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
案例1:5歲的皮皮過生日時,得到了一套兒童工具箱,于是,他開始學(xué)著爸爸修東西的樣子,在自己的小板凳上叮叮當(dāng)當(dāng)敲個不停,還不時地說著:“他媽的,這破玩意兒!”
分析:顯然,皮皮的臟話是跟爸爸學(xué)的。大人們有時不經(jīng)意的語言“失足”,會讓孩子敏銳地捕捉到“關(guān)鍵詞”而津津樂道地加以使用。這個年齡的孩子最喜歡模仿大人說話做事的樣子。
提示:就模仿行為來說,孩子未必意識到自己是在說臟話,父母也不必去追究,或做任何評論。但是應(yīng)反省一下,孩子的臟話是從哪里學(xué)來的,以后大人要注意為孩子提供一個清潔的語言壞境。
B 孩子需要發(fā)泄情緒
案例2:在商店的兒童柜臺前,3歲的雯雯要求媽媽給她買個小玩具,可媽媽不同意,于是雯雯便生氣起來,邊跺腳邊沖著媽媽大叫:“你是個笨豬?!?/strong>
分析:愿望得不到滿足,會使孩子遭遇到很大挫折,他們通常會盡自己最大的能力來發(fā)泄心中的不滿。這時,他們應(yīng)該很清楚自己在說什么,他們就是要用這些臟話來發(fā)泄自己的情緒。
提示:在大庭廣眾,聽到孩子這樣說話,父母都會感到尷尬,但千萬不要讓情緒失控。不妨用深呼吸或默數(shù)數(shù)字等方法,讓自己冷靜下來。不妨接著孩子話說:“如果媽媽是豬的話,今后我們就去住臭烘烘的豬圈,沒有漂亮的小床和柜子,也沒有各種好吃的飯菜……”
當(dāng)你將情景一直描述下去時,孩子自然而然會加入到想象中。建議要在孩子已經(jīng)忘記不愉快時,再平靜地告訴她拒絕買玩具的理由。
C 偶爾出現(xiàn)用詞不當(dāng)
案例3:奶奶一時找不到眼鏡,正四處尋找時,4歲的強強坐在沙發(fā)上自言自語地說:“奶奶真是個大白癡!”這讓全家人都驚呆了。
分析:一般來說,4歲的孩子不會惡意侮辱人,所以,可能他根本不明白這個詞確切的意思。有可能孩子偶爾聽到了這個詞,對詞意有一點感覺,想用一用而已。
提示:不要用“不許講”來阻止孩子,而應(yīng)幫助孩子找到正確的說法??梢詥枂柡⒆樱骸澳阌X得大白癡是什么意思?”他可能會說:“奶奶總是找不到東西……”此時就該及時糾正孩子:“那就應(yīng)該說:‘奶奶容易忘事’才對呀!”然后繼續(xù)對孩子說:“現(xiàn)在,我們一起幫奶奶找眼鏡?!比绻⒆訄猿忠f這個詞,此時可以嚴(yán)肅地教育孩子:這樣說奶奶是不對的。
D 偶爾試探性使用
案例4:4歲的堯堯被外婆從幼兒園接回家來,一進門后看見媽媽就大聲打招呼:“嘿,小妞兒!”然后笑嘻嘻地看著媽媽。
分析:可能孩子在公眾場所聽到了這個詞,他想試試看對家人說這個詞會引起什么樣的反應(yīng),于是,他選擇了媽媽作為試驗對象,并沒有其他的用意。
提示:學(xué)齡前的孩子會對臟話很著迷,往往是因為周圍人的反應(yīng)讓他們覺得很過癮,比如小伙伴的驚愕眼光,幼兒園老師的嚴(yán)肅表情,父母的鎮(zhèn)靜神情等……這些會讓孩子覺得臟活成了權(quán)力的象征,他們能通過臟話實現(xiàn)引人注意的目的。所以,當(dāng)孩子第一次或第二次說臟話時,不必去理會他。這樣做實際上是告訴孩子,這些詞毫無意義。同時孩子能接收到這樣的信號:這些詞語一點都不重要,可以把它忘記了。
此外,媽媽不妨明確地告訴孩子:“我不喜歡小妞這個詞,如果你用這樣的詞去和朋友打招呼,也會失去好朋友的?!庇涀?,千萬不要長篇大論地教育孩子。幼教網(wǎng)
相鄰博客
- 為人父母必看的50條金律(轉(zhuǎn)) [2008-08-26 21:57:00]
- 特殊的母愛(轉(zhuǎn)) [2008-08-26 22:06:00]
- 清華校長送給畢業(yè)生的五句話(轉(zhuǎn)) [2008-08-26 22:15:00]
- 濮陽之行,給我的啟發(fā)(林高龍)(轉(zhuǎn)) [2008-08-26 22:19: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