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學科第二講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作業(yè)
1、概念題:家庭心理衛(wèi)生保健三個層次的內容分別是什么?
答:一為初級預防,這是積極的預防,指在家庭生活中不斷地充實和促進子女的心理健康條件;
二級預防是指對子女心理異常的早期發(fā)現(xiàn)和治療,防止其發(fā)展;
三級預防則指預防曾患過心理疾病已恢復健康的患者病情的復發(fā),或減少和排除心理疾病可能引起的殘障現(xiàn)象。
2、簡答題:家庭情感教育的主要內容
答:情感是受認識制約,推動人們有所追求和奮斗的心理驅力,是道德觀念轉化為道德行為的中介,是使兒童的道德意識升華為信念,形成道德情感,進而外化為道德行為,使知、情、意、行達到統(tǒng)一的心理動因。家庭的品德教育是緊緊圍繞道德意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習慣這四個方面進行的。作為父母,要使子女在家庭中形成精細的、溫存的、敏感的、富有同情心的心靈。
3、思考題:(1)談談家庭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家庭教育具有親密性、早期性和長期性等特點,只有在家庭教育中,才有可能充分照顧到每一個孩子的個體差異。與教師相比,家長往往更有條件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更容易察覺孩子內心細微的變化,從而及早采取相應的教育措施。因此,家庭教育的影響比學校教育的影響更持久、更深遠。
首先,它有助于孩子思想品德和人格的發(fā)展,有利于培養(yǎng)其自主性和自律性。作為家庭成員之一,孩子有權利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這無形中培養(yǎng)了獨立思索的能力;同時,家庭中有原則可循,這就需要嚴格要求自己。從小培養(yǎng)孩子自我約束、按一定行為規(guī)范辦事的習慣,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孩子的意志。在此基礎上,就有利于孩子穩(wěn)定情緒和開朗性格的形成和發(fā)展。家庭各成員間感情融洽,相互溝通,相互支持,使他們有安全感。家庭的安全感使得孩子學會在接受他人幫助的同時,能夠理解他人的處境,善解人意,幫助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形成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
其次,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在發(fā)展孩子的情感、意識、興趣、動機等非智力因素的同時,又可以提高孩子的智能水平。健康心理可以使個體保持愉快樂觀的心境,這對于調動個體智力活動的積極性,激發(fā)大腦皮層優(yōu)勢興奮中的形成,以及新的暫時神經(jīng)聯(lián)系的建立和所有神經(jīng)聯(lián)系的復活,都是十分有利。因此,為了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家庭就要自覺而科學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賦于孩子一生的心理基礎。
(2)舉例說明家庭的情感教育缺失的害處
答:我身邊就有許多家庭情感教育缺失的例子:如我的一個鄰居大姐一個內科專家大夫,自小就很好學、勤奮、好勝性很強,具有較強的自尊心;任何事情都愿意追求完美,很好面子;她兒子出生以后,因為工作繁忙,常常值夜班,夫妻感情不是很融洽,就多把孩子放在父母家,因父母性格也都很內向,不是長和孩子交流,造成孩子自小自閉切有口吃現(xiàn)象,不懂得與人交流,他母親就常常礙于面子,當中笑話孩子并當中糾正孩子的不足,凡事要自己做主,不給孩子任何機會,孩子上初中時,常常丟失自己的學習用具,自理能力相當差,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時表現(xiàn)出情感冷漠、行為異化,常常煩躁不安,倔強、不與任何人交流。幾乎沒有朋友,很是孤單。后來工作了也常常表現(xiàn)出很單純,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一個已婚女子,并陷入了愛河,甚至放棄自己很好的工作與女子私奔。給這個家庭帶來了無限的痛苦。因為家庭情感教育的嚴重缺失,影響了孩子的正常成長,甚至造成了心理的畸形發(fā)展,導致心理變態(tài)。這的確應引起廣大家長的重視。 20世紀90年代以來,家庭情感教育,“情商成才”的觀點流行一時。有人認為:人的成功,20%靠智力,80%靠情商;也有人認為:人的成功,20%靠智力,20%靠機遇,60%靠情商。不管情商占多大比重,情商在人的發(fā)展中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因此,我們的家長要通過家庭情感教育,從小給孩子上好家庭情感教育這一課。
相鄰博客
- 家教沙龍_ [2007-11-09 22:04:00]
- 一個青春期孩子所帶給我的感悟 [2007-11-09 22:11:00]
- 在“園本教研”管理中的一點體會 [2008-01-19 00:1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