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為什么我老想上廁所
剛?cè)雽W的孩子,常會對某些事情表示擔憂。對于那些在孩子眼中無法擺脫的困境,在不少大人們看來,卻是不必要的。如果一段時間后,孩子的憂慮沒有減退甚至加重時,家長便要給予足夠的重視,不要低估這些困境給孩子造成的困擾,不要忽視孩子向您表達出對學校生活不適應(yīng)而向您求助的信號。獎?wù)驴梢酝ㄟ^觀察、與孩子溝通、聯(lián)系老師等方法,了解孩子憂從何來,并給予及時和必要的指導。
月月上學了,可是每到學校門口時總要急著找?guī)?,媽媽說到學校再去吧,月月卻總是堅持上完廁所再進校門。有一次,她問媽媽上課時能上廁所嗎?當時媽媽并未覺得有什么異樣,隨口答道:“你不會課間去上廁所呀,上課上廁所多影響聽講啊?!?/span>
漸漸地媽媽發(fā)現(xiàn),入學一個多星期以來,月月天天悶悶不樂,而且每天吃早飯時,堅持不喝牛奶和粥。媽媽問為什么,她總回答不想喝。月月的種種異樣引起了媽媽的重視,她來到學校和班主任李老師進行了交談。李老師反映月月上課時總是顯得心事重重,不能專心聽講。
究竟是什么使孩子憂心重重,放心不下呢?媽媽回想起月月曾經(jīng)問過她關(guān)于上課能否上廁所的問題,通過幾次談話,終于了解了月月的苦惱。
在上幼兒園的時候,月月曾經(jīng)有過一次尿褲子的經(jīng)歷。那次中午睡覺之前月月忘記去小便,當她睡的正香的時候,被尿憋醒了。月月很想起來去小便,但看到老師沒在,她不敢擅自起床。憋著憋著,突然覺得小屁股下面熱乎乎、濕乎乎的。月月不敢告訴老師自己尿床了,最終還是老師發(fā)現(xiàn)后通知了媽媽。
當媽媽送來干凈褲子時,看到月月坐在小床上眼圈紅紅的,幾個小朋友正圍著她議論紛紛。月月縮在被子里,頭埋得低低的,不敢看小朋友,也不敢看媽媽。
正是這令月月尷尬而難堪的一次生活體驗,在她稚嫩的心里留下了陰影,以致她不能很好地適應(yīng)入學后的新生活。她非常擔心自己上課的時候想上廁所,如果老師不讓去,自己再尿褲子怎么辦?這一想法常常盤繞在月月的心頭,她曾經(jīng)向媽媽提出過,但沒有得到明確的答復。
月月總為上廁所的事情擔心,是因為有著一段給她帶來心靈創(chuàng)傷的經(jīng)歷。正是當時她心里那些不好的感覺未能得到及時的處理,才形成了一些錯誤的想法,留下了“后遺癥”。上課時自己的行動受到了限制,擔憂便爬上了心頭。
要知道,同一件事情在大人和孩子心中的分量是不同的。如果家長不能對此共情,就很難體會到孩子內(nèi)心的不安和焦慮,更談不上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時間長了,孩子內(nèi)心恐懼和無助的體驗,便會慢慢積累起來,影響到學習、交往等各方面的順利發(fā)展,甚至會形成退縮的人格特征。
如果您的孩子也總為上廁所的事情而擔心,不妨試試下面這些方法:
1.在剛?cè)雽W的幾天里,從孩子早上一起床,便為她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家庭氛圍。一位王女士曾經(jīng)試著在孩子上學前的十幾分鐘里,讓孩子看《貓和老鼠》的動畫片,孩子在笑聲中離開家,帶著一份輕松和愉悅,踏上上學的道路。這是幫助孩子消除對上學的恐懼非常有效的一個方法。同時,在每天孩子放學回家后,請他多講講學校生活中有趣的事情,說說學到了哪些新知識,以引導他從校園生活中感受到快樂和收獲。
2.不要給孩子提過多、過高的要求。一些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一下子給孩子提了很多要求:上課要發(fā)言,動作要快,書包里的東西必須擺放整齊等等。照理說,這些都是孩子應(yīng)該掌握的最基本的學校生活技能,但對于一個剛?cè)雽W的孩子來說,需要一個慢慢領(lǐng)會,逐步熟練的過程。操之過急,要求過嚴,都會帶給孩子很大的心理壓力。孩子有時會想,這些麻煩都是“上學”給我?guī)淼?,要是永遠不上學就好了,很可能就會因此而討厭上學了。所以說,對于初入學的孩子來說,重要的是多強化上學帶給他的快樂。
3.引導孩子正確理解學校為學生制定的各種規(guī)則。一些新生,由于對自己在學校里所應(yīng)遵守的紀律和享有的權(quán)利了解不清,理解不深,往往夸大學校規(guī)則的約束性。覺得到了學校就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如上課時間絕對不能去廁所等。其實為了幫助一年級小學生順利適應(yīng)校園生活,學校會采取許多措施。例如很多學校在開學的第一個月里,學生每天只上三節(jié)課,每一節(jié)課的中間還會安排課中操。老師們也都會很細心地照顧每一個孩子,上課前老師會提醒學生去廁所。家長可以通過詢問和交談,使孩子了解學校所做的一切安排。使孩子感受到,老師是通情達理的,很多問題是可以通過和老師協(xié)商解決的。這些,除了向孩子講明白外,還要通過一些方法,讓孩子自己來證實。比如:親自去問老師,觀察上課時老師曾經(jīng)允許同學上廁所,讓孩子演練上課時怎樣舉手向老師表達自己想上廁所的要求。
4.平時注意對老師的描述和評價要恰當、積極。曾經(jīng)有不少家長對孩子說過:你要是再不聽大人的話,小心我告訴你們老師,讓老師來收拾你。家長借用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威望來威脅孩子,會增加孩子對老師的恐懼,使得孩子不敢親近老師,不敢在陷入困境時主動向老師求助。家長可以通過講述自己和老師之間平等、友好交往的體驗,消除孩子對老師的陌生感和恐懼感。若是能請比他稍大的紅孩子來講述和老師曾經(jīng)有過的接觸,感染力會更強,效果會更好。
5.引導孩子掌握一些消除緊張的自助策略。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當恐懼襲來時,往往因為缺乏應(yīng)對的方法而更加恐懼。因此,可以訓練孩子掌握一些小技巧,幫助他走出緊張情緒的困擾?!稗D(zhuǎn)移法”便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技巧。其原理是訓練孩子學會把自己的注意力,從當前讓自己感到害怕的事物上移開。例如:全身心地投入課堂活動,在心里重復老師講的話,不去在意心里擔心的事情;數(shù)數(shù),數(shù)一數(shù)班里同學的個數(shù),數(shù)一數(shù)教室的窗戶上有幾塊玻璃等?!稗D(zhuǎn)移法”有助于情緒緊張的孩子恢復平靜。
給您提個醒:
不要覺得孩子出了幼兒園的門,踏入小學的門,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能否適應(yīng)學校的生活內(nèi)容、節(jié)奏、 規(guī)則等‘影響著孩子能否順利地融入校園生活。通常會有一些孩子表現(xiàn)出不同形式的不適應(yīng),家長也不必過度緊張。重要的是能夠認識到,不適應(yīng)不是因為入學造成的,是孩子以往生活中有某些未解開的心結(jié),卻又未引起家長的注意,未給予及時引導造成的。當外界環(huán)境突然變化,隱患便顯現(xiàn)出來,化作孩子各種異樣的行為表現(xiàn)。
值得借鑒的相關(guān)理論解讀
意念轉(zhuǎn)移法
所謂意念轉(zhuǎn)移法,是指在心理醫(yī)生指導下,當病人某一心理癥狀出現(xiàn)和變得強烈時,將注意力和年頭轉(zhuǎn)移到別的事情上,不去想病癥的痛苦和帶給人的煩惱。
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人們也很喜歡用意念轉(zhuǎn)移法來解決心理問題和思想問題。有些心理學工作者就喜歡用這種方法來解決自身的心理問題。因為他們同大多數(shù)費心理學工作者一樣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他們也要面臨不順心的工作問題、職稱問題、工資和獎金問題,而當人苦惱時,為了不至于把身體搞垮,他們就喜歡用意念轉(zhuǎn)移法,去多想高興的事,甚至條件允許還出去旅游等。
上文中提到的王女士,讓孩子早上上學前看一會動畫片,便是采用了“意念轉(zhuǎn)移法”,來幫助孩子走出對上學感到恐懼的情緒困擾。整個過程沒有給孩子講什么大道理,因為道理有時不能使處于恐慌的孩子即刻改變心境。而意念轉(zhuǎn)移法,是在不知不覺中使孩子與恐慌、擔憂實現(xiàn)隔離。這無形中為孩子創(chuàng)造了一個真正投身和體驗學校生活的機會,這個機會對孩子來說是至關(guān)重要的。當孩子真切地感受到學校生活的快樂后,恐懼感便會徹底消失。
相鄰博客
- 《讀懂孩子的心》之四 [2009-03-05 15:23:00]
- 《讀懂孩子的心》之六 [2009-03-05 15:59:00]
- 讓孩子學習寬以待人 [2009-03-05 16:43:00]
- 轉(zhuǎn) 兒童心理障礙的十表現(xiàn) [2009-03-09 20:00: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