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自制力弱,如果我不好好管著他,萬一走了偏路怎么辦?”現(xiàn)在,大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獨生子女儼然成了家中的“重點保護對象”,“不能做這個,不能走那邊,不然就……”家長們的嚴格管教不知不覺成了孩子們“叛逆”的緣由。家長該不該嚴管,到底該如何嚴管才能奏效?
“好寶貝”突變“問題少年”
今年16歲的小天(化名)是陳先生的獨生女,從小就是家中的“重中之重”。為了女兒長大以后有所建樹,陳先生夫婦對小天的管教十分嚴格:從上小學(xué)開始,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背英語,六點跑步,七點吃早餐、上學(xué),放學(xué)回家不得晚歸15分鐘,中午飯后讀半個小時英語才能午休,晚飯后還有家教準時到家輔導(dǎo)。除此之外,小天平時不得亂交朋友,與朋友出去玩不得晚于十點回家,不得進入KTV、棋牌室等娛樂場所,不得上網(wǎng)玩游戲,外出游玩必須有家長陪同,平時花銷必須如實上報……如果有違反“家規(guī)”情況,輕則父母輪流“教育”,重則“棍棒相加”。父母如此煞費苦心,小天也不負眾望,不僅品學(xué)兼優(yōu),待人接物也是彬彬有禮,十分謙和,是陳先生夫婦引以為傲的“好寶貝”,逢人便稱“孩子就要好好管”。
好景不長,步入高中后,“好寶貝”小天突然變成了另外一個人,逃課、出沒網(wǎng)吧、結(jié)交“不良青年”,不僅將校服偷偷改裝成了小腳褲,耳朵上也莫名多出幾個小洞,面對小天如此“大逆不道”的行為,陳先生夫婦開始著急,屢勸不改后,他們使出了“加壓政策”,給小天下了“四不準”令:不準看電視、不準上網(wǎng)、不準出去玩、不準看多余的課外書。小天平時喜歡看武打小說的愛好也被父母封殺。
父母的行為讓小天感到很是疲倦與不滿,面對高壓政策的父母,小天雖然無法直接反抗,但總會冒出這樣那樣的“不聽話”,以此來對抗父母,對此,陳先生覺得束手無策。
嚴管使孩子叛逆“升級”
海南天涯心理學(xué)應(yīng)用研究所培訓(xùn)總監(jiān)云松分析道,陳先生夫婦對小天的嚴格管制是導(dǎo)致小天“不聽話”的重要因素。16歲正是青少年的叛逆期,在很多方面都渴望獨立,嘗試一些沒做過的事,小時候沒有去嘗試并非真的不想去做,而是因為父母管得太緊,自己處在“弱勢”沒有足夠的心理能力與父母對抗。
“但這股渴望會一直放在心里,直到自己可以與父母抗衡時?!痹扑芍赋觯暇W(wǎng)、交友、出游,這些看似大逆不道的行為,并不一定是孩子變壞了,有可能是孩子正在嘗試。但此時如果父母仍用“高壓政策”來要求,這必然引起孩子的不滿與反感。
中國家庭教育指導(dǎo)師林高龍指出,在兒童心智成長過程中,他們會有一個內(nèi)在的心理平衡機制,比如孩子小時候沒有力量反抗外在壓力,但會無意識或有意識地進行家長不認可的行為,把家長施加的壓力反作用于家長,以達到心理平衡。如果這種平衡機制沒有得到很好的發(fā)揮,會形成一種爆發(fā)式的力量,到了青春期以后突然釋放。這時,家長不應(yīng)武斷地認為孩子“變壞了”,而是應(yīng)該正確地引導(dǎo),只要不影響學(xué)習(xí),就盡量不要插手,甚至可以為孩子預(yù)設(shè)情景,讓其親身體驗,重要的是,事后要幫助孩子總結(jié)經(jīng)驗,讓孩子在實踐中學(xué)習(xí)。
給孩子接觸社會的空間
父母說:“社會上有這么多壞人,孩子變壞了怎么辦呢?”
記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嚴管式”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家長林女士認為,現(xiàn)在社會快速發(fā)展,各種娛樂方式層出不窮,尤其是網(wǎng)絡(luò)盛行,孩子容易因為好奇心迷戀新事物,影響學(xué)習(xí),嚴管只是為了使孩子能夠健康成長,不受不良環(huán)境的侵蝕。
家長楊先生認為,孩子的自控、自制、識別能力都還比較差,嚴管只是為了讓其明白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有些時候我們還得催他,他才去學(xué)習(xí),你說不管能行嗎?”
孩子說:“爸爸媽媽刨根問底、窺探隱私,我難以接受。”
上初三的蘇同學(xué)說,爸爸媽媽幾乎對她所有的事情都“感興趣”,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都一一過問,有時候和朋友出去玩,回來后不得不撒謊說是去朋友家做功課了。
“我知道媽媽對我好,但她偷看我的日記讓我好失望?!睏钔瑢W(xué)在得知媽媽看了她的日記后傷心地說。
陳同學(xué)今年上初一,爸爸媽媽每天都給他安排很多事情,整個暑假除了學(xué)習(xí)還是學(xué)習(xí),幾乎沒有自己支配的時間,他說:“想出去多接觸一下社會,交些朋友,這個愿望大概只有到長大了才能實現(xiàn)吧?!?/span>
接受孩子改變的事實
云松指出,每個孩子都會經(jīng)歷叛逆時期,男孩可能在初一、初二年級會表現(xiàn),女孩子則稍晚一些。
林高龍指出,當孩子有意或無意地頂撞家長,是很正常的尋求心理平衡和自我價值的方式。當這種認可得不到滿足時,孩子會把這種需求帶到下次的行為過程中,或者隱藏起來,等自我力量加大時再得以延續(xù)和實現(xiàn),有的孩子則會通過其它的方式讓他得以實現(xiàn),如歌唱等。
“孩子不聽話,家長不能急?!痹扑芍赋?,孩子叛逆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此時家長應(yīng)創(chuàng)建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建立親子順暢的溝通渠道。同時分析原因?qū)ΠY下藥,家長如果不能做到,要請有專業(yè)知識的人士幫忙。
另外,家長要改變態(tài)度:首先要正視孩子的成長。作為家長,可能給孩子換過很多衣服和鞋子,但是又改變了多少對孩子的態(tài)度,孩子很多時候并不是反抗家長的好意,反抗的是家長對待自己的態(tài)度。此外,家長還要改變思路:小天的父母打也好、罵也好、說也好都改變不了小天的現(xiàn)狀,那么作為家長是不是有必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是不是有問題??鬃诱f過“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當家長付出這么多努力,卻收效甚微的時候就要問問自己,是不是有一些不恰當?shù)牡胤剑芯鸵R上改變。(黃敏 麥小燕)
相鄰博客
- 學(xué)習(xí)筆記:真人只說家常話(林高龍) [2009-08-11 20:00:00]
- 家長須知:愛是為了不愛(林高龍) [2009-08-12 19:03:00]
- 事在人為(林高龍) [2009-08-14 23:05:00]
- 所有的愛(林高龍) [2009-08-15 23:54: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