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共汽車上,一位抱孩子的婦女碰到了許久未見的老朋友。一陣寒暄之后,老朋友把話題轉到了孩子身上。
“瞧這孩子,眼睛多有精神,耳垂大有福!真可愛!”老朋友連連夸獎。
“呵呵……”抱孩子的婦女臉上露出得意的神色。那種幸福與自豪把車上眾人的目光轉移到孩子的身上。
我也不由地打量著婦女懷中的孩子。說實話,那孩子長得和他媽媽一樣,眼睛小得和五官不相稱,真的說不上漂亮。可在老朋友的眼中卻是那樣的精神,那樣的可愛,一臉的驚喜和羨慕。我想,若不是朋友的緣故,若不是為博得朋友的開心,恐怕就沒有這樣的贊美之辭和這樣獨特欣賞的目光。
我不由得想起了,這樣一番大家熟知情景。但凡見到熟悉的小孩子或為了某些交談的必要,人們總會千方百計地在小孩子身上尋找贊美之辭:什么頭發(fā)黑啦,個子高啦,吃得好啦,鼻梁高啦,有酒窩啦等等等等,不管怎么,總會讓孩子的家長露出會心的微笑并為自己的孩子感到自豪,哪怕小孩子真的不是那么漂亮。這時候,人們所表現(xiàn)出來的發(fā)現(xiàn)、賞識和贊美能力,的確讓人吃驚。但一切又是那么自然、平常,這似乎是人與人之間友好溝通的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
在對待自己孩子和學生的時候,作為家長和教師的我們,這種與生俱來的本能卻又顯得那樣蒼白無力,甚至走向了極端。我們往往只看到他們的不足,對孩子求全責備。死死地抓住孩子的缺點不放,盲目擴大化,制造危險論。賞識和贊美,離孩子們是那樣的遙遠,成為孩子埋藏在心中熾熱的渴望。
對待別人的孩子,我們的賞識和贊美是那么的慷慨,甚至絞盡腦汁、搜腸刮肚;對待自己的孩子,我們表現(xiàn)出超常的吝嗇,甚至讓孩子生疑:我究竟是不是你們親生的?
這樣的發(fā)現(xiàn),這樣的賞識,不僅僅是用在孩子身上,人與人之間如果都努力做到這一點,我們的社會,我們的生活,將會是多么美好……
1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家庭教育中的誤區(qū)(轉) [2007-09-11 20:17:00]
- 三次道歉(張厚超) [2007-09-12 20:03:00]
- 贊美:別具威力的批評藝術(獨一點) [2007-09-16 17:02:00]
- 直立行走的青蛙 (獨一點) [2007-09-18 22:4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