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一:
孩子在客廳廚房來回亂跑,玩具扔了一地。
媽媽: “你看你整天瘋個不停,再這么調(diào)皮搗蛋,媽媽就不要你了?!?/font>
分析:貪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并不會因大人的喜好而改變。當孩子調(diào)皮搗蛋甚至無理取鬧時,我們可以勸戒、引導(dǎo)和糾正孩子的行為。對孩子進行訓(xùn)斥、打罵甚至情感否定,也許能讓孩子暫時安靜下來,但也會使孩子產(chǎn)生更大的抵觸心理,甚至認為父母不喜歡他,從而產(chǎn)生自閉心理,影響親子感情。
建議:對于好動貪玩的孩子,父母不要期望短時間內(nèi)就能讓他靜下來,可以考慮多給他玩些需要安靜思考的游戲或玩具,比如猜腦筋急轉(zhuǎn)彎和玩魔方、堆積木等;或者和孩子一起進行“背兒歌”等親子游戲,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還可以考慮把孩子主要活動區(qū)域的墻壁顏色換成藍色、灰色等冷色調(diào),研究表明,這對于抑制過于亢奮的孩子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情景二:
孩子正在寫作業(yè),父親湊過來看,發(fā)現(xiàn)孩子的字寫得十分難看。
父親:“你看看你寫的字多難看,像畫符似的!”
分析:不當面羞辱孩子,是父母需要堅持的原則。如果像上述案例中的父親一樣,雖然說的是實情,但這樣會讓孩子在潛意識中對自己作出“我不行”、“我的腦筋不好使”等否定性的消極暗示。久而久之便會缺乏基本的自信,過分依賴他人的評價,從而產(chǎn)生“評價綜合癥”。
建議:孩子沒做好,安慰他慢慢來,鼓勵他找到改進的方法。就像孩子寫不好字,父母可以采取“缺點中找優(yōu)點”的辦法,從中挑選出寫得稍微好點的字,告訴他:“要是其它的字像這幾個字一樣漂亮就好了!”然后鼓勵孩子一筆一劃慢慢寫,爭取把所有的字寫工整,或者給孩子買字帖練字。只有這樣,孩子才能不依賴別人的評價,而依靠自己內(nèi)心的動力前進。
情景三:
父親:“看看你,練了這么久,還連個音階都彈得斷斷續(xù)續(xù),白白枉費我花錢給你買這么昂貴的鋼琴!”
孩子:“我就不喜歡彈鋼琴嘛!”
分析:如今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于是不管孩子是否喜歡,硬是要求孩子學(xué)這練那,以為只要花錢買好的設(shè)備、請有名的輔導(dǎo)老師,孩子就能培養(yǎng)成為音樂家、繪畫家。其實,這種不顧及孩子“消化”能力的“填鴨式”教育,注定最終只能讓家長失望。
建議: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孩子的興趣,尊重孩子的個性喜好。家長可以考慮讓孩子自己選擇參加什么興趣班,然后幫助他鞏固和加強這項興趣。還可以帶孩子多參加一些少兒才藝表演的現(xiàn)場活動,激發(fā)孩子的參與欲望,在孩子“我想”的時候,激勵孩子“我學(xué)”,從而讓孩子“我能”,最終將孩子的喜好轉(zhuǎn)化成特長。
教育感言
當孩子的表現(xiàn)達不到家長的預(yù)期時,許多父母采取的可能就是上述情境中的做法。他們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個性差異和年齡階段性的特征,以其他孩子或成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孩子。其實,教育孩子也要尋求“雙贏”——既要讓父母滿意,也要遵循孩子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個性喜好,尋求這兩者的結(jié)合點,讓孩子在鼓勵和肯定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成才之路。 來源: 網(wǎng)絡(luò)
相鄰博客
- 父母衣著暴露 孩子易早熟(轉(zhuǎn)) [2008-10-01 20:46:00]
- 菜單指導(dǎo):如何糾正孩子馬馬虎虎的壞毛病 [2008-10-01 20:52:00]
- 寶寶卡到魚刺怎么辦(轉(zhuǎn)) [2008-10-01 20:55:00]
- 班主任管理經(jīng)驗50句(轉(zhuǎn)) [2008-10-01 20:5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