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早起的兒子跑到我臥室來給我“請安”,隨后指著他自己的鼻子問我:“媽媽,我的鼻子好不好看?”“很好看呀?!蔽移婀炙麨槭裁磫栠@個問題。噢,兒子的青春期快到了,在意相貌也是正常的事?!氨亲佑悬c扁?!蔽艺f:“媽媽看來,不會扁,比小時候高多了?!苯又终f:“我發(fā)現(xiàn),我班上很多人的鼻子不好看?!薄芭??為什么這么說?”“其實,只要你專門看他的鼻子,別的都不要看,你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人的鼻子不好看?!薄班蓿械览??!边@小家伙還真會觀察?!斑€有牙齒也是,我發(fā)現(xiàn)班上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人的牙齒有問題,需要矯正。有的是有黑洞洞的蛀牙,有的是牙齒排列不整齊。”兒子的牙齒不好,這段時間正是他矯正牙齒的時期,戴上了牙套。去醫(yī)院的次數(shù)多了,久病成“醫(yī)“,竟也知道什么樣的牙好什么樣的牙不好了。
提到牙齒,我和兒子頗有同感。以前沒帶兒子看牙時,也從沒注意誰的牙好看誰的牙不好看,就算不好看,也沒留意?,F(xiàn)在,再看看別人那口微笑時、說話時露出的牙,確實是不夠美觀和標(biāo)準(zhǔn),甚至難看得很。為什么以前就沒發(fā)現(xiàn)別人的牙不好看呢?看來,這還是審美問題:當(dāng)我們對某一個部位特別留意,過份關(guān)注的時候,你會覺得越看越不好看。
由此,我想到了家庭教育,如果我們專門對某件事特別留意,特別專注,過分關(guān)注,那么,你就會覺得越看越不順眼,你會在無意中放大了它的缺點。比如,孩子活潑,經(jīng)常給你惹點小麻煩,你覺得孩子太頑皮搗蛋了,非管束不可;孩子經(jīng)常做作業(yè)粗心,不該錯的要錯,你覺得這是不可饒恕的;孩子拿了家中的10塊錢,你覺得如果不好好教育,就會小時偷針,大時偷金,道德品質(zhì)有問題了。于是孩子在你的眼中,滿身是缺點,一無是處,越看越不順眼,越看越越有問題。而對于優(yōu)點,卻視而不見,置若罔聞。比如孩子某一科成績不好,但愛好廣泛,求知欲強,你沒看到;孩子對你平時的付出似乎沒看到,但你哪天生病,他會表現(xiàn)得很焦慮、擔(dān)憂、著急,你沒留心到;孩子總愛和你頂嘴,你對于他的叛逆很頭疼,但你卻沒看到他這是獨立意識的表現(xiàn),成長的標(biāo)志……
有個有趣的實驗,測試老師在一張白紙上畫了一個小黑點,然后把畫好的紙面向全班同學(xué),問大家,你看到了什么?結(jié)果幾乎所有的人都說:我看到了白紙上的黑點。于是測試員反問,你們就沒有看到黑點以外的白色部分嗎?為什么總盯著一個小小的黑點而忽視了大大的空白處?從這里可以看出學(xué)生看問題的角度和思維方式。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也一樣,我們不能只看到孩子的小小的缺點而忽略了他身上的大部分優(yōu)點。如果總是專注地盯著“黑點”不放,把目光聚焦在孩子的“黑點”上,你會覺得這個黑點越看越“黑”,越看越不舒服,你在放大這個“黑點”,而忽略了“白點”的存在。它成了你不能容忍的污點和缺陷以及眼中釘。如果你把視線拉開,把視野放寬,你會看到,這個“黑點”對于孩子這個整張“白紙”來說,就顯得如此的微不足道,甚至可以忽略不計。畢竟孩子的成長是動態(tài)的,不斷變化發(fā)展的,今天的缺點或許明天就減弱或消失了。此外,所謂的缺點或許就是另一種優(yōu)點。因為判斷孩子的優(yōu)點和缺點,本來就是因人而異,所謂“橫看成嶺側(cè)成峰”。比如,孩子不聽話,或許是有主見;孩子驕傲,或許是自信心強;孩子做事猶豫,或許是在深思熟慮;孩子淘氣,或許是思維活躍,頭腦聰明。
家長都不希望看到孩子的“黑點”,但家長要做的,不是奮力擦掉孩子的“黑點”(有些是擦不掉的,有的越擦越臟),而是盡量忽略“黑點”,不要太留意、太專注于這一處的“黑點”,而是多看這“黑點”以外的可貴的大片白點。遠距離地看孩子,粗放地管理孩子,把孩子放在人生的大風(fēng)景框中,這時,你看到的還是一個靚麗的風(fēng)景
相鄰博客
- 咨詢031:如何重獲幸福?(林高龍) [2009-10-28 10:33:00]
- 愛與悟(原創(chuàng)) [2009-10-28 10:35:00]
- 這樣的學(xué)習(xí)值得嗎?——群聊摘錄(肖慶蘭) [2009-10-28 15:10:00]
- 我們的團隊真棒!——講師團講座后記(孫倩) [2009-10-28 15:1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