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今年剛上一年級,是個聰明的小男孩,學習成績也還好。但不到一學期,已打了班里1/2以上的同學,用他的話說,就是“班里總共40個人,我已打了20多個”還挺自豪的。可真讓他的媽媽又急又氣,老師成天把媽媽找到學校“告狀”,同學們一見他媽媽也是紛紛“訴苦”??蓩寢屃R也罵了,打也打了,還是不能讓浩浩住手,到底該怎么辦呢?
原來浩浩的爸爸最喜歡看警匪片、武打片,浩浩從小也就喜歡模仿里面的樣子,成天“喉喉哈哈”,在幼兒園也有過打小朋友的“記錄”,只是當時父母都想“大了會懂事的”。
結合孩子年齡越小,越容易憑感受行事而自身控制能力有限的特點,首先盡可能的通過實際情境,來讓孩子感受打人的“不好”,然后實施代幣法,強調(diào)家庭成員協(xié)調(diào)一致,并爭取到老師的配合。經(jīng)過4次咨詢,孩子的攻擊性行為有明顯改變。
短評: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因為特定的年齡,特定的心理需求會選擇特定的行為方式,而任何的行為都有“趨利避害”的特點,兒童的后天行為基本上是成人“培養(yǎng)”的結果。因此在我們對兒童的行為進行是非、好壞等社會化道德評判之前,應先看到行為對兒童成長的合理性,想到我們成人在這一行為產(chǎn)生過程中的作用,只有理解了行為所代表的涵義,才可能有一個正確的評價和恰當?shù)奶幚怼?
情緒問題
1.?。兀兀兀?,12周歲,初一年級學生,家庭和睦,與父母同住。剛開學不久,在課堂上因同桌男同學用鋼筆戳她,她與男生講理時被老師看到,受到批評,并被罰作文“同桌”一篇,心中怨憤,對老師產(chǎn)生厭惡之情,后發(fā)展到不愿上學,一聽“學校”二字便會臉紅心跳,血壓升高,而且會哭涕,診斷為“學??植腊Y”。心理測驗結果:智商較高,但情緒不穩(wěn)、易激動、性格畏縮膽怯。
主要采用“系統(tǒng)脫敏法”,通過自我言語積極暗示(如:我要上學)、遠距離觀察學校、到校園中玩耍、隨表姐共同去上學等階段,并同時輔以藥物治療、轉(zhuǎn)學等環(huán)境改善,經(jīng)家長、學校教師及當事人的積極配合,七次咨詢面談后,“學校恐怖癥”基本克服,現(xiàn)在能主動去上學,并已將落下的功課補上,總體上是一個成功的案例。
2.“怪癖”原是對母親的依戀
寶寶,男,10周歲,小學四年級,家庭和睦,與父母同住。該兒童智力正常,但情緒易激動,愛發(fā)脾氣。
來訪主要問題是:對母親的絲襪表現(xiàn)出特殊的興趣,如:藏絲襪、抱著絲襪睡覺、將母親的連褲襪穿在身上,并伴有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等問題。經(jīng)訪談、觀察等發(fā)現(xiàn)主要是母親對他的過度寵愛所致。采用“家庭療法”,一方面對該兒童講道理,分析他的行為,幫助他辨清是非,并提出要求;另一方面主要向他母親說明親子關系對兒童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性,建議母親要根據(jù)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進行科學育兒。
經(jīng)過兩個多月的咨詢,該兒童的“絲襪偏愛”問題得以糾正,但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等問題,需進一步干預解決。
3.“厭學”只因過度焦慮
曉偉,今年初三,馬上面臨畢業(yè)考試了,但成績很不理想。而且近來的表現(xiàn)讓母親極為擔憂與不滿:放學后,經(jīng)常連書本碰都不碰,就一個人對著室內(nèi)籃球架擲球,往往能一擲半天,不動不響,悶悶不樂。母親提醒他該看書了,他總是說:我也想看,可就是拿起課本就頭疼、心慌,根本看不進去。上周日還欺騙母親說學校有補課,獨自在外面閑逛了半日,后被母親得知,母親非常生氣,而曉偉只說:想一個人靜靜,到處都是“學習”,心里好煩!母親懷疑曉偉得了“厭學癥”,不然怎么對學習一點興趣都沒有?火燒眉毛了,還一點不急!而且明明一個少年郎,卻整日愁眉不展、沉默寡言、老氣橫秋。曉偉真的“厭學”嗎?
曉偉說,他也很著急,因為他想升入一所好的高中,然后順利考入大學。并不想初中畢業(yè)后就無所事事,也不想去上職校,但心里急就是沒法行動起來。原來曉偉并非不要學習的“厭學”,而是想要學好但一時不能如愿的過度焦慮所致。他被這重焦慮壓得喘不過氣,又不能自行解決,于是采取了暫時逃避的方法:到外面去閑逛,消磨時光似的擲籃球。那么怎樣幫助曉偉克服“過度焦慮”,提高學習效率呢?
通過“認知行為”的綜合方法,對曉偉及其父母澄清“厭學”的實質(zhì),讓他們了解目前困境產(chǎn)生的原因,增強相互的理解與支持,明確厭學的心理問題;然后共同設想曉偉的畢業(yè)選擇,對曉偉的認知定向進行調(diào)整,讓他認識到學習的長遠意義,以及自身的潛在可塑性,訓練自信心,樹立克服“心理畏懼”的勇氣,比如:就像排隊坐車一樣,是不是可以先不上第一輛車,只要一直向前走,不掉隊,就可以在下一輛車上找到理想的位置;最后與曉偉確定期望目標,分析課程特點、自身的學習特點,結合學校學習,制定適合自己行動的復習計劃,化整為零,將模糊的“困難”化為可見的不同難度的知識點,逐步去攻克。而當曉偉真正行動起來后,發(fā)現(xiàn)困難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大!
短評:情緒是個體受到某種刺激所產(chǎn)生的一種身心激動狀態(tài),是人主觀意識的內(nèi)心體驗,是愿望是否達成的表達傾向,是不易自我控制的。不同的情緒有著不同的內(nèi)在含義,解開情緒情感的密碼,也就把握了通往心靈的鑰匙,不論成人,還是孩子都是一種感性與理性交織的怪物。
個性問題
現(xiàn)在很多的父母都反映孩子的性格不好,任性、愛發(fā)脾氣,在外面又很膽小,這是怎么回事呢?對于“任性”的孩子,成人們應該注意什么呢——
任性的孩子一般倔強,有耐心與毅力,只要是他想要的,就一定會用他能想得出來的辦法來讓你屈服,讓你最終答應滿足他。因為若干次的“奮斗經(jīng)驗”已使孩子確信:你最終會答應的!而且,任性是極具滲透力的,會蔓延到孩子的各個行為中去:吃飯、睡覺、看電視、玩耍,一旦愿望實現(xiàn)遇到阻力,孩子就會拿出“任性”的本領,不信你可以仔細觀察身邊或周圍那些“任性”的孩子。
“任性”的實質(zhì)是“自我中心”,孩子當時的行動原則只有一個,就是“我想要……”或“我不想要……”,不管實際情況怎樣,不論當時的場合是什么,孩子是不會用“我應該……”、“我可以……”或者“我不應該……”、“我不可以……”來思考的,是不會考慮父母、同伴或其他人的愿望的。甚至即使到了“成人”的年齡,也會被“任性”的行為方式限制,只知道要求別人,而不知道自己想辦法;只知道因為不能滿足需要而發(fā)脾氣,卻不會動腦筋進行合理的思考。所以對于任性的孩子,做父母的不要總想著“孩子大了,會好的”,而是要積極地幫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的階段,改善“任性” 。
文章來源于 長沙教育論壇http://www.haoxinli.com/read.php?tid=1994
相鄰博客
- 當孩子犯錯時(張厚超) [2008-06-14 14:05:00]
- 小學生打架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原因分析與對策 [2008-06-15 12:03:00]
- 當孩子打架的時候 [2008-06-15 12:18:00]
- 怎樣消除孩子的攻擊性 [2008-06-15 12:34: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