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過年寄來的“年貨” 整理/肖慶蘭 指導/醉
【新聞回放】 遠在南京的女兒千里迢迢快遞回來一個大郵包,劉女士以為是女兒郵寄回來的年貨。不料打開之后竟發(fā)現(xiàn)是一包臟衣服,里面還留著字條:“這些衣服都快長毛了,老媽,您先幫我洗洗吧,辛苦了!” “你女兒真孝順,還沒畢業(yè)就知道給老媽買年貨?!敝赖娜瞬粺o羨慕地說。不料, 原來 “洗幾件臟衣服倒沒什么,但這件事卻讓我意識到對女兒教育的失敗。女兒馬上就面臨畢業(yè)找工作了,而她現(xiàn)在這種獨立能力以及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卻很讓人擔心?!?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劉">劉女士感慨地說。(記者曲家乙報道) 【案例反思】 看了這個案例確實讓人感到很悲哀。其一,衣服自己不及時清洗,要放假帶回家讓家長代勞,不回家快遞也要給家長,說明孩子非常懶,依賴性很強,只懂得享受,不肯付出一點辛苦。其二,母親收到的確是如此的“意外驚喜”,因為在孩子的腦海中根本就沒有的感恩意識,也不懂得體諒父母。從中可以折射出家長的教育態(tài)度和方式: 1.父母的嬌生慣養(yǎng)造成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比較差。當今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把孩子寵得恨不能替孩子做一切事情,代替孩子成長。認為只要把學習搞好了,其他的事不用做,甚至認為是浪費寶貴時間;或認為很多事情孩子根本不用去學,長大了自然就會了。殊不知,青少年期正是培養(yǎng)孩子好習慣、好品格的黃金時期,從小就沒有機會獨立管理自己的生活,大了怎么能指望他立即改變舊有的懶惰習慣?為自己負責? 2.沒有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父母只知道付出愛卻不懂得“索取”愛。所謂“索取”,即讓孩子學會用行動表達對父母的愛。具體表現(xiàn)為:在家中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并幫助做家務活,分擔家庭的一些責任,懂得體諒父母,體貼家人。讓孩子懂得很多時候付出比獲得更快樂。只有懂得付出、懂得體貼、懂得感恩回報的人,才能夠被社會所接納,所歡迎。 【專家建議】 1.家長需要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明白什么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錯誤的愛對孩子來講不是真愛而是一種傷害。不要試圖包辦代替,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讓孩子自己在體驗中成長。家長要明白,家長的責任不是代替孩子成長,而是教會孩子獨立成長。愛孩子是為了將來孩子能順利地與我們分離,而不是把孩子拴在自己的身邊,因為總有一天孩子要獨立面對社會。 2.一個人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學會做事、學會獨立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一個不能做“小事”的人,何以將來在社會上做“大事”?因此,從小要培養(yǎng)孩子對待生活的健康的態(tài)度,比如勤奮、樂觀、積極向上;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心、責任心,學會對自己負責、對家人負責,學會奉獻,與人合作。 |
![]() |
「 Re:女兒過年寄來的“年貨” 」 |
![]() |
→qinglangzs發(fā)表評論于2010-2-20 23:30:45 |
![]() |
相鄰博客
- 青春日記(十二):自勉詩——樹(林高龍) [2009-10-06 08:30:00]
- 幸福著、幸運著、感恩著(肖慶蘭) [2010-02-21 13:20:00]
- 兒子的選擇 (張功領) [2010-02-21 13:25:00]
- 嘗試(牛永亮) [2010-02-21 13:28: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