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教育孩子 先自我成長
事件
最近,越來越多的家長打進本報熱線咨詢育兒問題,“我的孩子不愛吃飯該怎么辦?”“他完全沒有一點規(guī)則意識,該怎樣培養(yǎng)?”“他最近開始說謊話,還出現(xiàn)了攻擊性行為?!薄盀槭裁磮蠹埳系堑囊恍┺k法在我孩子身上沒有用?”“我的脾氣很暴躁,孩子也遺傳了這點,該怎么糾正……”大家都急切地想從育兒專家那里得到最有效、最立桿見影、最簡便的辦法與捷徑以期能盡快更好地解決孩子身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這樣那樣的問題。那么,教育有捷徑嗎?專家提出的種種觀念與辦法能實現(xiàn)家長們的愿望嗎?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是否更需要去學習了解和理解孩子?是否需要通過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慢慢積淀自己對人生的重新認識,以提升塑造全新的自我而更好地與孩子相處?本期,讓我們一起走近王樹老師,去了解父母自身成長與兒童教育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去發(fā)現(xiàn)什么才是對孩子最有用、最適宜的教育。
愛需要重新學習
父母們總有這樣的困惑:為什么我們?nèi)硇牡馗冻龊蛺酆⒆樱麄儏s感受不到?他們想要的,我們又不知從何下手,兩者之間就像兩條平行線,很難有交點。
王樹解析:讓我們來了解這樣的事實:當孩子還在母體里時,周圍環(huán)境是安全、舒適、柔軟的。出生后來到這個世界,需要的也是一個如同媽媽子宮一般溫暖的環(huán)境。兒童的成長是透過精神胚胎在0到6歲建構自我,在這個過程當中他渴望獲得人類的共性所需要的東西:愛、被愛、被接納、被認同、被欣賞。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對他的愛越多,他的安全感就越強,就越能在自我建構期成為自己的主人。這就需要父母懂得什么是愛、會愛,這也是目前家長面臨的一個問題。因為在傳統(tǒng)教育體制下的我們這一代,整個社會沒有辦法讓我們以更人性化的方式生存,我們在0-6歲時期沒有獲得關愛認同與欣賞,也就無法正確地愛孩子,而是按照自己曾經(jīng)接受過的方式如法炮制或變本加厲地“愛”在孩子身上。我們的教育宗旨就是讓孩子按照他原有的狀態(tài)成為他自己,所以,父母需要先調整自己,接納、認同、直面自己內(nèi)在的創(chuàng)傷,認清與了解自己之后,才能更好地愛和與孩子相處。
像孩子一樣用心感受
如何去理解孩子,去了解孩子的世界?人們總說要蹲下來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但為什么我們我們所看到的、所做的依舊是成人化和物質化的?
王樹解析:今天這個高速發(fā)展的經(jīng)濟時代,一切都以一個人的認知狀態(tài)來取勝,很多時候我們都不敢暴露自己的感受,也無法靜下心來去直面或關注自己內(nèi)在的心靈感受。而孩子卻跟我們不同,比如你打了他,他一會還是會像以前一樣愛你,他的愛是沒有條件的,可我們成人就沒法做到。孩子是用心靈感知與體驗這個世界的,而我們用的是理智的頭腦的去分辨是什么對我們有利的,什么是有害的,這就是兩代人之不同的感知方式。其實,一個完整豐富的人,不僅僅有理性認識和聰慧頭腦,還有豐富的感覺、生命的靈性、內(nèi)在的柔軟、健康的身體。當人們開始領悟并關注自己的心靈和精神是人類最基本的內(nèi)在需求這個道理之后,將自己內(nèi)心的負能量轉化為積極、正面的能量,回歸到最自然的本真,才能使自己成為有幸福感的人。改變我們的生命的狀態(tài),更是為了讓孩子有一個更好的人生。
在自然中被喚醒與放松
自我成長不是朝夕之間就能改變的,有些人終其一生也在尋找自己生存的意義。我們能從哪些途徑來尋求心靈的平靜和靈性感受呢?
王樹解析:當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時,這時人最原始的生命狀態(tài)總會很自然而然地被顯現(xiàn)。你在自然的包圍中傾訴、哭泣、發(fā)泄,自然給你的永遠是沉默、包容無限的愛。所以,你可以為自己設計不同的出行、和孩子一起大自然中共享童年的美好時光。我們曾經(jīng)為家庭設計過這樣的游戲:讓父母帶著孩子脫了鞋蒙著眼踩過草地走很長的一段路,然后放松地躺下來,拿掉蒙眼布,展現(xiàn)在每個眼里的是這樣的世界:陽光透過樹梢一點點灑在我們的身上很溫暖、天空藍得透明、有微風吹過,樹葉在四周沙沙作響……當我們的心靈在大自然里被柔軟和放松,也許我們就可以找到與孩子相處最適合的切合點和方式。這是緩慢的積淀過程,當我們重新開始體驗、去慢慢尋找真我,一個清朗世界就在眼前,你就知道該如何生活與面對。
后記
王樹老師說:“我們做了10多年的幼兒教育研究,最后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孩子的教育并不難,最難的是我們?nèi)绾瘟私夂⒆?,想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得突破如何了解自己這個問題。孩子來自于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她延續(xù)了我們生命中很多的特質。當我們無法了解自己的時候,我們即不知道孩子原本的狀態(tài)也不明白孩子當下的狀態(tài)。我想我們不僅要為孩子,更是為我們自己做一些事情,讓我們內(nèi)在的生命恢復原有的鮮活。”這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吧,智慧的父母都應當如此。(作者:李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f3f0d0100bc8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