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三國人物葬地錄
三國人物的葬地,如今亦已成為名勝之地,吸引著眾多游客前往觀瞻。
曹操墓三國人物中,以曹操最為陰險疑忌。他死前,生怕仇家掘墓,故苦心經營了“七十二疑?!保植荚诤颖?、河南、安徽等地,故自他死后1700余年至今,仍無史料記載其真墓葬地。據(jù)有關史學專家考證,曹操墓在其安徽省毫縣曹操宗族墓群附近的可能性最大。
劉備墓劉備在獍亭之戰(zhàn)中遭到慘敗,退守白帝城后次年即亡,其靈柩于224年8月葬于成都惠陵?;萘?,以圓形古磚墻一圈相圍繞,長
孫權墓三國君王中,以孫權在位的時間為最長,共達30年之久。年
諸葛亮墓諸葛亮死于公元224年8月,后葬于成都。諸葛亮墓早已蕩然無存,后在原地建起武侯祠。武侯祠位于成都南門,在唐代就已成為游人觀瞻之景。
關羽墓 位于湖北省當陽縣西,現(xiàn)稱為關陵。
張飛墓位于四川云陽縣,墓早已無存,現(xiàn)有張飛廟依山而立。此廟又稱張恒祠,為宋代建筑,內有結義樓、九鳳軒、得月亭、杜鵑亭等樓亭,形式各異,造型奇特。
華佗墓名醫(yī)華佗曾為關羽刮骨療毒,后為醫(yī)治曹操的頭風病,被曹操疑忌而加以殺害于河南許昌。此墓在江蘇徐州市彭城路華祖廟旁側。
周瑜墓《三國演義》描述,赤壁之戰(zhàn)后,周瑜被諸葛亮“三氣”后吐血而死亡,年僅35歲。死后葬于安徽廬江。墓為圓頂,高
118、昔日古關今何在
函谷關:今河南靈寶市東
娘子關:今山西平定縣東
嘉峪關:今甘肅嘉峪關市西
平型關:今山西繁峙縣東北
昭關:今安徽含山縣北
陽關:今甘肅敦煌西南
榆關:今山海關
潼關:今陜西臨潼縣北
蕭關:今寧夏固原縣東南
玉門關:今甘肅玉門市
天門關:今山西太原市西北
天水關:今甘肅天水市
南津關:今湖北宜昌縣西
大散關:今陜西寶雞市南
草橋關:今河北高陽西
瓦橋關:今河北雄縣西南
鎮(zhèn)南關:現(xiàn)名友誼關,在廣西境
居庸關:今北京昌平縣西北
紫荊關:今河北易縣西北
雁門關:今山西境內
119、四季是如何劃分的
所謂四季,是中緯度地區(qū)春、夏、秋、冬的總稱。而春、夏、秋、冬的差異主要反映了地面上接受太陽能量的多少,接受太陽能量的多少又主要取決于太陽光照射的角度。同樣一束光線斜射到地面上比直射到地面上照到的面積大,因此單位面積獲得的熱量就少。太陽高度角越大,就越接近直射,地面上單位面積獲得的熱量就越多。所以,四季的劃分主要受正午太陽高度變化的影響。
夏至日,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這一天北半球單位面積獲得太陽熱量最多,而南半球單位面積獲得的太陽熱量最少。冬至日,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這一天南半球單位面積獲得的太陽熱量最多,而北半球則相反。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各地獲得的太陽光熱大致相等。因此,在西方是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來劃分四季的:而我國在傳統(tǒng)上則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來劃分四季的。這兩種劃分方法,都屬于天文上的四季劃分方法。
然而,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qū)自然條件和氣候變化差異較大,如果按古人劃分四季的方法,把“立春”或 “春分”定為春季開始,把“立夏”或“夏至”定為夏季開始……那么,當黃河中下游和長江流域一帶日漸風和日麗、柳綠桃紅之際,而在松花江畔和大、小興安嶺,卻還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梢?,天文上的四季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年中氣候的差異:大體上夏季炎熱,冬季寒冷,春秋季適中。但真正在氣候上我國通常以候溫(每5天為一候。每候日平均氣溫的平均值為候溫)作為劃分四季的標準,這個劃分方法就叫 “候溫四季劃分法”。當候溫大于
120、江淮流域的黃梅天是怎么回事
每到六七月間,江淮地區(qū)總有一段較長時間的連續(xù)陰雨天氣,此時正值江南梅子成熟,因此稱為梅雨(黃梅天);又因為在這期間溫度高,濕度大,器物容易霉爛,所以又叫它“霉雨”。
為什么這個季節(jié)陰雨天氣特別多呢?從前曾有許多氣象學家研究過這個問題。都認為這是由于北方海水的冷熱變化而引起的。后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由于高空氣象資料增多,這才把它發(fā)生的原因弄清楚。原來,自人春到初夏,太平洋熱帶高氣壓已增強,把暖濕氣流源源不斷地向北輸送,但在這個時期,北方的冷空氣仍有相當?shù)膭萘?,還不愿退出這個地區(qū)。于是這冷暖兩股氣流就在江淮流域一帶相持不下,好像兩路兵馬各不相讓。因為暖空氣比冷空氣輕。它沿著冷空氣向北滑升上去,暖空氣帶來的大量水汽凝結起來,形成一層較厚的云塊,云中含有大量水分,就不斷地下雨,形成連續(xù)性的陰雨天氣。
梅雨前后,無論天氣或自然季節(jié)均有明顯變化。梅雨前。主要雨區(qū)在華南到江南一帶,江淮地區(qū)受北方變性冷高壓控制,多晴好天氣。梅雨開始,雨區(qū)北移到江淮流域,降水多屬連續(xù)性,有時還間隔著幾次大雨或暴雨。梅雨結束,江淮地區(qū)在副熱帶高壓的控制下,天氣晴燥,氣溫急劇上升,進入盛夏。所以梅雨前后,是江淮地區(qū)由初夏進入盛夏的季節(jié)。
常年6月上旬入梅(即梅雨開始,或稱立梅),7月上旬出梅(梅雨結束,或稱斷梅),持續(xù)期大約30天。但由于歷年冷、暖空氣的進退有遲有早,勢力有強有弱。梅雨期來去的晚、持續(xù)時間的長短和總雨量大小的年際變化很大。有些年份梅雨不明顯,稱為“空梅”。有些年份,南方暖空氣勢力開始時勢力較強,較快地把冷空氣迫退到淮北地區(qū),梅雨似乎已經結束,但過了一段時期,冷空氣又把暖空氣擠回來僵持在江南,于是又再度出現(xiàn)梅雨天氣,這種情況稱為“倒黃梅”,也就是黃梅去了又回來,出現(xiàn)兩次黃梅天氣的意思。
121、為什么南極比北極更冷
我們知道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是南極和北極,南北兩極在一年中接收太陽光的照射基本相同,但是相比之下,南極比北極更冷。這是為什么呢?
造成南極此北極更冷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是兩極的海拔高度不同??茖W研究發(fā)現(xiàn),海拔高度每升高
二是構成兩極的物質不同。北極為海洋,南極是陸地,相同質量的陸地和水升高相同的溫度,水比陸地(泥土、巖石)吸收的熱量多得多,水的吸熱能力比陸地強。北極大量的海水在夏天可以儲存巨大的熱能,到了寒冷的嚴冬,海水又把熱量慢慢地釋放出來,調節(jié)了氣溫。南極陸地夏天吸收的熱量少,還沒到冬天,熱量就散失完了,因此南極比北極更冷。
122、在我國為什么“三九”天最冷
“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個九天,冬至這天是白晝最短的一天,近地面空氣層所吸收的太陽輻射量很少,但由于地面過去積累的熱量繼續(xù)散發(fā),所以冬至這天,并非是溫度最低的一天,近地面的空氣溫度還在繼續(xù)下降,直到吸收太陽的輻射量與地表氣層向外散發(fā)的熱量相等時,地表空氣溫度才達到最低,這時。也就基本上到“三九”天了,所以冬至并非最冷的天,而“三九”才是最冷的。
123、為什么春雨常在夜間下
到了春天,常會有這樣的天氣現(xiàn)象:白天天氣晴朗,風和日麗,可是到了夜間,滿天灰蒙蒙的,淅淅瀝瀝下起了雨。杜甫的“隨風潛入夜”“當春乃發(fā)生”,說的就是這種現(xiàn)象。
春天之所以常在夜間降雨,是由于我國處在季風氣候區(qū)域。冬天,氣流從大陸吹向海洋:夏天,氣流又從海洋吹向大陸。冬去春來,北方冷空氣勢力逐漸減弱,向北轉移;西太平洋一帶的暖濕空氣不斷活躍、增強北上。同時將海洋上空的水氣源源不斷地帶到我國大陸上空,使云量大增。白天,由于太陽輻射強烈,云中的水氣被大量蒸發(fā),云層變薄乃至消失,成為萬里晴空。到夜晚,由于沒有了太陽光的輻射,云中的水氣便大量積聚,云層越聚越厚。而云層上部溫度降低,下部由于本身的遮蓋阻礙,地面的熱散發(fā)甚少,這就形成了上冷下暖,引起空氣對流,凝結成雨。所以,到了春天,經常會在夜間降雨。
124、為什么夏季會下冰雹
在炎熱的夏天,早上還是很好的天氣,中午前后卻下起了冰雹。原來,夏天火辣辣的太陽把地面曬得非常熱,地面的空氣也熱,但是高空的空氣溫度比較低。熱空氣往上,冷空氣往下,上升的熱空氣往往帶有水汽和水珠,在上升的過程中就會碰到雪花和小水珠,它們結合在一起,流動也很快,在高空的冷空氣中變成小冰球,后來又慢慢地變大、變重,最掉落到地面上,這就是冰雹。
125、非洲大陸為什么干旱嚴重
非洲大陸是一個干燥的大陸,降水稀少,整個大陸有三分之一的地方全年降水量不足
首先,非洲大陸橫跨赤道兩側。形狀北寬南窄,全洲四分之三的面積在南北回歸線之間,整個大陸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信風帶控制的范圍廣大,氣流以下沉為主,缺乏致雨條件;非洲東北部又和西亞緊鄰,信風控制的地帶盛吹從亞洲大陸來的東北風,東北風從較冷的高緯地區(qū)吹向較熱的低緯地區(qū)。在移動過程中,氣溫不斷升高,從而提高了含蓄水蒸氣的能力,使水蒸氣更難以凝結成水,所以吹來的是干燥風,降水機會少。
其次,非洲南部的德拉肯斯山脈聳立大陸東部,形成一座雨屏,使南部非洲的部分地區(qū)處在雨影區(qū)內,從印度洋洋面吹來的東南信風只能影響山地東南沿海的狹窄地帶。
再次,非洲大陸雖為海洋環(huán)繞,但其海岸線平直,缺乏半島和深入大陸的海灣,加之地勢高,山地直逼海岸,從而減弱了海洋的影響。
還有,氣候炎熱也是非洲大陸持續(xù)干旱的重要原因。這里絕大部分地方的年平均氣溫在
126、為什么“巴山”多夜雨
“巴山”并非單指四川盆地,而是泛指我國的西南山地?!耙褂辍眲t是指晚上8點以后至次日早晨前下的雨。據(jù)統(tǒng)計,四川盆地一帶年平均夜雨率在60%以上,即下雨天lO天中有6天以上是在夜間,而且以盆地西部和西南部夜雨率最高。
我國西南山地夜雨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春、秋季節(jié)北方冷空氣南下,在西南山地形成“昆明準靜止鋒”而造成的。這種靜止鋒的云系出現(xiàn)在鋒下冷空氣里,是由于冷空氣沿山坡滑升形成的,而鋒面上暖空氣既干燥又爬升緩慢,無法形成大規(guī)模云系,所以鋒后往往是陰雨天氣,但因鋒面坡度不大,暖空氣在鋒面上滑升時,白天不一定下雨,而使云量有所增加,推遲到夜間降水。另外,到了夜間,云層上部由于云體本身的輻射失熱作用,使云層上部溫度迅速降低:云層下部吸收了地面的輻射熱量,溫度相對較高。這樣,云層上、下部之間有了明顯的溫度差異,上冷而下暖,大氣趨向不穩(wěn)定,空氣容易上升而凝結致雨。這種情況,同海洋上多夜雨的道理基本上是相似的。
127、為什么“西邊日出東邊雨”
在夏天的午后,你只要留心就會發(fā)現(xiàn),常常會有這樣的情景:西邊太陽高照,東邊卻嘩嘩地下著雨,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西邊日出東邊雨”“隔道不下雨”的現(xiàn)象。那么,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有趣的現(xiàn)象呢?
原來,雷陣雨有個特點:大多發(fā)生在午后,并且大部分是由西向東前進。夏天,大地的表面不斷地受到烈日照射,氣溫迅速上升,而且最熱的時候是在午后一兩點鐘,這時候,含大量水蒸氣的熱空氣因受熱而不停地猛烈上升,形成大塊的濃積云。當濃積云上升到7~
雷陣雨為什么大都從西往東運動呢?這是因為,在
相鄰博客
- 100個家長需要知曉的地理和氣候常識(十二) [2008-01-19 02:05:00]
- 100個家長需要知曉的地理和氣候常識 [2008-01-19 02:05:00]
- 100個家長需知曉的家庭環(huán)保知識 [2008-01-19 04:36:00]
- 100個家長需知曉的家庭健康生活常識 [2008-01-19 04:39: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