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指導新路
——辯析模式的實踐與理論思考(上)
【原文出處】學前教育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號】199706
【原刊頁號】32~34
【分 類 號】G51
【分 類 名】幼兒教育
【復印期號】199801
【 作 者】李惠澄/石云飛/朱鴿翔/邵文琴/徐韻安/陳定兒/張曉燕
【作者簡介】邵文琴 徐韻安 陳定兒 張曉燕 李惠澄 石云習 朱鴿翔 執(zhí)筆
【編 者 按】上海市虹口區(qū)藝術幼兒園是全國教育科學“八五”重點課題————“中國幼兒家庭教育的研究”的一個實驗點。幾年來,該園在有關部門和理論工作者的直接參與指導下,圍繞著探索家庭教育指導模式,就幼兒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導的許多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實踐,獲得了許多新的經驗和認識。其中通過對指導形式的認真摸索,逐步形成了一種新的家庭教育指導活動形式——家長辯、析會?,F(xiàn)將她們的研究成果推薦給讀者,以期對幼兒園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有所幫助。
辯、析模式的基本思想
何謂辯、析模式?辯、析模式是指在家教指導工作中,指導人員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和機會,鼓勵家長對一些有爭議的價值觀、教養(yǎng)態(tài)度、方法,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引導家長在爭論或交流過程中思考,在比較和衡量的基礎上做出選擇并實踐自己選擇的一種家教指導模式。辯、析模式包含了交流、認同、選擇、實踐的過程。
辯、析模式開展家教指導的基本思想是以價值觀指導為基礎,創(chuàng)設誘發(fā)社會認知沖突的客觀情境,促使家長在爭論和辯、析中主動尋求、選擇正確和合適的方案,逐步改變家長的觀念和行為。
基本思想中以價值觀指導為基礎的提法是參考了價值澄清學說以及總結以往的家教指導的經驗教訓而確立的。價值澄清學說在美國的學校德育中被廣泛地采用。而我們參考這一理論的原因在于兩個方面。
第一,人的行動受價值觀的支配。一個人是否接受某一事物,取決于他對這一事物的價值意義的估量。同樣,家教指導的內容,教師的說教,只有當家長對它賦予較高的價值后,才會內化為家長穩(wěn)定的行為方式。因此家教指導工作,價值觀的指導占重要的地位。我們看到幼兒園指導家長從各個領域去培養(yǎng)孩子,而家長唯獨對智力的培養(yǎng)感興趣,不惜時間、精力、財力。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家長根據(jù)自身的經歷,社會競爭的要求,孩子日后的成功和幸福,作了多方面的估量,并賦予很高的價值后,才會有這樣的行為的。它不是迫于教師的規(guī)定、要求,而是發(fā)自內心的自覺行動。
第二,沒有自由選擇,很難喚起家長對自己行為的自知、自明和自責。
以往的家教指導總是告訴家長應該做些什么,不能做些什么。家長在指導中處于被動狀態(tài),難以使家長頭腦中所固有的觀念、態(tài)度、行為方式有所改變。我們主張在指導中創(chuàng)設誘發(fā)沖突的情境,不急于向家長宣講要求和規(guī)范做法,而是讓他們在沖突中主動尋找答案,讓爭論和解決沖突的過程變成一個積極思維的過程。每個人都思考自己,也去了解別人。在交流中撞擊了原有的認知結構,從而改變對家教問題的認知。
辯、析模式實施的基本程序
采用辯、析模式進行家教指導工作時,必須按照下列的程序操作,才能使指導工作朝預期的目標發(fā)展。
1.收集有意義的事實,了解家長的需求,確立指導方案
在制訂家教指導方案前必須開展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工作,了解家長的價值觀、教養(yǎng)態(tài)度、文化修養(yǎng)、性格特點和家教行為方式,了解家長對指導工作的需求,收集典型的家長實例。調查可以通過兩個途徑進行:一是通過對家長的訪問交談、問卷等形式了解信息;另外可以通過對幼兒發(fā)展狀況的觀察測量,以及與幼兒談話了解家長的一些家教情況,這些都是進行指導的依據(jù)。收集了大量的信息后要做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礎上制訂家教指導計劃。譬如我們重點工作是指導家長培養(yǎng)幼兒的合群性,這一計劃的確定就是通過對幼兒發(fā)展水平的測查,了解到幼兒合群性發(fā)展落后于市區(qū)幼兒的總體水平,同時通過補充調查發(fā)現(xiàn)家長存在重智輕社會性培養(yǎng)的傾向,而幼兒的社會化問題在發(fā)展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鑒于上述這些情況,我們制訂了一整套的指導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圍繞培養(yǎng)合群性而展開工作。
2.確定家教指導的目標體系
在制訂目標時,一方面,要考慮家長文化水平、性格、家教行為特點和需求等實際情況,否則會出現(xiàn)目標訂得太高,無法實現(xiàn),目標訂得太低,又使接受指導的家長得益不多的局面;另一方面,我們還要根據(jù)幼兒教育的總目標來制訂指導家教的目標,這是因為幼兒園教育的總目標是國家教育方針、教育目的的具體體現(xiàn),規(guī)定了培養(yǎng)幼兒的方向,反映了社會的要求,而家教指導目的又是要促使家長按這個方向培養(yǎng)幼兒的,所以指導目標不應脫離幼兒教育總目標的要求。因此,家教指導和幼兒教育總目標方向一致,兩者相輔相成,但又是互相獨立,不可替代,它們構成了家教指導的直接目標和間接目標。家教指導是以家長為對象的,指導的目的又是為提高家長的家教水平,對家長的指導是直接的關系。然而指導工作不止于此,它要通過指導提高家長家教水平對幼兒發(fā)生影響,因而,家教指導又與幼兒有了間接的關系,在確定指導目標時,既要有直接目標,也要有間接目標,單有直接目標,會使指導工作缺乏固著點,而僅有間接目標則會無法檢查家長家教水平的達成度。
直接目標(對家長) 間接目標
認 知 態(tài) 度 行為能力 (對幼兒)
①認識到活動在幼兒?、贅芬鉃楹⒆颖俪龌睢、俸秃⒆庸餐贾谩W會布置、整理
Ⅰ 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 動空間,適當添置玩具 家庭的幼兒活動角 活動角愛惜玩具,
玩后物歸原處
①認識到活動、交往 ①允許孩子去家庭以 經常帶孩子散步、 學會觀察方法,
、友誼是幼兒心理發(fā) 外、附近的地方玩 活動觀察、接觸 積累一些自然常
展的需要 ②鼓勵孩子接觸周圍 周圍的自然社會、 識和與人交往的
Ⅱ ②認識到放手讓幼兒 的自然和同齡人 引發(fā)孩子對它們的 經驗
接觸社會有利合群性 興趣
發(fā)展
①認識到創(chuàng)設交往環(huán)?、贇g迎和接納孩子的 ①和孩子共同商討
境是培養(yǎng)合群性的重 同伴來家活動 感興趣的游戲主題 逐步建立分享的
要途徑 ?、趯⒆娱g的一些糾 和內容,能讓孩子 規(guī)則,玩具輪流玩
②認識到友好小組活 紛持寬容的態(tài)度,耐 玩得開心 ,不爭奪,學會協(xié)
Ⅲ 動能幫助幼兒克服孤 心引導協(xié)助解決 ?、趪L試組織幼兒活 調
僻、自我中心和不合 動小組
群 ?、哿私庾约汉⒆拥?span lang="EN-US">
一些個性特點
①認識到人與環(huán)境相 ①信行幼兒的自主活?、倌芤龑в變和咨啤W會通過協(xié)商解
互作用的重要意義. 動,放手讓幼兒自己 處理活動時的糾紛 決沖突,增強合作
懂得幼兒之間的爭執(zhí) 選擇游戲 ?、趪L試總結組織活 意識,能合作游戲
Ⅳ ,有利于克服自我中心 ②鼓勵幼兒自己協(xié)商 動小組經驗
和積累社會經驗,成人解決活動中產生的矛
不要橫加干涉 盾
有了直接和間接目標后還要考慮目標的層次性,由易到雄,循序漸進。如果把一個目標看成是一個系統(tǒng)的話,那么這個系統(tǒng)是由若干的要素構成,而這些要素相對下一個層次而言又是一個系統(tǒng),它們之間相互聯(lián)系又相互制約,每一個目標都是上一個層次的基礎。下面是一個子目標的層次和分類目標。
子目標 指導家長提高創(chuàng)設交往環(huán)境的能力
3.沖突情境的創(chuàng)設及刺激物的運用
目標確定后,怎樣使指導活動充滿吸引力,使家長饒有興趣地參與其中,這是讓指導者頭疼的問題。我們認為引發(fā)家長認知的需要、興趣,造成家長認知上的沖突是一個關鍵。而創(chuàng)設沖突的情境、刺激物的選擇呈現(xiàn),必須根據(jù)具體的目標要求而定,可以是小品表演、實況錄像片斷、一個故事或一段鐵事,甚至也可以是一個問題。但這里面要蘊含著爭議性,能導致家長爭論、引發(fā)家長積極思維,在解決矛盾和沖突過程中,去調整和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比如:
指導目標 家長如何教給孩子交往的策略
刺激物 一段軼事
某某家長講到,一次孩子想和小伙伴玩,并想玩別人手里的玩具,幾次三番向那個小朋友要,但都沒能得到,只得回來求助于他爸爸。這位家長就跟孩子說,你去花花(贊美)他好了,比如講他怎么聰明、好看啊等等。孩子照父親的話做了,他也得到了想玩的玩具。
指導者選擇這樣一段鐵事作為引子,是因為預見或已經了解到對這種做法的不同觀點(虛偽,不擇手段等),軼事里隱藏著發(fā)動論戰(zhàn)的導火線,它能引起家長對那個有爭議的問題做廣泛、深入的討論。
4.辯、析有關事實
在家教指導過程中,要給家長機會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不隨意打斷話題;指導者將有關問題適時地穿插在其中,引導家長思考和辯、析,作出恰當?shù)倪x擇,認同經討論得出的一些結論。家長A:鄰居家養(yǎng)了一條狗,常蹲在門口。那地方又是兒子上下?lián)У谋亟浿罚瑑鹤雍芘鹿?。我就讓他去和鄰居打招呼。兒子鼓足勇氣去和鄰居講。后來鄰居把狗送走了。
家長B:這位鄰居太好說話,把狗送走了,要是碰到一個不太通情達理的人,怎么辦?
家長C:自己兒子怕狗,就叫人家把狗送掉,這種做法不太好。
家長D:你可以跟兒子講一些有關狗的常識、故事,告訴他玩賞狗不會咬人,消除他對狗的恐懼心理,培養(yǎng)他愛小動物的感情。
指導者:孩子遇到怕狗的問題,鼓勵他自己去解決,培養(yǎng)他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的想法是好的,但對于狗的問題,還有比教孩子去跟人說上學和放學時不把狗放出來更好的辦法嗎?
家長E:你鼓勵孩子去和人打交道,也用不著讓別人家把狗關起來,可讓孩子多上那家去玩,在狗的主人的陪伴下,和狗多接觸。狗很有靈性的,經常到他們家,狗會知道是熟人而不亂叫的。這樣不是既考慮到別人的利益,又培養(yǎng)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嗎?
通過這樣的爭論,各抒已見,那位家長會對自己的選擇做進一步思考,逐步接受大家的一些看法
5.讓家長實踐自己的選擇
指導人員不能將指導工作僅僅停留在辯、析事實,做出恰當選擇上,還應讓家長去嘗試完成、檢驗自已的選擇。如果沒按自已的選擇去做,只是滿足于口頭承諾,那么即使是指導活動的場面熱鬧,發(fā)言踴躍,仍只是一個空中樓閣。難以提高家教的質量。因此,我們認為家教指導的目標不是通過場指導活動就能完成的,它要有個較長的過程,而實踐在這過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指導人員要經常了解家長是否在按自己的承諾行事,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并找出下一輪的指導的內容,也可以為家長提供作些具體的幫助。
家庭教育指導新路
——辯、析模式的實踐與理論思考(下)
【原文出處】學前教育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號】19970708
【原刊頁號】54
【分 類 號】G51
【分 類 名】幼兒教育
【復印期號】199801
【 作 者】李惠澄/石云飛/朱鴿翔/邵文琴/徐韻安/陳定兒/張曉燕
【作者簡介】邵文琴 徐韻安 陳定兒 張曉燕 李惠澄 石云習 朱鴿翔 執(zhí)筆
辯、析模式的實施要點
1.以討論辯析為主,多種方法并用
討論法是辯、析模式用于家教指導的一種重要方法,用該方法做指導,可以讓家長充分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互相間的交流,觀點的碰撞,引起原有認知結構的改變,通過多方選擇,獲得正確的價值觀。在一般情況下都用該方法開展指導。但是辯、析模式不是孤立的、排他的,它與其他傳統(tǒng)的指導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譬如:辯、析模式也可采用講授法、觀摩法、咨詢法、活動法等,多種方法并用可以彌補單一方法的局限性。至于其他方法在辯、析模式中所占的比例應視具體的家教指導目標而定。
2.辯、析模式注重個別指導
辯、析模式不僅僅面向集體指導,而且更注重個別指導。在指導者與家長一對一的交談中,指導者只要把握住模式的基本思想,也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在與家長的交談中,指導者可根據(jù)家長的具體行為特點,提一些問題,讓家長暢談自己的真實思想,隨家長思路的展開,把問題引伸下去。當家長談到了值得進一步了解的想法。可采用不同的提問方式弄清家長的知識結構,適時地做出反應,激發(fā)家長做進一步思考,而不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人。下面是一段指導者與家長的交談。
家長:我總是喜歡對兒子說反話,我覺得有時正面說的效果不及說反話的效果。
指導者:這么小的孩子分辨得清嗎?這樣做的目的是……
家長:培養(yǎng)他能逆向思維。孩子不愿吃豬肝,我對他說,是不好吃。不要吃它,雖然聽說不吃豬肝會營養(yǎng)不良,會貧血,會得夜盲癥很可怕,我看就是生了這種病也不要緊,反正吃藥打針后會好的。說了反話后,孩子倒吃豬肝了。
指導者:家長經常說反話,能使孩子思考和進行逆向思維,那么孩子對你這樣做有什么想法嗎?孩子在家經常接觸這些反話,而在其他環(huán)境是以正而教育為主的,這對孩子會產生什么影響嗎?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來培養(yǎng)逆向思維呢?
以上的對話時間不長,沒有其他的人參加,留下些問題讓家長去回味和思考,可能會使他從另種角度去考慮對孩子的教育和思維培養(yǎng)問題
3.前期準備工作是實施辯、析模式的必要前提
進行一次家教指導活動,必須做好充分的前期準備工作,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Y了解家長的心態(tài)、需求,家長的思想觀念和一些具體的教育行為特點,找出他的認知結構和求知領域,對家長在活動中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為指導者如何應對做準備。
Z為提高指導活動的質量和有效地控制時間,可將議題事先交給家長思考,讓家長將自己的看法整理出來(打腹稿或寫出提綱),從而保證了家長能在活動中流暢地敘述。議題交家長思考和準備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迫使他們去看一些有關家教的書籍材料,反思自己的想法和教育行為。
[呈現(xiàn)給家長的刺激物準備。如果以小品表演的形式向家長展現(xiàn),事先就應排練好小品。如果是錄像片,那么前期編劇的拍攝和制作提早準備,并留有修改余地,此外還要對播放設備進行檢查。還可以通過故事或軼事,以提問開場。指導者盡可能講得通俗易懂,生動一些,這樣才能把討論引人佳境。
幾年來的實踐已逐步反映出以辯、析模式指導家教的一些優(yōu)勢,盡管它還不夠完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家長文化水準不高,指導者業(yè)務素質、文化修養(yǎng)、應變能力不夠,難以收到好的效果),但已在以灌輸模式居主導地位的家教指導工作中占有一席之地了。我們認為。家教指導活動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它不可能只遵循一種邏輯形式。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家教指導工作也應該逐步地開放和多元化,應該建立起這樣一種觀念:即每一種指導方式都有它的可取之處,又有它的局限性。指導方式、方法越多,反映我們對家教指導工作的認識越豐富,反之,指導方式、方法的貧乏也就反映出我們對家教指導工作認識的貧乏。對于辯、析模式或是其他一些方法的嘗試和探索,應持鼓勵、支持的態(tài)度,幫助它們不斷地完善,只有這樣才能使有著悠久歷史的家教指導工作具有更多的適應現(xiàn)代化社會的功能,適應認識水平越來越高的家長,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取得長足的進步。
相鄰博客
- 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導的現(xiàn)狀和前瞻 [2007-06-07 09:34:00]
- 陳儒俊:搞好家庭教育指導推進學校素質教育 [2007-06-07 09:41:00]
- 孩子是“夸”大的 [2007-06-17 21:48:00]
- 家庭美育 [2007-06-23 20:23: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