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半個小時就要去接淏子放學,想睡會兒,怕睡過頭了,于是就打開了電視。中央2臺在播出《我們》欄目,主題是:高中生要不要送出國?采用辯論的方式進行的,參與的大部分人應(yīng)該來自海歸家庭,孫云曉專家也在,有個父親在發(fā)言,底下坐著的人舉排子,贊成VS反對,一輪一輪的,于是往下聽了聽。
一個九歲的小姑娘,走到了臺前,很大方地講了起來,比如外國的種種好處,等等,不時引來笑聲和掌聲,其中孩子很經(jīng)典的話:“到國外的孩子自理能力都會增強,那是因為媽媽不在身邊,而自己的自理能力不強,是因為媽媽在身邊,所以也想到國外去,讓自己的自理能力強一些”,全場掌聲。“家長自己的素質(zhì)教育本身就不高,所以孩子的素質(zhì)教育也就不好了”,主持人問小姑娘這話是大人教的,還是自己發(fā)揮的,孩子說,自己想的!“學習成績不好,心理是有壓力的,沒有老師來對他進行素質(zhì)教育!”這是孩子的原話。
一個20歲左右模樣的男孩,很激動地站到臺上:我小學就被送到國外,大人有沒有體會到我的心理:孤獨,無助,就像被拋棄一樣,有好多跟我一樣的同學,父母花大把的錢送到國外,上小學,上大學,后來呢,還不是成了“海待”!不知孩子的父母聽到這話心里會是什么滋味。
學習本應(yīng)是一種幸福體驗,關(guān)于學習的生命成本確實很難來核算,孩子的快樂生活有多少是在被無謂的耗損;在中國的教育體制和文化中,一直缺少鼓勵,一直是補短的教育;也許高考制度的改革會為我們的孩子帶來福音,高考加特長分,只是實行起來不要背離加分的初衷。
信誠人壽的一位負責人說:人格的完整應(yīng)該是教育的最終目標,教育是要用愛來做的。
確實,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沒有人是完全相同的。
相鄰博客
- 與淏子一起成長(六) [2008-09-30 19:08:00]
- 讓孩子愛上圖畫書 [2008-09-30 19:10:00]
- 給淏子買書 [2008-09-30 19:13:00]
- 做好新世紀的爺爺奶奶 [2008-09-30 19:1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