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自《環(huán)球時報》尹玉生編譯
路易斯·拉皮德斯在他的著作《寫給年輕人》一書中記載了這樣一則耐人尋味的故事:
在一次心理科學(xué)實驗活動中,心理學(xué)家們征集了10位志愿者,請他們參加一個名為“疤痕實驗”的心理研究活動。10位志愿者被分別安排在10個沒有任何鏡子的房間里,并被詳細告知了此次研究的方法:他們將通過以假亂真的化妝,變成一個面部有疤痕的丑陋的人,然后在指定的地方觀察和感受不同的陌生人對自己產(chǎn)生怎樣的反應(yīng)。
心理學(xué)家們運用剛剛從一位好萊塢著名電影化妝師那里學(xué)到的化妝技巧,在每一位志愿者的左臉頰上精心涂抹上逼真的鮮血和令人生厭的疤痕。當(dāng)自愿者們在心中記下自己可怕的“尊容”后,心理學(xué)家收走了鏡子,之后,心理學(xué)家告訴每一位志愿者,為了讓疤痕更逼真、更持久,他們需要在疤痕上再涂抹一些粉末。而是用濕棉紗將剛剛做好的假疤痕和血跡徹底清理干凈了。然而,每一位被蒙在鼓里的志愿者卻依然堅信,在自己的臉上有一大塊讓人望而生厭的傷疤。
如我們所知,他們的臉上是干干凈凈的,沒有絲毫的疤痕。之所以產(chǎn)生這樣的感受,是因為他們將“疤痕”牢牢地裝在了自己心理。正是由于心中的“疤痕”在頻頻作怪,才使得他們自身的言行、對陌生人的感受與以往大為迥異。
事實上,在我們每個人心中,縱然沒有心理學(xué)家為我們設(shè)置的“疤痕”,但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這樣或那樣的“疤痕”??膳碌氖牵@些心中的“疤痕”都會通過自己對外界和他人的言行,毫無遮掩地展現(xiàn)出來。比如,如果我們認為自己卑微無用、認定自己有種種缺陷……那么我們在與外界交往中,一定會在不知不覺間用我們的言行反復(fù)進行佐證,直至讓每個人都認定我們確實就是那樣的一個人。
這個心理實驗真切地告訴我們,一個健康、積極的心態(tài)對人生何其重要。
相鄰博客
- 父母的態(tài)度影響孩子一生 [2009-10-23 16:12:00]
- 原創(chuàng) 勵志課的感悟 [2009-10-24 22:56:00]
- 原創(chuàng) 讀《給你10分鐘》有感 [2009-10-25 15:37:00]
- "偷嘴"的男孩 [2009-11-06 16:03: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