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為何因(林高龍)
昨晚,QQ跳出一個身影。
第一句話是:“老師,不會寫作文怎么辦?”。
第二句話是:“回答!”
第三句話是:“老師,不會背課文怎么辦?”
第四句話是:“快回答!”
因為這個QQ號的主人是一位家長。之前我們曾經(jīng)溝通過,怎么看都不像是她的口氣。所以心中不免疑惑。
那時,俺正在多線“應戰(zhàn)”,也沒有及時應答。一接上頭,才知道是一位10歲的男寶貝,用媽媽的QQ跟我對話。
這么好學的寶貝。趕緊鼓勵一番。只聊了幾句,看時間不早了,寶貝說要休息。臨下前寶貝問我說:“能不能加你的Q?”。呵呵,當然沒問題。
這了一會。寶貝的媽媽來問說,孩子這學期上學情況似乎有所改觀,但是太膽小,比如怕說錯話,怕被取笑,甚至怕在課堂發(fā)言怎么辦?
按道理,這個年齡段的男孩子,應該是天不怕地不怕,很活躍很頑皮的才對。
一了解。原來,是寶貝家里還有一位堂弟。這個堂弟比寶貝機靈些,所以家里人將兩個孩子一對比,經(jīng)常會說寶貝比弟弟笨。
于是,找了一些孩子膽小的訓練方法給家長參閱。真誠祝愿寶貝能夠早日變得自信勇敢。
過后,沉思許久。覺得很奇怪。現(xiàn)在的孩子,不是太膽大,就是太膽小了。原因何在?
事實上,孩子的成長也就是對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的尋找過程。
在起初,孩子不知道我是誰?不明了你是誰?他只能遇過家長和周圍環(huán)境的反饋來樹立自己的規(guī)則和認識。
在最后,孩子通過與身邊的人、事、物建立自有的溝通模式。形成特定的行為規(guī)則和自我認識。
就像我們常說的那句話一樣:“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這里面。事實上包括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
1:“說”——也就是評價人或評價環(huán)境。
2:“你”——也就是當事人(孩子)。
3:“行”——也就是對行為模式的認可與否。
那么,把這個關(guān)系代入到上面的那兩句話。我們就可以知道孩子膽大和膽小的原因何在?
膽大的孩子形成這樣的自我認識,并建立相應的規(guī)則。
1、“說你行”——評價人(家長)對當事人(孩子)的行為模式給予認可。
2、“你就行”——當事人(孩子)對自己行為模式進行內(nèi)化確認(即我可以這么做)。
3、“不行也行”——當事人對自己內(nèi)化確認(即我可以這么做)達到一定的程度,就形成自己特定的自我認識和行為規(guī)則。自然就“不行也行”了。
同理,膽小的孩子形成類似的自我認識,并建立對應的規(guī)則。
1、“說你不行”——評價人(家長)對當事人(孩子)的行為模式不予認可。
2、“你就不行”——當事人(孩子)對自己行為模式進行再次否認(即我不可以這么做或我做不到)。
3、“行也不行”——當事人對自己內(nèi)化確認(即我不可以這么做)達到一定的程度,就形成自己特定的自我認識和行為規(guī)則。自然就“行也不行”了。
所以,家長如何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客觀準確的評價,是一門學問。
作為家長不可不知,不能不學。
相鄰博客
- 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林高龍) [2008-02-26 00:02:00]
- 夢想成真(林高龍) [2008-02-27 00:04:00]
- 同樣的感動(林高龍) [2008-02-29 00:51:00]
- 夫子當年不“子曰”(林高龍) [2008-03-01 00:22: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