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聽話的孩子11歲了,卻越來越愛和李女士對著干。給他做愛吃的炒雞蛋,兒子卻說愛吃煎的;買來勵志書籍,兒子卻非要看漫畫。明明是好心為孩子,為什么他不領(lǐng)情,要以掘到底呢?李女士陷入困擾中。
其實,像李女士這樣自恃對孩子很愛,而不考慮孩子接受方式的父母大有人在 。當(dāng)他們美其名曰為孩子著想時,跟多考慮的是自己的需要。李女士承認不想讓孩子多吃油煎食物,想讓孩子接受勵志教育。瞧。對孩子的關(guān)愛其實緣于自己的需要,并未考慮孩子能否接受?當(dāng)父母為孩子做出規(guī)劃若經(jīng)常采用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二不是孩子接受的方式,“倔強”的孩子必將產(chǎn)生,親子沖突在所難免。因此,做父母的在被親子關(guān)系困擾時,不妨多問問自己“是我需要還是孩子需要?”
相鄰博客
- 家庭教育顧問初級課程1·新選擇:家庭教育顧問 [2009-04-23 23:15:00]
- 原創(chuàng) 陽光勵志課《獨立意志》的反思 [2009-04-25 21:39:00]
-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您了解嗎? [2009-04-26 20:45:00]
- 80后職場新人“草莓族” [2009-08-21 22:1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