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公車送鼎上學, 請鼎貼著座位邊站好,書包放順,不要擋了下車的道。
靠窗的叔叔友善地看著緊靠在一起的我們聽我們說話,過了一站路,他起身讓我們坐。以為這位叔叔要下車,便坦然接受了依次挪出來的空位,出于禮貌,提醒鼎給叔叔說謝謝。叔叔回頭微笑,說不用謝,然后不動地在我們先前的位置繼續(xù)站著。心里一下尷尬了,因為不是老弱病殘中任何一類,被讓座覺得是別人給予的太大的饋贈。
過了兩站,后面有空位了,連忙起身和鼎一起轉(zhuǎn)移,并大聲請叔叔坐下,再次謝謝他剛才為我們讓出座位。叔叔有點不好意思,但看得出來心里很高興。身邊的其他乘客也看過來,張張臉上是溫和愉悅的表情。
悄悄告訴鼎:因為今天這樣地感謝叔叔,他以后肯定會很樂意再給別人讓座;而車上的其他人看到我們心存感激,也許會覺得“讓座”是件快樂的事,也許會在以后也參與幫助更需要座位的同車人。
在成都,給孕婦、給抱小孩的人讓座是一種普遍的風氣,通常給老人讓座,大家也會很愿意。可是有不少從中年到老年之間的人,一上公車,行動迅速地四處找座位,還經(jīng)常不友好地請別人起來讓“她”(女性居多)。我們也遇到過給老人讓座,對方不說謝謝的,甚至臉色還不好看,搞得孩子有時很迷惑:我做錯了什么?給需要的人讓座是一種美德,而接受座位的人說謝謝也是一種美德,相互配合才會讓“讓座”這種傳遞愛心的好事被更多的人理解接受并成為習慣。
公車是很好的教育環(huán)境,車上若是吵吵嚷嚷會讓人心情煩燥,渾身不爽;而車上若有這樣相互關愛的事情發(fā)生,身處其間的人會如沐春風,一天輕松。有一次,我也坐公車,非常擁擠,又拎著沉沉的電腦包,穿著高跟鞋,狼狽不堪,可人群中伸出一只手來把我拉到座位旁,原來是一位陌生的老奶奶,她馬上要下車,讓我坐她的位子。我當時感動得幾乎說不出話來。后來我把這個故事也分享給鼎:不管在什么時候,不管做什么事情,有能力的時候要分享,得到幫助的時候要感激,因為有一雙眼睛,始終看著我們,記錄我們每一件用心做的事。
我沒有國成和其他同學們老師們那樣偉大,已經(jīng)和正在做著偉大的事業(yè);我卻可以在每日的生活中,盡量讓每一件小事充滿快樂的分子,讓每一個動作傳遞一些溫情,孜孜不倦地追求“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看看窗外,雪下得正急,而車廂里,似乎真有春風,暖暖的,很舒適。
相鄰博客
- 和兒子一起讀《圖畫書》 [2008-01-20 22:49:00]
- 病中...感動中...學習中... [2008-01-23 20:53:00]
- 探討同桌關系-小學(一) [2008-01-25 14:36:00]
- 關于作文 [2008-01-28 12:29: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