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災區(qū)親友說話有三忌
稿件來源:生活報
哈爾濱市心理衛(wèi)生中心心理專家張聰沛說,在與災區(qū)的親友交流時,說話有三忌。
他介紹說,一忌談將來。地震發(fā)生后,許多受害者對創(chuàng)傷和災難還處于“失魂落魄”的狀態(tài),過多地談論其將來,會引起其不必要的憂慮。二忌過分表述自己的緊張、害怕的情緒。將自己的不良情緒傳染給受災居民。三忌多次問候,更不要主動讓對方談當時的慘狀,以免在敘述過程中造成二次創(chuàng)傷。
無聲陪伴勝過千言萬語
“安撫災區(qū)的親人或朋友時,無言的陪伴比千言萬語都管用。”黑龍江省心理咨詢師協(xié)會常務理事王娟指出,對于剛剛經(jīng)受巨大心理創(chuàng)傷的人而言,只要讓他們感受到你的存在與陪伴,對他們就是最大的支持。
王娟說,當與災區(qū)的親人通話時,傾聽本身就是一種無條件的接納。理解和接納他們的痛苦,讓他們說出心中的悲傷,哭出心中的痛苦來,就如同讓他們“倒掉”心中的垃圾。千萬不要說“不要悲傷,不要難過”之類的安慰話。讓他們知道,此時的傾訴與哭泣都是正常的,而不是軟弱的表現(xiàn)。本報記者張妍霞
看書會友有助沖淡悲傷
面對這次突發(fā)事件,可以使人引發(fā)一系列反應。生理反應表現(xiàn)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壓上升、肌肉緊張,身心感受到倦怠、無力,并伴有不愉快的心境。還可能出現(xiàn)使人處于某種消極或者負面情緒狀態(tài),如憤怒、焦慮、恐懼、憂郁等。不良的情緒必然引起不良的生理反應,導致對健康的損害。
如何緩解緊張情緒呢?省心理咨詢師協(xié)會會長、博士生導師陳力建議,看看書籍、會會朋友以及進行體育鍛煉,有助于沖淡悲傷、消除緊張情緒。本報記者張妍霞
鼓舞支持緩解心理壓力
黑龍江司法警官學院李洪吉老師說,災難發(fā)生后,我省的數(shù)支救援隊趕赴災區(qū)。由于救援者沒有受過相應的心理培訓,常常會出現(xiàn)由于對生還者及其創(chuàng)傷的同情和共情,而使自己出現(xiàn)嚴重的身心困擾,甚至心理崩潰。在這種情況下,社會的鼓舞和親人的關懷,可以給他們力量,緩解心理壓力。
李洪吉說,在救援一線的官兵和醫(yī)務人員,由于身心極度疲勞,休息與睡眠的不足,易產生生理上的不適感。在心理上,對經(jīng)歷的一切感到麻木與困惑,因心力交瘁、筋疲力盡而覺得生氣。此時,社會各界對他們的鼓舞、此次救援的重要意義和方方面面的高度評價以及榮辱觀,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來自家長、親人、同事和朋友的問候都會給予他們克服困難的勇氣。建議救援者的單位領導、親人和朋友,可以通過電話、短信等方式,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
適當回避消除恐慌心理
“地震災害發(fā)生后,一些市民在密切關注著災區(qū)消息的同時,心理上產生了巨大的恐慌。”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心理教研室陶雨春博士建議,這類市民可以采取適當回避的方式來緩解或消除恐慌心理。
陶雨春博士說,有一些市民,每天都坐在電視前觀看新聞節(jié)目,并且以淚洗面。他們在悲傷的同時,還摻雜著很大的恐慌情緒。針對這種情況,不妨先關掉電視,采取回避的策略。同時告訴自己,這是一次天災,是一次不可能由人的意志而左右的災難,并可以進行一系列的放松訓練,讓自己安靜下來。想一想大自然、陽光、海水、沙灘等美好的事物,使自己的身心得到良好的放松。
相鄰博客
- 心情不好時做這25件事 [2008-05-22 14:40:00]
- 10個小竅門實現(xiàn)快樂 [2008-05-22 14:42:00]
- 對災區(qū)心理輔導常用語言和安撫手段 [2008-05-22 14:46:00]
- 當你與災區(qū)孩子們在一起時,五要,十不要 [2008-05-22 14:50: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