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肉伦伦在线观看,亚洲系列一区A久久,色老头在线精品线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激情在线

  • <ul id="q2cmq"></ul>
  • <rt id="q2cmq"><acronym id="q2cmq"></acronym></rt>
    <center id="q2cmq"><dd id="q2cmq"></dd></center>
  • <delect id="q2cmq"></delect>
  • <strike id="q2cmq"><source id="q2cmq"></source></strike>
    <center id="q2cmq"><dd id="q2cmq"></dd></center>
    <tr id="q2cmq"></tr><menu id="q2cmq"></menu>
    登錄    注冊
    loading...
    loading...
    最新博客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正文

    九個做人好習慣(轉)

    (2009-02-25 16:27:00)   [編輯]
    (1)積極選擇的習慣
    有一位女士叫塞爾瑪,她隨丈夫去從軍。沒想到,部隊駐扎的地方在沙漠地帶,住的是鐵皮房子,她與周圍的印第安人、墨西哥人語言不通,當?shù)貧鉁睾芨?,在仙人掌的陰影下都是攝氏52度。更糟糕的是,后來他丈夫奉命遠征,只留下她孤身一人。因此她整天愁眉不展,度日如年。沒辦法,她只好寫信給父母。
    好不容易盼來了回信,急忙打開一看,塞爾瑪大失所望。父母既沒有安慰她,也沒說叫她趕快回去,上面只有三行字:"兩個人從監(jiān)獄的鐵窗往外看,一個看到的是地上的泥土,另一個看到的卻是天上的星星。"塞爾瑪反復看,反復琢磨,終于明白了父母的苦心,原來父母是希望她不要總是消極地看問題。
    于是,她開始主動和那些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交朋友,結果使她十分驚喜,因為她發(fā)現(xiàn)他們都十分好客、熱情;她又開始研究沙漠里的仙人掌,并做了詳細的觀察筆記,這時她驚奇地發(fā)現(xiàn)那些仙人掌千姿百態(tài),使人沉醉著迷;她欣賞沙漠的落日,感受沙漠里的海市蜃要。經(jīng)過這樣的改變,塞爾瑪發(fā)現(xiàn)周圍的一切都變了,變得使她每天都仿佛沐浴在春光里。
    這是為什么?沙漠還是原來的沙漠,鐵皮房還是那個鐵皮房,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也都沒有改變,因為她的內心發(fā)生了改變。過去她習慣選擇消極的一面,現(xiàn)在她習慣選擇積極的一面去看問題。后來,她根據(jù)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寫了一本書叫《快樂的城堡》,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積極的心態(tài)、積極的選擇對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因為任何事情都有兩面--積極的和消極的。每個人也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這也是兩面。既然有兩面,就需要我們去選擇。我們看見鄰居,是微笑招呼還是形同陌路?清晨是立刻起床還是睡懶覺?無數(shù)人成功的事例告訴我們,積極的選擇可以幫助人樹立自信,克服自卑,還可以幫助人克服憂慮和煩惱、調整心態(tài)。
    培養(yǎng)方法
    經(jīng)常對孩子講事情的兩面性,讓孩子懂得任何事情都有積極的一面和消極的一面。
    用積極的眼光看待孩子,賞識他們的長處,并告訴孩子積極看待問題的好處,讓他們對積極的選擇有切身體會。
    對孩子存在的短處,要客觀看待,甚至積極看待,相信孩子會越來越好。
    當孩子心情不好的時候,告訴他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解決問題。
    在家里營造輕松愉快的生活環(huán)境。
    (2)獨立是做人的前提
    孩子從呱呱落地到將來長大成人、成家立業(yè),是一個從依賴到獨立的過程。如果一個孩子過于依賴父母,養(yǎng)成了習慣,對于遲早到來的獨立將是極為有害的。有一個故事給我們極大的啟發(fā)。
    一個獵人打獵時撿了幾只剛出生不久的小獅子,就把他們帶回家中精心喂養(yǎng)。這幾只小獅子慢慢長大了,他們生活無憂無慮,有吃有喝,自在幸福。當然,他們都被關在籠子里。獵人給他們設計的籠子也是溫暖而舒適的。沒想到,一不小心,一只小獅子從籠子里跑了出去,獵人到處尋找也沒有找到。而其它幾只呢還在受著保護。
    一天,那個獵人外出打獵后再也沒有回來,習慣了被喂養(yǎng)和保護的小獅子們最后被活活餓死了。而那只當年跑出去的小獅子呢?它已經(jīng)變成了一只野獅子。它獨自在野外時,餓了自己找食吃,渴了自己找水喝,有了傷,它學會了用舌頭舔傷口,遇到敵人,它知道怎樣保護自己。正是這種獨立的、不依靠別人的習慣,使它在大自然的環(huán)境里順利地活了下來。
    因此,為了孩子的未來,讓他們從小養(yǎng)成獨立生活的習慣是父母的首要任務,也是孩子真正成長為一個大人所必須具備的素質。
    培養(yǎng)方法
    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的能力。父母們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能夠獨立的,同時又要在生活中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讓孩子們去發(fā)現(xiàn)自己的能力。您可以先制定一些小的、容易實現(xiàn)的目標,讓孩子在成功的體驗中感受到獨立的快樂。
    能放手的時候盡量放手。天冷的時候,父母們不要先對孩子說"該穿大衣了",而是要讓孩子自己在感受中學會加衣服。為了孩子的獨立,有時候父母不要對孩子無微不至。
    尊重孩子的選擇是讓孩子獨立的前提?;@球健將喬丹的母親曾經(jīng)深有體會地說:"在放手過程中,最棘手、最不放心的問題,是讓兒女自己追求自己的夢想,自己做出事關終身的決定,選擇與我為他們確定的不同的發(fā)展道路。"這也恰恰是天下多數(shù)父母都擔心的問題??墒?,要想讓孩子真正獨立,父母一定要沖破這一關,這是孩子獨立的關鍵所在。
    讓孩子有獨立的思想。獨立的行為來自獨立的思想,孩子的想法與父母不同時,父母不要急于否定他們的想法,而是要問他們?yōu)槭裁催@樣想。仔細聽聽他們的陳述,讓孩子獨立表達自己的見解。
    (3)強烈的責任心
    生活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些人責任心很強,而一些人則不然。實際上責任心也是一種習慣性行為,而且是一種很重要的習慣。我國加入WTO以后,首席談判龍永圖在《實話實說》欄目中講述了一個令人感慨的故事。他到瑞士訪問的時候,在一個洗手間里,他聽到隔壁小間里一直有一種奇特的響動。由于這響動時間過長,而且也過于奇特,因此吸引了他的好奇。于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通過小門的縫隙向里探望。這一看使他驚嘆不已。原來,小間里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男孩正在修理馬桶的沖刷機構。一問才知道,是這個小男孩上完廁所以后,因為沖刷設備出了問題,他沒有把臟東西沖下去,因此他就一個人蹲在那里,千方百計地想修復那個沖刷設備。而他的父母、老師當時并不在他的身邊。這件事令龍永圖非常感慨,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男孩,竟然有如此強烈的負責精神,可以說這種負責精神已經(jīng)滲透到了他全身的每個細胞、每根神經(jīng)、每滴血液,已經(jīng)完完全全成了習慣。
    責任心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素質,是做一個優(yōu)秀的人所必需的。一位大公司的老板曾經(jīng)講過這樣的故事:有個人來他公司應聘,經(jīng)過交談,他覺得那個人其實并不適合他們公司的工作。因此,他很客氣地和那個人道別。那個人從椅子上站起來的時候,手指不小心被椅子上跳出來的釘子劃了一下。那人順手拿起老板桌子上的鎮(zhèn)紙,把跳出來的釘子砸了進去,然后和老板道別再見。就在這一刻,老板突然改變了主意,他留下了來應聘的人。事后這位老板說:"我知道在業(yè)務上他也許未必適合本公司,但他的責任心的確令我欣賞。我相信把公司交給這樣的人我會很放心。"
    現(xiàn)在有些父母不太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當孩子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父母總想替孩子完成,希望能為孩子留出更多的時間去學習。責任心是孩子做人、成人的基礎,因為有責任心的人,首先要有一定的道德水準,否則他也不可能對事情負責任。責任心也是做事情的標準之一,沒有責任心就不可能認真去做事。
    培養(yǎng)方法
    從簡到繁,從易到難,在家庭中有意識給孩子布置一些適當?shù)?、力所能及的任務,如打掃衛(wèi)生、負責給花草澆水等,看他能否完成,完成了立即加以鼓勵。
    聽取孩子對家庭生活的建議。經(jīng)常和孩子講講家里的花銷添置、人事來往,并請孩子談談自己的看法,或者請孩子出主意想辦法。當父母經(jīng)常聆聽他們的意見、采納他們的有價值的建議的時候,孩子就會心中油然而生對家庭的責任感。
    讓孩子學會自我服務。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你還小"、"你不懂"、"你不行",而要給孩子一定的鍛煉機會。孩子們的成長速度是驚人的,遠遠超出成年人的想像。成年人認為孩子不能做的事,可能孩子已經(jīng)完全有能力駕馭。因此,父母們要盡量給孩子一些鍛煉的機會和勇氣,這樣孩子便可以在自我服務中增強責任心。
    強調做事的結果,使孩子養(yǎng)成凡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得認真、做得出色、做得卓越的自我要求。
    父母不要輕易給孩子許諾,如果許諾了就要做到。同時,父母也不要總是讓孩子承諾什么,給孩子提出的要求要符合他的年齡特點,否則孩子容易養(yǎng)成說了不算,算了不說的壞習慣。
    (4)持之以恒的毅力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做人的目標和方向,當我們的方向選準了,目標找對了的時候,毅力就顯得十分關鍵。有的人能夠按照自己的目標持之以恒地努力,結果成為成功的人,有的人則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做什么都沒有長性,結果一生平庸甚至失敗。
    有位老太太,居然徒步萬里長征。當記者問她是怎樣鼓起那么大的勇氣的時候,她的回答讓人意外。她說:"走一步路是不需要鼓起勇氣的。我只是走了一步,接著再走一步,然后再走一步,再一步,我就到了這里。"可見,毅力是無所不能,所向披靡的。
    在麥當勞世界總部里,有一個非常精致的鏡框。鏡框里鑲嵌著幾句話。這幾句話,正是麥當勞人尊崇的座右銘。上面寫道:"在世界上,毅力是無法替代的。天賦無法替代它,有天賦卻失敗的人比比皆是;教育無法替代它,受教育卻失敗的人到處都有;才能無法替代它,有才能卻失敗的人隨處可見;只有毅力是無所不能,所向披靡的。"據(jù)說這幾句話最早出自美國總統(tǒng)柯立芝之口。我想,無論是柯立芝還是麥當勞人,他們的成功已經(jīng)足以說明毅力的重要。
    培養(yǎng)方法
    給孩子訂立一些具體的目標,每天堅持去做,并及時鼓勵他們。
    當孩子堅持做一件事取得一定成效時,給他們一個獎勵。獎勵未必是物質的,可以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或者給孩子做一個進步記錄。
    從容易培養(yǎng)的習慣開始,逐漸培養(yǎng)孩子的毅力,這樣慢慢就可以達到持之以恒。有的父母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沒有長性,做事不夠堅持,也有的父母認為毅力就是天生的東西,是沒有辦法培養(yǎng)的,因此只能"望孩子興嘆"。其實,毅力完全可以培養(yǎng)出來,而培養(yǎng)習慣正是增強毅力的好辦法,可以說,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毅力會在習慣的培養(yǎng)過程中逐步產(chǎn)生、增強;逐步產(chǎn)生、增強的毅力反過來又可以強有力地促進習慣的培養(yǎng)。
    (5)充滿自信的習慣
    心理學者曾在一所著名的大學挑選了一些運動員做實驗。他們要這些運動員做一些別人無法做到的動作,還告訴他們,由于他們是國內最好的運動員,因此他們能夠做到。
    這些運動員分為兩組,第一組到達體育館后,雖然盡力去做,但還是做不到。第二組到達體育館后,研究人員告訴他們,第一組已經(jīng)失敗了,并對他們說:"你們這一組與前一組不同,我們研制了一種新藥,會使你們達到超人的標準。"結果,第二組運動員吃了藥以后,果然完成了那些困難練習。事后,研究人員告訴他們,剛才吃的藥,其實是沒有任何藥物成分的面粉做成的。這說明了自信心的作用,如果你相信自己能夠做到,那你就會增強力量,真的能做到許多事情。
    自信就是對自己充滿信心,相信自己能把事情做好。想一想,如果一個人對自己充滿了信心,那會給人什么樣的感覺?相反,如果對自己缺乏信心,那給人的又是什么樣的感覺?當然,更重要的恐怕還不在于給人的感覺,而是自己對自己的感覺。應該說,我們的一生里,在與所有人的相處中,與自己的相處是時間最長、關系最密切也最重大的。如果我們自信,我們就會很喜歡自己,做事情也就會很有力量,很愉快,這種人生的感覺自然很棒;如果我們不喜歡自己,瞧不起自己,甚至對自己很鄙視,那么將使自己每一天都生活在痛苦之中。因此,自信對每一個人都具有特別的地位,它是做一個快樂的人很重要的一部分。自信的人有魅力,有力量,充滿了熱情,甚至瀟灑漂亮;而自卑的人則痛苦壓抑,缺乏力量和勇氣,當然也缺乏應有的人格魅力。
    培養(yǎng)方法
    自信和自卑往往一念之差。如果一個人善于使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看待自己,就容易產(chǎn)生自信;如果總是用消極的心態(tài)去看自己,則容易自卑。就拿我自己來說,當年考上清華大學很高興,但上了清華卻很自卑。因為我家里窮,雖然來自上海,但卻來自上海郊區(qū)。父母原本是農民,后來到了一個小鎮(zhèn)上,兩個人工資加起來還不到40元,卻要撫養(yǎng)8個孩子。因此我自卑。但現(xiàn)在想來,我的這些想法都是消極選擇帶來的自卑。如果我積極去想呢,一個窮人家的孩子,一個農民子弟,居然考上了清華大學,這多么不容易啊,這說明我勤奮、聰明啊。因此父母要在這方面多引導,幫助孩子看到事情的積極一面。
    自信在于積累。把一件事做成功,就容易增加自信,把一件事做失敗,就容易增加自卑。所以,父母要讓孩子從簡單的事情做起,慢慢積累他的成功,在成功中積累他的自信。
    做每一件事,目標的高低與自己能力要相應,切勿好高騖遠。目標合適容易成功,自然容易增加自信。所以,建議父母們不要給孩子設立不切實際的奮斗目標,那樣非但不能幫助孩子成功,反而會打掉孩子的自信。
    培養(yǎng)孩子的釘子精神。釘子之所以能釘進堅實的墻里,一是因為它很尖,也就是目標不很大;二是因為釘釘子的時候,我們使用的是榔頭,就是用的力很大。如果我們不是用榔頭釘釘子,而是用拳頭砸搟面杖,就一定釘不進去,因為目標太大,用力太小。父母也要給孩子講些類似的道理和故事,讓孩子懂得做事的目標和力量之間的關系,并用釘子精神去處理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
    要讓孩子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世界上的每樣東西,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和用處,因而組成了大千世界。父母要給孩子講這樣的道理,也可以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讓孩子看看山水花草。告訴孩子山有山的偉岸,水有水的潺潺,花有花的芬芳,草有草的綠茵。父母也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長處及與眾不同的特點,并及時發(fā)揚光大他們的特點。
    (6)懂得尊重的習慣
    所謂尊重,含義有兩方面。一方面是自尊,另外一方面是尊重別人。自尊是做人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指一個人把自己看得重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能夠做好許多事情。這其實也是一種積極的選擇,即用積極的心態(tài)來看待自己。如果不懂得自尊,覺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什么都不如別人,用這樣的心態(tài)生活在世界上,會終身痛苦。
    而尊重別人,就是要把別人當作重要人物去對待他,不輕視他。比如,我們去拜訪一個朋友,已經(jīng)約好了晚上7點到,可您8點沒到,8點半沒到,9點才到。朋友心里自然會不高興,會覺得您不夠尊重他。相反,如果您7點要見的是一個來訪的總統(tǒng),您會遲到嗎?會因為家里有事、塞車而遲到嗎?說不定您6點就會等在附近。這是為什么?就是因為我們常常會覺得總統(tǒng)重要。
    有一個推銷大王叫喬·吉拉德。他15年里一輛一輛推銷小汽車,共推銷出13001輛!平均每年推銷出867輛,每天推銷出2.37輛。他總結自己的成功秘訣,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尊重別人。有一次,一位婦女到他的雪弗萊汽車展室里來,他熱情接待了她。聊天的時候他了解到,這位婦女只是進來打發(fā)時間的,因為那天是她55歲生日。她已經(jīng)想好要買鄰店的福特牌汽車,只是那個店的小伙子說有事情要出去,讓她1小時以后再來。所以她才來這里打發(fā)時間。喬·吉拉德聽了以后,沒有因為她不買汽車就厭煩她,而是立刻出去買了一打玫瑰花送給她祝賀她的生日。那位婦女深受感動,最后買下了喬·吉拉德的汽車。喬·吉拉德的成功就是把每個人都當成重要的人物去看待。
    培養(yǎng)方法
    尊重的重要特點是給人發(fā)展的機會,張揚每個人的個性。因此,無論是自尊還是尊重他人,都需要我們不用固定的模式去看待人,要求人。相信每個人的行為都有自己合適的理由。
    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總是把孩子看成被教育的對象,給孩子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這樣,就意味著父母在給孩子做出榜樣,讓孩子懂得什么是尊重。
    尊重別人的勞動。尊重人,不僅要尊重每個人的想法、人格,還要尊重別人的勞動。比如,當他人把地掃干凈的時候,你是否懂得愛惜;當朋友請你吃飯的時候,你是否懂得感謝……
    尊重不同階層的人。尊重強調的是每個人的生命體驗,既然是每個人的,就說明每個生命都可以有不同的體驗。因此,在面對弱勢群體的時候,要告訴孩子平等地看待他們,以心和他們交流,而不僅僅是憐憫和施舍。
    尊重的前提是民主,因此父母要盡可能在家庭中創(chuàng)造民主的環(huán)境,這是無聲的培養(yǎng)。
    (7)保持誠信的習慣
    滕田田是日本麥當勞的巨頭,曾經(jīng)一手創(chuàng)造了麥當勞在日本的奇跡。在他手下的麥當勞分店在日本星羅棋布,年營業(yè)額突破40億美元大關。他是怎么成功的呢?
    麥當勞進軍日本的時候,滕田田剛從大學畢業(yè)6年,僅僅有不足5萬美元的存款。但是,根據(jù)麥當勞總部的要求,要開辦麥當勞分店,要么有75萬美元的存款,要么有一家中等規(guī)模以上銀行的信用支持。這樣的條件,對于剛畢業(yè)沒多久的滕田田來說,是非??量痰?,幾乎不可想象。
    滕田田不甘心失去這個機會,向親友四處借錢,但花了5個月,只借到4萬元。無奈中他只好鼓足勇氣,跨進日本住友銀行總裁辦公室的大門,希望能得到幫助。當他訴說完以后,得到的回答卻是:"你先回去,讓我考慮考慮。"按照慣例,滕田田知道這是拒絕的話。
    但滕田田沒有氣餒,他決心以自己的誠心做最后的爭取。他誠懇地對總裁說:"您可否讓我告訴您,我那5萬美元存款的來歷?"
    "可以。"總裁欣然表示同意。
    "那是我6年里按月存款的結果。"于是滕田田敘述,"6年里,我每月堅持存下1/3的工資獎金,雷打不動,從未間斷。6年里,我無數(shù)次面對過度緊張或手癢難忍的尷尬局面,我都咬緊牙關,克制欲望,硬挺了過來。有時候碰到意外事故需要額外用錢,我也照存不誤,甚至不惜厚著臉皮去四處借貸,以保證每個月的存款。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我必須這樣做。因為在跨出大學門檻的那一天,我就立下宏愿,要以10年為期,存夠10萬美元,然后自己創(chuàng)業(yè)……"
    總裁聽了滕田田的話,立即問了那家銀行的詳細地址,然后說:"好吧,年輕人,我下午就會給你答復。"送走滕田田,總裁親自開車去了那家銀行。柜臺小姐聽完來意后,興奮地說:"他可是我見過的最有毅力的年輕人。6年來,他真正做到了風雨無阻、準時來我這里存錢。老實說,對這么嚴謹、這么有恒心的人,我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總裁聽了這樣的話,最后終于決定支持滕田田。這就是誠信的作用,滕田田用6年的時間積攢了自己的信譽。
    培養(yǎng)方法
    父母以身作則,言行如一,對同事、對朋友、對鄰居、對孩子講究誠信,說話要誠實、有信用。
    如果出現(xiàn)了問題,父母不要推卸責任,也不要教孩子推卸責任。責任其實是和信譽聯(lián)系在一起的,如果責任在孩子身上,抓住這個教育機會,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給孩子建立一個"信譽存折",每次孩子做了誠信的事,都要在上面記上一筆,這樣就相當于給了孩子一些鼓勵。時間久了,誠信的習慣就會慢慢養(yǎng)成。
    不存僥幸心理,不貪小便宜。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要告訴孩子不貪小便宜,任何一次小便宜都會毀掉你的信譽。誠實地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身邊的人也會同樣以誠信來回應你。
    (8)利人利己的習慣
    利人利己就是說我們在做人的時候不要光考慮自己。如果做一件事只對自己有利,對別人不利,人家就一定不支持。如果事情能對雙方都有利,那么自己有積極性,對方也有積極性,事情就會好辦得多。而且兩個積極性加在一起,推動力就會大一些。大家是否知道中國北方的種子大王王大民的故事呢?他本是個地道的農民,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卻成了千萬富翁。1999年還被評為"中國十大杰出農民"。他為什么會獲得這樣的成功呢?其中一個成功的秘訣就是做人懂得利人利己。
    他在推廣自己培育的優(yōu)質種子的時候,很少就買賣談買賣,而是先送知識下鄉(xiāng)。他請專家到農村去給農民講課。專家是他們公司專門聘請的,費用均由他的公司付出,各鄉(xiāng)里只要提供一個場地、一塊黑板、一杯水就可以了。這樣,農民們在增長了知識的同時,自然愿意購買他的種子。仔細分析,王大民的種子銷售量大幅度增加,與"利人利己"有很大關系。這一推銷模式既對農民有利,也對本公司有利,還對當?shù)剜l(xiāng)政府有利,對專家有利。"利人利己"其實就是我們現(xiàn)在常常說的"雙贏",如果涉及到多方面,就是"都贏"。
    現(xiàn)在,有的父母習慣教孩子怎樣占便宜,但卻忘記了教孩子怎樣與別人合作,讓大家都有利。如果總是把這樣的思維方式、處世方式教給孩子,時間久了,孩子就不會與人合作了,考慮問題的時候也只會從自己的利益出發(fā),這在當今社會是無法獲得幫助的,更難以成功。
    培養(yǎng)方法
    父母在家里盡量找一些大家都感興趣的事情做,大家有興趣,對大家都有利,做得高興,玩得快樂,讓孩子體會"利人利己"的價值。父母不要僅僅考慮孩子的興趣,還要把自己的興趣加進去,讓孩子學會考慮父母的愛好和利益。
    找一些損人利己、損人害己的報道給孩子看,及時與孩子討論,分析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讓孩子說說怎樣做人最合適。
    到市場上買了一件孩子喜歡的東西,就要讓孩子明白買賣成功的原則就是利人利己,我們得到了喜歡的東西,商人賺了錢。如果讓商人賠錢,他肯定不會把東西賣出去。
    在孩子和朋友交往的過程中,鼓勵他為他人考慮??梢韵葟纳磉吶俗銎?,比如為父母著想,為爺爺奶奶著想,為同學著想等等。
    (9)善待他人的習慣
    如果人的一生能夠在快樂、溫暖和友愛中度過,可以說這也是做人的成功。如果說積極的選擇是指我們善待自己的話,那么善待他人就應該是第二個重要的習慣。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不可能一個人生活,我們會與各種各樣的人交往。交往不好,不僅對我們的事業(yè)影響很大,還會讓我們的整個人生都不快樂。
    一位外國科學家跟蹤調查了8000名失業(yè)者以后,發(fā)現(xiàn)失業(yè)的原因80%是由于在原單位人際關系不佳。據(jù)北京JS人才調查中心調查,我國100位頭腦出眾、業(yè)務過硬的人士中,有67位因人際關系不暢而事業(yè)受挫折,難以成功。因此,建議父母們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培養(yǎng)他們善待他人,要處處想著他人,時時關心他人,要把"善待他人"作為習慣性的思考準則。
    有的父母習慣對孩子說:"在外面可不能吃虧",這樣的教育往往容易培養(yǎng)自私的孩子。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孩子就容易習慣自私性的思考,總覺得身邊的人都在算計自己,總覺得身邊沒有好人,任何事情都怕吃虧……這樣的思考習慣自然無法與他人建立和諧的關系。
    培養(yǎng)方法
    善待他人就要學會了解人。有的父母常常說:"我實在不了解我的孩子,因為他太不聽我的話了!"實際上,這樣的話在邏輯上是不通的。應該說,父母要了解孩子,首先要聽孩子的話,聽多了就會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他希望什么,埋怨什么,需要什么。因此,建議父母蹲下來和孩子平等對話,同時也要教孩子學著去了解周圍的人,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周圍和自己生活環(huán)境不同的人。
    善待他人就要學會欣賞人。一位專家曾經(jīng)談到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他說有一次中外孩子舉行測驗,測驗后的分數(shù)讓孩子分別拿回家給各自的父母看,結果中國的父母看了孩子的成績后,有80%不滿意,而外國的父母則有80%表示滿意。而實際成績怎樣呢?實際上,外國孩子的成績還不如中國孩子。這說明中國的父母習慣用挑剔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看待別人和世界。而外國父母則習慣用欣賞的眼光看待自己、孩子和世界。所以,建議父母們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并教會孩子去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真誠贊賞他人。
    善待他人就要學會關愛人。這是善待他人最重要的一點。教育的重要秘訣也是愛,我們常常說要愛得孩子不好意思犯錯誤,也是這個意思。父母要讓孩子懂得怎樣去愛長輩,愛同學,愛老師。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我要參加家庭教育的學習培訓

    最近訪客

    2005~2025 家庭教育網(wǎng)·家庭教育顧問·家庭教育指導師 Copyright by ajm-engineering.com

    本網(wǎng)投訴信箱:gwzds@zhjtjyw.com
    手機版
    滬ICP備13036094號 家庭教育網(wǎng)

    推薦博客↑返回頂部x

    【真情傳遞】石宣家庭教育書院

    【父母手記】不發(fā)脾氣日

    【家教誤區(qū)】教子感悟

    【】讀書沙龍的人文關懷

    【家教論壇】《每日分享》105(2019年6月)

    【】父親節(jié)

    【】寫給女兒的信

    【】分享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