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的巴貝姆巴族中,至今依然保持著一種古老的生活儀式。當族里的某個人因為行為有失檢點而犯了錯誤的時候,族長便讓犯錯的人站在村子的中央,然后把信息傳遞出去。隨后,整個部落的人都會放下手中的工作,從四面八方趕來,將這個犯錯的人團團圍住。圍上來的人,會自動分出長幼,然后從最年長的人開始發(fā)言,依次大聲告訴這個犯錯的人,他今生曾經(jīng)為整個部落做過哪些好事。每個族人都必須將犯錯人的優(yōu)點和善行,用真誠的語調(diào)敘述一遍,敘述時不能夸大事實,也不允許出言不遜,而且不能重復(fù)別人已經(jīng)說過的贊美。整個批評的儀式,要持續(xù)到所有族人都將正面的評語說完為止。
在傳統(tǒng)的管理理念中,批評是以批為主,主要是針對問題和缺點,加以直接或間接的揭露和評判,并在批中指出癥結(jié),點明錯誤,教給方法,督促整改。然而,巴貝姆巴族的贊美式批評卻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種“新”,在方法上不是痛心的指責而是真誠的表揚,在內(nèi)容上不是就事論事的嚴厲處理而是對人一生的正面回顧,收到的效果也自然可觀:巴貝姆巴族的部落中從沒有發(fā)生過任何嚴重的按今天標準來看夠得上刑事處理的事件,每一個成員都能積極地為別人著想,部落中互助互愛風氣濃厚,在自然條件惡劣的非洲歷經(jīng)千年風云仍安然繁衍至今。
心理學(xué)研究發(fā)現(xiàn),在錯誤已知的情況下,再針對錯誤進行重復(fù)式批評,并不會起到好的教育效果,反而會使犯錯者要么產(chǎn)生逆反心理,對錯誤不以為然,我行我素,要么產(chǎn)生自卑心理,對未來失去信心,自暴自棄。其實,每一個人都會犯錯誤,但犯錯并不是有心,做好才是每個人的追求,而且錯誤只是一時,未來的路還很長。因此,決不能因一時之錯而把人長期看扁,尤其在犯錯者已經(jīng)認識到錯誤的情況下,鼓勵與肯定是最佳的后續(xù)處理方法。巴貝姆巴族的贊美式批評,雖然形式上很樸素,卻和科學(xué)研究不謀而合,起到了用贊美引發(fā)犯錯者對錯誤的自省、自勵,用肯定激發(fā)犯錯者對未來生活的勇氣、志氣的良好作用,從而幫助犯錯的人順利走出錯誤造成的心理壓力,甩開錯誤造成的自卑心態(tài),在未來的工作、生活中做得更好。
另外,巴貝姆巴族的贊揚式批評還具有另外一種威力:讓愛心和感恩永存。每一個人都要贊美別人,通過這種形式,促使族人之間的互相了解,尤其是加深了對他人美德和貢獻的認識。即使是對犯了錯誤的人,也能通過這種形式,使族人淡忘他的污點,避免因這次無心錯誤可能引發(fā)的損害族群團結(jié)的埋怨、譏諷、仇恨、歧視等行為。同時,在贊美他人的過程中,每一個人都又在聆聽中受到一次正面的教育,明白了什么可以做、做什么可以得到大家的贊揚,從而又一次堅定了向善的信心,樂于為部落和他人做貢獻。由此可見,巴貝姆巴族的贊揚收到了一舉多得的效果,的確是一種值得我們各級管理者深思的批評藝術(shù)。
在傳統(tǒng)的管理理念中,批評是以批為主,主要是針對問題和缺點,加以直接或間接的揭露和評判,并在批中指出癥結(jié),點明錯誤,教給方法,督促整改。然而,巴貝姆巴族的贊美式批評卻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種“新”,在方法上不是痛心的指責而是真誠的表揚,在內(nèi)容上不是就事論事的嚴厲處理而是對人一生的正面回顧,收到的效果也自然可觀:巴貝姆巴族的部落中從沒有發(fā)生過任何嚴重的按今天標準來看夠得上刑事處理的事件,每一個成員都能積極地為別人著想,部落中互助互愛風氣濃厚,在自然條件惡劣的非洲歷經(jīng)千年風云仍安然繁衍至今。
心理學(xué)研究發(fā)現(xiàn),在錯誤已知的情況下,再針對錯誤進行重復(fù)式批評,并不會起到好的教育效果,反而會使犯錯者要么產(chǎn)生逆反心理,對錯誤不以為然,我行我素,要么產(chǎn)生自卑心理,對未來失去信心,自暴自棄。其實,每一個人都會犯錯誤,但犯錯并不是有心,做好才是每個人的追求,而且錯誤只是一時,未來的路還很長。因此,決不能因一時之錯而把人長期看扁,尤其在犯錯者已經(jīng)認識到錯誤的情況下,鼓勵與肯定是最佳的后續(xù)處理方法。巴貝姆巴族的贊美式批評,雖然形式上很樸素,卻和科學(xué)研究不謀而合,起到了用贊美引發(fā)犯錯者對錯誤的自省、自勵,用肯定激發(fā)犯錯者對未來生活的勇氣、志氣的良好作用,從而幫助犯錯的人順利走出錯誤造成的心理壓力,甩開錯誤造成的自卑心態(tài),在未來的工作、生活中做得更好。
另外,巴貝姆巴族的贊揚式批評還具有另外一種威力:讓愛心和感恩永存。每一個人都要贊美別人,通過這種形式,促使族人之間的互相了解,尤其是加深了對他人美德和貢獻的認識。即使是對犯了錯誤的人,也能通過這種形式,使族人淡忘他的污點,避免因這次無心錯誤可能引發(fā)的損害族群團結(jié)的埋怨、譏諷、仇恨、歧視等行為。同時,在贊美他人的過程中,每一個人都又在聆聽中受到一次正面的教育,明白了什么可以做、做什么可以得到大家的贊揚,從而又一次堅定了向善的信心,樂于為部落和他人做貢獻。由此可見,巴貝姆巴族的贊揚收到了一舉多得的效果,的確是一種值得我們各級管理者深思的批評藝術(shù)。
1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三次道歉(張厚超) [2007-09-12 20:03:00]
- 孩子心中那份熾熱的渴望(獨一點) [2007-09-12 20:10:00]
- 直立行走的青蛙 (獨一點) [2007-09-18 22:46:00]
- 《全國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規(guī)劃》 [2007-12-19 20:0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