
03、食物大拼圖
我家寶貝會因為一些亂七八糟的理由拒絕吃蔬菜,每當這時,我都會給心情有點郁悶的寶貝提議:“我們一起來玩拼圖游戲吧!”
兒子好奇了,眉毛也揚了起來:“拼圖游戲?我最拿手了!”
我慢慢地解說:“今天的材料很特別的,用黃瓜片、胡蘿卜絲、豆角和小青菜苗等食物拼出好看的圖案來,而且圖案不能光好看,要把桌面上的材料都用上,而且還要有主題,例如做些小熊、太陽之類的叫得出名字的圖畫來。然后,還要把自己做的獨一無二的圖案全部吃完!”
兒子拍著小胸脯豪放地說:“沒問題!”
立刻,我和兒子拿起筷子,在屬于自己的一個干凈的盤子里拼起圖案來。
“我拼的是小刺猬!小刺猬的上面有太陽,小刺猬的旁邊是草地和小花……”刺猬的身體是青菜,刺是豆角,太陽是黃瓜片和胡蘿卜絲,草地是豆芽,花是卷曲了胡蘿卜絲。不僅做出了圖案,還把各個圖案巧妙地組合成了一幅畫!非常有創(chuàng)意呢!最后,他痛快地吃掉自己親手制作的藝術(shù)品。
媽媽心得:
很多孩子喜歡拼圖,利用孩子喜歡拼圖這一特點去解決兒子的吃菜問題,是一個很好的創(chuàng)意。拼什么圖案不是最要緊的,孩子不偏食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能捎帶著培養(yǎng)了他的藝術(shù)細胞那是額外的收獲。
早上起床到上學(xué)前的時光是最短暫而緊張的——洗漱、做早點,整理東西等等。但一直都是大人在忙碌,而孩子卻慢條斯理地毫不在乎。
這個早上,我和往常一樣早早地準備好早點等兒子的大駕光臨,早點都快涼了,兒子卻還在房間里摸東摸西地瞎磨蹭,如果那小活寶再這么無所事事地忙碌下去,上學(xué)非遲到不可。
我沉住氣慢條斯理地在客廳里說:“寶貝,你好好忙,媽媽先看看雜志,你搞定了記得叫我喲!”
兒子聽到我與平常不一樣,立刻快速地從房間跑出來,著急地說:“媽媽!你怎么可以現(xiàn)在看雜志???!人家都快要上學(xué)啦!”
我沒理睬他,照樣沒事一樣拿著雜志悠閑地坐在沙發(fā)里,不過,眼睛雖然看著雜志,心眼卻一直沒少——越過雜志的上緣我看到手忙腳亂地吃早點收拾整理的兒子。
媽媽心得:
05、 “躲貓貓”
兒子雖然已經(jīng)是6歲多“高齡”的大孩子,但卻還對一些幼稚的游戲情有獨鐘,例如自己藏起來了,或者把東西藏起來或者改變某些東西的位置之類的,他都把這些游戲籠統(tǒng)地叫做“躲貓貓”。
“桌子上的蠟筆好亂啊,它們不會自己躲起來吧?我知道它們最喜歡玩‘躲貓貓’的游戲喲!”
我暗示的話剛說完一會兒,蠟筆就從桌子上消失得無影無蹤。
我“驚異”地大叫:“天?。∠灩P自己躲起來了!不會吧?!它們怎么有腳呢?!”
兒子在一旁捂著嘴偷偷地笑。
媽媽心得:
玩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抓住孩子愛玩“躲貓貓”游戲的心理,用適當?shù)恼Z言把他引到游戲中來,和他玩藏東西的游戲,通過這種方式去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逐漸培養(yǎng)孩子整理東西的好習(xí)慣。
相鄰博客
- 我家的快樂較量(2)(肖凌云) [2007-05-21 21:45:00]
- 我家的快樂較量(3)(肖凌云) [2007-05-21 21:54:00]
- 別以愛的名義傷害他 [2007-08-06 19:24:00]
- 你真的愛你的孩子嗎? [2008-03-12 12:30: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