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虹
先給大家講一則寓言故事:
很久以前,公狼和母狼產下一只小狼崽兒,它們很興奮,滿心希望不久的將來自己的孩子長得像他們一樣威猛英俊,馳騁四方。狼爸、狼媽非常愛自己的孩子,只要是小狼崽兒想要的,他們都想方設法滿足它的愿望。它們?yōu)樾±菈玖藴嘏孢m一個窩,每天給小狼提供可口的食物,好讓小狼無憂無慮的生活。時間慢慢過去,小狼慢慢變大,公狼和母狼卻發(fā)現自己的孩子越來越不像一匹威猛的狼,反而像一只溫順的小綿羊。公狼和母狼有些擔心,想讓小狼去外捕食。小狼說什么也不肯,并憂心忡忡的對父母說:“做一匹狼太辛苦了,還要自己捕食,忍受風吹雨打,勞苦奔波,我還是做—只由別人喂食的小羊吧”
你想要你的孩子將來長大后仍然由你給他“捕食”呢?還是更希望他們自己能夠獨立闖天下?
你希望你的孩子將來能夠勇于面對困難和挫折呢?還是希望他永遠守在您溫暖的翅膀低下當一個不折不扣的啃老族?
相信每一位家長都是希望孩子自立自強的。
現今獨生子女政策使得家長們對孩子傾注了過多的愛,“生個男孩子怕變壞,生個女孩子怕受害?!碑斎贿@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墒窃谏钪羞^多的保護,使得孩子的基本生存能力逐漸退化。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報道“某高校大學生,上大學后缺乏獨立生活能力,母親只好辭掉工作,全職陪讀照料生活?!?/font>
就在前幾天網絡上就有這樣一則報道,今年六月份,剛在中國政法大學家畢業(yè)的大學生,要回家鄉(xiāng)福建謀職,可是因為買錯了車票,跟著火車到了南昌,把手機弄丟后身上的錢也花光了,最要命的這個大學生性格內向不善于與人溝通,幾次找工作未果,淪落街頭。因為天氣炎熱又吃了霉變的食物暈倒在大街,好心市民報警后把他送到醫(yī)院。此時他的家長因為無法與他聯系,而全家出動到北京找他。這就是一個高分低能的“杯具”,缺乏獨立生存能力,缺少與人交往的能力,即使考上了名牌大學又有什么用呢?
目前,現代社會80后,90后有一部分年輕人,不思進取,“啃老”族現象嚴重。(從小習慣于在家長的照料下生活,成家后仍然脫離不了上一代人的照顧)
這些現象說明什么呢?都反應了孩子在家長不當教養(yǎng)方式下,形成一種消極的生活態(tài)度。時時處處不能自立。您要知道,家長最終會有老去的那一天啊。等到那一天,您的孩子該怎么辦?
孩子的未來要靠自己去開創(chuàng),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是一個人面對競爭社會的一種生存和發(fā)展的基本前提。但這種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從小培養(yǎng)和鍛煉出來的。父母如果將孩子的一切都包辦,等于剝奪了孩子認識世界、鍛煉自我的機會。
其實啊,受這樣的累是值得的,勞累一時是為了輕松一世。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增強動手能力。其實正是為孩子以后步入社會,參與競爭提供了必備的條件。做這樣的“懶”父母才是真正愛孩子,為孩子著想,對孩子負責。
首先:好家長要做到 “身懶心不懶”。通過談話、講故事,看書的方式,使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單憑用嘴說是不見效的,要用書中的小榜樣來帶動孩子,感染孩子。讓孩子懂得勞動是光榮的,依賴大人是沒有出息的。而且家長通過示范幫助孩子掌握做事技巧。比如教孩子自己洗襪子,洗手絹,洗小背心,小內褲。不要怕孩子慢,動手能力都是這樣一點點培養(yǎng)的。
2、為孩子提供獨立做事的環(huán)境,引導孩子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如幫大人掃地,自己整理玩具,到鄰居家借東西,下樓買日用品等。而且這也是孩子樂于去做的。不要擔心孩子做不好,或怕孩子添麻煩幫倒忙;對孩子的參與應該給予贊賞與支持。既使孩子做不好也不要指責埋怨。這樣孩子做事積極性更大,進步也會更快。
3,孩子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和獨立生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家長切忌操之過急。家長對孩子應有始終如一的要求,長期堅持,就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孩子在生活上獨立了,那么今后學習上,就會善于獨立思考,獨立完成學業(yè),并善于處理好與同伴的關系,因為好的習慣都是相關聯的。
那么親愛的家長朋友們,為人父母的你們,不訪試試“懶”人之道吧!
本文截選自高虹家庭教育講座《好家長教子有方》u/8097/archives/2010/201072782717.html曉巖整理
相鄰博客
-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張海燕) [2010-06-21 13:09:00]
- 父母皆禍害(陶道武) [2010-07-27 17:12:00]
- 為人父母(陶道武) [2010-07-27 17:14:00]
- 求醫(yī)(張海燕) [2010-07-27 17:21: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