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父母的面子而讀書
廖德凱
小女馬上要上幼兒園,即將開始她的“讀書”生涯,但看看身邊朋友同事上學的兒女們,卻又為小女將可能遭受的“折磨”惶恐不安。幾乎無一例外,周圍的小朋友們在上課之余,都有大量的“課外安排”,主要是上各種培訓班:學鋼琴、學跳舞、學畫畫、學書法……,小小年紀,肩頭沉重的書包、鼻梁多余的眼鏡、連軸轉(zhuǎn)的時間安排,把孩子們壓得喘不過氣來,看著著實心痛。但老師們說,這是素質(zhì)教育;家長們則“統(tǒng)一口徑”:“這也是為了他(她)好。”
我對這種“素質(zhì)教育”的方式保留看法,對“為他(她)好”的說法表示懷疑。這個“為誰讀書”的問題,從家長的角度看來,當然是為了孩子的未來,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家長們未必知道,由于自己的問題,孩子們其實更多的是“為父母的面子而讀書”。
產(chǎn)生這些思考源于
身邊朋友在一起,或者路上遇到個熟人,只要把話題放在孩子身上,無不是你講一句兒子學了啥東西,我回一句女兒會了啥名堂,“我兒子鋼琴十級”、“我女兒書法八級”、“我兒子得了朵小紅花”、“我女兒得了個一等獎”。我親耳聽一位朋友發(fā)狠:“我就不信我兒子比他兒子差,我要讓他如何如何”。而一位云南的朋友,為了孩子能考上個好學校,把孩子送到四川讀書,但在今年的高考中并沒考好,她一個夏天都在痛罵孩子,罵孩子讓她在朋友面前抬不起頭。家長們身在其中而不自知,自己的面子已經(jīng)成為孩子的“指揮棒”。
毫無疑問,家長都是真愛自己孩子的,但將“素質(zhì)教育”功利化、目的化之后,家長們“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內(nèi)心真實鏡像,也就變成了“不讓自己輸在家長們的談?wù)搱錾?span lang="EN-US">”。前不久,溫家寶總理在北京五中聽課,有細心的讀者從一張照片上讀出了孩子們的健康問題:除了總理,孩子們坐姿都錯!而且孩子們都戴著眼鏡!其實,坐姿問題并不是孩子近視的關(guān)鍵,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從小承擔了超過其身心負荷的壓力,從而導致整體健康問題。再說了,如此沉重的負擔,對于孩子們來說,上課時“趴著”是再正常不過的結(jié)果了。
相鄰博客
- 從“情境性”到“選擇性”(動機發(fā)展3)(轉(zhuǎn)) [2009-11-04 13:58:00]
- 早期教育是旅程而非賽跑(轉(zhuǎn)) [2009-11-07 09:02:00]
- 零到三歲的嬰幼兒聽覺訓練(轉(zhuǎn) ) [2009-11-18 18:36:00]
- 父子對話——注意力不集中的成本(轉(zhuǎn) ) [2009-11-18 22:03: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