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克拉瑪依市家庭教育狀況的調(diào)查與思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不同的家庭形態(tài)、不同的教養(yǎng)態(tài)度、不同的對子女的期望值,特別是不同的家長素質(zhì),對于形成孩子最初的人格、體格和智慧以至孩子一生的成長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為了全面了解掌握我市的家庭教育狀況,研究分析和探討我市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從而真正把“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任務貫徹落到實處,2004年6月,筆者采取發(fā)放問卷(社區(qū)、學校和家庭)、走訪、座談等形式,重點在克拉瑪依區(qū)3所中學(其中民族中學1個)、2所小學(均為民漢合校)的430名民漢中小學生和黨政機關、部分企事業(yè)單位、“母親教育沙龍”的近千名各族家長中進行了綜合調(diào)研。調(diào)研結(jié)果顯示:
一、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成為主流
本次綜合問卷數(shù)據(jù)和座談、訪談分析結(jié)果表明,我市家庭教育環(huán)境總體上呈現(xiàn)不斷優(yōu)化趨勢,教育方法趨于科學化,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逐漸成為主流。“關愛孩子、尊重孩子、解放孩子,賞識孩子、與孩子共同成長”已成為我市諸多家長教育子女的“新理念”。具體呈現(xiàn)以下四個突出特點:
一是家庭人際關系趨于單純,家庭教育環(huán)境不斷優(yōu)化。
隨著子女的成家立業(yè),我市多子女的“老石油”大家庭成員相對減少,家庭人際關系趨于單純,中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進一步優(yōu)化。
調(diào)研數(shù)據(jù)顯示,有69%的家長積極主動營造“獨生子女不獨”的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家庭人文環(huán)境,充分利用同孩子一起吃飯、走親訪友、游戲、看報刊、影視和做家務等一切時機,與孩子交流談心;有96.4%的家長“支持或有選擇地支持孩子與同學和同齡伙伴交往”,并給以適當?shù)慕挥阎笇?。?span lang="EN-US">28.3%的家長遇到問題能夠主動與學校老師聯(lián)系交流、或通過召開家庭會議、給孩子寫信等多種方式與孩子溝通。有21.3%的家長通過“經(jīng)常與孩子談論學校生活”或“通過孩子的同學”等方式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有92.3%的父母表明自己“對孩子在學校里的情況”“很了解”和“基本了解”。在“父母對你提出購買學習用品的要求”一問中,有40.4%學生選擇“大力支持,不講條件”;54.5%的學生選擇“支持,有節(jié)制”;選擇“不支持”的僅占2.4%。表明有一半以上的父母能夠理智地處理獨生子女的需求問題。
從對“家庭人際關系情況”的對比數(shù)據(jù)看,有77.6%的家長和81%的學生比較一致地選擇了家庭成員“相處愉快,互相關心”;只有2.9%的家長和8.6%的學生認為“家庭矛盾較多,家庭成員之間經(jīng)常吵鬧,相處冷漠,互不關心”。有77%的學生感到自己生活幸福。表明大多數(shù)家庭注重營造民主、和睦、文明的家庭環(huán)境。
二是多數(shù)家長注重“與孩子共同成長”,教育方法趨向科學化。
調(diào)研數(shù)據(jù)顯示,家長是普通技術工人的占44.2%,高中、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家長占90.3%;有56%的學生選擇了“父母都喜歡讀書”。調(diào)研表明,很多家長在自身努力學習鉆研業(yè)務技術知識的同時,也注重通過購買家庭教育方面叢書、座談音像資料和交流等形式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有72.6%的父親和81%的母親“允許孩子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凹议L說了算”和“很少管教,任其自由發(fā)展”的僅占7.1%和6.3%。面對“孩子犯了錯”,有382名家長和219名學生選擇“耐心地向孩子擺事實講道理,引導孩子認識錯誤;和孩子民主討論,允許孩子申辯;從側(cè)面暗示提醒孩子;點到為止,順其自然”。選擇“父母采取‘不理睬’、‘打罵挖苦’或其它懲罰式教育方式的僅占9.7%和4.3%。70.8%的家長對自己的家庭教育效果感到很滿意和基本滿意的,有約28%的家長感到自己教育方式很失敗。許多家長正經(jīng)歷著傳統(tǒng)的教子觀念與新時期教子方法不相適應的過程和陣痛。
三是多數(shù)家長重視“解放孩子”,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
調(diào)研數(shù)據(jù)顯示,有63.4%的家長在考慮孩子前途時最為關心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身心健康”。有80%的家長把“道德品質(zhì)好、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獨立自主、身心健康、品行兼優(yōu)”做為“好孩子的主要評價標準”;把“學習成績好、身體好”列為好孩子的主要標準的家長占12.2%;僅有0.8%的家長把“老實、聽話,不惹事生非”列入好孩子的主要標準。在“孩子遇到生活或?qū)W習上的困難”時,55.2%的家長傾向于“先指導后幫助”,42.7%的家長傾向于讓孩子“學著克服”,僅有占2.1%的家長“代替完成”。這些都表明越來越多的家長已經(jīng)認識到培養(yǎng)孩子能力的重要性。
在學生卷中,有 41.4%”的學生選擇“自己會做的事喜歡獨立完成,不會做的事希望得到大人的幫助”;有27.8%的學生“不論自己會做不會做都愿意自己嘗試去做”;有21.4%的學生“希望多得到大人的幫助”;只有9.6%的學生沒有選擇答案,表明孩子自主自立意識進一步增強。
在“你是個有主見的孩子嗎?”一問中,有65.6%的孩子“無論和誰玩,一般都有自己的主見”;有12.3%的孩子“與低齡或同齡孩子在一起時較有主見”;有12.3%的孩子“無論和誰玩,都不大有自己的主見”??傮w上看,有主見的孩子占多數(shù),表明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逐漸成為主流。通過調(diào)查,我們還發(fā)現(xiàn),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主見的孩子有逐漸減少的趨勢。以高中、初中、4-6年級和1-3年級為例,選擇“無論和誰玩,都有自己的主見”的比例依次為59.1%、64.9%、68.8%和79.3%,由低年級向高年級呈下降趨勢。這說明,也許正是我們成人在教育中的某些不正確的行為,抹殺了孩子曾經(jīng)有的主見。
四是多數(shù)家長教育熱情高,尊重并賞識孩子的教育方式得到認同。
調(diào)研數(shù)據(jù)顯示,家長普遍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比較關注,期望和衡量的標準非常具體,而對孩子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質(zhì)方面則沒有明確具體的判定標準,因而滿意率呈現(xiàn)的差距明顯不同。有25.1%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太滿意,63.9%的家長比較滿意,只有10.8%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很滿意”。基本符合學校教育“優(yōu)良差”學生“兩頭小中間大”的基本規(guī)律。而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質(zhì)方面滿意率則差距不大,多數(shù)家長比較滿意。調(diào)查顯示。有68.6%的家長“對孩子將來的期望”是“做學有專長的知識分子”、“文藝、體育方面的專門人才”、“當國家公務員”、“參軍或當警察”、“當企業(yè)家”和“出國”;而希望孩子成為“技術工人、商業(yè)、企業(yè)一般服務工作人員”、“個體勞動者”的僅有1.5%;有24.1%的家長抱著“聽其自然”的心態(tài)??梢?,家長們望子成龍的愿望依然十分強烈。而且文化程度高的家長,對子女的期望表現(xiàn)得越為明顯。為了使這種期望不致于落空,近80%的家長為孩子投資在課余時間參加過“聲樂、舞蹈、美術、器樂、英語、競技類項目和航模、電腦”等方面的培訓。有40%的家長為孩子請過家庭教師。認為“家長在為孩子選擇特長班時顧及到了自己的興趣,能夠積極配合”的學生占68.7%;認為孩子“愿意學”的家長占75.3%,有 12.6%的學生“開始時能夠積極配合,一段時期后不太配合”;有6.7%的學生坦言“雖然家長征求過自己意見,但自己表現(xiàn)不太積極?!庇?span lang="EN-US">9.9%的學生認為“對家長報的班不感興趣、沒有考慮自己興趣”,“不積極或被迫參加”。由此看出,家長的教育熱情與孩子學習興趣比雖沒有太大反差,但畢竟還有11.3個百分點的距離。在孩子取得好成績時,59.7%的家長通常會直接表示“贊許、鼓勵,或用親昵愛撫的動作表示”;有19.9%的家長會“給孩子的熱情澆點冷水,以免孩子驕傲”;用“當場兌現(xiàn)獎金或獎品”、“給予孩子獎勵的承諾”方法來表彰孩子的比例分別只有8. 3%和9.1%。可見,多數(shù)家長在引導教育和肯定孩子時,不僅更注重方法,而且更科學了。把家長的這種熱情視為一筆寶貴的教育資源并且轉(zhuǎn)化為理智的教育行為,使其真正成為孩子成長的動力而不是阻力,應是社會各有關部門的共同責任。
二、我市家庭教育存在十大問題
本次調(diào)研中,筆者發(fā)現(xiàn),溺愛型、權(quán)威型和放任型家庭教育方式在很多家庭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多數(shù)家長家長從來沒有進行過家庭教育方面的專門訓練。有些家長不愿意也很少想過要不斷學習和尋找家庭教育所需要的知識和方法,自以為不需要專門學習就已經(jīng)是這方面的權(quán)威;明明是在“認認真真”做著傷害孩子的事,卻自認為是“愛孩子”、“關心孩子”。這是一個非??膳碌默F(xiàn)實。綜合調(diào)研情況分析,我市家庭教育中主要存在以下十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問題一:由寵愛而溺愛——“家中一切以孩子為中心”。我市許多家庭對獨生子女可謂是萬千寵愛集于一身。孩子的一切需求,家長都竭力予以滿足。僅從經(jīng)濟上分析:此次調(diào)研中,月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家庭才占37.7%,而孩子月均支出在500至2000元的家庭就占35.6%。孩子月均支出3000元以上的家庭占到1.05%;多數(shù)孩子消費額占家庭總收入的35%以上,有的甚至超過50%以上??杀氖牵汉芏嗉彝ピ绞且院⒆訛橹行模⒆訁s越以自我為中心。有專家指出,這種“寵愛”、“溺愛”不是真愛,而是一種不理智的“母雞式的愛”。是一種家長完全從自己主觀愿望出發(fā),根本忽略孩子是否需要,能否接受的一種低層次的愛。這樣做,孩子的情感、愿望、價值并沒有得到家長的尊重。孩子完全處于被動接受的位置,只能使孩子變得孤傲、冷漠、自私或者怯懦。這種教育方式長大的孩子,將表現(xiàn)為不能吃苦,意志薄弱,獨立生活技能差,人際關系緊張,遇到問題束手無策,情商不高,還多伴有其它不良習性。
問題二:由期望而予以厚望——“重教而不會教”。突出表現(xiàn)為家長自以為她們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家,力圖通過孩子來實現(xiàn)自己未能實現(xiàn)的理想。不管孩子有沒有天賦、有沒有興趣,強迫孩子從小就課余學英語、學鋼琴、學繪畫、學舞蹈等各種技能,熱衷于考級、考分和所謂“神童培養(yǎng)計劃”的實施,輕視了孩子道德和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自己對這一切保持一種狂熱的態(tài)度,要求孩子也保持一種狂熱的態(tài)度。家長熱衷于培養(yǎng)孩子特長,期望孩子成為同學中的佼佼者。然而孩子卻被沉甸甸的“第二書包”壓得失去了童年的歡樂,被家長 “學習學習再學習”的“禁錮咒”束縛得喪失了求知的興趣。這種典型的“教育狂”式的教育方式以家長自己小時候成長環(huán)境不好,有遺憾、期望通過孩子予以“補償心理”的家庭居多。
在本次“學生問卷”中,有19.8%的孩子認為最煩惱的事情是“父母布置大量課外作業(yè)、練習題”以及“父母逼著自己練琴、畫畫……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有22.2%的學生感受到“父母時常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使其痛苦”;有39.3%學生認為“父母的期望值過高,給孩子造成很大壓力”,其中年齡最小的只有9歲;有17%的學生“希望父母多給自己一點自由的空間,尊重自己的意見?!庇纱丝梢?,家長對孩子成長的期待心理一旦極端化,必然在認識上誘發(fā)非理性思維,忽視孩子發(fā)展的實際,產(chǎn)生急功近利的教育行為。這種教育方式對孩子今后所造成的危害是無形而巨大的。本次“學生問卷”中,有60.7%的學生認為“父母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心理需求,父母的思想跟不上時代發(fā)展,太落伍”;有27%的學生感到“父母雖然養(yǎng)育孩子很辛苦,但父母并不關心孩子的內(nèi)心,令孩子孤獨”,甚至認為“父母不當?shù)慕逃绞絺⒆雍苌??!?我們在座談走訪中了解到,我市不少初中、高中,甚至小學生中都產(chǎn)生過厭學情緒。優(yōu)秀的多才多藝的中學女孩離家出走在我市已不止一次發(fā)生。應當引起有關家長、學校和社會各方面的高度重視。其實,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不同,智力水平也不同,興趣愛好也有差異,為了滿足心理期待,甚至是虛榮心,混淆孩子心理上的“可學”潛能與教育學上的“應學”能力之間的本質(zhì)差異,盲目的“選擇”一些打著科學旗號的各類“速成培訓”、“培養(yǎng)計劃”,這樣往往會弄巧成拙。家長應以科學的態(tài)度,根據(jù)孩子的自身情況及年齡階段采取不同的家教方法,這樣的家教才能成功。
問題三: 由疼愛而包辦——“好好學習是唯一,小孩莫管家里事?!?/span>這類家長認為孩子只要好好學習,事事都能替他包辦。有許多孩子上了高中,自己的衣物都不會洗,家長也不讓他們做。在本次調(diào)研中了解到,有27.5%的家長經(jīng)常教育孩子“你是小孩,家里的事不用你管,好好學習是你的唯一任務”。許多家長把本該孩子承擔的責任一概攬到自己身上。他們親手把一條重要的原則“孩子是家庭的成員,應該盡一份義務”埋葬掉了。
在本次“學生問卷”中,“被動干”或“不干”家務的孩子占76%;連“自我服務型勞動”都“被動干”或“不干”的占62.9%;能夠“主動干”家務或“自我服務型勞動”的分別僅占23.6%和37.3%。由此可見,包辦代替養(yǎng)成了孩子強烈的依賴性。由于家庭規(guī)則和社會規(guī)則的不同,在“全包辦”家庭中成度起來的孩子很難適應社會。我們在調(diào)查中了解到,不少家長直到孩子上高中仍要在孩子身邊“陪讀”,喜怒哀樂隨著孩子成績的杠桿波動。因父母的過度溺愛和諸事包辦,我市有3名已考取理想大學的“大學新生”,因無法適應“離開父母的生活”,在校的學習生活均陷于困境。其中兩位母親設法在孩子學校附近租房住下,繼續(xù)料理孩子的生活起居;有1個孩子已被迫退學。由此可見,非智力因素對學業(yè)的影響也是舉足輕重的。
問題四:由失望而冷漠——“給好心不能給好臉”。這種情況以知識分子家庭居多。孩子小的時候,聰明伶俐,父母臉上有光,百般寵愛。孩子長大后表現(xiàn)平平,或者調(diào)皮搗蛋,距父母的期望差距越來越大。于是,父母的態(tài)度大為改變,要么冷嘲熱諷,要么冷若冰霜。有些家長得知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或者在老師家訪“告狀”之后,一兩個月不跟孩子說一句話,用“冷處理”來宣泄自己失望痛苦的心情,以期達到促使孩子良心發(fā)現(xiàn),痛改前非的目的。其實,這種“給好心不給好臉”的教育方式就是一種“冷暴力”,對孩子精神上的傷害不亞于“暴力行為”對孩子肉體上傷害。本次調(diào)研中,有36.5%的家長對孩子的錯誤行為采取過“全家人都不理他”、“不讓他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關在房屋里不許出去玩”等“冷暴力”懲罰手段。有14.2%的孩子“認為父母和孩子之間有代溝存在”,有20.3%的孩子認為造成父母與孩子之間存在代溝主要是“父母不主動與孩子溝通或溝通能力太差以及父母脾氣太暴躁,孩子害怕父母”等原因。有12.6%的孩子不喜歡父母的冷落和獨處的孤獨,而渴望“父母多關心自己”;有10.3%的孩子“希望教育心理專家能夠教會父母賞識孩子的教育方法”;有31%的孩子“希望父母學會兒童心理學,更好地與子女溝通,當好合格家長。”
問題五:由失望而暴力——“生怕不打不成才”。家長對孩子的暴力大多是在溺愛之后、失望之余的一種恨鐵不成鋼的過激行為。家長認為“棍棒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才”。這種情況在文化層次不高和失和的家庭中比較多見。有些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百般溺愛、順從。養(yǎng)成了孩子刁蠻、任性的性格。當孩子長大了,父母又痛恨孩子身上的種種惡習,矯枉過正。有些父母性情粗暴,“孩子成績不好,行為不對”,不是幫助孩子查找原因,而是以自己的心情、好惡作為是非標準,采取打罵的“暴力教育”方式,從拳打腳踢開始,發(fā)展到棒棍相加。本次調(diào)研數(shù)據(jù)顯示,有9.6%的父母“經(jīng)常打”孩子;有67.7%的家長“偶爾忍不住打”過孩子;有12.3%的孩子因“父母經(jīng)常責罵自己”而感到煩惱;有18.2%的孩子“希望父母學會控制情緒,不要用武力教育孩子”;有1.9%的孩子“希望父母不要再打罵自己?!?有些家長把夫妻矛盾釀制的不良情緒反復發(fā)泄到孩子身上,使孩子身心受到摧殘。怕挨打心理導致孩子遇事常常不知所措,沒有主見。據(jù)克拉瑪依區(qū)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法官介紹,我市未成年人犯罪主要集中在“溺愛型”、“暴力教育型”家庭和“失和家庭”中?!氨┝逃边@種由愛而恨,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的行為對未成年孩子心靈和肉體的傷害、造成未成年孩子犯罪的后果應該使我們的家長有所警醒了。
問題六:由“怕吃虧”而慫恿——“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將來“太弱”容易吃虧。出于“怕吃虧”的心理,對于孩子的錯誤總是百般袒護,為孩子開脫。在教育孩子為人處事、待人接物和處理人際關系等方面灌輸一些諸如“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以毒攻毒”、“以惡揚惡”甚至“缺德、損德”的“自我保護”之道。這類家長為了狹隘自私的保護自我利益,對待他人疾苦、社會不平、弱勢群體所持的“漠然無關心態(tài)”和“虛偽冷漠狀”往往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很多社會上的圓滑世故之風就是這樣通過家長不知不覺地傳給了天真無邪的孩子。有些家長面對孩子間的矛盾和糾葛,指責他人過多,檢討自己不足。甚至為了孩子間的一點小糾紛與自己孩子的對手大打出手。在座談中,有些教師不無擔憂地告訴我們“有些家長很少參加家長會。因為孩子問題請家長到校更是困難;但如果他的孩子在校被同學欺侮,家長卻能迅速趕到學校要求處理?!闭{(diào)研中,有些孩子坦率地告訴我們“父母很希望他做一個強人,所謂強人就是不被人欺負。”這種“怕吃虧”、“不吃虧”行為實際上就是“寧可占大便宜,也不能吃小虧”的“潛臺詞”,是與我國傳統(tǒng)道德中“正直、善良、禮貌、同情心、謙遜、厚道”等優(yōu)秀品質(zhì)背道而馳的,是對孩子自私自利、損人利己、唯我獨尊、明哲保身和野蠻墮落欲望的培植、發(fā)展和放縱,是對孩子錯誤的推波助瀾,也是造成孩子人格矮化和理想缺失、道德淪喪的根源。它比“溺愛型”更具攻擊性。這種“怕吃虧”而良莠不分,以惡揚惡的家教方式,培養(yǎng)出的很可能是一個粗魯?shù)暮翢o教養(yǎng)的甚至危害社會的人,“反而會使孩子將來吃更多更大的虧”。許多未成年犯罪不就是因為“不吃虧”、“不愿吃虧”而“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嗎?!透析我市中小學中違規(guī)違紀的“問題少年”和近年來因“持刀傷人”、聚眾斗毆和搶劫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未成年孩子的成長背景,我們不難找到這種家庭教育意識與其違規(guī)、犯罪之間的淵源。“教育孩子是家長的天職”,良好的教育意識與能力應該成為每一位家長的自覺追求。
相鄰博客
- 社區(qū)整體推進家庭教育現(xiàn)代化工作方案 [2008-01-07 00:30:00]
- 08一號:閔行第二屆100個班主任家庭教育個案指導成果 [2008-01-19 20:44:00]
- 08二號:家庭先進文化建設的導向機制與操作研究報告 [2008-01-20 01:09:00]
- 08三號 楊君麗:家庭教育狀況調(diào)查報告(二) [2008-01-20 22:12: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