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號高考查分開始,近幾天的熱線電話幾乎都是圍繞咨詢孩子填志愿的問題展開。分析一下前后十幾個家庭的咨詢內容,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記錄下來以供來年讓自己也能獨立充當一回“專家”。
超級優(yōu)秀生也煩惱。每年學校總會有極少數的同學可以考入清華或是北大,在我們小縣城可是件非常榮耀的大事了,一般會受到同學和同學家長的贊揚與羨慕,老師也會滿面春風,教到1個得意門生,的確是件值得高興的事。大家都以為這幾位穩(wěn)進中國頂尖級大學的超級優(yōu)秀生開心都不不及,哪會有什么煩惱?可問及進了北大的同事家孩子當年填志愿時的感想,回答根本沒有多少可選擇的余地,是學校特招的,學習專業(yè)唯一,自己沒得選。孩子和家長想法也簡單,反正就是繼續(xù)讀書,在個好學校,生來就是讀書的料,讀什么都不是多大的問題。但同時,我也聽到更多優(yōu)秀孩子的心理話,如果能夠讓自己選擇,我們更愿意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yè)就讀??蓡栴}就出在,我們的一流學校就那么幾家,你感興趣的熱門專業(yè)不是太多,全國考生千千萬,你要選,別人也可能選,你喜歡,別你也同樣喜歡,這就可能出現僧多粥少的情況,同等優(yōu)秀的考生可能因為填志愿時“撞車”被擠下,等于白考了個好分數。
壓線考生最受煎熬。在一本線、二本線錄取分數線上下徘徊的考生及其家長,是倍受煎熬的一族。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心理,怎么自己臨場發(fā)揮效果這么不理想,要是多考幾分,甚至幾十分,自己選擇的空間和選擇的余地不就更寬了嗎?高考眼見已經結束,可家庭氣氛好象還在繼續(xù)焦慮,繼續(xù)不安,希望找“高人”指點迷津,寄期望于用填個好志愿來彌補考試的失利。同時,這群孩子和家長又面臨另一個自己說不清道不明的決擇,是否要重新再讀高四?復讀一年是否會有轉機?
線外考生看見大勢已去,反而心安理得。學校的高考上線率在本地還算不錯,每年的線外生也就20%左右。這群學生平時成績也就這么回事,很少有因為意外考砸的,所以家長和孩子們也早有思想準備:首選,只要孩子愿意,就復讀一年,來年再作定局;其次,選擇一所交費上大學的學校,讓孩子出去鍛煉幾年,見點世面,長點見識;最后,孩子早已厭倦學習,想找個工作去搞生活體驗,讓生活去教導這些孩子何嘗不是一件好事?這3種選擇讓家長省了不少心,這那些孩子的自由選擇權反而得到了充分的表現,不錯!
咨詢、交流、反饋、選擇的過程重復著相似但又不一樣的工作:填報志愿。聽多了,想多了,看多了,多少有些想法,也不知恰當也否,只是因為自己學習了家庭教育指導師后,把一些感悟與理念結合了一下,分享給對我寄予厚望的家長朋友們,真的不敢怠慢。給家長們的真誠建議有如下幾點:
尊重孩子的選擇尤其重要。因為優(yōu)秀學生進入大學,但發(fā)現不是自己理想中的情況,更不是自己感興趣的學科,專業(yè)上不去,特長沒發(fā)揮,抱怨的心態(tài)沒處理好,由優(yōu)秀變消沉、甚至隕落、退學的情況每年都有發(fā)生,不要再讓剛做完成人宣誓的大孩子們做他們不愿意的事,上他們不愿意上的學。填志愿時,有主見考生的選擇才是最為重要的參考,父母當好旁聽者。
良好的家庭氣氛很重要。父母調整好心情,讓考生在成長路上要決擇自己的人生路時,有一個溫馨的家,可以分享成功的喜悅,獲取前進時的鼓勵;撫平遭遇高考失敗時的傷痛;家人的支持和信任,會讓孩子們順利并愉快地安全度過人生的關鍵期。
決擇難定時考慮學會求助也不錯。畢竟每個行業(yè)都有行家里手,我們沒有經驗,找有經驗的專家咨詢,也是一種能力。陪同家長拜訪當地小有名氣的填志愿資深專家。專家從考生志向、專長、學科特長、家庭背景、學校比較、專業(yè)選擇的優(yōu)劣等各方面對考生及家長進行了提問式的對話,引導考生和家長決定了自己心儀的學校和專業(yè),并提出志愿填報順序的最佳方案,但最后仍由家庭自行決定。佩服!
相鄰博客
- 牽手北川八一帳蓬小學(二) [2008-11-09 12:19:00]
- 造“神童”嗎?(張海燕) [2010-06-29 16:29:00]
- 生活就像回音壁(肖慶蘭) [2010-06-29 16:31:00]
- 顧老師精彩點評(85) [2010-06-30 08:11: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