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要做家庭教育中的主角”
濮陽市油田第十小學 郝姝靜
(開場白)
案例:在一棟正裝修的房子里,發(fā)生了這樣一件事:“叔叔,抱抱我好嗎?” 房主6歲的女兒妞妞竟然向家里的裝修師傅提出如此要求,媽媽感到萬分驚詫:“妞妞平時一向不和陌生人說話的?!?span lang="EN-US">
媽媽問妞妞為什么如此親近那位裝修師傅,妞妞可憐巴巴地說:“我覺得他長得像爸爸?!痹瓉?,妞妞的爸爸兩年前跟隨井隊出國工作,其間只在過年時回過家,孩子特別想念爸爸。----小心孩子“父愛饑渴”!
案例分析:
有研究表明,和睦的家庭關系會讓孩子產(chǎn)生歸屬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并且可以進一步促進孩子智力發(fā)展。然而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現(xiàn)代家庭分工的細化導致家庭教育出現(xiàn)了新的問題———父愛缺失。
專家指出,父親角色的弱化和缺失,或多或少會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容易引發(fā)心理問題。
今天我要講的題目就是:父親要做家庭教育中的主角!
一、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在家庭中,父親象征著一種雄性力量,具有雄壯、威武、勇敢、進取、獨立、果斷的個性品質(zhì),父親在家庭教育中比母親更有計劃性、目的性,知識面更廣。父親的這些個性品質(zhì)與特點,是母親所無法模仿的,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也是母親所無法替代的。
從男性與女性的不同心理進行分析:“父親和母親對子女的影響是不同的。男性總體上比女性粗心,他們更多地提供孩子成長的‘主干’,母親的細心則提供了枝葉與養(yǎng)分。家庭教育應“宜粗不宜細”,分清“主干與分支”,不可本末倒置。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相輔相成的。教育是父母雙方的責任。只有粗細結(jié)合,孩子這棵‘樹苗’才會長得主干挺拔,同時又枝繁葉茂?!?span lang="EN-US">
家庭教育中父親的作用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父親是孩子最重要的游戲玩伴,可以和孩子玩一些相對更興奮、刺激、變化多樣的游戲;父親膽大,有利于維護孩子的探求欲與好奇心;母親相對膽小,所以顯得安全?!斑@是一對矛盾,但都是需要的。過多的安全使孩子他們不能冒險,也不敢冒險,也就缺少創(chuàng)造,所以母親的過度補償會讓孩子出現(xiàn)問題。”另外,男性活動范圍大、內(nèi)容多,可讓孩子接觸更多的外部環(huán)境。
2、父愛有助于兒童良好個性品質(zhì)的形成,一般來說,父親通常具有獨立、自信、熱情、幽默、勇敢等個性特征,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有助于人生觀的建立;
父親這個詞意味著秩序,在父親與孩子的游戲中父親將會于無形和有形中向孩子傳授或滲透社會秩序,規(guī)范,準則,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實施人生觀教育。
以我個人為例:在我遭遇挫折時,我能很快尋找到積極力量振作起來,我發(fā)現(xiàn)父親的人生觀在早期教育中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和塑造了我的人生觀。我能走出脆弱,充滿勇氣地面對生活,因為有一個支撐點:父母無條件的愛,其中來自于父親的力量是我這一輩子都受益無窮的。
3、父愛有助于孩子扮演好自己的性別角色:“有位女大學生快畢業(yè)了,但她不知道自己今后該與男人還是女人一起生活。她并非雙性戀,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她的性別認同感沒有建立。”父母應樹立孩子的性別模板,我們將來能否在社會中建立起身份的認同,取決于我們是否建立起性別認同感。顯然,父親教育的缺失會讓孩子的性別認同、繼而是身份認同出現(xiàn)問題,也就難以適應社會。
4、觀察和研究證明,母愛與父愛對兒童智力的影響是有差異的,父親能給予孩子更豐富的知識,并通過與孩子共同操作,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促進孩子求知欲和好奇心的發(fā)展,從而有利于智力發(fā)展。
父親的知識傳授與母親不同。母親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一般是講大灰娘、小白兔之類的。孩子在母親那里聽的故事一般是給人一種同情的感覺,弱者的感覺,孩子聽到這個故事后總是帶著壓抑和悲哀,小白兔最后是不是被大灰狼吃掉了?久而久之他就會留下同情這樣一種感覺;父親給孩子講故事一般是講挑釁和攻擊,故事中都包含著主動出擊、攻擊、挑釁,或者說打打殺殺。這兩種知識對孩子來講都是需要的,對弱者要同情,但是又要自力自強,奮發(fā)進取。
我們看到很少有父親象母親那樣詳細地把結(jié)果告訴給孩子??赡苌晕⒅v幾句就有些不耐煩,
把問題扔給孩子,看起來父親是很粗糙的,但是卻推動孩子動腦筋,這樣的知識傳授能發(fā)展孩子的智力。一項追蹤研究表明,凡與父親在一起交往機會多的兒童,其智力水平更高,尤其男孩更是如此。
5、平衡作用:父親參與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必然會緩解母親的壓力和減輕母親的負擔,這無疑將增進夫妻感情,豐富夫妻生活,促進家庭的幸福和穩(wěn)定,具有調(diào)適或平衡家庭關系、增進家庭感情的作用。
在母親過分關注孩子的成績,以致得了“兒童成才焦慮癥”的家庭里,父親的平衡作用非常關鍵。孩子因為一次考試不理想而受到母親暴風雨般的指責后,父親的一個微笑、一次拍撫或一句寬慰的話,都能迅速使孩子從與母親的對立情緒中解脫出來,通過緩緩引導,使孩子受挫的羞愧轉(zhuǎn)化為奮起的決心。
6、心理作用:實際上,孩子生長在有父愛的家庭中,不僅智力水平會正常發(fā)展,而且心理調(diào)適能力也會健康發(fā)展。父愛是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支柱,是家庭的心理調(diào)適劑。
【案例】我教過一個學生,是個男孩子,他給人的印象:有強烈的不安全感,語氣不堅定,不自信。這個孩子6歲時父親死于一場意外事故。父親去世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母親沒能繼續(xù)給他一個溫暖的家的環(huán)境,而是給了他飄零感和無助感,使他從小就形成了強烈的不安全感。父親去世后,隨著環(huán)境的改變,他的自我認知中形成了強烈的自卑感。如果父親角色缺失,就極易導致孩子性格、情感方面的缺陷。“缺少父親關心和教育的中小學生,往往出現(xiàn)情緒不穩(wěn)定、容易恐懼、緊張、焦慮,自卑心理嚴重,缺乏安全感等,并且將影響將來的社會交往能力,尤其是與上級領導的溝通障礙?!?/b>
當然我們沒有辦法得出一個結(jié)論,說父親在家庭教育中比母親強。但是可以說,父親在家庭教育中有很多優(yōu)勢,很多特點,比如說勇氣、發(fā)展、風險,甚至于馬虎。
父親有很多教育和社會化的功能,他往往能給予孩子一種超越家庭范圍更為寬廣的競爭性的社會意識,在與外部的人們交往當中,父親的作用可能要更好一些;在幫助孩子解決權威、道德品質(zhì)發(fā)展、自我控制和成就感等方面的問題時,父親是一個特殊的、重要的榜樣。
二、父親的困惑
(一)孩子談“我的父親”(三個孩子談自己心目中的父親)。
幾個孩子接受家庭教育問題調(diào)查中的咨詢,向調(diào)查人員講述了自己的父親:
“印象中我的父親只是個賺錢的機器,對我們的感情很淡薄。”
“我從小對父親是較少表露情感的。事實上,父親很疼我,只是他不知道要如何表達情感。這是我始終感到遺憾的地方?!?span lang="EN-US">
會“媽媽負責我的生活、學習問題。爸爸只會管理一些比較嚴重的事情。如果我犯了很大的錯誤,爸爸就會嚴厲地處罰我。平時,爸爸對我的事情多半是不理不睬?!?span lang="EN-US">
孩子是這么說的,那么家庭中的另一位成員是不是買賬呢?
(二)父親的行為也引起母親的極大抱怨。
“他什么事都不管,回到家還會指責我沒把孩子帶好,因為我使孩子哭鬧。晚上,孩子哭得厲害,他干脆就跑到隔壁房間睡覺,我覺得好累!”父親的行為引起母親的極大抱怨。
其實,如何當父親的問題,始終是個謎。一般人對父親角色內(nèi)容的了解,并不很清楚。
社會學家布雷頓指出父親角色的模糊特性:爸爸若作為孩子的搭檔,將損及權威形象;若作為感情與撫育的角色,卻被認為像母親而不像父親。他若嚴格執(zhí)行紀律,會被孩子稱為“怪物”;但若不能適當?shù)赜柧毢⒆?,約束孩子行為,則被認為軟弱;若給孩子太豐富的物質(zhì)享受,會被批評讓孩子養(yǎng)尊處優(yōu),不能吃苦;但是他若有錢,卻對孩子寒酸,則被批評為“吝嗇爸爸”。
爸爸們普遍被這種現(xiàn)象給搞迷糊了,不知所措,常常陷入迷茫,感到深深的困惑。當今的社會,父親的教育方式似乎尚未存在理想的父親模式。當父親,好像比起當母親,要困難多了!
(在此跟家長或?qū)W員老師們互動,讓大家發(fā)表對父親角色在家庭中如何定位的看法。)
三、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現(xiàn)象
(一)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分析
課件出示家長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
您家里負責孩子教育問題的人是 |
父親 |
母親 |
父母共同承擔 |
15% |
60% |
25% |
調(diào)查表明,持有"教育孩子是女人的事"的傳統(tǒng)觀念的父親還大有人在。接受調(diào)查的家庭中,有60%的母親在家庭教育中獨當一面,父親真正起到主導作用的不超過15%,由父母共同承擔教育責任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
大多數(shù)父親對孩子或不聞不問、或態(tài)度粗暴缺少耐心,成了家庭教育中的‘甩手掌柜’。這與‘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傳統(tǒng)觀念有關,‘女主內(nèi)’就是‘相夫教子’。男人則在外打拼干事業(yè),認為教育孩子是婆婆媽媽的事情,并非大男人所為。因此,父親以忙、事情多為借口,將教育孩子的陣地拱手相讓,由母親全盤接收。值得注意的是,在所調(diào)查的家庭中,孩子父親的學歷總體高于孩子母親,他們在培養(yǎng)兒童興趣、開發(fā)兒童智力方面比孩子的母親有優(yōu)勢。
“父親似乎正在從家庭教育中消失”。
古話說“子不教,父之過”。其實即便在過去,父親在家庭教育中也是缺失的。歷史上只留下“孟母三遷”或“岳母刺字”這樣的故事,并未留下父親教育的經(jīng)典?,F(xiàn)在也是如此,家長往
往成為“媽媽聚會”( 參加學校家長會的85%是母親)
在中小學生中進行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孩子每天和父親相處的平均時間不到15分鐘,而且絕大部分時間屬于單向詢問式,即警告或斥責孩子的過錯。父親在家的業(yè)余時間安排中,教育孩子放在第四位,前三位分別是看報、看電視和做家務。
專家認為,對子女教育的不均衡,會導致嚴重后果。專家指出:“它破壞了正常的家庭結(jié)構(gòu)和關系。有些家庭在有了孩子之后,夫妻關系慢慢變淡,就是因為母親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到孩子身上,‘管孩子’成為一個合情合理的借口,使夫妻關系逐漸趨于平淡。家中出現(xiàn)一個很厲害的‘第三者’——孩子。這種情形使得家庭的等腰三角形遭到破壞,對家庭結(jié)構(gòu)產(chǎn)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父親一旦放棄了家庭教育的陣地,母親就會用高度的熱情去填補。這是一種家庭教育的嚴重錯位與顛倒!甚至出現(xiàn)“嚴母慈父”的格局,這同樣是不恰當?shù)?,會使孩子的性格與人格的發(fā)展偏離正常的軌道,造成心靈的扭曲與心理的異變,影響他們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的確立等等。
(二)家庭教育中父親缺失后果嚴重
我們以兩個案例列舉家庭教育中父親缺失的嚴重后果:
第一個案例:
一個媽媽無奈地向老師訴說:“我家文文太嬌氣了,今年都要讀小學了,但是稍微有點不順心就哭,不讓他喝汽水哭,被才1歲的表妹打了一下也哭,女孩子都沒他愛哭。為什么我家的孩子那么愛哭?”老師在對徐女士的家庭教育情況進行了了解后,得出一個結(jié)論,文文的愛哭與爸爸在文文的家庭教育中缺失不無關系。在文文的家里,媽媽暫時沒有一份固定的工作,主要的時間都用在照顧文文上,因此職業(yè)是司機的爸爸成為了家庭的經(jīng)濟支柱,為了讓家里生活無憂,文文爸爸將絕大部分的精力都用于工作,平時和文文沒說兩句話就出門或者睡覺,在文文的教育中,可以說是缺席的,而媽媽對于兒子寵愛比責備多。
父親是孩子個性品質(zhì)形成的重要源泉。一般來說,父親通常具有獨立、自信、果斷、堅強、敢于冒險、敢于克服困難、積極進取、開朗、寬容等個性品質(zhì)。如果父親經(jīng)常跟孩子在一起,孩子就會在日常生活中學習父親的行為方式與性格特點。心理學家麥克·文尼曾做過試驗,一天與父親接觸不少于2個小時的孩子,和那些一個星期與父親接觸不到6個小時的孩子比,他們的人際關系更融洽,能從事的活動風格更開放,并具有進取精神或者冒險性,更具有男子漢的氣概。而文文每天和爸爸相處的時間還不到30分鐘,因此文文性格更多地受媽媽影響,顯得嬌氣和軟弱。
第二個案例:網(wǎng)絡成癮者阿天,男,16歲,3年前開始沉迷網(wǎng)絡,經(jīng)常不回家。初二被開
除學籍,已經(jīng)一年多沒有讀書了。終日留戀網(wǎng)吧,甚至拿飯錢去上網(wǎng)。家里值錢的東西都被他拿去賣光。有小偷小摸行為,曾經(jīng)到同學家里偷錢,家里為此賠償了6000多元,多次被治安隊教育,性格叛逆。那么他的家庭關系是什么樣的呢?父親長期在外工作,與其他家庭成員關系疏遠,很少和兒子交流,由于年齡上的巨大差距,父子之間的代溝十分嚴重。自阿天出世以來,母親基本包辦了對兒子的家庭教育,父親在整個教育環(huán)節(jié)里面很少插手。
在孩子性格成型的過程中,來自父親的教育對于健康性格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特別是男孩子。父親相對偉岸與粗曠的形象會令他們聯(lián)想到男子氣概,同時父親往往是勇敢,堅強等性格的主要塑造者。男孩子可以在父親身上學到對社會的適應性,樹立自豪感、權威感和責任感。
阿天的母親毫無疑問是一個慈愛的稱職的母親,但由于母親的教導往往注重生活細節(jié)和謹慎性格的培養(yǎng),顯然不能代替父親教育的作用。由于父子代溝和父親工作繁忙的原因,阿天在缺少父親影響而單憑母親教育的環(huán)境下成長,這就造成了他缺乏家庭責任感和歸屬感,社會適應能力低,辨別能力低,情商低的結(jié)果。在小學階段母親還可以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但一旦到了初中階段,由于交際圈的擴大,母親對于孩子的管教越來越力不從心。阿天在和同學朋友交往的過程中接觸到網(wǎng)絡。由于本身的辨別能力不強,阿天受從眾心理影響迷上了網(wǎng)絡游戲,加上自小對家庭沒有責任感和歸屬感,所以走上了沉迷網(wǎng)絡離家出走之路。
父親教育的缺失使孩子性格產(chǎn)生缺陷。
(講了這么多父親缺失給孩子教育造成的后果,我想請父親們談談看法和感受。)
(三)、父親角色在家庭生活中的缺失現(xiàn)象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耐性不足,忽冷忽熱。
大部分男性做父親后,在養(yǎng)育孩子方面明顯的不如做母親的有耐性。高興時哄得孩子歡天喜地,心煩時罵得孩子摸不著頭腦,生氣后打得孩子哭哭啼啼。一旦孩子有了錯,父親可能毫無顧忌的給與劈頭蓋臉的批評,對孩子抱有過高而不切實際的期望,并且對孩子的問題表現(xiàn)得極不耐煩,往往是用“一邊玩去”、“你知道什么”等話語把孩子支開等等。
2、借口多多,推卸責任。
有很多做父親的對家庭教育這樣認為:男同志整天在外面跑東跑西,哪有時間照顧孩子,教育孩子主要是母親的事情。這些借口推卸了教育責任,因而父親與孩子在一塊的時間遠遠少于母親,漸漸就不了解孩子。
3、剛多柔少,寬嚴失度。
很多的父親認為——男人嘛,就該像個說一不二的“男人”,把對孩子的柔情等同于“女子氣”,動不動就對孩子吆三喝四,造成孩子對父親“敬而遠之”。然而,這種遠離只代表溝通的失須意識到他對孩子的重要性,并要慎重對待。
郝姝靜:濮陽班四期班學員
范紅娥 采編 2008.7.29
相鄰博客
- 指導師四期網(wǎng)絡班、河南濮陽班課程安排表 [2008-07-10 00:07:00]
- 新疆指導師班課程表 [2008-07-12 19:35:00]
- “在線交流”咨詢98—沉溺于電視的孩子 [2008-07-28 15:41:00]
- 周二晚uc 課安排公告 [2008-07-29 09:5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