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占有欲
在女兒3歲生日的那一天,我一進門就發(fā)現(xiàn)氣氛不太對勁。她站在客廳角落,手上緊緊抓著禮物,不讓其他小朋友玩。面對在場的家長,我覺得分外尷尬,因為當時我正在大學教授人際關系。心想,應該趁此機會教導女兒禮讓的觀念,這是最基本的價值觀之一。
于是我先用命令的方式:“寶貝,請把小朋友送的禮物分給大家一起玩,好不好?”
“不!”她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接著,我試圖跟她講道理:“你現(xiàn)在肯跟小朋友玩玩具,下一次你到他們家,他們也會把玩具讓給你玩?!?/span>
結果她依然不肯。我覺得很窘,連3歲小孩都管教不好。迫不得已只好賄賂,我輕聲對她說:“如果你肯讓別的小朋友玩玩具,爸爸就給你一個特殊的獎品——一片口香糖?!?/span>
她大叫:“我不要口香糖?!?/span>
這時我也發(fā)火了,威脅道:“如果不讓出玩具,你看我怎么處罰你!”
女兒哭道:“我不管,這些是我的玩具,我不要跟別人一起玩!”
最后我只好采取強迫手段,硬從她手上搶過一些玩具分給其他小朋友。
或許我的女兒需要先經歷擁有的感覺,然后才會心甘情愿地付出。(事實上,如果不曾擁有,又如何付出?)身為父親的我,情緒應該相當沉穩(wěn),知道她需要經歷這個階段。
可是我當時擔心其他家長的反應,其程度超過對孩子成長及親子關系的重視。我只是直覺認定自己是對的,她不肯禮讓就是錯的。
或許因為我不夠成熟,才對女兒做了過高的要求。我缺乏耐心,又未能體諒幼小的心靈,一味期待她懂得禮讓。最后只有借重父親的權威,強迫她照吩咐做。
如此一來反而凸顯弱點,因為你必須倚重外力來達到目的。不但阻礙被迫順從一方的成長,也妨礙其獨立判斷與自律能力的發(fā)展,對彼此的關系弊多于利。結果是畏懼心理取代合作態(tài)度,最后雙方都流于專斷而急于自保。更何況,你所借重的優(yōu)勢——不論是體型、力氣、職位、權威、學歷、社會地位、外表或是過去的成就——若發(fā)生變化甚至消失,又該怎么辦呢?
當年如果我更為成熟,就不會訴諸父親的權威,而會以對禮讓觀念與兒童成長的了解,并基于愛護與教養(yǎng)子女的立場,讓女兒自行決定要不要讓出玩具?;蛟S在講理不成后,我可以帶孩子們做個有趣的游戲,轉移他們的注意力,也解除女兒心理上的壓力?,F(xiàn)在我已明白,一旦兒童體會了真正擁有的感覺,自然會樂于與他人分享。
經驗告訴我,教導孩子也要因時制宜。在關系緊張、氣氛僵硬的時候,教導會被視為是價值判斷與否定。但私下相處融洽時,循循善誘,效果極佳??上М斈晡疫€無法體會這一點。(摘自《成功人士的七個習慣》)
相鄰博客
- [原創(chuàng)]:淺聊學習心態(tài) [2008-06-29 10:00:00]
- [原創(chuàng)]:產出與產能的關系 [2008-06-30 11:12:00]
- [原創(chuàng)]:聰明人幾何 [2008-07-02 14:07:00]
- [轉貼]:勵志大師教子 [2008-07-03 10:49: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