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隔代教育成為特色教育
當前,許多年輕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學習緊張等原因,而不得不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管。祖輩們在給孩子特別的關切與呵護的同時,也讓年輕的父母們充分享受著老人為自己解除后顧之憂的這份親情。據(jù)調(diào)查,全國目前有50%的孩子是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的,這些孩子身上普遍存在的缺點是任性嬌氣、唯我獨尊、霸道蠻橫、懶惰散漫,有的孩子甚至發(fā)展到危害家庭和社會,由隔代教育所產(chǎn)生的家庭爭議,成為當下中國城鄉(xiāng)家庭中最突出的問題之一。
爺爺奶奶的困惑:有心栽花為何花不紅
亮亮自上小學后,他爸爸媽媽就一直在深圳打工,他的撫育任務自然落到了爺爺奶奶身上。爺爺奶奶疼孫子,生活上給予無微不至的照顧,學習上更是不斷督促,還常常用金錢來激勵孫子。每次學??荚嚽埃麄兛傄獙O子許諾:“若考了100分,爺爺奶奶就獎你100塊錢?!笨吹铰飞嫌姓l開著豪華小車,就教育孫子說:“看,好好學習,才能掙好多錢,有錢才可以開好車,還有專職司機呢?!惫渖虉鰰r,他們專門帶孫子去名牌商品柜臺,還“啟發(fā)”孫子:“這些衣服一件就要好幾千元。你不好好讀書,將來就賺不到大錢,買不起這些名牌衣穿。”
在爺爺奶奶的金錢鼓舞下,亮亮的成績果然不錯,各科分數(shù)均在90~100分。可久而久之,亮亮的腦海中形成了“考高分就有錢,讀書原來就是為了多掙錢,有了錢就能享受”的虛榮心。
進入初中后,因為課程越來越多,亮亮學習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成績明顯下降。得不到爺爺奶奶的獎勵,亮亮心里很是失落,認為自己沒法考上高中、大學,今后就無法賺錢,無法過好日子。
有了這種想法后,亮亮和班上另一個學習成績不好的同學偷偷南下廣州,到某基建工地去當民工。由于受不了那個苦,他們只好流落街頭,靠乞討為生。直到有一天,村里一位在廣州打工的叔叔碰見正在乞討的亮亮,才把他送回家。因亮亮離家出走每天哭得淚流滿面的爺爺奶奶,見此時站在面前的孫子蓬頭垢面,滿身臟兮兮的,傷心地責備道:“孩子啊,我們那么疼你,你為何還要這樣呢?”
吳先生是位個體老板,夫妻倆一起在市區(qū)經(jīng)營自己一家小企業(yè)。由于平時忙于生意,今年18歲、已讀大學一年級的獨生女兒一直由外公外婆帶大。夫妻倆對孩子的學習抓得比較緊,擔任教師的舅舅一直是她學習上的輔導員,但除了學習之外,她所有的事特別是生活上的事基本上是外公外婆包辦,所以獨立能力特差。從小到大外公外婆都非常疼愛外孫女,只要孩子開口,外公外婆幾乎有求必應,如冬吃雪糕夏吃糖葫蘆什么的,哪怕老腿走得抽筋也要滿足外孫女的要求。而且還習慣事事包辦,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替外孫女做了,像收拾書包、系鞋帶之類的活,明明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也堅決不讓孩子動手,更別說洗衣服了,所以女兒從小就習慣“坐享其成”,任何事都由別人來完成,獨立能力非常差,讀高中了還是外公外婆每天幫著收拾書包,準備換洗衣服等,甚至連刷牙的牙膏都幫她擠好。
女兒去年考上了廣州某大學,由于獨立能力太差,開學后先是孩子媽媽在學校附近找一家賓館住下,每天為女兒洗衣、打飯等,后來女兒自己覺得不好意思,就要媽媽兩周來一趟,而兩周來一趟的主要“工作”就是將她兩周內(nèi)所換的衣服清洗干凈,并送些好吃的食物來。由于身邊沒有了“管家”,從小連書包都是外公外婆幫著收拾的女兒進學校不久就連連丟東西,先是丟信用卡,后來是丟手機,最后連隨身挎的背包都丟掉了,急得她哭著給父母打電話,并說不愿讀書了,想回家。無奈的吳先生與妻子連夜趕到廣州,好一頓勸說才將女兒哄住。為使女兒長記性,夫妻倆只好將每天需要注意的事項一一列出清單,要求女兒“照單辦事”。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去年國慶長假期間,外公外婆看到20多天未見的外孫女手里提著一個大包交到他們手里時,老兩口一句“孩子真懂事,知道給外公外婆買東西了?!痹掃€沒說完時,外孫女一句“那是穿臟的衣服和鞋子”硬是將老兩口的笑容僵硬地留在了臉上。
兩代人的教育觀念上的沖突
張女士是位工程師,丈夫也是名科技人員,今年9歲的兒子強強一直是由奶奶帶大。夫妻倆由于工作忙,平時除了抽時間檢查、輔導兒子的學習外,其余大部分時間都由奶奶“管理”。
強強有個毛病,就是非常粗心,他經(jīng)常忘記抄家庭作業(yè),要么干脆不做,要么就是回家后打電話到處問同學。為改掉強強這個毛病,張女士不但要求兒子每天把家庭作業(yè)記下來,父母輪流檢查,而且還要求他每天在做完作業(yè)后再檢查一遍并大聲朗讀。強強雖然照做了,可心里一百個不愿意,并嘴里嘀咕嫌爸爸媽媽煩。這一切做奶奶的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為了讓孫子少“受苦”,又可以在爸爸媽媽面前“交差”,老太太竟瞞著兒子、媳婦趕到強強學校替其抄家庭作業(yè),并再請人替強強改正錯題,天天如此。看到兒子毛病終于改了,人也“乖”了不少,張女士與丈夫著實高興了一陣子,可“謎底”很快揭曉,強強期末考試時三科成績亮“紅燈”。“當時我那個心情啊,真是痛苦極了!”張女士無可奈何地說道。其結果呢?強強粗心大意、不抄作業(yè)的毛病仍未改,家里也是父母發(fā)火,奶奶垂淚,亂成一團。
程先生是一家公司的銷售經(jīng)理,他現(xiàn)在對孩子的教育感到很苦惱。他說:“女兒小學之前,一直跟爺爺奶奶或姥姥生活,兩邊輪流住,養(yǎng)成她住哪都不想長住的習慣,過幾天就想換換新鮮。但她是最懂得跟著環(huán)境變化的,小時候,只要一回到家,跟我們在一起,那些父母不喜歡的習慣,比如睡前吃東西、吃飯要人喂等,自動就改正了。等一回到奶奶家,就變了個樣。入學之后,由于她沒上過幼兒園,為了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一直由我來帶她。也就是前一段時間,我突然發(fā)現(xiàn),隔代教育還真是有點兒問題??催^一篇文章,說9歲是兒童逆反心理最強的時候,我也覺得這一段時間來,時常因為一些瑣碎小事跟她生氣,雖然雨過天晴不要5分鐘,但畢竟很累人。那天是周末,就因為早上她沒有洗臉刷牙就去吃飯,我訓了她,本來,她就算不情愿,肯定會轉身去洗,可爺爺說,算啦,早餓了,吃飯吧。我接著說,別慣著她,壞習慣就是這樣養(yǎng)成的。結果爺爺不高興了,當著孩子的面,就說,你們小時候也沒有這樣管過你們,難道你們八九歲時洗臉刷牙就做得那么好嗎?我一下子無話可說了,孩子也調(diào)皮地做個鬼臉,嘻嘻笑著說,‘就是就是’,你看,這不是問題嗎?我仍然堅持讓她去洗臉刷牙,最后還是她妥協(xié),噘著小嘴去了?!?/font>
“昨天,帶她去姥姥家,姥姥因為她成績好,就一定要給她錢做獎勵。我說不好,我剛剛還跟別人說金錢不能做獎勵,結果姥姥堅持,她倒還不錯,堅持不要,一是說她有自己的錢,二是她覺得這種方式接受錢還真是不好,推來讓去,還是收了,不過,她告訴我,是‘拍賣價’收的,我問她怎么‘拍賣’?她說,我跟姥姥從一元開始,我說給2元,她說不行,然后漲到3元,然后一直漲到大家都通過,就是50元。呵呵,你看,她收了錢還一副不情愿的樣子。有時就想,不能這樣由著老人寵孩子,可老人也有理由,說孩子也不容易,天天學習,還要做那么多學校工作,多疼她一點有什么。想想,只要不是很過分,也就算啦,孩子,都是好孩子嘛?!?/font>
爺爺奶奶全身心地呵護孫子、孫女,希望他們成才,可孫子、孫女卻不為他們爭光。望子成龍與出力不討好的現(xiàn)象,時常困擾著當家長的祖輩?!叭缃竦暮⒆勇斆鳎删褪遣宦犜?,不像我們那時帶的孩子乖?!痹S多祖父母經(jīng)常這樣感嘆。他們搞不懂為何自己有心栽花花不紅,甚至責問:“今天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隔代教育的反思:老“孫子兵法”管不好當今的下一代
今天的孩子到底怎么了?閱歷豐富、德高望重的爺爺奶奶們困惑、感嘆之余也該好好反思一下,難道自己帶孫輩的方法就沒什么不妥嗎?那些過時的“孫子兵法”對當今的下一代還能管用嗎?一些家庭教育研究專家認為,我國目前的隔代撫育至少存在以下4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過分溺愛和遷就。
老年人退休在家,失去了許多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為填補精神的空虛,帶孫子就成了晚年生活的一大樂趣,對孫輩表現(xiàn)出一種特別的關愛。同時由于孫輩們大都是獨生子女,這就使得爺爺奶奶帶孫子、孫女時格外地小心,生怕有什么差錯,讓兒女責怪。于是老人們總讓孩子處于說一不二的核心位置,事事依著孩子,處處圍著孩子轉。即使孩子犯了錯誤也不及時糾正,孩子不合理的欲望也會無原則地得到滿足。
過分溺愛的表現(xiàn)首先是體現(xiàn)在對孫子、孫女的學習不聞不問上,做祖父母的常常害怕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就對學習采取放任的態(tài)度,雖然也在過問他們的學習,但更多的僅問問而已。有的孩子知道了爺爺奶奶的態(tài)度,就采用說謊的方法,爺爺奶奶問起不是說我已經(jīng)完成了,就是說老師沒布置。剩下來的時間就看電視或外出玩游戲。他們早就摸清了他們爺爺奶奶的心思,放心大膽地出去玩他們所喜愛的,而且沒有節(jié)制!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現(xiàn)在農(nóng)村年輕夫妻同時在外打工的現(xiàn)象越來越多,他們的子女絕大多數(shù)都是由祖父母照顧。由于農(nóng)村老人文盲率超過85%,又不懂現(xiàn)代的教育方法,他們對孫子輩的撫育大多只是停留在“傾囊”供吃供玩上,至于孩子的學習、心理、性格和道德教育等就只能聽之任之了。
過分溺愛還表現(xiàn)在祖父母對孩子盲目交友不加鑒別和管制上,孩子沒有識別能力,在一些人,特別是一些有不良習氣的社會青年的引誘下,許多青少年外出游逛,而祖父母又不加任何限制,甚至有的孩子夜不歸宿,也不去理會。導致的結果往往是十五六歲的孩子吸煙喝酒什么都會,甚至有搶劫、殺人的。到了這個時候,做祖父母的才恍然大悟,但也已經(jīng)遲了。我就曾經(jīng)碰到過一個初二的學生,他父母外出打工,爺爺奶奶管著他,但有一天卻發(fā)現(xiàn)人不見了,家里的8000元錢也不見了。老師家長到處找也沒找到。過了幾天,天津的一個派出所打電話來說人在那兒。我們在浙江,他人卻到了天津,接回家后袋子里只剩下1000多塊錢。他的爺爺當著他的面還說小孩子沒事就好,錢是小事。這樣的教育能使孩子改變嗎?將自己對孩子的溺愛當著孩子的面表露出來。結果這個小孩在以后的日子里還是照常逃學。“親孩子只能親在心里,不能親在行動上”這句話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二是對孩子的過度保護。
我們在外面常常能看到這樣的情景:孩子都五六歲了,愣是讓奶奶背著上幼兒園;公共汽車上,孫子坐著,讓爺爺站旁邊;去上學時,明明是孩子自己粗心大意,卻怪外婆忘記幫他拿書包??擅鎸@些,做祖輩的不但不生氣,不批評孩子,還顯得特別樂意。
記者在長沙某幼兒園采訪時,發(fā)現(xiàn)孩子堆里就混雜了10多位“陪讀”的爺爺奶奶。小孩上滑梯,他們張開雙臂迎候;小孩一落地,他們就忙著給小孩擦汗。陪讀的張大爺說,聽到孩子稚嫩的話語,心里說不出的甜,但孩子的頑皮勁實在吃不消,有時喂一次飯就得花上一個多小時:“當年帶大3個孩子也沒覺得這么累?!?/font>
不少祖輩習慣于包辦孩子生活上的一切事情。當孩子把玩具亂扔時,他們會一遍又一遍地整理,當孩子蹣跚著上下樓時,他們擔心孩子摔倒,會抱著孩子上下樓梯。孩子吃飯時擔心他吃不好,就一口一口地喂。爺爺奶奶時刻跟著孫子,無論碰到什么事情,都要叫“爺爺奶奶幫忙”。于是孫子跌倒時,他從來不會主動爬起來,只會叫爺爺奶奶上前來拉他,稍有怠慢,他就會大哭大鬧。
當孩子在學校犯錯時,便千方百計地幫孩子開脫、說謊,使孩子免于處罰。有一個孩子沒有請假而不去上學,老師聽說他是跟另外的人跑出去玩了,就打電話到他家,他奶奶說今天孩子感冒發(fā)熱在家躺著呢?這個老人的做法其實是害了孩子。
三是缺乏教育意識和教育方法不當。
祖輩在教育孫子時,更多注重教他們認字、數(shù)數(shù),而不大注意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孩子愛勞動、謙讓、照顧別人等優(yōu)良品質(zhì)。甚至當孩子有了最初的勞動欲望(如孩子想掃地、剝豆、抹桌子等)時,他們一方面因嫌孩子礙手礙腳,另一方面因怕孩子累等原因而加以阻止。這樣,無形之中打擊了孩子的勞動熱情,扼殺了孩子的勞動意識。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動手了。
有的爺爺奶奶平時對孩子的教育還不自覺地走入了偏頗。7歲的涵涵一次跟奶奶坐公共汽車,因為超過1米的免票線,奶奶悄悄給他出了個點子——讓他上車時勾腰縮腳,使身高保持在1米紅線以下。
有了這次經(jīng)驗后,涵涵每次坐公共汽車時,總是不由自主地要勾腰縮腳,躲避買票。事實上,很多當爺爺奶奶的絕對沒有意識到,這種“不吃虧”的教育很容易讓孩子滋長投機取巧、愛占小便宜的不良習性,從而使他們錯失了諸如形成遵紀守法、誠實可靠、大公無私等優(yōu)秀品質(zhì)的良機。
四是長輩對孫輩的期望值過高。
有的爺爺奶奶認為,過去自己那一代孩子太多,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所以就要在孫子的身上補償,給他們創(chuàng)造較好的學習環(huán)境。12歲的花花,父親是私營企業(yè)老板,媽媽是中學高級老師,爺爺是著名老中醫(yī),外公外婆也是大學教授。爺爺要求孫女長大后做一名中醫(yī),并許諾把幾代單傳的中醫(yī)秘方傳給她;身為高級知識分子的外公外婆則叮囑外孫女,將來做鋼琴家;而她的奶奶則希望她將來像爸爸媽媽一樣當一位企業(yè)家或教師。一家人每天都嚴格督促她的學業(yè),不借血本送她進各類特長班。
“我知道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希望我成才,可我只有一個腦袋一雙手,不可能同時既當醫(yī)生、鋼琴家又當企業(yè)家和教師呀?!泵鎸ψ孑叺钠谕?,花花感到壓力很大,她時常沉默不語,不愛言笑,一人獨來獨往,不愿和同學玩耍。
爺爺奶奶的新課題:讓“隔代教育”成為“特色教育”
隔代教育本沒有多少錯,錯就錯在一個大家庭里圍繞孩子的教育問題大家沒有達成一致意見。退一步講,即使不是隔代教育,就父母教育而言,夫妻倆如果不能經(jīng)常溝通的話,兩人教育方法不統(tǒng)一,教育出來的孩子一樣是有很大缺陷的。
雖然隔代撫育存在諸多弊端,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全盤否定“隔代教育”。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仍是當前中國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黃女士是江蘇揚州市一所中學的老師,她通過自己孩子的事例談了她對“隔代教育”的看法:“任何事都不能走極端,‘隔代教育’也不能全盤否定,要客觀地看到老人帶孩子的好處和優(yōu)勢所在?!睏钆空f,她和愛人工作都比較忙,從兒子上學到現(xiàn)在6年中,主要是由孩子的爺爺、奶奶帶的,兩位老人都是退休教師,從事教育工作30多年,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在撫養(yǎng)和教育孩子方面有著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比年輕人更會帶孩子?,F(xiàn)在,兩位老人不僅照顧著孩子的起居飲食、輔導功課,還教孩子寫毛筆字?!爱斎?,有時老人的教育方式和觀念也和現(xiàn)在社會存在差距,但只要我們和老人溝通,他們也很能理解,并聽取我們的建議?!?/font>
長安區(qū)從事教育工作30多年的小學高級教師郭世忠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讓老人帶孩子也是年輕家長的無奈,但也給老年人增添了一份樂趣。從目前的現(xiàn)實來看,短時間內(nèi)不會有太大的改變,雖然老人的“隔代教育”有其弊病,但相對于年輕父母來說,老人有著較多的育兒經(jīng)驗和耐心,有著豐富的生活閱歷,只要注意更新教育觀念和方法,肯定會取得父母輕松、孩子有長進的“雙贏”效果。有許多知識層次高、修養(yǎng)良好、人生閱歷豐富的老人,他們對子孫的教育也是非常成功的?,F(xiàn)代年輕父母大多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對孩子的照顧多表現(xiàn)在嚴格要求學習以及強行培養(yǎng)一些興趣上,相比來講孩子更容易接受爺爺、奶奶慈祥的愛,老人的充足時間和對孩子的耐心是對父母的一種彌補。孩子的父母面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種種矛盾應該學會調(diào)節(jié),應該鼓勵老人、加強對孩子的教育,并多關心老人,通過溝通與老人相互形成合力和共同的教育觀,形成更符合時代的新的“隔代教育”,三代人的和睦關系本身就是對孩子的一項良好教育。但老人的文化素質(zhì)等不是短時間內(nèi)能彌補的,只能在老人帶孩子的情況下,父母盡量和孩子多交流、多關心孩子的學習和思想,和老人多交換育兒經(jīng)驗,才能彌補“隔代教育”的不足。
畢竟很多老年人文化層次不高,可以考慮由相關部門開設一些“隔代教育培訓班”給老年人教一些現(xiàn)代化的教育方法,讓“隔代教育”成為一種中國特色,實現(xiàn)“三代同贏”的現(xiàn)代化家庭教育模式。
如何把理性和智慧的甘泉注入孩子們純潔的心田,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幫助他們塑造健全的人格?這是爺爺奶奶們需要攻克的新課題,也是全社會關心的問題。那么,面臨這個嚴峻的挑戰(zhàn),爺爺奶奶們到底該怎么做?我們來聽一聽專家和有關人士的說法和做法。
何夢霞(長沙市文明市民標兵,長沙市老年志愿者先進個人):我早些年從教育崗位上退下來后,也曾承擔起教育管理兩個孫女的義務。據(jù)我多年的體會,爺爺奶奶帶孫子應做到如下幾點:
一是擺正自己的位置。作為長輩,幫子女減輕負擔、愛孫子輩,這是對的,但一定要掌握分寸,做到既不越位,也不做擺設。我的二兒子下崗后,家庭生活困難,我就主動幫他承擔了撫育女兒的義務,后來他的經(jīng)濟條件好了些,我又果斷地把教育的責任交還給了他們夫妻倆。
二是不要溺愛孩子。對孩子合理的要求要盡量滿足,不合理的就堅決拒絕。在生活上,我們家的孩子從不搞特殊化,我們吃什么飯菜她們也跟著吃什么飯菜,穿衣也是很普通的,從不給她們買高檔名牌貨,以此養(yǎng)成她們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是正面教育,用生動的語言和故事感動孩子。對孩子的缺點和錯誤,我既不姑息遷就,也不打罵,而是用講故事的形式去啟發(fā)她們,讓她們懂得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從而自己糾正自己。發(fā)現(xiàn)她們做得好的地方,就及時表揚。平時,我們不但將孩子在家的表現(xiàn)反映給老師,還每月到學校去聽取老師對孩子的意見和建議,有針對性地輔導和教育孩子。
魯遐齡(湖南省林業(yè)設計院退休工程師):我認為當爺爺奶奶的要教育好孫輩,還應做好下面3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自己身體力行,為孩子作表率。身教重于言教,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受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最大,家長的言談舉止、思想品德很容易滲入孩子的心靈。因此,我平時很注意自己的言行,不管在家里還是在外面,從不講粗話,不貪小便宜,不弄虛作假,不奢侈浪費,待人誠實守信,遇到別人有困難就主動去幫助。一句話,要求孩子做到自己首先做到。我的小外孫不好吃零食,不睡懶覺,不迷戀電視。為什么?因為我都是這樣做的。我平時講普通話,喜歡拉二胡、放風箏,孩子也學著講普通話、拉二胡、放風箏,從不到外面去上網(wǎng)玩游戲。
第二要經(jīng)常與孩子溝通,和孩子交朋友。在家中,雖然我是長輩,但我從來就不板著臉裝威嚴,而是和外孫有說有笑,既給他講故事,也聽他講故事,還帶他到外面去散步、爬山,感受大自然。當孩子們向我說心里話時,我不但用心傾聽,還認真地和他一起討論感興趣的話題。
第三是不要對孩子過分施加壓力。少年兒童正處在身體生長發(fā)育階段,在教育他們學習時,切不能讓他們背包袱。我的外孫上學后,我們家從不給他請課外輔導老師,也不讓他上這樣那樣的課外培訓班,而是根據(jù)其特長與愛好,引導他自由發(fā)展。我從不鼓勵他考高分,而是教他怎樣真正學到知識,教他怎么樣做人,對于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他也能有計劃地主動安排時間做好,余下的時間就拉著我去和他一起放風箏、打羽毛球、投飛鏢。他讀書從來就沒有過壓力,一直都感到很輕松。因為有了比較科學的學習方法,所以,如今他到了加拿大也能很快適應。
趙大爺、王大媽(退休工人):我們老兩口文化不高,但平時注重積累和提高,多看書看報。我們的經(jīng)驗是,一要多與孩子聊天。3~6歲是兒童語言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這時候,他們正在積極地學習較為復雜的句式,努力擴充自己的詞庫。老人可以多與他們聊天,內(nèi)容盡量豐富多彩,天文、地理、古今中外都可以作為聊天的內(nèi)容,這樣既可以擴大孩子的知識面,又可以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二要多帶孩子一起參加勞動。由于孩子的父母工作繁忙,老人一般需要負擔起做飯以及其他一些家務勞動,這時期如果讓孩子也參與進來,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既可以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又可以培養(yǎng)他們熱愛勞動的品格,并讓他們體會到自己對于家庭的責任。同時,在勞動中,只需把任務要求告訴孩子,并提醒他們注意安全,至于方法,就讓孩子自己去發(fā)揮吧!說不定這正是培養(yǎng)孩子創(chuàng)造力的好機會呢!三要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多讓孩子進行戶外活動,對于他們的骨骼生長是非常有好處的。老人可以搬一把小椅子,看著孩子自己在外面拍皮球,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如果祖孫能夠一起參加一些戶外活動,比如釣魚等,效果將會更好。
除此之外,我們認為爺爺奶奶們最重要的一課就是要加強自身學習。人老了,不再在工作崗位上拼搏了,學習新知識的機會也就不多了,加上與外界的接觸少,思想觀念難免落后,以前掌握的那些知識也不免陳舊,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需要了。因此,爺爺奶奶們在把自己的知識和人生經(jīng)驗澆灌給孩子的同時,應該不斷加強學習,了解一些新知識、接受一些新觀念,尤其是有關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要多學習,這樣才能以現(xiàn)代科學的理論指導自己撫育孫輩的實踐。
值得引起重視的是,目前我國多種多樣的老年大學為當代老年人提供了寓學于樂的廣闊天地,使老年人的生活其樂融融,五彩繽紛,但缺乏為爺爺、奶奶教育好孫輩所設的專門課程,缺乏使他們在新的世紀、新的條件下,面對新問題如何稱職地做好爺爺、奶奶再學習的充電環(huán)境。因此,建議今后在社區(qū)建立爺爺奶奶學校,或在老年大學開設專門的祖輩家長課,這樣,可使爺爺奶奶們增長知識,更進一步了解兒童的生理發(fā)育特點,幫助他們樹立新的教育觀。
總之,只要充分發(fā)揮老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優(yōu)勢,隔代教育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年輕的父母們要多與老人交心,尊重老人的情感需求,也讓老人們學到一些教育孩子的好方法,讓我們的孩子在大家的共同關愛下,健康地成長,讓隔代教育發(fā)揮應有的優(yōu)勢。
相關鏈接
教“孫”有方的鄧老伯
雖已年近古稀,但精神矍鑠,笑聲朗朗。這是記者初見鄧老伯的第一印象。明白記者的來意后,鄧老伯快人快語,說道:“搞好隔代教育的關鍵是老人們要做新世紀的爺爺奶奶,”鄧老伯對記者說,自己是一名中學退休教師,老伴也是一名小學退休教師。剛開始帶孫子時,兒子兒媳也擔心老人由于思想保守對教育下一代有些不利?!捌鋵嵧耆氰饺藨n天?!编嚴喜f,難道老人就一定是思想保守、觀念陳舊嗎?肯定不是,但前提條件是老人也要不斷學習,要讓自己的思想和意識都跟上當今的發(fā)展形勢,與社會合拍,做新世紀的爺爺奶奶,這樣才會帶出理想的后代。鄧老伯承認隔代教育關鍵是看長輩是怎么個“愛法”“疼法”,只要愛得得當,而不是一味溺愛,隔代教育是完全可以富有成效的。
鄧老伯認為,由于祖孫的血緣關系,老人會本能地對孫輩產(chǎn)生慈愛之心,這就有了隔代育兒獲得成功的心理基礎。多數(shù)老人們常有一種兒童心理,特別喜歡和小孩玩樂,極易形成融洽的關系,為教育孩子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機會和條件。老人有較多的育兒經(jīng)驗,有充裕的時間和足夠的耐心教育后代,而這些都是年輕人欠缺的。
鄧老伯告訴記者,為了消除兒子和媳婦的后顧之憂,他和老伴平時十分注重孫子人格和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方方面面都是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愛和溺愛的界線,讓孩子在一個十分健康、和諧的家庭中長大。此外,為科學育兒,尋找培養(yǎng)人才的捷徑,老兩口不斷學習,先后購買了《卡爾威特的教育》《哈佛女孩劉亦婷》《我們教育孩子的方法》等十幾本參考書籍,目前3歲的孫女甜甜雖然稱不上“神童”,但也能認識400多個漢字,會背200余首唐詩,還會有聲有色地講述20多個故事,重要的是成為了一個尊老愛幼、懂禮貌、講文明的健康向上的好兒童。由于“用事實說了話”,兒子和媳婦沒有了后顧之憂,夫妻倆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且干出了成績,去年兒子提了職,媳婦也被評為先進工作者。
臨別時,鄧老伯風趣地對記者說道:只要上帝還給他和老伴時間,一定將隔代教育搞得更好!
老人帶孩子須具備以下條件:
1、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心態(tài)年輕,樂于養(yǎng)育孫輩;
2、心理健康,情緒穩(wěn)定,沒有精神障礙或偏差;
3、性格開朗,沒有固執(zhí)偏執(zhí)傾向,對孩子有耐心;
4、有一定的文化基礎,能對幼兒進行啟蒙教育;
5、善于吸收新知識,接受新觀念,科學育兒;
6、對孩子慈愛寬容,但不縱容、不溺愛,善于引導教育;
7、細心觀察孩子的身心變化,及時與孩子的父母交流溝通;
8、懂得幼兒的飲食營養(yǎng)喂養(yǎng)和生活護理;
9、具有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不吸煙,不酗酒;
10、喜歡戶外活動,能常帶孩子外出,認識周圍的世界。
相鄰博客
- 關穎老師談家教:談隔代教育三篇 [2008-05-19 18:12:00]
- 隔代教育的感悟 [2008-05-19 18:18:00]
- 如何當好隔代家長 [2008-05-26 16:34:00]
- 隔代教育 客觀在在的家庭教育 [2008-05-26 16:5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