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三個名次喝彩
今天一上班,同事就在辦公室唉聲嘆氣。問其原因,說是上初一的兒子這次月考考了個班級40名,感到孩子沒希望了,很痛苦。細問才知道,這位同事的孩子年前期末考試考得不好,班級四十三名,感覺很沒面子。為了讓孩子初中有一個好的開始,寒假請了家教,專門輔導孩子的學習。費了這么大的勁,取得了這一點進步,同事感到很無奈。
“進步了三個名次難道還少嗎?”
“現(xiàn)在大學生就業(yè)這么難,不考個名牌重點大學以后怎么在社會上立足呢?以這樣的成績怎么能考重點大學呢?”
“孩子感覺怎么樣?”
“孩子對進步了三個名次很高興,說老師表揚自己了?!?/span>
“那你更應該為孩子喝彩!我們必須學會賞識孩子,在賞識中讓孩子樹立自信。試想一下,孩子有了進步,你卻感到不滿意,把這種情緒帶給孩子,孩子會怎么想呢?”
同事若有所思,點了點頭。
但愿他能想明白這個道理。
世界著名撐桿跳高名將布博卡有一個綽號叫“1厘米先生”,因為在一些重大的國際比賽中他幾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世界紀錄,將成績提高1厘米。他在成功地越過6.25米時,不無感慨的地說:“如果我最初就把訓練目標定在6.25米,沒準兒會被這個目標嚇到?!?/span>
每個人的進步都是從一點一滴開始的。我們在教育孩子時,對于孩子的每一次哪怕是很小的進步都要給予肯定,讓孩子生活在積極、快樂的情感體驗里。
可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的家長往往對孩子抱有過高的期望,認為自己的孩子必須是優(yōu)秀的。這樣做的直接后果就是時時對孩子不滿意,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孩子的發(fā)展往往會走向與我們相反的方向。
《於陵子。人間》中有這樣一則寓意深刻的故事:中州有一只蝸牛,想振奮起來干一番大事,卻又時時責備自己軟弱無力。想向東攀登泰山,計算一下,卻要走三千多年;又想向南去涉水長江漢水,計算一下,也要走三千多年。再想想自己的壽命,不過朝暮之間而已。于是,它不勝悲痛,枯死在蓬蒿桿上,而被螞蟻嘲笑。
蝸牛為什么最終一事無成,抱憾終生呢?就在于目標的好高騖遠,而不是步步為營、循序漸進。
我們不能從這個故事中領悟到應該怎么對待孩子的成長嗎?u/8708/archives/2010/201032473525.html曉巖整理
相鄰博客
- 怎樣看待“早戀”(高文東) [2010-03-24 14:16:00]
- 我是中華家庭教育志愿者 [2010-03-24 14:21:00]
- 青春懵懂的歲月(原創(chuàng)) [2010-03-24 14:24:00]
- 教育的力量(陶道武) [2010-03-28 10:0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