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雛菊校園
7月底,鼎曾和學校的十多個孩子和老師們一起前往山東的魯東大學參與全國第二屆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意大賽。由于學校一直重視此類活動,在平時的配合教學和培養(yǎng)上頗得方法,所以整個學校表現(xiàn)很好,這群孩子也紛紛在此次比賽中滿載而歸。
老師們對孩子們很寬容也很照顧,整整9天在美麗的青島、煙臺、大連、旅順好好地享受了海邊的閑暇時光。歸來的孩子們都挺愉快的,可面對榮譽卻開始有些自我膨脹。
9歲也是很關鍵的年齡,特別是開學后將升入四年級,如果沒有一種踏實努力的態(tài)度,面對中年級往高年級的過渡會很容易不知所措的,看到鼎開始對QQ寵物日漸喜歡,言語中不時有“我很厲害”的驕傲態(tài)度,決定要給他一些特別的環(huán)境體會。
也是緣分吧,王阿姨送來如此美好的消息,講述自己兒子在參加了《弟子規(guī)》研習營的變化,仿佛是指明了向前的方向和送來了巨大的支持。正如后來在研習營結(jié)業(yè)典禮上魏老師所講述的現(xiàn)在的孩子普遍有“自私、傲慢、目中無人、貪圖享受”等趨勢,和整個社會的浮華作風不無關系,可是家庭教育是有能力幫助孩子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返璞歸真的,如果能跟優(yōu)秀的經(jīng)典文化底蘊相結(jié)合,一定能告訴孩子孰是孰非,不再迷失。
送鼎前往高祖寺的途中,鼎的情緒低落,走在那條高樹濃蔭的路上,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樹長了很多年抗住了風雨,為的是給我們這些后來的路人蔽日,而中華民族的祖先們濃縮智慧總結(jié)的《弟子規(guī)》也象這樹蔭一般,給我們心靈的保護。鼎半懂著,我們默默地走。
那天的家長課里,劉曉薇老師把《說文解字》里的“教育”再次詮釋了一番,“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所謂教育,無時無刻不在發(fā)揮著作用,而我們這些大多部分只有一次做家長機會的父母們是否常常忘記自己的“榜樣作用”?
和鼎分別的那刻,也暗暗下了決心:一起學習《弟子規(guī)》,和鼎一起成長,才能真正地帶鼎走上正確的路。
相鄰博客
- 給媽媽的信 [2008-08-18 12:42:00]
- 暑假,滿滿的 [2008-08-24 00:09:00]
- 參加《弟子規(guī)》研習營的收獲 [2008-08-25 18:39:00]
- 鼎爸的家庭影院之《美代璃之森》 [2008-08-30 23:09: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