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在桌上吃飯的兒子從盤子里抓了一個饅頭,掰成兩半。一半在手里,另一半順手放在了桌子上。妻注視著兒子說:“寶貝,把饅頭放回盤子里!”
兒子沒有回應,好像沒聽到一樣。妻笑笑看看我,那意思是說,你看怎么辦?我會意了。
“兒子,快看!饅頭都在盤子里睡覺呢,把那一半送回去,好嗎?”話音沒落,兒子已笑著把桌上的半個饅頭放回了盤中,喃喃地說:“饅頭要睡覺呢,嘻嘻……”
我笑著對妻說:“你,那是命令!我,這叫引導!”妻在心里給俺豎起了大拇指,俺是這樣認為的,呵……
把物品放回原處,妻的要求是對的,哪怕是對只有兩歲的孩子,因為這是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關鍵期。但教育是講藝術的,是要動腦筋的,是要用孩子接受的方式來進行的。如果妻繼續(xù)嚴厲地訓斥甚至發(fā)火,以達到把饅頭放回去的目的,孩子一定會哭鬧著早沒了吃飯的情緒,這樣的習慣培養(yǎng)又有什么樣的效果呢?教育的方法要和孩子同齡、同步,才科學有效!
中午,吃飯的時候,我故意將半個饅頭放在桌上。兒子看到了:“爸爸,饅頭要睡覺呢。”說著,要幫我送回去,我連忙搶了過去,笑著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兒子接過了話。
哈哈!一家人都樂了,這就是教育的快樂!你也收獲了嗎?
相鄰博客
- 音樂治療在兒童領域的應用(張厚超) [2008-07-27 20:05:00]
- 慈航似海,父愛無邊! [2008-07-27 20:23:00]
- 盲道 VS 城市文明 (張厚超) [2008-08-20 16:24:00]
- 家庭教育指導師素質之尊重(張厚超) [2008-12-11 07:01: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