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夫妻吵完又與老太太吵,最后“青出于藍勝于藍”,強勢女兒終于把老太太逐出家門,搬到兒子家去住了。這里且不說老夫妻“子不教父之過”,只說這一家人都是地道的“強勢”人,這種“強勢”的形成帶有明顯的“家教”示范的痕跡??梢苑Q得上是“有其母必有其女”,這種“強勢”想想很可怕,“強勢“的耐人深思,”強勢“的過了頭,就變成了劣勢。
生活中隨處可見爭強好勝的人。姑且稱之為“強勢”人,有一種屬攀比型的爭強好勝。即你有我也有,你好我比你還好。比如,你買了件新衣,我也去買一件,甚至兩件;你燙了頭發(fā),我也要去拔絲或漂黃,這樣可以比你更美;你家買了私家車風光瀟灑,我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開上新車。這些是生活上的,不足為奇,也不為過。
還有一種“強勢”屬進取型的。主要表現(xiàn)在對學業(yè)、事業(yè)的追求上。比如你在工作上、業(yè)務比我強,職稱、級別比我高,我也要刻苦發(fā)奮、取得佳績,獲得更高的榮譽或職位。這是一種積極的“強勢”。
作為家長,你的強勢方式、強勢力度、強勢的狀態(tài)都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歸納為三種:
第一種是你強我也強的“超越型”。孩子以父母為榜樣和參照、像父母那樣爭勝好強,父母出色,孩子取長補短,更加優(yōu)秀。老子英雄兒好漢。國外的有老布什和小布什。國內(nèi)有奧運冠軍鄧亞萍,如果鄧亞萍的父親當年不那么爭勝好強,從五歲起就開始訓練她,鄧亞萍如果不爭勝好強,就不可能所向披靡,連得幾屆世界女乒冠軍.還有姚明,父母都是很優(yōu)秀的籃球運動員,姚明能成為世界級球星,父母的教育,國家培養(yǎng),加上姚明刻苦,最終能成為世界級球星。
第二種是你強我弱的“保護型”。家長太強,或過于保護,制約了孩子的個性發(fā)展,這樣家長帶出的孩子要么性格比較懦弱,要么依賴性比較強,屬于服從型。我發(fā)現(xiàn),很多強勢的人,他或她的孩子反而很弱勢,靦腆、膽小、不自信等。古語的“富不及三代”,“自古貧賤多豪杰,從來紈绔少偉男”,都有這些因素在里面。像比爾.蓋茨那樣的大富豪把巨額家產(chǎn)捐給社會,實際上也是為了讓子女更強勢。
第三種是你弱我強的“發(fā)奮型”。即家長不強孩子強。家長不是很強勢,或者是弱勢,但孩子確很有責任感,自強不息。像最近評出的公民道德人物:背著母親上大學的當代孝子張尚昀、帶著妹妹上大學的公民道德人物洪戰(zhàn)輝,還有航天英雄費俊龍,聶海勝、奧運冠軍劉祥,就是典型的例子。他們出生普通人家,甚至是寒門,父母是農(nóng)民,劉祥的父母也是普通工人,沒有父母的福蔭,沒有嬌生慣養(yǎng),照樣走出了自己成功的路,書寫了自己輝煌的人生。
我認為,作為一個人要強勢,沒有強勢就沒有進取,就沒有創(chuàng)新,沒有強勢就沒有競爭力,就沒有了創(chuàng)造力,生活也就沒有了活力。作為一個家長,不能不強勢,不強勢怎能養(yǎng)兒育女?不強勢怎能立業(yè)興家?但不可處處都強勢,要分人、分事、分人,分時間,要把握強勢的火候和技巧、把強勢變成優(yōu)勢,把弱勢變成強勢,學會淘汰劣勢,發(fā)揚優(yōu)勢,這樣的家長才是真正的強勢。
相鄰博客
- 教育孩子的十個最佳時間 [2010-05-11 12:40:00]
- 讓孩子走出自卑五種方法 [2010-05-11 12:47:00]
- (轉(zhuǎn))視頻:父母課堂 [2010-05-26 16:27:00]
- 300個家庭教育講座資源庫(轉(zhuǎn)) [2010-05-26 16:32: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