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師,家長朋友:大家好!
謝謝主持人把我介紹給大家。首先我是一個中華家庭教育志愿者,一位家庭教育指導師,。同時,我也是一位家長,一位母親,很高興跟大家一起交流家庭教育的話題。
引入
在我們太原電視臺有個欄目,叫《有事我?guī)兔Α?,經常就有人在屏幕前,舉著孩子的相片痛心的喊:“我的孩子,你在哪?快回來吧,家里人在四處找你……”這些離家出走的孩子,大都是初中生,或高中生。有些走了2 -3年都沒有給家里寫過信。每當看到這些,我的心里就感覺特別的痛,這到底是為什么呢?(互動) 在這里,我想問以下大家,認為是孩子錯的,請打 1;認為是家長錯的請打2;認為是孩子,家長都有錯的請打 3 ;好,我看見大家各抒己見。我們先不做評判,先來看看中學生有什么心理特點?
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上更親近自發(fā)伙伴;已經開始對異性有了模糊的好感;心理的閉鎖性與強烈要求交往,要求理解相矛盾。由于家長并不懂孩子的這一變化,還習以為常的說:“孩子大了,跟我們就有代溝了;翅膀硬了,家長的話,就是耳旁風?!?,其實,是家長沒有跟上孩子的心理,生理一起成長。還是一味的用地位優(yōu)勢來控制子孩子,結果反而讓孩子離自己越來越遠了。相反如果家長能夠理解孩子的變化,幫助孩子學會與家長,老師,同學溝通,讓孩子感覺到親情,師生情,友情的溫暖,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一些極端的行為呢?所以我今天要跟大家交流的話題是 “中學生家長如何指導孩子與人夠溝通”。
一、孩子與家長的溝通
案例1:有位初三的男生在日記里這樣寫到:“我從小就有寫日記的習慣。但在一次無意中發(fā)現(xiàn)媽媽偷看我的日記后,覺得媽媽太不尊重我了。我不想讓媽媽知道我的心事,但又不敢反駁,所以就用英語寫日記?!?span lang="EN-US">
案例2:還有位中學女生在日記里道出心聲:“媽媽,我知道你愛我,可你愛我的方式我真的承受不了!難道就一定要發(fā)脾氣…… 你給我的是精神上的暴力!雖然你從未虧欠我的衣食住行,但是你從未夸獎過我,我的自尊、自信、全被你摧毀了!”有這樣一組調查數據:近40%的孩子認為父母不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67%的孩子認為父母總愛拿自己和別人比較;39%的孩子認為父母總在他人面前說自己的缺點。當孩子出現(xiàn)問題時,約有43%的家長采取了非打即罵、或家長式的要求學生按自己的意愿處理問題、或放任自流。
親子之間相互理解和溝通:超過30%的孩子認為父母并不了解自己的真實想法;41.78%的學生基本上不能達到父母的期望。
從這些案例和調查數據中不難看出,不是孩子不理解家長,也不是孩子不懂家長的愛,而是家長跟孩子之間的溝通有了障礙。
故事: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大門上,一根鐵桿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法將鎖撬開。鑰匙來了,他瘦小的身子鉆進鎖孔,只輕輕一轉,大鎖就“啪”地一聲打開了。 鐵桿奇怪地問:“為什麼我費了那麼大力氣也打不開,而你卻輕而易舉地就把它打開了呢?” 鑰匙說:“因為我最了解他的心。”
每個孩子的心也一樣,就像上了鎖的大門,任你用再粗的鐵棒也撬不開。唯有我們家長給孩子關懷和欣賞,才能把自己變成一只細膩的鑰匙,進入孩子的心中,去了解孩子。怎樣才能進入孩子的內心呢?
1、尊重孩子,保持心靈溝通。
“假如我們把孩子比做一棵樹的話,樹冠是孩子的智力,樹干是孩子的身體,而樹根是孩子的心靈,是孩子的生命之根”。所以我們要把目光盯在孩子的心靈的培養(yǎng)上,塑造孩子的生命之根。要想保持與孩子的心靈相通,就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就是信任孩子;尊重孩子意味著彼此平等;尊重孩子必須從內心去尊重孩子的需要。”我們要運用溝通的技巧與孩子敞開心扉的交談;不要處心積慮去干涉孩子的興趣,要多聽聽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比如,孩子都了青春期,有了獨立意識,有了自己心事,通過寫日記來訴說心聲、傾訴煩惱、記錄自己的成長歷程。這也是屬于自己的隱私了,如果他不愿意讓你看時,千萬不要去偷看,一旦被孩子發(fā)現(xiàn)只會失去對你的信任,而且更增加了對你的防范。再就是家長對孩子的行為不要有過多的干涉,不尊重孩子。比如:孩子跟同學有約,周六要跟同學一起去野餐,可家長堅決不讓去,說我們帶你去更好的地方。其實是家長不放心孩子,對孩子不敢放手??珊⒆右呀洿饝瑢W,卻沒有如約而去。同學們嘲笑說:“沒想到你這么聽你媽的話,她不讓去你就不去了,太沒出息了!”孩子感到受了莫大的恥辱,家長讓他在同學面前丟了面子,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埋怨家長不理解他。其實,是家長不懂得青春期的孩子已經有了獨立意識,非常在意伙伴對他的評價,甚至超過家長。有個老師感慨的講了這樣一個親身經歷:他曾跟2個學生聊了近一小時的天,沒想到這2個孩子回家后情緒高漲,給家長保證要如何如何努力,而且據家長說這是第一次主動的保證。其實,這位老師就是給兩孩子倒了兩杯水,然后聊聊新高中生活的感受啊,偶爾也穿插回憶了自己當年上高中的事。如果真有什么能打動那兩孩子的,也許是他們第一次感受到了平等和尊重吧!可見尊重能給一個人帶來多么大的精神力!
2、做一個好的傾聽者。
你看那些當翻譯的,他們掌握說者的內容、情感,角色,不解剖、不提問、不探究、不表達同意或是不同意,不作評估、更不去操縱或強迫說話者。
而只是在傾聽,只是在忠實于翻譯,然后才知道說話者真實的情感、內心的呼聲、和潛藏的愿望。只有這樣你才會真的懂得發(fā)問。
這就是同理心,如果家長能這樣跟孩子交流時,你也這樣無需發(fā)一言,有時只需眨一下眼,或只字半言就可以實現(xiàn)心心相映。用同理心去聆聽,真是功用無窮?。〖议L只需:復述句子---重整內容---反映感受---保持靜默---回顧全程。
孩子是受傷、痛苦、挫敗、快樂、寬慰?你只要用心和眼睛來傾聽,設身處地,站到孩子的立場,孩子就能感知你對他的理解,知道你心和他在一起。這個時候,你還用去偷看日記嗎?你還用去充當嘮叨的家長嗎?
3、溝通,便是要給予他人心靈的空氣!
什么是心靈的空氣?就是給他人以肯定和賞識。這是人類最深層的饑渴,如果你能滿足它,便會使人對你難以抗拒。它提供著人際的養(yǎng)分,讓人精神飽滿,變得開明和不設防。如果抽盡而成真空,那么我們不論說什么也相互聽不到了。
所以說,如果家長跟孩子之間能保持出住“心靈的空氣”,一定會使自己和孩子保持心靈的溝通。在我的身邊有這樣一個真實的事情:有對母子,平時溝通就很和諧,孩子什么都愿意跟媽媽分享,自己自主學習。媽媽對他也放心??捎卸螘r間,孩子的成績下滑,有一次考了64分,一進門就說:“媽媽你可別罵我,我沒考好?!眿寢屨f:“64分也是你自己考的成績,沒什么。不過你要檢查自己,到底失誤在哪?”,同時,媽媽在想應該跟老師溝通一下,看孩子到底是怎么了?正好,老師也通知家長去學校一趟。媽媽去見了老師,跟老師達成協(xié)議:以鼓勵和肯定孩子為主。媽媽回到家,孩子緊張的問:“媽媽,老師說什么了?”媽媽說:“老師說,只要你努力,就能進入班級的前10名?!焙⒆討岩傻膯枺骸袄蠋熣孢@樣說的?”媽媽肯定的說:“當然了”。孩子笑了。從此,孩子的成由80分,90分,到100都拿回來了。所以說老師和家長的肯定讓孩子信心倍增。
送給家長:十顆愛的種子
一是用愛的目光注視孩子;二是用愛的微笑面對孩子;
三是用愛的心情傾聽孩子;四是用愛的眼睛發(fā)現(xiàn)孩子;
五是用愛的渴望調動孩子;六是用愛的細節(jié)感染孩子;
七是用愛的語言鼓勵孩子;八是用愛的管教約束孩子;
九是用愛的胸懷包容孩子;十是把愛的機會還給孩子。
二、孩子跟老師的溝通
故事:初二學生張華,為人特別直,有時候也顯得有些桀驁不馴。剛上初一的時候,課堂上的他,常常不能控制自己在課堂上說話,有時候跟老師意見不一樣就大聲喧嘩,甚至與老師胡攪蠻纏,有時導致一堂課有一半時間都在爭論。按張華的觀點來說,是老師們不能接受意見。最后所有的老師都不愿意上這個班的課,因為大家都覺得張華同學實在是個難剃的刺猬頭。班主任家訪的時候多次對家長提出這個問題,張華的家長也極為苦惱,不知道該怎么處理孩子這樣的行為,批評他吧,他說他就是對的,不批評吧,這樣下去遲早沒老師愿意教他。
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系是孩子人際關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種關系。小學的孩子往往對教師充滿了敬畏和敬仰,而到了中學以后,很多孩子都以為自己長大了,他們逐步學會了自己獨立思考,獨立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不再像小學生那樣盲目地順從老師了。還有一些孩子對老師越來越挑剔了,甚至會因為和老師產生一點小誤解而怨恨老師,與老師產生抵觸情緒。
對于如何處理好師生關系,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孩子進行開導:
1、要教育孩子尊敬老師,講究禮貌地溝通。絕大多數老師是喜歡禮貌大方,謙虛好學的孩子的。家長要教孩子尊敬老師,遇到老師要主動打招呼問好。學習中有疑難問題要主動請教老師,在請教的過程中,解決了學習難題,又多了與老師交流的的機會,何樂而不為呢?
2正確對待老師的過錯。老師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由于情緒、能力的原因,也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如果老師真的有什么錯誤,告訴孩子要冷靜對待,不解釋,不頂撞,事后找合適的時機跟老師交流。這樣反會拉近與老師的關系。,不要上課的時候站起來爭辯,這樣既不禮貌又 耽誤了大家的時間。
3、家長不要沖動地干涉孩子與老師的關系。孩子與老師之間產生矛盾,開始可能也只是發(fā)發(fā)牢騷,并沒有想真的與老師對抗下去。你如果輕易地較起真來,在老師和孩子之間分出個誰是誰非,就可能會使孩子覺得找到了聯(lián)盟,干脆大膽起來,與老師越來越不合作。所以家長向孩子問清楚事情的經過后,讓孩子想一想是否自己也有責任,不要讓孩子覺得老師只是故意為難自己。
4、家長要給孩子樹立尊重老師的榜樣。作為家長首先不對老師的缺點評頭論足,而是了解不同的老師。由于升學壓力迫使老師對學生提出對升學率的要求,加上非民主觀念和方法,導致學生學習焦慮過重,時間長了,引起孩子的心理障礙,嚴重影響孩子的生理、心理及行為的正常發(fā)展。所以家長應重視孩子的師生關系。家長要清楚:師生關系一般分為專斷型、民主型和仁慈型3種。專斷型的老師對學生監(jiān)視很嚴,強硬而苛刻。很少表揚,學生表現(xiàn)為屈從,厭惡,師生關系緊張。仁慈專斷型的老師喜歡學生,并相信自己正確,經常表揚學生,但強調服從,因為仁慈,學生喜歡他們,家長和學生不易感到專斷。這樣,學生的發(fā)長特點是依賴教師,缺乏創(chuàng)造性和各恩發(fā)展;放任型的老師沒有明確的教育目標,既不鼓勵學生也不制止學生,既不熱情也不提供幫助,聽之任之,這種情況帶的學生學習和品德較差的比例比前2種高;民主型的和關系最理想。在民主型師生關系中,孩子開朗暢快表現(xiàn)出較高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師富于智慧,愛心,激情,能容納不同的情緒和價值觀,往往能成功的激發(fā)學生的內心動力,因此,對學生的影響深刻持久。所以家長字對孩子師生關系的引導時,不應只停留在知識傳授的層面上,懂得這些常識,更有助于引導孩子協(xié)調好和老師的關系。
三、跟同學溝通
故事:有一個母親說,女兒在學習中時常和同學有一些小矛盾,母親想幫助女兒就開導她,想要教一些為人處世的方法,但是女兒卻很抵觸不想接受,女兒越不想接受,母親越想教,母親越想教,女兒抵觸情緒越大,于是母女之間就產生了矛盾。
其實,孩子在與同學的相處中難免會遇到些小矛盾和小摩擦,關鍵在于如何去處理,去溝通。
1、首先要教會孩子處理矛盾??梢杂谩敦撉G請罪》這樣的故事來教孩子謙讓,主動和別人和好,不但不丟面子而且是大度和成熟的標志。教育孩子在跟別人發(fā)生矛盾時,要及時道歉,主動和好。本著小事講風格,大事講原則的處事方法來處理與同學的矛盾,就能與同學融洽相處。
2、教會孩子主動與同學交往。鼓勵孩子自信,大膽的跟同說:“很高興認識你!”“真幸運咱倆是同學!”等等,相信“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當同學高興或有喜事時一起分享,當同學遇有難事時主動幫忙,送去關懷,做一個熱情,大方,于人為善的人,受大家歡迎的人。家長要注意一個傾向:人際關系不夠協(xié)調的孩子,多少都跟自卑心理有關,愈是自卑的孩子,對人際矛盾反映強烈,或嚴重退縮,或攻擊性強。這里就需要家長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
3、要教會孩子寬容和欣賞朋友:在人與人的交往中,總會產生一些這樣那樣的矛盾和摩擦,如果懂得欣賞,包容別人,將會贏來別人的理解和尊重。寬容是生活中做人的藝術和技巧,懂得寬容的人更能在與人和睦相處中感受到幸福。教給孩子寬容的價值觀,也就教給了孩子幸福的法寶。要做到寬容和欣賞別人,家長要幫助孩子疏導嫉妒心。嫉妒是人的基本情緒之一。2個人以上的關系就可能產生嫉妒。不少孩子學習優(yōu)秀,心里卻很脆弱,別人不能比自己強,不能超過自己,否則心理就會失去平衡,內心充滿了礦捏的嫉妒。,有了這種心理內心會失去按您寧,甚至做出損人利己的事。適當的嫉妒,是一種動力但必須在無害于別人和自己的心理健康為前提。
臺灣大學漢學教授曾仕其對他的畢業(yè)生們說:你們的高數打多少分,外文打多少分,不會直接影響到你的生活,但你若不會處理好人際關系,馬上就會影響到你的人生。
有位職高專管畢業(yè)生工作分配的老師,有一次深有感觸地對我說:我們這里的高才生 不是不聰明,用人單位不是看不上,但他們太不會為人了,與同事與領導老是處理不好關系,稍微受一點點委屈就跟人鬧,老板批評幾句,他手一揮就走人,本來好好的一份工作,隨隨便便給丟了。真是太可惜了呀!
交際,是指你理解和關注他人的程度。這是一種能力,一種駕馭他人力量的能力。你個人的能力才有多大呢,一個不會借力的人,當然成不了大事。1+1=2,叫數學,1+1=11,那叫關系學。
總結
家長指導孩子與人溝通,其實是在培養(yǎng)孩子自主的面對他人,家長與孩子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達成親子和諧,是引導孩子的基礎,孩子能否與他人友好的溝通,體現(xiàn)了孩子的主動性。所以,家長在關注孩子學習的同時,不要忽視對孩子人際交往的培養(yǎng)。教會孩子與人溝通,
將來他會解決與社會、與他人交往的許多問題。能夠發(fā)奮圖強、堅持不懈;能自我激勵、百折不撓;能夠自律、能自我控制情緒;能夠謙虛謹慎、向他人學習;能夠尊重領導,服從分配;能團結同事,人緣好。這些人往往是些很隨和的人,是受領導喜歡的人,是受群眾歡迎的人。
貓抓老鼠的故事:老鼠死前問:“我明明聽到的是狗叫的聲音,為什么是你?”貓:“都什么時代了,憑一種本領還能在地球上生存?”
對于人來說,自己有本事只是一種本事,如果學會處理好人際 關系那就是第二種本事.。無論我們家長是富貴還是貧窮,是學歷高還是低、是地位顯赫還是平凡,是健康還是疾病……我們都是一樣的,因為我們都只有一個孩子,我們沒有糾正我們的錯誤機會……所以我們要和孩子的成長搶時間,我們要跑在孩子的前面,引導孩子處理好人際關系,讓孩子學會主動積極的面對家庭,學校和社會的人際關系。
最后,愿我們的每一個家庭,親子溝通和諧,愿我們的孩子能夠成為一個自尊、自信、大方、豁達、友善、善于合作、勇敢創(chuàng)新、堅忍不拔、勤奮好學、謙虛謹慎,具備一個優(yōu)秀人才的人格、氣度和能力的人。
謝謝大家!
2008.9.9于UC課堂練兵
相鄰博客
- 原創(chuàng) 2008年1月8日,生活的新起點 [2008-01-19 09:47:00]
- 原創(chuàng) 誠信 [2008-01-20 09:23:00]
- 論文 [2008-02-17 14:52:00]
- 原創(chuàng) 愛孩子要適度 [2008-02-18 20:13: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