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找到我問話:你為什么不交學(xué)費?我說謊了:我在路上弄丟了兩角。我把在口袋里裝了許多天的錢交給爸爸看。那時我多么期望爸爸能相信我的謊言,然后我再也不敢偷偷花錢了。
爸爸生氣地說:你也敢跟我玩花樣。我一看你的眼睛就知道你在說謊。
被爸爸看透了心靈,我剎那間驚慌得不知所措。我緊張得出汗了,幾乎要哭起來……
那次經(jīng)歷讓我感覺到,當無助的孩子面對一個能看透他心靈的人時,孩子需要去承擔一份無法承擔的心理重壓。面對“精明”的爸爸,我的內(nèi)心遭遇過無邊無際的慌亂,有一種無助的恐懼在心靈深處蔓延,這是對孩子稚嫩心靈的一種傷害。所以,我堅信能將孩子的內(nèi)心“看透”并不是父母的驕傲,而是父母與孩子交流中的一種詬病,因為“看透”將讓孩子的心靈無法躲避責問的壓力。
現(xiàn)在我也是一個六歲孩子的爸爸了,小家伙很淘氣,有時也和我玩花招。每當兒子與我耍心眼時,我總是故意將自己的目光變得“短淺愚鈍”一些,為的是給兒子留點情面。
比如,有一次兒子在小朋友家里玩時,看到人家的玩具好就偷偷拿出來玩。我問:這玩具是從哪里來的???兒子就慌張地對我說:爸爸,是前樓的陳雷小朋友借給我的。我能發(fā)現(xiàn)兒子因說謊而透露出來的那種慌亂,但我卻故意假裝沒有看透兒子在說謊,而是說:噢,是這樣子,明天還給陳雷好嗎?我可是天天能見到陳雷的。兒子便松了一口氣,因為我“相信”了他的謊言,并且給他留出了彌補錯誤的時間。第二日,兒子果然將玩具物歸原主了。
“明天把玩具還給人家”是我用“愚鈍”留給兒子的心理空間。我不將兒子看透,是因為我想給兒子留下可以收拾自己自尊的機會,我不想讓我的“精明”將兒子的心靈逼迫得無處可藏。每個孩子的心靈都有權(quán)擁有一處可以躲避責問的空間,只有擁有了這個空間,孩子的心靈才有可能得以喘息,然后漸漸歸于正道。
不要將孩子看透,這應(yīng)該也是家庭教育的一種智慧吧。
相鄰博客
- 九個消費好習(xí)慣(轉(zhuǎn)) [2009-02-25 16:42:00]
- 請接納孩子的天性 [2009-03-18 08:29:00]
- 養(yǎng)育千金父母角色各不同(轉(zhuǎn)) [2009-03-18 09:01:00]
- 關(guān)注孩子的“幼兒園陰影”(轉(zhuǎn)) [2009-03-18 14:35:00]
最近訪客