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三要點(下)(王英霞)
(2009年6月11日)
二、分享孩子,才能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
人與人的溝通,奇妙之處來自于人類互相肯定的過程。溝通的基礎,就是需要一種氛圍,就如這房間的空氣,如果抽盡而成真空,那么我們不論說什么也相互聽不到了。
溝通,便是要給予他人心靈的空氣!這是人類最深層的饑渴,如果你能滿足它,便會使人對你難以抗拒。它提供著人際的養(yǎng)分,讓人精神飽滿,變得開明和不設防。家長要想進入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就要分享他的世界。
1、分享從尊重孩子開始,從人格上與孩子真正平等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而不是你生命的延續(xù)。我們很多家長,潛意識中把孩子看成自己的附屬品,甚至是替代品,希望孩子能實現(xiàn)自己未盡的夢想,甚至期望孩子能光宗耀祖等等,在這樣的心態(tài)下,家長就容易過于關注孩子,產(chǎn)生控制、說教、焦慮、失望等等心理狀態(tài),和孩子的溝通勢比會陷入種種誤區(qū)。
家長和孩子間的關系是平等的,我們要放下家長的架子,平等對待孩子。他的人格就是和我們一樣平等的。在能力上,要考慮到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可我們的很多家長恰好弄反了:人格上不能平等對待孩子,能力上卻苛求孩子什么都會! 大人們的主觀看法,往往和小孩子的看法不同,有時候并不是對與錯的問題。這時,我們?nèi)绻恢眻猿肿约旱目捶?,不能贊同小孩的建議,無形中對她是一種打擊。在家庭教育群里經(jīng)常有上幼兒園的家長為孩子早晨挑衣服穿的問題咨詢的。比如您的女兒一早起來,要求穿她最喜歡的某件衣服,而您可能希望她明天穿另一件,既然她提出了要求,條件又允許,就不妨愉快地答應她。對于她來說,今天穿是她的選擇,明天穿是家長的選擇,自己做主會讓她很快樂,快樂的一天會因為她自己的決定而開始。與其執(zhí)意反對,還不如分享她獨到的眼光。
孩子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格和尊嚴,他們都希望父母能夠給予他們尊重和平等。父母只有和子女站在同一水平線上,孩子才有可能感受到平等。
2、順從孩子的世界而教
在充分了解孩子世界的同時,才能找到真正切合實際的引導方式。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遵從于孩子規(guī)律。
在教育孩子時,有的家長往往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早已習慣了站著說話,對孩子發(fā)號施令,把自己的思維和主觀愿望強加到孩子身上,而很少考慮到孩子內(nèi)心的想法。當自己的愿望與孩子的想法產(chǎn)生碰撞的時候,父母們就會對孩子大失所望,然后強制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根本不會考慮孩子的感受。
有個媽媽和孩子選玩具,孩子看上了一個小火車,特別有興趣地擺弄。媽媽就說,這個火車我們家都有了。她想讓孩子買遙控飛機,就說:“你看這個多好,還在打折,有優(yōu)惠。”孩子還堅持買火車,媽媽就說,這個咱們家都有了,你還買,怎么這么傻呢?這時候媽媽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了孩子。
我們現(xiàn)在家庭大都是一個孩子,為了讓孩子不輸在“所謂的起跑線上”,我們從孩子上幼兒園給孩子報很多特長班,可誰真正征求過孩子的意見?這些父母的意志讓我們的孩子成了報班專業(yè)戶、成了學習的“奴隸”。我們作家長得太喜歡包辦代替了、操心受累之余還會說:“我這么替你操心,我還不是為了你呀?”孩子們不但不領情,反而加劇了逆反心理,尤其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他們更愿意固守自己的意志而拒絕家長的好心安排。
3、和孩子進行朋友式的交流,以心換心
我們說父母與子女間的這種的密切關系是需要長期,有意識培養(yǎng)的。要以一種朋友的身份,平等地與孩子進行交流。只有以心換心,才能使孩子把你當作一個知心朋友一樣,將心中的煩惱向你傾訴,將心中快樂與你分享。
第一學會傾聽,是了解孩子最有效的途徑。父母抽出專門的時間來傾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感覺到你對他的重視和賞識,這樣,孩子對你的信任感會越來越強。他會向你袒露內(nèi)心世界,讓你知道她對事物的看法和他的感覺。
要想打開與孩子交流的大門,最重要的是要使交流顯得坦誠和有效,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他們投入了全部的愛心和真誠來傾聽孩子的訴說。
第二尊重孩子的想法意見。孩子有自己的主意是孩子自我價值的體現(xiàn)。在家里要給孩子發(fā)言的機會,比如說家里要買大件商品,可以讓孩子參與意見供我們參考。前年我家的洗衣機壞了,要買臺新的,兒子建議買省水、省電的,我們在買的時候就考慮了兒子的建議,兒子知道后很高興。采納孩子的建議;讓孩子有一種被尊重感覺、有一種成就感,這樣在孩子心里才會產(chǎn)生真正的平等感、才會感到自己被尊重、才愿意和你交朋友。
第三父母應當創(chuàng)造與把握和孩子交流的機會。這種交流可以隨時隨地地進行,關鍵是我們應當敏感一些(有心人),對孩子的談話欲望給予充分的注意,盡量滿足他們的談話要求。我們要充分利用生活的各種情境來激發(fā)孩子的表達欲,可以在飯桌上,一起購物時,或共同參加家務勞動時。生活本身就是無痕的教育。有時談話內(nèi)容未必有什么實質(zhì)性內(nèi)容,也可以毫無意義,但這種隨時隨地的談話,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寬慰。有時當你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回到家,我們的孩子關心的問:“爸爸您為什么不高興呀?是不是工作上有了麻煩?”、“媽媽您今天怎么不開心?”這些話的時候,我們是怎樣回應的呢?如果因為是自己工作上的事情,不屑與孩子交流,或者我們一語搪塞說:“沒有什么,很好。”或“不關你的事,是我們大人的事,你去玩吧。”我們就等于將孩子關懷您的心擋在門外,孩子所得到的信息便是--父母如何不關我的事,正是父母這種做法,讓孩子少了一份愛心和責任心,可日后我們又常常抱怨我們的孩子不關心父母,難道說這不是我們做父母的責任嗎?例子:與孩子在3月5日的交流。我們不要忽視孩子向您發(fā)出的交流信號,要敏感、對孩子要關注。我就差點失去一次和孩子交流的契機。
第四和孩子交流要和顏悅色、語氣溫和,這樣才能被孩子所接受。和顏悅色、語氣溫和,是父母與孩子講話的最佳方式之一。有些父母對朝夕相處的孩子,雖傾心關愛,但與其談話的內(nèi)容仍離不開“訓導”,語氣生硬這是應該避免的。多用肯定性的語言,會使孩子向你開放,鼓勵他們與你分享自己的問題、情緒和感覺。與孩子講話,除注意情緒、語調(diào)和句式外,還要努力做到講話簡潔、明晰、形象生動、幽默風趣,不斷豐富自己的詞匯,學會用多種表達形式跟孩子講話。 孩子提出的要求,我們不能滿足或不應滿足時,千萬不要粗魯而簡單地拒絕:不行!不準你去!或者父母提出的要求,兒女不同意時,我們要和顏悅色去給孩子解釋,還要把理由告訴孩子。
李群雄老師在他的講座中說:“我們拿什么來教育孩子呢,孩子就是我們的土地,是我們園中開的花果,我們只有忠實的季節(jié)、忠實于土地、取材于土地(即進入孩子的世界),我們的孩子才會結出幸福之果。我們就從孩子身上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這叫做因勢利導,因材施教?!?/span>
三、營造快樂的家庭氛圍,才是滋養(yǎng)的土地
美國最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約翰.布魯埃爾說過: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不僅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同時也影響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他強調(diào)提出了為了孩子的未來我們每一個家庭都要學會寬恕、和睦相處。也就是說我們每個家庭都要建成和諧快樂的家庭,我們親子才能溝通順暢,才能一起快樂成長。
1、父母做快樂傳播者。當父母自己是快樂的時候,這種快樂幸福來自于內(nèi)心,你才會傳遞給孩子快樂的信息、潛移默化去影響孩子,也就教會你的孩子如何去快樂。
2、用快樂來引導孩子快樂教育的創(chuàng)始人斯賓塞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帶兩群孩子站在起跑線上,告訴其中的一群孩子:聽到發(fā)令就開始跑,一直跑到教堂那里去,那里正在舉行婚禮,先跑到的有可能會得到糖果。另一群孩子只告訴他們:你們要盡快跑到教堂那里,越快越好,誰落后就會懲罰誰。隨著口令響起,兩群孩子都飛快地跑起來,要知道從起跑線到教堂不是一段很短的路程。結果呢,知道教堂在進行婚禮的孩子,幾乎都跑到了教堂,而且到了以后,大多還很興奮。而另一群孩子,有的掉隊了,有的干脆跑了一半就停下來。停下來的孩子越來越多,大家也就不怕懲罰了。
從這個實驗可以看出,一群孩子在開始跑的時候,就把”跑到教堂“這件事當成一件快樂的事,因此跑起來就輕松很多,而另一群孩子則把“跑到教堂”這件事當作了一個命令,只是被動地去執(zhí)行,盡管有懲罰的威脅,但仍然作用不大。
記得中央二臺的節(jié)目《贏在中國》里,馬云給創(chuàng)業(yè)者的忠告中有這樣一段話:“快樂才是你自己唯一可以掌握的!即便有人把你的身體打痛了,即便有人把你的錢財騙光了,你也一定不能讓快樂被他們搶走!一個快樂的人,才能振奮,才能克服重重的阻力去創(chuàng)業(yè)。一個心情糟糕透了的人,是不可能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一個失去快樂的人,也是不可能真正得到大家的尊重的。所以,要創(chuàng)業(yè),先一定要快樂!”
一個快樂的人所擁有的振奮,和克服阻力的能力,足以戰(zhàn)勝人生中的所有艱難險阻。所以我認為: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那么我們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應該是快樂的。
3、四點建議。第一不要在自己情緒很槽的時候教育孩子,這時很容易把這種情緒發(fā)泄到孩子身上;第二不要在孩子情緒低落或剛剛哭鬧之后開始教育或強迫他學習什么。這樣你常常會根據(jù)不好的教育結果,而誤認為自己的孩子天賦太差;第三在家庭教育中,努力去營造快樂、鼓勵的氣氛,讓孩子有實現(xiàn)感和成就感;第四努力做一個樂觀、快樂的人。因為一個快樂的人,看孩子時,更多的是看到他的優(yōu)點,而一個不快樂的人看到的更多的是孩子的缺點。
親子溝通最好的氛圍就是在快樂中實現(xiàn),多一點幽默,任何事情都看開點,不妨把孩子的失誤當作孩子有意的玩笑,家長如果能用創(chuàng)意的方式營造一種輕松快樂的溫馨,誰說不是明智之舉呢!溫馨的家庭不會生長出不肖之子。
今天和大家從接納孩子、分享孩子、營造氛圍三個方面交流了親子溝通話題,希望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我們可以成為好朋友,當您有問題時可以和我聯(lián)系,我們一起面對。
借此機會,衷心的祝愿在座的各位家長擁有一個快樂的家庭、和孩子有一個順利交流的平臺。我作為一名家庭教育工作者,在家庭教育的路上,我愿與大家一路同行,和孩子一起快樂成長,和大家一起進步!
再次感謝大家!
相鄰博客
- 親子溝通三要點(上)(王英霞) [2009-06-16 16:07:00]
- 李肇星夫婦的育兒之道 [2009-07-11 22:56:00]
- 觀看“經(jīng)濟半小時”《網(wǎng)癮戒除機構亟需規(guī)范》有感 [2009-08-28 14:17:00]
- 性教育關乎孩子的一生(李愛敏) [2009-09-14 09:32: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