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也是一門課程
閔行區(qū)新梅小學
喬愛華
情景重現(xiàn)
今天出操時,班中同學向我告密:“小陳同學拿了好幾張100元的錢,他說要到玩具店買個PSP的游戲機。他還問班上的同學要多少錢夠了?!睉{著我的直覺,他拿那么多錢顯然沒經過家長的同意。一經詢問,果然如此。一查數(shù)目,居然有550元。他說這些是他的壓歲錢中的一部分,想買游戲機,家里無人知曉此事;而且他認為這是他自己的錢,沒必要經得家人的同意。
今天一早到校,我就遇到家長來反映情況,說上周五他家孩子放在桌肚中的一百多元不翼而飛了,這些錢是孩子意外傷害后的醫(yī)藥費報銷的錢,是前任班主任周五中午時給的。恰巧那天我外出開會,沒能及時了解此事。我只能讓班中同學提供線索。很快,有同學說周五看到小陳同學拿了一百多元在玩具店買東西。我的目光落在了他身上,他說錢是家人給的。我一想:上周剛惹過事,他父母不會再給他這么多錢。我打電話果然證實他又一次撒謊了。我詢問他拿錢的原因,他干脆地說:“我要買玩具!”他父親得知此事,給我發(fā)的短信中說“我也不明白他怎么會這樣做。我們家的經濟條件還可以的呀!”
是呀!經濟條件還可以的家庭里,怎么還屢次發(fā)生這樣的事?不是孩子不懂得那些“不能拿人財物、不亂花錢”的道理,而是學生缺乏正確的消費觀念和行為。
首先讓我們來查找家庭教育的不足:
小陳的父親是個臺灣人,常年在深圳一帶工作,管孩子的時間少,管起來就是棍棒相加;母親是醫(yī)院的護士,工作挺忙。孩子就交給了外公、外婆管。隔了一代,往往對孩子是寵愛有加,兩位老人也如此對孩子百般寵愛,從小就是要買什么就買什么,有時還護短。因此小陳的父親還和二老鬧過矛盾,十分不理解他們的做法,但他也無能為力,工作太忙。也因此,小陳養(yǎng)成了亂消費的行為,玩具店里他是???;還有小偷小摸的行為,拿過同學帶到學校的玩具。
改進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
學校教育(以班主任為主):
作為班主任應當重視和加強對學生消費狀況的關注,注重研究小學生的消費心理與行為,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他們養(yǎng)成健康消費心理,形成正確的消費觀。 我嘗試開展“我的消費觀”的主題班隊活動,進行“我的消費狀況”問卷調查和隨后的課堂討論。這種運用調查研究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科學方法,使理論教學真正擺脫空洞無物的說教。讓小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參與中,充分了解了自己和周圍同學的消費狀況,對不良消費心理和行為進行了自我解剖與反思,對健康的消費觀念開始形成全面、正確的認識。我還結合《品社》課中有關消費知識的傳授,讓同學們從認識問題、解剖問題到解決問題。
合理使用自己的零花錢,管好自己的零花錢,節(jié)儉儲蓄,是培養(yǎng)學生節(jié)儉習慣的關鍵。為此,我也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加強教育,如話題討論:“生日活動的喜與憂”、“用好零花錢”等等。“生日活動喜與憂”旨在讓學生認識到生日活動是同學間傳遞友誼,分享快樂的一種形式,重在感情溝通,禮物是一種象征意義,精心自制的賀卡也是一種有意義的禮物,不一定要送貴重的物品,所謂“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祝賀生日活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大辦宴席并不是唯一的選擇。“用好零花錢”的活動,讓學生認識到如何計劃、使用零花錢,既要滿足個人需要,又要花得有意義,花得合理,并指導學生用記帳的方式來管理,使用好自己的零花錢。
我國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遺產中有許多感人的有關勤儉節(jié)約的故事,這是老師教育學生的好材料。我還精選了幾個傳統(tǒng)美德故事進課堂,提高節(jié)儉教育的實效性,讓學生在心中樹立更多的學習榜樣。
家庭教育(班主任指導家庭教育)
通過家訪,我建議小陳父母為孩子建立一個“小銀行”,決不是簡單地為孩子開一個儲蓄帳戶,每周或每月讓孩子自己存上5元或10元。一是讓小陳對他的帳戶存款負責,孩子們總是喜歡他的帳戶上的錢越來越多,這樣,他就不會養(yǎng)成亂花錢的習慣;二是規(guī)定每一次花錢時使用量不準超過帳戶的30%,這樣,他買東西時就會開始精打細算;三是告訴孩子,他的帳戶里的錢還必須盡一些義務,如過年過節(jié)時給外公外婆買些小禮物,這樣孩子還會想應省些錢去做別的用途。我相信如果這樣訓練,孩子的儲蓄意識會不斷強化。讓他明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道理。還可以告訴他:我們每天節(jié)約一角錢就可以幫助許多貧困學生走進學校,像我們一樣愉快的學習、生活。并在每年定期帶孩子到區(qū)紅十字進行捐款,為弱勢群體奉獻我們一份愛心,在實際行動中感受到節(jié)約用錢可以做的好事很多。
我建議他們可以借鑒日本的經驗,適當?shù)刈屝£愡M行多種形式的“困苦”實踐活動。如“田間夏令營”“小鬼當家”、遠足活動等等,不僅讓學生了解農村生活,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經風雨、見世面,培養(yǎng)他們吃苦耐勞的意志和勤勞儉樸的品質。
消費在很大程度上屬于家庭行為。古往今來,大凡有知識、有遠見的父母,不管擁有多少金錢與財富,家長不會任由孩子去花銷揮霍,而且還會對孩子的零花錢加以限制。我舉了幾位世界的名人和他們交流,如: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對自己孩子的零花錢有嚴格限定,他認為他的做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珍愛財物的思想以及精打細算當家理財?shù)谋绢I;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他留給孩子的錢也是只夠生活花費。所以,我還建議小陳的家長有計劃地給孩子零用錢,少領孩子到高檔消費場所等,并能堅持不懈,嚴格要求。習慣是在不斷重復中逐漸養(yǎng)成的一種比較穩(wěn)定的行為傾向。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消費習慣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家長要用理智戰(zhàn)勝情感,始終如一、持之以恒地嚴格要求,耐心培養(yǎng)孩子勤儉節(jié)約的良好品德。
“身教重于言教”,家長本身要保持儉樸的美德和艱苦奮斗的精神,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要教育孩子愛惜勞動成果,珍惜糧食,不挑食,不挑穿,愛惜學習用具,節(jié)約用水。家長多給孩子講掙錢的不易和柴米油鹽的艱辛,讓孩子懂得自己的消費需要限制在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的范圍之內,學會有節(jié)制地花錢,以減少商業(yè)社會物欲對孩子的沖擊,培養(yǎng)孩子的儉樸品質。
家長也要講信用,不要動不動就許諾用高檔玩具來作為對孩子的獎勵,一旦孩子沒達到家長的預期要求,孩子對玩具的欲望又是很強的,那么后果顯而易見了。
綜上所述,對類似小陳同學這種非理性消費及造成的后果,一方面家長要加以控制和引導,另一方面,學校也應加強管理和教育,這樣家校密切配合,從小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消費觀念,學習消費的有關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消費習慣,使小學生能健康成長。
相鄰博客
- 預評三等獎:她露出了燦爛的微笑 [2008-01-13 23:44:00]
- 預評三等獎:小培的家庭教育個案指導 [2008-01-13 23:47:00]
- 預評三等獎:申申不孤單了 [2008-01-13 23:54:00]
- 預評三等獎:挑食的孩子 [2008-01-13 23:5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