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社會活動。父母對于子女的教育稱為“親子教育”。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于孫兒孫女的教育稱為“隔代教育”。100年前,中國社會的家庭主要是“大家庭”,“三世同堂”是較普遍的,“四世同堂” 也不少,甚至有“五世同堂”。在這樣的“大家庭”里,“親子教育”和“隔代教育”是整合在一起的,不會對“隔代教育”提出專題研究。而現(xiàn)在,中國社會的家庭主要是以“核心家庭”為主,大多數(shù)由“父母一個子女”組成。在加上離婚率提高,“單親家庭”,也逐漸增多。一些家庭的子女交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管,于是,“隔代教育”的問題引起關注。
從家庭教育和人才培養(yǎng)的一般規(guī)律看,每一個子女都需要良好的“親子教育”,這是父母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同時,也是世界上美好的“天倫之樂”。每一個孫兒孫女都需要良好的“隔代教育”,這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輩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同時,也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天倫之樂”。在以“核心家庭”為主的社會里,“親子教育”與“隔代教育”各占多大的比例,這完全需要“具體家庭,具體處理”,不可能“一概而論”,不能夠“一刀切”。我認為,為了下一代的良好發(fā)展,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應當以“親子教育”為主,“隔代教育”為輔。“親子教育”和“隔代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親子教育”和“隔代教育”中,通常理解為:是老一代給予教育,下一代是接受教育。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教育的雙方都是在“相互教育”,教育不是單方面的。我們從下一代那里,也可以學到許多智慧,受到許多啟發(fā)。我的孫兒在兩歲半的時候,我和他的奶奶帶他到“杜甫草堂”玩。當他看見“瀑布”上的水從高處落下來的時候,他指著“瀑布”說:“水水跘蹦崩”。大人曾教他人從高處掉下去是“跘蹦崩”,要“跘痛”。居然聯(lián)想到:水從高處掉下來也是“跘蹦崩”,也要“跘痛”。 孫兒的獨特發(fā)現(xiàn),啟發(fā)我寫出一首詩:
草堂的瀑布
藍天白云魚兒紅
孫兒指著“瀑布”說:
“水水跘蹦崩”
孫兒想問水水:
跘下來痛不痛?
請仔細聽:“撲通!撲通!”
水水在說“不痛!不痛!”
驚醒了魚兒的美夢
魚兒游得好快啊
游出了一串串水洞洞
沒有孫兒的啟發(fā),我能寫出這首詩嗎?可見,“隔代教育”是“相互教育”。下面這首《孫兒》的詩,正是我對于“隔代教育”的感悟。
孫 兒
兩歲之前,不曾留下記憶
看著孫兒,終于認識了自己
我也有過這樣的時光
象一條小河自由地流淌
我的童年最初的記憶
是內心對黑暗的恐懼
還在生命的地平線下
炸彈就威脅過母親的身體
孫兒對世界保持高度警惕
這是漫長過程的質疑學習
從他智慧和行動的閃光中
縮寫了人類進化的全部經歷
赤身來到這個繁華的世界
他所擁有的就是“信息”
身無分文,但前途無限
孫兒的眼神能看見靈魂
我發(fā)現(xiàn)孫兒獨有的精神世界
追求自由與快樂,追求安全
對大人的過錯總是寬容
他的語言就是“愛”的體現(xiàn)
我拉著背帶讓他自己學走路
一步壓出一個小小的腳印
一直到天涯海角都有身影
一步一步,走出智慧的人生
我的爺爺也這樣疼愛過我
但我不曾留下一點感覺
穿越那遙遠的時光隧道
終于領悟了爺爺?shù)淖晕?/font>
我很想同“彼岸”通過長話
也許,爺爺正在那里聽著
孫兒與爺爺,成為同一感覺
時空的變換仿佛啟示了因果
來源:傳播學論壇 作者查有梁
相鄰博客
- 關穎老師談家教:談隔代教育三篇 [2008-05-19 18:12:00]
- 讓隔代教成為特色教育 [2008-05-19 18:23:00]
- 單親家庭的隔代教育有什么壞處? [2008-05-23 00:09:00]
- 如何當好隔代家長 [2008-05-26 16:34: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