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姚的家庭教育個案指導
友愛中學 黃妹
今年接手中預年級,突然之間覺得有些不適應,教慣了初二初三的學生,這些孩子實在是太小,什么都得手把手的教,真的是一群小娃娃,而在這些孩子中有一位12歲叫姚姚的男生讓我深感煩惱。
[個性與特點]
1.好動、愛惹事、會搗亂班級,成績行規(guī)雙差?!唤影鄷r班主任老師對他的評價
2.非常煩,經常招惹其他同學,亂扔東西,口出臟話,愛譏嘲他人,不聽從班干部的指揮?!瑢W們的評價
3.上課不安分,愛插嘴,搗亂課堂紀律,愛轉頭與他人說話,不讀不背很懶(英語),學習很差(年級最后)——任課老師的評價
4.腦子靈活,無自控能力,愛說話,惹事又不自知,愛抵賴,在班級有很大的破壞力?!嘀魅蔚脑u價
[生活與成長]
一家五口,爺爺曾經是教師,對孩子的教育有自己的一套理論,一直是一家之主。無論是對自己的兒子還是現在的孫子都極其愛護。近年由于身體原因,逐漸淡出教育舞臺,轉由父母教育。父母個體經營,各開一個美容院,多數時間在店中。長久的隔代教育,特殊的家庭背景堆積出今天的姚姚:任性,倔強,舉止粗魯、惟我獨尊、霸道蠻橫、懶惰散漫。
[分析與結論]
1、特殊的家庭背景主要來自于自己有一個當老師的爺爺,一般認為爺爺是老師對孩子的教育自然是正確的,老師的子女應該是優(yōu)秀的,而且在過去那個時代,農村中如果有一個當老師的親人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會得到村里人的尊敬,甚至同學之間相處往往會有很大的優(yōu)越感,隨口會以這種優(yōu)越感來武裝自己,讓自己高人一等。再加上多年的教育桃李滿門,有幸碰上自己的學生教自己的孫子,不免會多幾分情面。自然而然的,孩子就依賴這種關系,覺得大家會保護我,就認為自己特殊,做錯了事也有自己的理由,總是別人先招惹自己,所以自己總是對的,一副惟我獨尊、霸道蠻橫之態(tài)。
2、特殊的家庭背景還來自于父母從事的工作,周圍接觸的人群會對孩子有巨大的影響力,言談舉止、思想品格,長久的耳濡目染對成長期的孩子是一個巨大的誘惑與傷害。
3、隔代教育促使老人對孫輩的無比疼愛,即使是一位老師也不能避免這種問題,孩子有什么缺點,老人因心痛孩子,不能及時予以糾正。在這種由老人搭建的“溫室”里成長的孩子,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任性、倔強,更何況老人一直是一家之主,有著無上的地位和不容質疑的權威。
[指導與實施]
一、學校教育
1、平等樹立自信——“所有的學生都是平等的,不存在好生與困難生之分,只看你今天的表現,不揭你過去的錯誤?!逼降仁亲鹬兀孕攀歉?,一開學就在他心里種下希望的種子,不要因過去的事情讓他去猜測今天老師對他的態(tài)度,讓他產生一種擔憂逃避的心理。
2、愛心呼喚理解——“學生需要關愛,更渴望理解?!睂σ粋€困難生而言更是如此,在小學后幾年,由于他的諸多錯誤,老師對他幾乎是放任自流的,此時讓他融入班級,多參加班級活動,在潛移默化中讓他感受班級的溫暖,老師同學對他的關愛,無疑能有效的讓他融入班級,與大家建立起友善的關系。
3、耐心促進交流——耐心是交流溝通的前提,特別是對他而言。改正錯誤需要一個過渡期,操之過急只會讓你和他之間豎起屏障,包括他的學習,更需要我們細心耐心的教導,兩天一次的交流,每節(jié)課上的提問游戲,,看似隨機卻是精心的安排,都能讓我們與他建立起溝通的橋梁。
4、榜樣鞭策秩序——在他的身邊樹立榜樣,依樣畫葫蘆的作用有時還是很有效的。榜樣的定位不可太高,必須是一個經過幾分的努力可以追趕的對象,當有了這樣一個參考對象,他的行為,學習才會有目標,才有改的動力。
5、表揚批評共存——“學會賞識,那么孩子們一定會比我們想象的更可愛?!彼圆灰邌菽愕谋頁P,幾年來不理不睬,不斷的批評使他對老師同學產生了敵對情緒,此刻如果有一絲的表揚對他而言是多么寶貴的事,那是大家對他的肯定,是大家在接受他。當然嚴格的要求,正確及時的批評也是必須的,一定要讓他對自己的錯誤有深入的認識、徹底的改正。
二、家庭教育
1、對爺爺的要求
學會掩飾自己的優(yōu)越感——作為教師,在對孩子的教育和學習方面或許有更多的方法技巧,在一些需求上或許會比其他家長懂得更多,也可能有一些便捷的渠道去從事對學生的教育。即使沒有什么,其他的人總是會以他們一貫的思維去看待這種關系,在周圍人的言談舉止中免不了會提及。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有一種優(yōu)越感。認為自己所想所做總是對的,說話口氣也會趾高氣揚,看待他人會有一種鄙視的眼光。此時此刻我們就要有清醒的頭腦,要掩飾一些“自己是知識占有者”的那種優(yōu)越感,以一顆平等的心態(tài)去對待別人,以更多欣賞的眼光去贊揚他們,要警惕自己的行為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其實爺爺前期的行為已經對孩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包括就自己工作之便對孩子的“幫助照顧”。雖然近幾年爺爺退出了教師的舞臺,也談化了一家之主的地位,但不可否認爺爺的威信還在,所以對于爺爺來講,在與孩子的交流中掩飾自己的優(yōu)越感是必然的。
必須走出溺愛的誤區(qū)——由于“隔代親”的緣故,對孩子的生活實行的是“全方位服務”。不論要求是否合理,老人都是想盡一切辦法滿足。這種溺愛培養(yǎng)出了一個任性驕縱的孩子,據鄰居反映從小爺爺對孩子寵愛有加,一旦與他人發(fā)生糾紛,不管事情對錯不容許自己的孩子有一丁點的吃虧,致使現在的他經常無故的招惹他人,做錯了事從不問自己的過錯,凡事不肯吃虧愛抵賴。現在爺爺已經看到孩子的這些問題,雖然個性上極其關愛家人,但畢竟是一位教師,正確的教育理念還是有的,轉變只是一個過程,此階段的孩子正處于一個塑造期,仍可挽回,在日常的生活中關注他們心靈和情感的健康成長,多進行愛心同情心寬容心等方面的教育,對“贊”錯“批”,這樣才會有助于孩子的終身發(fā)展。
2、對父母的要求
身為父母的家長要處理好老人和孩子的關系,父母及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人格形成與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父母要以身示范,營造和睦、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圍。
言傳身教,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品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甚至是孩子的終身老師。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直接關系到孩子今后的成長、教育與健康。因為孩子往往喜歡模仿成人,而與孩子接觸時間最長、影響最大、最多的是孩子的父母。事實上,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仁慈、愛心和責任感的環(huán)境中,他日后會成為健康、正直、樂觀向上、有所作為的人。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愚昧、野蠻、墮落和粗魯的環(huán)境中,日后他可能成為一個自私粗魯的毫無教養(yǎng)的甚至危害社會的人。家長的工作,接觸的朋友要有所選擇,要隨時觀察孩子的言談舉止,要隔絕孩子接觸不該接觸的人、事、物,并每天調整自己的工作時間,更多的去陪伴孩子學習與生活。
相互溝通,做孩子的良師益友——中國的父母,比較喜歡將子女置于自己的從屬地位,認為父母說的話是金科玉律,子女一定要服從;高興起來就過分寵愛,稍不高興就大罵,不能平等對待子女,不尊重子女的人格和尊嚴。姚姚在校的表現一直很差,成績更不用說了,免不了老師的告狀,在這種時候真正的教育不是一方對另一方的壓服,不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馴化,教育是在平等交流的基礎上的相互影響。因此,姚姚的父母應該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去教育孩子,多與孩子溝通,真心實意的從多方面去關心孩子,雖有錯誤,但也要發(fā)現和贊美孩子的閃光點,同時幫助孩子克服缺點,讓孩子覺得家長可敬、可親、可愛、可信,覺得你是他可信賴的朋友,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話“掏”出來,這樣就不會出現姚姚莽撞的離家出走了。
溝通的方法有:通過平時的閑聊、飯前飯后、看電視或看一本書之后,與孩子進行交談。交談的內容可以是對某一件事的認識,對一部電視劇的感想,對一本書的看法,當他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見時,我們可以說理、爭論,無論碰到什么事情,都告訴孩子要大膽提出自己的看法。對學習上出現的不足,父母和孩子一起分析。每次考試后,當孩子將試卷帶回家,即使父母再忙,也要認真看,指出不該失分的地方。另外要尊重孩子的愛好,姚姚的動手能力很強,課堂上一直在折東西,此時不是批評他上課開小差,而是肯定鼓勵他搞好業(yè)余愛好,同時建議他處理好學習與愛好之間的關系。在他能保質保量完成老師作業(yè)的前提下,不要橫加干涉他的娛樂。
[收獲與反思]
一、培養(yǎng)一個孩子是多方面的,這是種藝術,要不斷摸索完善。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許多問題,會做錯事,就像會生病一樣,關鍵在于家長們如何對待了。身體得病一定要治療,而其他的問題,同樣要慎重解決,任何一件小事地處理都可能會影響孩子一輩子。所以愛他們的同時,一定給他們一個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和積極地心理指導。成才,不只是學業(yè)和事業(yè)的成就,更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完善,父母是孩子們最大的精神支柱,鼓勵他們,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環(huán)境,這是培養(yǎng)孩子成才地最關鍵所在。
二、作為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首要的素質就是健康的心態(tài),要不斷的反省自己,不要以為自己是家長就有無上的權力,要有角色轉換意識,家長也要有一定的自身素質,因為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潤物細無聲的,做人的教育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雖然文化素質和家庭教育的成敗沒有必然聯(lián)系,但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不斷提高自己,孩子的路需要孩子自己去走,在這個過程中是兩代人共同度過。
2007.10.13
相鄰博客
- 預評三等獎:給孩子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 [2008-01-13 23:02:00]
- 預評三等獎:家庭教育個案研究指導 [2008-01-13 23:09:00]
- 預評三等獎:多給孩子一些柔性關愛 [2008-01-13 23:12:00]
- 預評三等獎:家庭教育不足的個案指導 [2008-01-14 00:11: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