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同理心去傾聽
“人之所以有一張嘴,而有兩只耳朵,原因是聽的要比說的多一倍?!保瓉砩系墼烊藭r就已暗示我們要多聽少講。
然而要掌握好傾聽的技巧,還很有學問的。今天我們陽光團隊的勵志課,讓我提高了的認識。
原來傾聽有五個層次。第一層:完全聽不進,心不在焉,可以用忽視某人來形容,只沉迷在自己的世界;第二層:假裝在聽,用身體語言來假裝聆聽,復述別人的語句當作回應;第三層:有選擇性聽,確實在聆聽,但過分沉迷于所喜歡的話題內(nèi)容,只留心于感興趣的事物,不過確實能了解到對方;第四層:留意地傾聽,能全心全意凝神傾聽。要專心聆聽確實花費不少精力,可惜你始終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第五層:用同理心傾聽,就是說撇下你的觀點,進入他人的角度和心靈,你不用表示同情、同意、或不同意,更不必表明立場。
反省對照自己平日“聽”的習慣,好象停留在第三層的時候多,有選擇性的在聽,喜歡聽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特別在學習了家庭教育知識后,和朋友、同事聊天,總會有意無意的扯到孩子的教育問題。比如昨天和一個家長聊天,聊到她五歲兒子,她是如何輔導孩子數(shù)學,因跟不上老師的講課進程,還買了練習冊給孩子做,正準備找心算班去強化。。。。。我立即糾正她,這是一種撿芝麻丟西瓜的做法,現(xiàn)在最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孩子學習的興趣,而不是去重視學習程度。
和那位家長交流了一個小時,雖然效果還算可以。但我反省到自己,這種有選擇性的傾聽,一是想急切的告訴對方是錯誤的教育方式,二是想把自己正確的想路告訴她。李老師說得好,各人自有天份。我能憑幾句話就改變對方幾十年的思想觀點嗎?而且自己這么心急的告訴她對與錯,很缺乏說話技巧,也許效果會恰得其反,所以通過這次指導交流,給了自己一條經(jīng)驗:一定要學會用同理心去傾聽,修練自己的耐心和指導能力。
所幸的是,通過學習和有意識的修練,和女兒的交流近期已提升到了第五層。每天女兒放學回到家,聽她或神彩飛揚、或輕描淡寫、或眉飛色舞的聊任何話題,我都會報著一種向孩子學習的態(tài)度,投向欣賞的眼光,停下手中的事情來認真傾聽。這樣的習慣帶給我的是:女兒越來越對我信任,越來越多話題,母女關系越來越和諧。
相鄰博客
- 轉(zhuǎn)載:做個合格的好媽媽 [2008-12-11 21:56:00]
- 讓學習驅(qū)趕你內(nèi)心的負面情緒 [2008-12-11 23:27:00]
- 向女兒學習——陪讀第五天 [2009-08-19 23:43:00]
- 長沙六天總結(jié)——陪讀第六天 [2009-08-20 10:10: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