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問題應讓孩子自己解決
當孩子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時,父母很少能袖手旁觀、不聞不問的。一般,父母們會采用兩種方式幫助他們,一是給予忠告;二是干脆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然而,專家卻提出不同的意見。
專家表示:忠告是強加于孩子身上的警告,另一種則會使孩子產(chǎn)生對父母依賴的習慣。因此,父母應幫助孩子學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而這個學習過程包含六個步驟:
第一步:了解和澄清問題
運用反映傾聽的技巧讓孩子覺得他們是被了解、被接納的。所以開始去理清問題有關的特定事件,并運用開放式問題。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則可以在與孩子談話之時反復運用此步驟。
第二步:運用腦力激蕩法
從詢問“你想找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嗎?”開始,如果孩子們不愿意,則回到步驟一,并且表示體諒及提供任何時候的協(xié)助;假如他們愿意,便要求他們繼續(xù)思考可能的解決方法。
“腦力激蕩法”,這是一種不加評價、自由、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方式,其方法是盡可能提出各種構想,而必須注意除非確定所有的構想都提出了,否則不可以批評任何人提出的意見。這種創(chuàng)造構想的歷程將會孕育出有效的問題解決技巧。當你覺得孩子的構想值得一試,便邁入步驟三;如果覺得其構想不可行,或是想不出任何構想,便可利用下面激發(fā)思考能力的方法來幫助孩子:
1、讓孩子假設問題不在自己,而在朋友身上
有時候,我們似乎很容易替別人解決問題,卻對自己的問題不知所措,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就是這個道理。舉例而言,可以對兒子說:“如果小明有同樣的問題,你會告訴他怎么辦?t”當兒子提出一些他所想到的解決方法之后,再問他:“你覺得所有的方法中,那一個方法對你最好?”
2、運用角色扮演的技巧
先讓孩子扮演有問題的當事人;之后再由父母扮演先前孩子所扮演角色的當事人,藉此機會向孩子顯示各種不同處理問題的方法。等角色扮演完畢之后,再詢問他們自己的問題處理方式與他們一般的處理方式有何不同。
3、提出建議
建議不同于忠告,“忠告”是告訴人家應該做什么;而“建議”則是提供可能的解決方法,讓孩子擁有絕對自由的選擇權利去接受或拒絕。當你提出建議時,最好采用下面的問句型式:“你考慮過這個方法嗎?t”“如果使用這個方法,你認為如何呢?”
第三步:評估所提出的方法
一旦所有可能的解決辦法都激蕩出來之后,就必須開始很小心地加以評估。評估時只能一次一個方案,并總結每一個方案,且詢問孩子對每個方案的意見。
第四步:選擇一個解決辦法
詢問孩子“你認為那一個方法對你最有用?”,讓他們自己做決定。為了確定孩子真正了解問題以及明白為什么某一個解決辦法最可行,可以運用開放式問題來澄清孩子們所做選擇的理由。這個步驟正是向孩子展示一個放諸四海而皆準的問題解決歷程。
如果父母認為孩子所提出的解決方法不可行,就幫助他們了解這個方法可能產(chǎn)生的結果。例如,可以表示:“如果這么做,你想會有什么結果?”而父母可能要提出自己的意見:“依我看來似乎……,你認為怎么樣?”然后,再要孩子考慮先前所提出的辦法,或是再運用腦力激蕩法想出更多方法。父母必須牢記,除非情況相當急迫,否則行動的選擇權應由孩子全權處理,因為行為的當事人必須對其行為后果負責。
第五步:承諾行動
“嘗試”與“做”之間存有極大的差異。當人們說:“我會試試看?!蓖ǔR庵^他們懷疑這方法不可行;然而,尋求解決辦法所要求的是對行動的肯定承諾。所以無論如何,必須要求孩子在一段特定時間內去做雙方同意的解決方案。通常,三、四天至一個禮拜已經(jīng)足夠明白計劃的可行性。而父母可以要求孩子:“你愿意在這個星期中進行這個計劃嗎?”
第六步:設定評估的時間
得到孩子承諾行動的肯定答復后,要設定評估的時間。此時親子間可以討論計劃進行的情形。如果子女的解決方法沒有成效,也不要提供自己的做法,而是應該讓他們自己決定是否繼續(xù)進行計劃,改變計劃,或是選擇其它方案等等。然后,再決定是否需要另一次討論及討論的時間。
如果在雙方同意評估的時間之前,孩子就抱怨計劃不可行,你可以表示:“我想我們都同意這段期間內實行這個計劃的,但是我還是尊重你的決定?!痹S多孩子,甚至父母親都對自身存在不切實際的期望,在此必須強調的是改變不是突然的,而是漸進的過程。
相鄰博客
- 100個家庭教育菜單指導:12個快樂給孩子 [2008-01-18 09:38:00]
- 100個家庭教育菜單指導:25個溝通方法 [2008-01-18 09:45:00]
- 100個家庭教育菜單指導:10個好家長好習慣 [2008-01-18 09:58:00]
- 100個家庭教育菜單指導:合格父母10條標準 [2008-01-18 10:0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