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路——登南岳有感[轉載自歌飛勵志課堂]
“心之路,就如這曲折的山路,綿亙無窮,往往峰回路轉,境像萬化,卻始終歸一?!?/span>
---看李群雄老師的文章,始終有引導在前,始終有感悟在心中。在追求理想的路途中,每個人的心路歷程都有不同,有遠有近,有艱有易,但只要心中有目標,腳下就會有路,也就會在路途中體會到快樂!
秋天,我們一家人去登衡山,同行的還有弟弟、妹夫兩家人,一行九個,先是乘長途汽車到南岳鎮(zhèn),再是乘盤山車到半山腰,接下來的路就要靠步行了。不然,就不叫敬佛了。
開始的時候大家嘻嘻哈哈的,一路上干干凈凈,滿山的樹木,一派郁郁蔥蔥,這時才記起“江山如此多嬌”來。林間空氣清新,吹在身上很涼爽、愜意,果然是佛門清修的好去處。
爬坡是很費勁的,不到十分鐘汗就出來了,氣喘嚅嚅的??吹狡渌南憧蛡円惨粯觿阢?,大都臉上寫著愉悅。我的小侄女六歲,胖胖的,只有她好象并不怎么疲勞,兩小腿似有發(fā)不完的勁,和我兒子興沖沖走在前頭。
香客們是來禮佛的,內心很虔誠,滿眼的善意和笑容;下來的香客都很輕松,必在佛前許下愿景,放下了包袱,內心的安祥揚溢在臉上。莫非世間的污濁與苦楚,只有到了佛前才能得以凈化?
從高處往下看,人世茫茫,路途迢迢。一邊走,一邊想,幸虧平生心宅打掃得干凈,這次來也不須許愿還香,做一個澄澈單純的觀光客,想必菩薩也能接受的。
好不容易到達祝融峰頂,果然視通萬里,思接千載,難怪當年杜甫詩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圣帝爺(傳說中的火神祝融)確是高明啊!相傳進香遂愿,有求必應,聲名遠播。曾國藩和毛澤東年少時都曾到此進香,香客每年上百萬之眾。那些期許發(fā)財、祁福、求子、修行的善男信女,都提著大包小包,朝每個佛前頂禮膜拜、燒香、鳴炮,以明示圣帝,他們對幸福的祈望。
我想,他們的幸福在哪里呢?難道不在自己心里嗎?圣帝說什么呢,“你們來來往往,熙熙攮攮,賬目繁雜,我哪里記得這許多——眾生是一樣的,都是在煩勞困苦中修行,都將達到彼岸,只是每個人心路歷程不同而已,有遠有近,有艱有易。這些緣起與因果,都是我佛慈悲的賜予,就是你們的福份。阿彌陀佛!”
原來,佛徒總是要住在高山險遠之處,本就是對徒眾的考察,暗示著修行之苦、人世之艱。
我今天登臨在此,焉知從前有多少人來過?我今天汗流浹背,焉知他人是摩頂重負上山?我在嘆息路遠山遙,其實僧徒們的足跡早已踏遍山坡;我在為自己靈明感悟而自得,其實佛光早已普照!
我心自由嗎?心路有幾條、心門有幾層、心境有幾重?心從哪里開始、從哪里迂回、從哪里陷落、從哪里覺悟、從哪里安泰淡化?心之路,就如這曲折的山路,綿亙無窮,往往峰回路轉,境像萬化,卻始終歸一。
下山的路似乎近了好多,腳下生風。難怪唐僧師徒只在去時飽受磨礪,回來再無故事。哈哈!
相鄰博客
- 各位家長,您總是正確的嗎?(王英霞) [2008-10-07 17:30:00]
- 開學后 您和老師溝通了嗎?(王英霞) [2008-10-13 09:27:00]
- 習慣與人格[轉載自歌飛勵志課堂] [2008-10-13 16:22:00]
- 寬 容 的 美(王英霞---兒子的文章) [2008-10-21 09:22: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