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愿意跟怎樣的父母談心
人,是一種喜歡被別人愛、被別人理解的生物。如果得不到別人的理解而產(chǎn)生的不滿積累太多的話,有時會一下子爆發(fā)出來。孩子突然大發(fā)脾氣時,連孩子本人和家長都搞不清是怎么回事。其實,孩子發(fā)火、苦惱是有原因的。如父母平時做到仔細聽孩子說話、與孩子站在同一角度考慮問題、對孩子的事非常關心等等,孩子便能切實體會到自己被父母愛著。
孩子只有在感到自己被愛著時,才能心平氣和地對待問題。這樣能避免不必要的沖突,使孩子能接納別人、正視問題,茁壯成長.
同情心
★幸福,不僅有從別人那兒得到的幸福,還有為別人造福的幸福有65%的中、小學生說他們“沒有”或“不太”在公共汽車、電車上讓座。為培養(yǎng)同情弱者,有勇氣幫助、愛護弱者的孩子,家長能做些什么呢?父母可以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通過日常生活的實踐培養(yǎng)孩子的同情心。父母應率先給孩子做出榜樣,逐漸培養(yǎng)孩子給孕婦、老年人等讓座,當殘疾人遇到困難時能主動上前詢問等等的行為習慣。
★不希望孩子成為歧視他人的人
當發(fā)覺孩子有欺負、傷害、污辱別人的行為時,父母有責任教導自己的孩子:對正直的人來說,這是可恥的行為!
在這種時候,與其給孩子講大道理,不如給孩子講講父母是如何愛孩子、希望孩子成為杰出的人;講講看到自己孩子欺負弱者時是多么吃驚;看到自己孩子對別人受到傷害時反而高興是多么氣憤;等等。盡量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傳達給孩子。
還有,要向孩子表明:父母自己不持偏見,不欺負別人,也不容許孩子欺負別人。這對孩子的教育很重要。
★人和人不一樣,生命只有一次
眼看著親近的人死去的情況越來越少了,如果漸漸習慣電視節(jié)目、電子游戲中不斷重復殺人虛構的死的話,將很難體會到“生命是寶貴的,生命只有一次”。
讓孩子在大自然中游戲、精心培育花草蟲魚等,有意識地給孩子提供各種生物以及看到生物死亡的機會,讓孩子切實感受到生命的尊嚴和珍貴。
還有,讓孩子想象失去親人的家屬和有心靈創(chuàng)傷的人的心情,使孩子理解那種悲傷是多么深切。
★最精彩的書,是父母自己念給孩子聽的書
在孩子感受到父母愛之溫馨的同時,也要讓他們接觸優(yōu)秀的圖書。和家長一起閱讀并產(chǎn)生共鳴的時候,正是豐富孩子的感情和心靈的寶貴時刻。
就像人必須有吃飯時間一樣,父母也應費心開設“讀書時間”,哪怕只有一點點時間也沒關系,堅持每天給孩子講故事吧!
但是,如果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一下子給孩子念很難的故事,會搞得孩子心理緊張、焦慮,反而可能使孩子對書產(chǎn)生厭惡情緒。所以,還是由淺入深慢慢來吧!
個性與理想
1.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能自己思考、自己行動的人
父母把孩子要跨越的路上的障礙物先全部清除掉──“過于保護”、孩子每走一步都要指示一下──“過于干涉”的結果是:孩子到任何時候也不會一個人走路。父母這樣做也剝奪了孩子接受挑戰(zhàn)、從失敗中學習以及獲得各種體驗的機會。
父母們?nèi)菀啄米约旱暮⒆痈鷦e人家的孩子比較、把自己的希望強加給孩子、讓孩子與自己的步調(diào)一致,等等。但是,沒有一個孩子是跟別的孩子完全一樣的。父母應重視孩子的個性,去愛“就是這樣”的孩子吧!
2.不要總是指責缺點,應使優(yōu)點不斷增多
對孩子來說,重要的是具有自信、自愛的精神。這種精神就像植物的根一樣,扎得越深越廣,結出的果實也就越大。父母不要只看表面情況,對孩子的成長、發(fā)展要充滿信心。給孩子的心田澆灌豐富的營養(yǎng)和水分吧!
那么,成為營養(yǎng)和水分的東西是什么呢?是找出孩子的優(yōu)點并加以表揚。該批評的時候就批評,該表揚的時候應好好表揚。在心里定下批評一次、表揚三次的“一比三”標準吧。受到表揚的孩子心情愉快,自信及自尊心也會隨之得到發(fā)展。
3.有了理想人,會變得堅強
有這樣一種說法,現(xiàn)在的孩子沒有熱情、對將來不抱幻想和希望、對艱難的目標還未挑戰(zhàn)就先放棄,等等。但是,孩子有孩子自己的夢想、希望,不管多么微不足道。多么滑稽可笑,作為父母,要靜心傾聽孩子講述他的夢想和希望。
還有,父母要抓住時機給孩子講講自己的經(jīng)驗,講講那些經(jīng)過長期艱苦奮斗而最后實現(xiàn)了自己理想的人們的生活經(jīng)驗,教育孩子人生的目標是在流大汗、不斷重復失敗的過程中達到的。父母要熱切關注孩子的成長,父母是孩子的“大后方”。
4.沒有一個孩子跟別的孩子完全一樣
孩子記住了多少單詞,已經(jīng)學會了多少東西?有的父母只將眼光落在自己的孩子跟人家的孩子相比、跟平均值相比上,以自己的期望值來評價孩子。這對孩子的個性及孩子的成長、發(fā)展沒有好處。在這樣的父母教育下,孩子會變得容易失去自信。把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孩子、跟平均值比較以后,不要坐立不安。不管什么時候都要相信自己孩子的個性、相信孩子的成長。慢慢地、切實地培養(yǎng)你的孩子吧!
5.“拔苗助長”要不得
對孩子進行早期智力教育的父母正在不斷增加。但是,讓孩子從很小的時候起就學這學那的,等到上了小學、中學,不少孩子已感到疲憊不堪。在那種老把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孩子相比、想早出成果而焦躁不安的家庭氣氛中,孩子的心理發(fā)展容易被扭曲。而且,過早地讓孩子學習,也減少了對幼兒的發(fā)展來說很重要的游戲及各種各樣的體驗機會,不利于孩子的發(fā)展。
應正確地看待孩子,充分認識根據(jù)孩子的個性、以充足的時間踏踏實實地培養(yǎng)孩子的重要性。
6.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無缺的
完美主義的父母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做到完美無缺。一旦孩子出現(xiàn)小小的失敗、一丁點兒過錯,父母馬上變得神經(jīng)過敏、心理緊張、焦慮不安。長期下去可能導致“育兒不安”、虐待孩子等。
孩子沒有完全照著父母期望的那樣去做,這是很自然的事。大方向?qū)α司托校槐靥行」?jié),這一點很重要。自然地養(yǎng)育孩子更能使孩子茁壯成長。
相鄰博客
- 注意力是引起全球兒童學習問題的主要因素 [2008-10-20 18:10:00]
- 中國父母可以借鑒的日本《家庭教育手冊》(一) [2008-10-20 18:15:00]
- 如何引導孩子戒除網(wǎng)癮 [2008-10-25 23:03:00]
- 父母不該說的八句話 [2008-10-25 23:3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