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青春期的孩子交流:千萬別用“口水攻勢”
“為什么昨晚電視又看到那么晚?”“你怎么又在偷偷玩游戲?”“老是丟三拉四,你就不能長點記性呀”……您是否有一個正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您是否常常因為他 的種種行為發(fā)火?這些話是否已經成為您的口頭禪了?那么您可要小心嘍,當責備、批評、埋怨成為交流的高頻率話語時,那么你們之間的溝通已經遭遇瓶頸了。
1. 平心靜氣 積極傾聽
“媽媽這次數(shù)學我考了80分……”沒等孩子說完,媽媽便暴跳如雷:“才考了80分!你一定沒有好好復習……”等到罵完了,孩子才輕輕地說,“這次考試特別難,我考了第三名。”這是一個很平常的生活場景,試想那孩子說完后還會愿意跟媽媽說什么嗎?
要想話說得好,首先要學會聽。孩子并不是不想把心里話告訴你,而是每次都被急匆匆地打斷。要讓孩子覺得你很在意和重視他的想法,你就要學會積極傾聽。
2. 要注意你的肢體語言,不要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面對孩子,面對面或并肩坐是最好的選擇,眼神要有間斷地注視著孩子,并不時點頭表示理解和接納。
3. 找到重點 鼓勵表達
在交流中,最好不要輕易打斷孩子的敘述,但當孩子滔滔不絕或者不知該如何表達時,你就該適時插話,“我想你的意思是不是……”“那么這件事你怎么想呢?”幫助孩子一起找到你們所談話題的中心,在找到以后不要迫不及待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而應先問問孩子的想法。
“你啰里八嗦到底要講什么啊”“這種小事有什么好講的,趕快去看書!”如果你如此粗暴地打斷,就別怪孩子以后不愿理你嘍。
4. 寬容至上真心包容
孩子一回家就躲進房間?跟他說話愛理不理?辛辛苦苦把他拉扯大,怎么能用這種態(tài)度對我!一不小心,也許您又要發(fā)火了。冷靜冷靜,你也有過青春期,想想你的父母當年是如何地包容你,也試著努力站在孩子的位置體會他的感受吧!
專家建議,多對孩子“放電”——“回來啦,冰箱里有你愛喝的飲料噢”、“試試看我煮的你愛吃的紅燒肉”,也許孩子不會立刻被你“電到”,但他們可不是木頭噢,相反還很敏感,只是不善表達,你的關愛會在他們心中累積,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需要你的耐心守候。
甩掉責備 巧用鼓勵
也許你會說,我也常常表揚孩子啊,但為什么沒有起到推動的作用呢?批評有學問,表揚也很有講究。有時家長雖然說了好話,但卻畫蛇添足:“這次考得不錯嘛, 如果上一次你也這么認真就好了。”“這頁字寫得很好嘛,如果前一頁也寫得這么干凈就好了。”不要否認,你是否常常加上類似“如果……”之類的后半句。這看似不經意的一句話,卻會讓孩子產生消極心理。
專家指出,父母對孩子的過失“念念不忘”,這對實現(xiàn)鼓勵效果是最大的阻礙。在評價孩子是多挑一些好的說,把不好的留給孩子自己說。拿到成績單先說最好的那科吧,“這次你的語文考得不錯嘛!”孩子會有些慚愧地說:“可是我的數(shù)學不太好。”“沒關系啊,繼續(xù)努力,相信下次會和語文一樣好。”你看,親切自然的鼓勵就這樣表達了,是不是很簡單呢?
相鄰博客
- 語文學習困難的診斷 [2008-10-13 21:12:00]
- 語文學習困難的補救和轉化措施 [2008-10-13 21:15:00]
- 初中階段學習方法 [2008-10-14 20:13:00]
- 都市小家庭生活方式與學習障礙 [2008-10-17 21:3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