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與寫作鏈接(之一)
閱讀與寫作鏈接(之二)
前面談的讓孩子學“讀題目”。接著我們來說說和孩子一起“讀材料”。
當孩子在閱讀的時候,他們會被故事所吸引。文本的故事,即選材,往往都很有特點,要告訴孩子,是那些故事材料吸引了我們。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慧眼識材,就會對材料有所感悟。寫作文的時候,他們自然的就會聯(lián)想到所讀的故事是如何擇材的?,F(xiàn)在的孩子一聽到寫作文,往往抓耳撓腮,冥思苦想,無事可寫,無話可說,苦不堪言。我們知道,一個廚師,即使他有很好的手藝,如若沒有新鮮的食材,再好的手藝,再多的調(diào)味品,也無濟于事。所以。孩子閱讀后,要讓其復述那些故事。因為那些故事就是“廚師”的食材。
因此,我們兒童閱讀研究者,平時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就要有意無意的和孩子嘮嘮那些故事,即提煉材料,以慢慢幫助他們建立自己的材料庫,以備隨時調(diào)取之用。甚至,我們還可以故意引導孩子,對故事作很多的設想、改編、實驗和自導自演。
閱讀與寫作鏈接(之三)
當我們和孩子一起閱讀的時候,我們可以暗示或鼓勵孩子,讀出文本的寫作順序和基本的結構,即“讀結構”。孩子在說這些結構的時候,不一定非要套用我們大腦里的設定的程式,他們用自己的語言說清楚自己的意思就OK了。不要故事讀完了,孩子心里只徘徊著那些有趣的情節(jié),而對怎么寫的一點感覺都沒有。家長可以試著和孩子討論作者的寫法。試著去改變原有的寫作框架、思路或者是主題。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這里就似乎找到了注腳。u/10667/archives/2010/2010913102017.html曉巖整理
閱讀和寫作的關系,就是一種鏈接。從功利的角度看,是相互關聯(lián)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即閱讀可以提高寫作能力,寫作可以激發(fā)閱讀興趣。
指導孩子閱讀先讓孩子學會“讀題”。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如果一篇文章有明亮的眼睛,就會讓整張臉生色不少。象《寶葫蘆的秘密》、《小熊溫尼薩》、《吹牛大王歷險記》、《假話國歷險記》、《王子與貧兒》等作品都會增加孩子的想象力,吸引孩子的眼球。我們可以告訴孩子,“題目”是值得我們好好琢磨的。有些課本的題目本身就有講究。如《看不見的愛》以情感表達為題;《秦陵兵馬俑》以要告訴你的對象為題;《哥倫布豎立雞蛋》以趣聞為題;《空氣中的“流浪漢”》以擬人手法為題等等。當孩子拿到一本書或者是一篇文章未讀之前,可讓其先讀題,憑空猜猜作品寫什么內(nèi)容,題目是什么意思,讀了后再來印證一下。作品讀完了,要孩子養(yǎng)成掩卷思題的習慣,看看作者是如何圍繞題目選材、結構和安排故事情節(jié)的。想多了,養(yǎng)成習慣以后就自然會“提綱挈領”了。
閱讀與寫作鏈接(之二)
前面談的讓孩子學“讀題目”。接著我們來說說和孩子一起“讀材料”。
當孩子在閱讀的時候,他們會被故事所吸引。文本的故事,即選材,往往都很有特點,要告訴孩子,是那些故事材料吸引了我們。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慧眼識材,就會對材料有所感悟。寫作文的時候,他們自然的就會聯(lián)想到所讀的故事是如何擇材的?,F(xiàn)在的孩子一聽到寫作文,往往抓耳撓腮,冥思苦想,無事可寫,無話可說,苦不堪言。我們知道,一個廚師,即使他有很好的手藝,如若沒有新鮮的食材,再好的手藝,再多的調(diào)味品,也無濟于事。所以。孩子閱讀后,要讓其復述那些故事。因為那些故事就是“廚師”的食材。
文本的選材,會對孩子有啟發(fā)作用。以目前上海的教材為例,有一篇《掰手腕》,就寫課間十分鐘發(fā)生的故事,比賽過程描繪得很精彩;《帶刺的朋友》寫田間小刺猬的活潑可愛有趣。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所謂的“材料”就是生活中的那些事、那些片段、那些過程和經(jīng)歷。關鍵是我們要善于觀察和積累,用慧眼去發(fā)現(xiàn),用心靈去體會。生活是材料的寶庫,沒有生活,寶庫就是空的。
因此,我們兒童閱讀研究者,平時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就要有意無意的和孩子嘮嘮那些故事,即提煉材料,以慢慢幫助他們建立自己的材料庫,以備隨時調(diào)取之用。甚至,我們還可以故意引導孩子,對故事作很多的設想、改編、實驗和自導自演。
閱讀與寫作鏈接(之三)
當我們和孩子一起閱讀的時候,我們可以暗示或鼓勵孩子,讀出文本的寫作順序和基本的結構,即“讀結構”。孩子在說這些結構的時候,不一定非要套用我們大腦里的設定的程式,他們用自己的語言說清楚自己的意思就OK了。不要故事讀完了,孩子心里只徘徊著那些有趣的情節(jié),而對怎么寫的一點感覺都沒有。家長可以試著和孩子討論作者的寫法。試著去改變原有的寫作框架、思路或者是主題。
實現(xiàn)閱讀和寫作的鏈接方法有很多。如:仿寫、改寫、縮寫、擴寫和續(xù)寫。如仿寫或者仿說,讓孩子模擬那個故事情節(jié)、表達順序、語言風格來創(chuàng)造,就可以讓孩子明了布局謀篇是怎么一回事。孩子喜歡讀“孩子的故事”,還喜歡模仿、改編那些故事。如果我們把“五寫”作為一件大事隆重的推薦給孩子,孩子就會覺得是個沉重的負擔,不好玩。讓孩子在玩中學、樂中學,是最機智的方法?,F(xiàn)在很多老師總結了很多仿寫的結構模式,讓孩子們來模仿。如:承接式、總分式、并列式、因果式等等,搞得學生一點自我的創(chuàng)意都沒有了,學生總是在琢磨如何實現(xiàn)那些“式”,那些等式。其實仿寫完全是“不等式”,孩子在某些地方有所模仿,是以其獨特的生命體在構思。如果“仿寫”充滿了情趣,反過來又會激發(fā)孩子的閱讀趣味,讀寫鏈接自然會互相促進推動。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這里就似乎找到了注腳。u/10667/archives/2010/2010913102017.html曉巖整理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別低估了孩子(張功領) [2010-09-05 11:15:00]
- 過教師節(jié)(張海燕) [2010-09-12 11:01:00]
- 懷念在心(張海燕) [2010-09-13 13:48:00]
- 想起來就后怕(唐聞) [2010-09-13 13:49: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